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7年西安市第五十九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爸爸的花儿落了》采用插叙的手法,通过回忆父亲逼“我”上学,到学校给“我”送衣服,爱花,鼓励“我”独自去寄钱等往事,刻画了一个严厉而又慈爱的父亲形象。
B: 《最后一课》通过韩麦尔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中的见闻和感受,反映了法国沦陷区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集中体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C: 《安塞腰鼓》通过描写气势恢宏的安塞腰鼓,极赞安塞腰鼓所显示的力量之美,让人感悟到从黄土高原所产生的壮阔,豪放的气概和精神,催人奋进,给人以震撼鼓舞。
D: 《伟大的悲剧》主要写了英国探险家斯科特这位失败的英雄和他的队员在归途中悲壮覆没的经历,颂扬了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2、下列句子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我看它们低首又低首,/也许远水荡起了一片绿潮。
B: 去吧,去吧,哦生命的飞奔,/叫天风挽你坦荡地漫游。
C: 像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
D: 哦,让我的呼吸与自然合流!
3、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遗(shǔ) (qiáo)首 (páo)哮 (píng)息敛声
B: (quán)发 (diàn)农 洗(dí) 藏污纳(gòu)
C: (bì)首 (bīn)临 喧(xiāo) (qián)滋暗长
D: (zhì)热 (qiú)枝 倔强(juè jiàng) 惟妙惟(xiào)
4、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或俗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我们做事情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找准重点和着力点。
B: 教学中,老师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回答的问题要洗耳恭听
C: 家风是一种“软约束”,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实现对家庭成员行为、作风、操守的有效约束。
D: 中国历来不乏出色的工匠,如游刃有余的庖丁,刻木成鸟的鲁班……他们不仅是工艺纯熟的技者,还是明法通道的智者。
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婆娑 悄然 躁热 催枯拉朽
B: 侏儒 狼藉 轩谢 抑扬顿挫
C: 罅隙 摄取 秀颀 潜滋暗长
D: 滞留 窒息 诘问 坦荡如底
6、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刺骨的寒冷吞噬着他们已经疲惫不堪的躯体。
B: 假如我是个诗人,我就要写出一首长诗,来描绘她们参差不齐的旋舞。
C: 这时,被雨洗得一尘不染的天空突然出现一道彩虹。
D: 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 , 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
7、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剽悍 胡须 伫立 恼羞成怒
B: 凌驾 麦穗 智慧 根深底固
C: 颓费 凝视 敷衍 唯唯连声
D: 要决 静谧 覆灭 鞠躬尽萃
8、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荫”字在“绿树成荫”读“yīn”,大部分场合都读“yìn”如“荫蔽”。
B: “大相径庭、混为一谈、拈轻怕重、怪诞不经”这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
C: “力不暇供”的意思是没有足够的力量来完成这项工作。
D: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这句话的朗读重音应该标示在“街市”上。
9、

下列对课文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以“羚羊木雕”为线索,以时间推移、地点转换为顺序组织材料。
B: 文章通过对人物的得当描写,成功地塑造了一组各具特征的人物,如爸爸的急躁严厉,妈妈的不怒自威。
C: “我”和万芳平时相处的情景,是采用插叙的方法介绍的。
D: 本文通过家庭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反映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向人们提出了怎样既敬重父母,又尊重孩子情感的问题。
10、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社戏》选自《呐喊》,从题材上说属于小说。
B: 说明文有其说明顺序,分为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C: 《最后一次讲演》是闻一多先生在李公仆先生追悼会上的演讲,地点在昆明。
D: 《马说》是一篇议论文,它的中心论点是“食马者不知马”。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与理解。

除夜①作

髙适(唐)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②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双鬓明朝又一年。

【注】①除夜:除夕之夜。②客心:离家在外的人的心情。此处指作者自己。

( 1 )请写出首句中“寒”字的妙处?

