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根据下列描写选出相应的人物(只填写序号)( ) “那就用不着白费工夫再上那儿去问了,”他说,“这是条野狗!……” B: 大黄 C: 警官 D: 祥子 |
2、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启动后,我市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 B: 听到这个幽默的故事,同学们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 C: 我们一定要抓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这个稍纵即逝的机遇,为发展家乡做出贡献。 D: 我们坚信,通过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举世瞩目的2022年北京冬奥会将获得圆满成功。 |
3、 | 下列划线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分外(fèn) 禁锢(gù) 安慰(wèn) 留滞(zhì) B: 妖娆(ráo) 田圃(pǔ) 丝缕(lǚ) 襁褓(qiáng) C: 颤抖(chàn) 树篱(lí) 喑哑(yīn) 栖息(qī) D: 喧嚷(rǎng) 斗笠(dǒu) 滋润(ruì) 莽莽(mǎng) |
4、 | 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莲篷 遮蔽 凌霄花 绿树成荫 B: 姊妹 繁杂 捉迷藏 絮絮叨叨 C: 覆盖 慈怜 笑嬉嬉 丰富多彩 D: 庭院 花瑞 花瓣儿 烩炙人口 |
5、 | 《水浒传》中,众英雄上梁山的原因不同。下列描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林冲在高俅一步步的迫害下,家破人亡,最后不得不投奔梁山。 B: 关胜被呼延灼用诈降的办法引入宋江的大寨,落败后归顺梁山。 C: 卢俊义因在浔阳楼题反诗被判死罪,幸得梁山好汉搭救而上梁山。 D: 公孙胜与晁盖、吴用等七人结义,劫取生辰纲,上梁山入了伙。 |
6、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消息二则》的作者毛泽东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是他的诗篇《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的诗句。 B: 《藤野先生》是鲁迅写的一篇小说,它是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感激、敬爱和怀念之情。 C: 《回忆我的母亲》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文章采用了倒叙和顺叙相结合的手法,赞颂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强不屈的优秀品质。 D: 《与朱元思书》一文生动而简洁地描绘了富春江山水的优美景色,抒发了作者向往自然、寄情山水的情感。 |
7、 | 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及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zhōng)伤 澄(chéng)澈 掺和(he) 绵延(yán) B: 缥(piāo)缈 陛(bì)下 显耀(yào) 愚蠢(yú) C: 忙碌(lǜ) 辍(zhuì)行 充沛(pèi) 梳(shū)理 D: 放肄(sì) 苛(kē)刻 凸(tū)起 笨拙(zhuò) |
8、 |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聒噪/恬淡 冠冕/衣冠楚楚 面面相觑/徒有虚名 B: 娉婷/聘请 赦免/赫赫有名 不折不扣/百折不挠 C: 分晓/分外 勾当/勾心斗角 肆无忌惮/箪食壶浆 D: 调和/和解 中伤/中流砥柱 应有尽有/随机应变 |
9、 | 文言文积累。 ( 1 )下列括号中对句子加下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俄而雪骤(急) 未若柳絮因风起(趁、乘) B: 意暇甚(从容,悠闲) 相委而去(舍弃) C: 与人期行(约定)博学而笃志(坚强) D: 屠暴起(突然) 人不知而不愠(生气) ( 2 )下列加下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 撒盐空中差可拟 天差地别 B: 屠自后断其股 悬梁刺股 C: 元方入门不顾 三顾茅庐 D: 身亡所寄 生死存亡 |
