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 A: 老百姓对脍炙人口的阜阳劣质奶粉事件感到震惊。 B: 禅城区设置路边停车场应该说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C: 为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宾馆领导规定,所有工作人员,对待每一位宾客都要相敬如宾 , 实行微笑服务 D: 我和老王单枪匹马参加市运动会,夺得跳远冠军 |
2、 | 下面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 拈轻怕重 搬门弄斧 言简意赅 任劳任怨B: 中流砥柱 脍炙人口 迫不及待 见异思迁 C: 手屈一指 销声匿迹 沁人心脾 无济于事 D: 忧心忡忡 惹事生非 异曲同工 苦心孤诣 |
3、 |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 周敦颐《爱莲说》中写道:“莲,花之君子者也。”但人们常说的“花中四君子”是指:梅、兰、竹、菊。 B: “三”,在我国古代有时指的不是确切的数字,例如“三人行,必有我师”“三打白骨精”。 C: “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中的“立”均为“开始”的意思。 D: 新闻特写,是指采用类似于特写的手法,以形象化的描写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件中最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段和部分予以放大,从而鲜明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的一种新闻体裁。 |
4、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 ) A: 他今天从地里捡回一块砖,明天可能又捡进一片瓦,再就是往一个黑瓦罐里塞角票。不但这些都很微不足道,而且他做得很认真。 B: 挑好了,装在络子里,挂在大襟的纽扣上。这有什么好看呢?它然而是孩子心爱的饰物。 C: 当然,他根本就没引起那块微不足道的小石头的丝毫注意。 D: 那么,你可能会说在斯石英出现的地方肯定发生过撞击,而且肯定没有发生过火山活动。 |
5、 | 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就最近频发的灾害性天气现象夸夸其谈。B: 填报志愿时,他既想报A高中,又想报B高中,总是见异思迁。 C: 这处游览胜地的环境脏、乱、差到了如此地步,简直令人叹为观止。 D: 他听着这栩栩如生的描述,仿佛亲眼看到了窗外所发生的一切。 |
6、 | 给下面语段的空白处依次填入一组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 B: ④②③① C: ③②④① D: ①④③② |
7、 | 下面对《荷叶·母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中插叙九年前一个月夜祖父和“我”的谈话——三个姐妹应花瑞而生,为下文的借花喻人蓄势。 B: “繁杂的雨声”“浓阴的天”烘托出“我”烦闷的心情。 C: 作者由荷叶遮蔽雨中红莲,联想到母亲对自己的呵护,表现母爱的无私和伟大。 D: 本文借物喻人,把母亲比作荷叶,表达了对母亲的赞美之情。“心中的雨点”指不能跟别人说的烦恼。 |
8、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学习知识不容易,运用知识更不容易,很多人把精力用在这方面。 B: 选手们精彩的表现背后,又何尝是他们从小的阅读背诵和长年的储存积累! C: 一座书房可以温暖一座城市。设施齐全的城市书房 ,点亮了扬州人的阅读之灯。 D: 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指由教育部门和学校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 |
9、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B: 1901年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有:瑞士的邓南特,他于1864年建立了红十字会;经济学家帕西,他建立了促进国际仲裁的各国议会联盟。 C: 在欧洲各地,3亿人正在与他们日常生活中密切相关的一部分告别:法郎、马克、里拉、先令、盾、埃斯库多和比塞塔等…… D: “妙!妙极了!”站在我们旁边的一名外国记者跳了起来。 |
10、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一味用溺爱、娇纵的方法去对待的孩子,只会妨碍他们的健康成长,并不是真正的爱护孩子。B: 能不能找到一种生产手段,既能满足个性化的消费,又不增加生产成本呢?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 C: 湘西各县市在端午节到来之际,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传播土家、苗乡文化。 D: 在当前,作为企业,所需要的是用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结合本国人的消费心理去开发新品种才是唯一出路。 |
课内语段阅读。 ( 2 )全诗分为前后对应的两部分,分别以“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开头,来点明主旨。( 3 )你能体会“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意境吗?尝试品析一下文中的这种意境。( 4 )你会探究最后一句“人们感到那声音仿佛就是蝈蝈在草茸茸的山上鸣叫”吗?请你尝试探究一下。 |