( 2 )三、四句包含着游人怎样的情感?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千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节选自《墨子 公输》)

( 1 )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字。
借子杀之 ②不可谓知类

( 2 )下面各项句中划线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起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
B: 将攻宋臣王吏之攻宋也
C: 辍耕垄上宋何罪
D: 荆国有余于地不足于民义不杀少而杀众
(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 4 )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墨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完成(1)~(4)题。

奇招击退红潮

丹丘生

①在湖泊和海洋里,当藻类一生二、二生四、四生八……这样漫无节制地繁殖起来的时候,就形成了红潮。红潮来时,因藻类生长吸收了太多的氧气,致使当地的水域严重缺氧,大量水生植物窒息而死;此外,红潮还会在水中释放出神经毒素,使与之接触的人感染上呼吸道和神经系统疾病,甚至患上癌症。

②一直以来,人们都对红潮束手无策,他们所能做的,只是听天由命,按事物发展盛极必衰的规律,耐心等待着红潮自己消失,但现在,科学家终于找到了一种消除红潮的办法——用超声波消除藻类。

③藻类之所以能漂浮在水面,而不会沉到水底,是因为它们身体里含有一种浮力细胞,里面是含有氮气的气泡,它们就像藻类与生俱来的“救生圈”,靠着这些气泡的浮力,就使整棵植株漂浮在水面上。

④而人们就抓住了藻类的这一特点,用特定频率的超声波引起浮力细胞里的气泡共振,当共振达到一定强度,气泡就会把细胞胀破,使得藻类失去浮力的支撑而下沉。一旦失去了水面的阳光,藻类在水下很快就会死亡。

⑤最近,一个英国研究小组利用三种不同频率的超声波对项圈藻进行了测试。他们发现,尽管三种频率的超声波在一定程度上都能起作用,但效果最好的是频率接近1兆赫的超声波,这个频率刚好是项圈藻中浮力细胞的共振频率。

⑥不同种类的水藻,因为大小不等,它们的共振频率也是不一样的。所以,这项技术可以有针对性地去除某一种类的水藻。此外,这种除藻办法不会伤及其他的水生植物,因为其他的水生植物的细胞对于超声波来说太致密了,不容易引起共振。

⑦由于高频率超声波在水中传播时,会很快被吸收,譬如1兆赫的超声波作用范围半径只有20米,所以这项技术在小范围的湖泊和池塘里,比在动辄方圆数千米的大海里更为实用。

(选自《大科技》2013年第1期)

( 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红潮的危害。

( 2 )全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请简洁概括作者是怎样按这种顺序进行说明的。

( 3 )第③段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它有什么作用?

( 4 )下列说法推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凡是红潮繁殖的水域,水生植物都无法生存。
B: 击退红潮的“奇招”就是用特定频率的超声波来消除藻类。
C: 藻类浮力细胞的共振频率是1兆赫。
D: 频率为1兆赫的超声波对漂浮在方圆数千米的大海里的红潮不会起作用。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活在往事中

①旧历小年第二天,正当人们忙着迎接春节的时候,我则坐在电脑前用冰凉的双手敲打春节前最后一个比较正式的文字。是的,好长时间没有正式写字了,没有心绪,没有思路,没有热情,没有时间。其实这段日子除了上班,每天都待在家里无所事事。2008年最初的一段日子,天降大雪,三十年不遇,住在小城的人们像一个个耗子,缩在洞里极少出门。闭门不出本是我的生活习惯,但近日心却静不下来。我常常一下午一下午地面对电脑浏览网友们的博客,就像一个东摇西荡的流浪汉。在我身后的窗外,是邻居家屋檐上厚厚的积雪,那些积雪就像卧在心头上一样,因为在阴面,这样冷的天里,节前是无望融化了。

②不知什么时候,每到年关我总盼望着春节的快快降临,像小时候一样。不同之处是那时候盼望放鞭炮,穿新衣,而现在则是真正意义上的辞旧迎新——丢弃旧年的晦气,迎接新年的好运。闲暇时,偶尔跟朋友把酒聊天,他们也谈到这样的感受。尽管年近不惑,一点也没有感到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可怕,反而老在企盼时光走得快点,快点,再快点,似乎越快越能丢掉生活中的不快和忧郁。