10、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如果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那么,人类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这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B: “我们吟诵着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怎能不激起心中的豪迈之情,将自己火红的青春投入到伟大的社会改革之中呢?”这句话中的问号使用正确。 C: “老师耐心地纠正并指出了我这次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这句话语序不当,应将“纠正”与“指出”调换位置。 D: “能够帮助朋友,是一件令人欣喜和自豪的事。”这句话中“帮助”“欣喜”都是动词。 |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小题。 除夜①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注】①除夜:除夕之夜。 ( 1 )第一句诗中的“寒灯”渲染了除夕之夜旅馆中怎样的氛围?( 2 )作者心情“转凄然”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诗,用自己的话回答。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邵民瞻①为东坡②买一宅,为钱五百缗③,东坡倾囊④仅能偿⑤之。卜⑥吉日入新第⑦,既得日⑧矣。夜与邵步月,偶至一村落,闻妇人哭声极哀,东坡徒倚⑨听之,曰:“异哉,何其⑩悲也!岂有大难割之爱,触于其心欤?吾将问之。”遂与邵推扉而入,则一老妪⑪,见东坡,泣自若⑫。东坡问妪何为哀伤至是。妪曰:“吾家有一居,相传百年,保守不敢动,以至于我,而吾子不肖⑬,遂举以售诸⑭人。吾今日迁徒来此,百年旧居一旦诀别,⑮宁⑯不痛心此吾之所以泣也。”东坡亦为怆然。问其故居所在,则东坡以五百缗所得者也。东坡因再三慰抚,徐⑰谓之曰:“妪之旧居,乃吾所售⑱也。不必深悲,今当以是屋还妪。”即命取屋券⑲,对妪焚之。呼其子,命翌日⑳迎母还旧第,竟不索㉑其直㉒。 【注】①邵民瞻:人名。②东坡:苏轼的号。③五百缗:五百贯钱。④倾囊:尽出其所有。⑤偿:偿还。⑥卜:选择。⑦第:按一定等级建造的大宅院。⑧得日:过了几天。⑨徙倚:走过去斜带着。⑩何其:多么。⑪老妪:老妇。⑫自若:依然如故。⑬不肖:不成材。⑭诸:相当于“之于”。⑮诀别:分别。⑯宁:难道。⑰徐:慢慢地。⑱售:这里是“买”的意思。⑲券:契据。⑳翌日:次日。㉑索:求取。㉒直:通“值”,价钱。 ( 1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为钱/五百缗 B: 夜/与邵步月 C: 而/吾子不肖 D: 问其故居/所在 ( 2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闻妇人哭声极哀 闻:________ ②东坡亦为怆然 怆然:________ ③竟不索其直 竟:________ ( 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东坡问妪何为哀伤至是。 ②则东坡以五百缗所得者也。 ( 4 )请用一句话概括选文所叙写的故事。 |
倾听草木的呼吸
曹洁
①烟花三月,没有下扬州,只一路北上,抵达在北京的鲁院,与草木在一起。一个人,走遍院子的每一个角落,安静极了。听得见阳光落地的声音。浴在蓝色的光里,某些无可名状的情绪被洗净,身体与灵魂如水一样清透。
②这个院子,就是一个世界,这么小,也这么大。
③轻轻踏在大地上,一步一步,踏稳了走,放慢了走。每一棵草木都在春阳中舒缓呼吸。
④小院花欲燃,“燃”不单是梅的艳红,更是一种奔放热烈的开放姿态。白玉兰也在燃,花瓣舒展,花香浓烈,开得奔放,落得决绝。梅种很多,丰厚梅花、淡丰厚梅花、杏燕梅花、白蝴蝶梅花、垂枝梅、腹瓣梅花等等,以前从未见过。梅是贴近女子的花,以梅为名,是梅的幸,也是人的幸。花人两相映。自然才美,生物才活,人类才安生。
⑤悄悄靠近一棵玉兰树,看看她,也让她看看我。玉兰花大雅大俗的美,惊艳满树。这是一种古老的花,也是贴近生命气息的花。屈子“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菊之落英”,将玉兰推向春秋。“已向丹霞生浅晕,故将清露作芳尘”,这是玉兰花的幸。玉兰的香是清香,无药味;玉兰的花是柔软的,即使落地,踩上去也不是脆的。捡拾几片落花,摊在手心,默然对视,想听懂她干干净净的语言。她开时极盛,谢时决绝,有一种清绝的孤勇与优雅。唐人言“晨夕目赏白玉兰,暮年老区乃春时”。若女性晨夕赏阅玉兰,嗅其芳香,可人老心童,留驻岁月。其实,这不是歌者妄言,若以本真之心感受,诗吟出来了,春也留驻了。