阅读下面《捕蛇者说》选段,完成问题。 永州之野产异蛇,…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 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A: 永州之野产异蛇 B: 若毒之乎? C: 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D: 则吾斯役之不幸 ( 2 )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岁赋其二________ ②则久已病矣________ ③更若役________ ④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________ ( 3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 4 )蒋氏的两次“戚”,各为了什么而“戚”?作者的两次“悲”,又各是为了什么?用自的话加以简要回答。 |
阅读《南辕北辙》,完成下列题目。
《南辕北辙》
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今王动欲成霸业,举欲信于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
阅读何慧娟的散文《父亲和他的二胡》一文,完成题目。
①我家的墙上挂着一把二胡,那是我上小学时父亲的一个朋友送给他的。没事的时候,父亲总喜欢从抽屉里取出珍藏的松香,点着了仔仔细细滴在琴筒上,就开始了他的“二胡独奏”。父亲最喜欢拉苦音慢板,偶尔也拉几曲草原民歌,那种很容易让人想起蓝天、白云、草场、马群的调子。有时候,父亲在一边拉,我就在一边跟着哼唱,每当唱到“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时,父亲的身子随悠长的调子晃动着,眼睛却从窗口望出去,一直望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仿佛那里真有葱翠碧绿的千里草原,有云絮,有羊群,有清澈畅亮的河流……
②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不再喜欢父亲的二胡了,我甚至慢慢地开始怨恨父亲,恨他一辈子没有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只会守在家里拉拉二胡看看书,做一副悲天悯人状。特别是高考落榜后,我更是烦透了父亲,每当他拉起二胡,我就心烦意乱,嚷着“难听死了”,不许他拉。直到有一天,父亲的朋友来了,我竟当面让他把二胡拿走。父亲一下子把二胡抱在怀里,生怕被人抢走似的,嘴里喃喃地说:“不能拿!不能拿!”眼睛可怜巴巴地看着他的朋友,仿佛向朋友求助似的。从那以后,父亲当着我的面再也不拉二胡了。
③后来我就离家走了。日子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十多年。
④一天下午,在我居住的机关大院,突然响起了悠扬的二胡声,那如泣如诉的苦音慢板,让我依稀回到了很久很久以前。人们惊异于演奏者的技艺,纷纷涌到院子里向飘出声音的窗口张望着、探寻着。我忽然心里很激动,由那浑厚、朴质的声音,我想到了父亲,想到父亲年轻时拉二胡的神态、眼神,心中很是懊悔。父亲的一生很凄苦,一个人拉扯着我既当爹又当妈,我年纪小不懂事,父亲只能借拉二胡排遣他无人能解的苦闷和孤寂。而这唯一的爱好还不被我理解。我突然生出一种要急于回家的冲动,我很想执着父亲的手,恳切地求他原谅,然后再为我拉上一段苦音。
⑤在一个亮丽的深秋下午,我回到了久别的父亲身边,父亲惊喜地望着我,拉了一曲又一曲。后来父亲告诉我说,有个乐器班看上了这把二胡,随父亲出价要买。父亲说送二胡的人已经死了,这是故人唯一的纪念,他要带到棺材里。我动情地握着父亲的手,急切地说:“对,不能卖!不能卖!”
⑥父亲的眼里有一种晶莹的东西一闪一闪的,他慈爱地望着我,所有亘在我与父亲间的隔膜在这一瞬间都冰消雪融了。
写作。
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总要求: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题一:有人问梵高:你的画里面哪一张最好?他说:就是我现在正在画的这一张。一段时间后那个人再问,梵高说:我已经告诉过你,就是我现在正在画的这一张……
请以“做好眼前的事”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要写出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剧本外,文本不限;③不少于600字。
题二:一棵小树在漫长的生长过程中,会遇到风风雨雨的洗礼,面对困难,只要能挺过去,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它就会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请以“成长”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文体(诗歌除外),自拟题目;②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③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④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