③我们都生活在时光这条河里,那些往事就像飘摇的水草,我们就是穿梭于水草之间的鱼,看着身边的水草不断往后飘去,我们禁不止感叹,时光走得太匆匆。每到年关,人们总习惯说:啊,时间过得真快,又是一年了!是的,时间过得真快,快得不允许我们回忆些什么。除了作家、诗人,他们用带着神秘的光芒文字引领人们进入他的记忆的故事里,用如麻的思索编织一张张记忆之网,让读者身陷进去不能自拔。

④偶尔在一个人的时候,或许会将时间徜徉于往事的回忆当中。午夜,开一盏壁灯,燃一支香烟,斟一杯醇酒,眼前一片空白,耳朵一片空寂,思绪也变得邈远,邈远,更邈远……

⑤对于雪的最初记忆有些诗意化。“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大清早,一觉醒来,窗外茫茫一片,奶奶告诉我,那是白面,我们可以做馒头吃了。我便急着喊大人赶快用畚箕装。他们看着我哈哈大笑,于是雪便在一大串笑声中定格在我的记忆里。

⑥山里的雪一冬天都不会化的,人们扫出一条窄窄的小路,将手揣在棉袖里,提沓提沓地趿着鞋串门,一进门照例蹬掉鞋子上炕。一副旧扑克牌糊了又糊,缺了,在硬纸板画着替补。过春节的时候,孩子们常常在雪地里堆火炉。雪长冬不化,长冬雪白,没人动的地方照样可以攥着往嘴里吞,雪水带着甜滋润着山里人的嗓子,使他们喊山喊得更嘹亮。

⑦城里的小孩堆雪人,山里的小孩不堆,他们捏雪球打雪仗,或带着狗在雪地里打滚。滚雪球,一直滚到滚不动为止,足有一人多高。

⑧“燕山雪花大如席”,那是诗人的夸张,但鹅毛团是常有的事,大片大片如丝棉,飘呀飘呀总没个完,“米颗雪,下一月。鹅毛团,下一年。”山里的孩子是念着这样的俗曲儿过完了一个又一个冬天的……

⑨人们年轻的时候极少回忆往事,那时候他们在走上坡路,太阳就在前方,为了赶路,他们低着头拼命地爬高,只有在年老的时候,人们才会用更多的时间回顾已往的岁月,这时候,他们走下坡路,可以直起身子回顾身后的夕阳了。往事常常附着苍凉的玫瑰红,披着朦胧的面纱。留下的是美,剔除的是恶,因此我们的记忆里的一切往往是美好的,令人憧憬的。

⑩雪还没有停,鞭炮已经响起来了,过年了。是啊,2008年到了!

( 1 )下列句子中加线的文字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收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请作简要分析。

①在我身后的窗外,是邻居家屋檐上厚厚的积雪,那些积雪就像卧在心头上一样 , 因为在阴面,这样冷的天里,节前是无望融化了。 ②山里的雪一冬天都不会化的,人们扫出一条窄窄的小路,将手揣在棉袖里提沓提沓地趿着鞋串门 , 一进门照例蹬掉鞋子上炕。一副旧扑克牌糊了又糊,缺了,在硬纸板画着替补。

( 2 )在第①段中作者写到“闭门不出本是我的生活习惯,但近日心却静不下来。”原因是什么?请根据全文作简要回答。

( 3 )从第⑤段开始,作者的思绪又回到了“儿时”以及“山里的雪”,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四、写作(分值:60分)

写作:
大千世界,路,有无数。
或长,或短;或狭,或宽;或坎坷,或平坦……
耕耘,是蚯蚓的路;探索,是小溪的路;摧毁,是飓风的路;发光,是闪电的路……
彩虹的路是绚丽的,但那是虚幻的;流星的路是短暂的,但这是辉煌的;爬山虎的路是艰难的,也是无畏的;老黄牛的路是泥泞的,也是踏实的……
要求:以“路”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自选角度,自定文体,自拟题目,不少于600字。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