⑥花树之外,是荷塘水畔的两株垂柳。嫩黄的颜色,已泛出春暖的绿,像正在成长的青少年。每一日都在变化,柳烟、柳色、嫩黄、嫩绿、黄绿,而今,已是蓬蓬勃勃的绿了。它们在水边相依,在水里拥抱。穿树而过的风,是他们亲和的呢喃吗?一边花谢,一处柳绿,一水相依,两样风物。花儿的殷红与嫩柳的青色,水汽一般氤氲,坐在花红柳绿的云气上,仿佛连自己也花红柳绿了。
⑦不伤花谢,不羡柳青,花柳为木,树生盎然,这是朴素真纯的生命风度。小时候盼望长成一棵树,长大才明白。人不能成为树不是因为不能像树一样高大,而是缺失树干净、坚守、温暖的灵魂。所以,先得学着好好做人,而后,学着做一棵向着阳光的树。
⑧我不是树,但行走草木间,总能看见自己的灵魂,干干净净。我在这世界里渐渐欢喜,散着长发,往深处而去,风不冷,只是远,远得吹不来暖,也带不走寒。这是自然常态,也是人间常态。
⑨还有荷塘和竹林。等着再暖一些,等着夏天来了,荷花会开,竹子也会青。鸟儿也不甘寂寞。它们在你看得见、看不见的地方鸣叫,叫出三月的小欢喜。我懊恼楼太高,树太低,站在窗前,伸长了耳朵,用眼睛聆听。每每被鸟鸣诱惑,离开书桌,雀跃下楼,小院生长在土地上的欢腾立刻包裹了我。夕阳从城市的高楼缝儿洒进来,院子沐浴在柔和宁静的光里,这光紧紧地包裹着院子的安宁与吉祥,外物难侵。
⑩这是一个相生共荣的院子,花树、鸟鸣、沉默的大师们。这是小院的福气,更是我可以安居在小院的福气。我愿自己也是这里的草木,生长在三月的土地上,每天发出一节一节上拔的声音。哪怕一点点,一点点。
⑪三月,是春天最后的笙歌。玉兰轻轻地为三月画了一个花朵的句号,又轻轻地带了一下,带出一抹一抹的绿,绿起人间四月天。三月如桃花一样,红灼灼的,缤纷惹人;四月则似青柳,绿葱葱地,教人如何不喜欢?仓促的红尘之外,我与草木在一起,一起呼吸,滋养性灵。时间如舞台,一直在,在或不在的,是我们。当生命属于我们时,万不可贪求所欲,肆意挥霍;也无需过分矜持,错失美意。当遵从一心,踏浪而往,纵千山万水,也要抵达。
⑫这是三月草木告诉我的语言。
(选自《中国散文年选》,有删改)
( 1 )结合选文,说说标题“倾听草木的呼吸”的作用。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我说,你听
木铃
①她曾经可以做到,连续数小时说个不停,且是站着说,微笑着说,声情并茂地说。她也会让身边的人开口说话,无论你多木讷、多胆怯,她都有办法让你开口。
②有人说她的提问方式是这个世界上最为温和的一种。时间久了,即使是最不爱学习语文的学生也会被她的课迷住。
③有一个学生,恰好转到她的班。因刚到新地方,上课有点走神。她正在台上讲作文,说到细节描写的话题。她说:“譬如,那位新同学的头发天生的黑而纯,可以说黑得像缎子,也可以说顺滑得似瀑布。”
④大家一齐向那个新同学的头发看,新同学的脸微微发红,心立刻回到课堂上。
⑤她若无其事地继续说:“你们大家看看我,能说说我的一些特点吗?不许恭维我啊。”大家听了都笑。
⑥那个新同学先获得了发言的机会。
⑦她鼓励说:“我刚才说了你的头发,你现在可以说我的某个特征。看,你可以后发制人,主动权更大。”同学们又笑。
⑧气氛轻松活泼了,新同学也不怕了,她果断地说:“老师,你的眉心有颗红痣,圆圆的,像一枚红豆镶在那儿,泛着柔润的红晕。”
⑨她大声说“好”。
⑩那位新同学渐渐发现,她们班有一个共同的喜好,就是特别喜欢语文学科,这与她的教学方式密切相关。
⑪那个当年的新同学就是我。后来,有幸和她一起共事,向她学习教书的艺术。有一年,学校考虑顾她快退休了,没有给她排课,只是让她负责年级学科的教研工作。她很生气。那次,是我第一次见她生气。她说:“不上课,有什么教可以研的?”学校只好继续让她授课。就这样,她一直工作在讲坛第一线。从教几十年,没有缺过学生一节课,也从未对学生发过一次火。最后,她是从讲台上退休的。
⑫可是,现在她不会讲话了,经常一个人长时间静坐。别人问她话,她也不理。医生说她是脑梗,大脑80%混沌。我不愿相信,一个擅长语言的人,并且是一个让语言散发魅力的人,会失去语言。
⑬也许,她是讲累了,一旦有机会休息,就想好好享受一下。等她休息好了,就好了。可我面对她,呼唤“老师”的时候,她坐在轮椅上,头微低,没有任何反应。我的眼泪喷涌而出。
⑭她家的茶几上有不少中学语文课本,是医嘱进行刺激治疗的道具。
⑮我打开一本书,轻轻对她说:“老师,以前,我听你讲了许多年。今天,我来说,你听。”她没有一点反应,保持原姿态坐着,雕塑一样。
⑯“她的头发天生的纯,可以说黑得像缎子,也可以说顺滑得似瀑布。”
⑰“你的眉心有颗红痣,圆圆的,像一枚红豆镶在那儿,泛着柔润的红晕。”
⑱她的头微抬,面部表情有了些微的变化,似乎是尽了最大的努力,她的嘴唇颤抖着用微弱的声音说:“好!”
根据要求作文。
在你的成长过程中,有许多人、许多事、许多精神、许多情感……会伴你同行,令你铭记,令你感怀,令你奋进。
请以“ 伴我同行”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 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作。②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③ 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