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7年无锡市华庄中心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文字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朗润 喉咙 呼朋引伴 花枝招展
B: 抖擞 发髻 澄清 绿茵茵
C: 高邈 憔悴 眼花撩乱 翻来覆去
D: 瘫痪 絮叨 诀别 喜出望外
2、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阅读是源头活水,课堂是半亩方塘,只有把活水引入方塘,语文教学才能清澈如许,这是不言而喻的。
B: “这些网络游戏就是化了妆的魔鬼,是在教唆犯罪.”一位参加过网络游戏测评的教育界人士义愤填膺地说。
C: 在新农村建设中,某些地方政府不是因地制宜 , 而是大拆大建,把好端端的民心工程变成了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
D: 索契冬奥会上,与短道速滑带来的激情不同,花样滑冰的别样舞美给观众一帆风顺的感受。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走进美丽的百里杜鹃,我停下脚步驻足观赏。
B: 捐赠仪式上,爱心人士向留守儿童捐赠了校服、文具、图书三百余本。
C: 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
D: 这次全市开展的环保征文活动,五个小学的学生获得了二等奖。
4、

下列加横线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谓彼筵中人(私下) 京师最地也(优美的)
B: 冰微(融化) 谭锋畅(才)
C: 吾见其也(谬误) 不相属(全)
D: 穿沟渠淤泥(穿过) 饮以为酒(茶)
5、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组是( )
A: 站在罗布泊的边缘,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
B: 为了不让下一代输在起跑线上,年轻的父母纷纷送孩子去练钢琴,学跆拳道,上英语兴趣班,真是费尽心思,无所不为
C: 在这种入木三分的审祝之下,谁都没法遮遮掩掩
D: 做学问一定要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即对每个问题都追根究底,吹毛求疵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他由于长途跋涉地走了一千米路,早已疲惫不堪了。
B: 我们要因地制宜 , 扬长避短,利用当地资源发展商品经济。
C: 这位女歌手有着天籁般的歌喉,她一开口,声音入木三分 , 赢得了观众们的掌声。
D: 青城山以山川秀丽,意境悠远而闻名,优美景色真是巧妙绝伦
7、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各项中小玲的做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小玲陪家里的老人一起登高望远,赏菊吟诗,遍插茱萸。
B: 小玲的生肖属相是蛇,弟弟比她小2岁,小玲要挑选一款生肖属相的玩具送给弟弟作为生日礼物,她选择了一只可爱的机器狗。
C: 小玲向同学小明询问他母亲的姓氏,按照古代的礼仪应这么问:“令堂贵姓?”
D: 老师提问:“农历二月份有哪些节气?”小玲回答:“惊蛰和春分。”
8、大家正在修改学法指导大会的新闻稿,其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通过学法指导大会,使很多同学明白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B: 郭老师强调能否专注于课堂,是学习进步的关键。
C: 会上,老师们结合不同学科的特点,将宝贵的学习经验传播给同学们。
D: 本次大会由彭伟琼老师主持,邀请各学科最专业的老师担任导师团成员,对初一年级学生进行了详细的指导。
9、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有关部门负责人强调,利用互联网造谣、传谣是违法行为,我国多部法律对惩治这类行为已有明确规定。
B: 为满足与日俱增的客流运输需求,缓解地铁线路载客,近日,广州地铁三号线再增加一列新车上线运营。
C: 神木县属陕北黄土丘陵区向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地带,境内煤矿资源主要分布在北部的风沙草滩区,生态环境非常脆弱,一旦破坏,短期内难以一时恢复。
D: 最近纽约市颁布了一项禁令关于禁止超市、流动贩卖车、电影院、熟食店等销售大剂量含糖饮料,以控制日益严重的肥胖现象。
10、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小明今天没来上学,班长估计他肯定是生病了。
B: 观众听完他美妙的歌声和优美的舞姿,都深深地折服了。
C: 赵本山夸张而诙谐的表演让观众们都忍俊不禁。
D: 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读下列古诗,按要求答题。

钟山即事
宋·王安石
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
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
钟山,南京的紫金山。王安石弃官后居住在这里。

( 1 )古典诗词讲究炼字,诗歌前两句中“绕”和“弄”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 2 )末尾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醉翁亭记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 1 )下列句子中加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往来而不者,滁人游也 猿则百叫无
B: 野芳而幽香 闾左谪戍渔阳
C: 之心而寓之酒也 所识穷乏者我与
D: 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
( 2 )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至于负者歌途,行者休于树 其受之天也,贤材人远矣
B: 然而禽鸟知山林乐,而不知人之乐 箕畚运于渤海
C: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 陈胜者,阳城人
D: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山水之间也 大兄何见事之晚
( 3 )下列表述对课文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第②段描绘了山间朝暮之景和四时之景,抒发了作者无穷的乐趣。
B: 第③段描绘了四幅温馨的画面,其顺序是: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C: 第④段作 者用禽鸟之乐衬托人之乐,又以游人之乐衬托太守之乐,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D: 欧阳修被贬滁州,纵情山水,与民同乐,深受百姓喜爱。他离职后,百姓 为纪念他修建了“醉翁亭”。
( 4 )把文言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②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

( 5 )下面这段文字说明了什么?
欧阳公记 成,远近争传……凡商贾来,亦多求其本,所谓关征 , 以赠官,可以免税。
注:① [记]指《醉翁亭记》。②[商贾]商人。③[关征]查税征税。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荒漠中的苇 (王剑冰)
①汽车穿行于茫茫戈壁已经很久了,人们初开始的兴趣早已变成了朦胧的睡意。公路像条细细的带子在沙漠中甩来甩去,不知尽头在何处。有人不停地在后悔,应该走另一条国道的,是我等少数几个出的点子,说走这条路可以看到五彩城。远远的五彩城直到我们走到了天黑,看到一颗好大的月亮,也没有见到它的踪影,旅途上的事情是不能凭美丽的想像来完成的。慢慢地我也没有了什么兴趣。除了沙漠还是沙漠,而且沙漠的颜色还不是金黄色的,很多都是粗糙的暗褐色的沙石,在公路的两边铺向无尽的远方。胡杨呢?红柳呢?几乎看不到什么植被,偶尔的几株沙棘,一晃就过去了。有时出现的不高的丘陵,也仅够让视线有个起伏的弧度。沙海茫茫,真正是茫茫了。
②窄窄的戈壁公路上跑着的几乎就是我们这一辆汽车,弱小的一叶扁舟样地在大海的波涛中翻涌。
③中间在什么地方吃了一顿午饭,然后就昏昏沉沉睡着了。醒来已是半下午了,车子还是不急不躁地跑着。我又一次地把头靠在窗户上,无聊地看着已不成风景的风景。就在这时,我竟然看到了一种熟悉的植物,是的,是那种水乡才能看到的植物——苇!起先我有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以为是看错了。当这种植物又一次在我的视线中出现的时候,我真正地看清了,是苇。
④在我的感觉里,苇属于弱者,弱者都是以群居的形式出现的,所谓“芸芸众生”。群居才能产生勇气,才能产生平衡,才能产生力量,才会便于生存。苇便是一种群像的结合体,荡漾是她的形容词。我曾在双台河口湿地保护区,在我的家乡渤海湾,在孙犁笔下的白洋淀,都看过面积逾十万亩甚至百万亩的大芦苇荡。那一望无际的芦苇,像纤腰袅娜的女子,一群群相拥相携地在风中悠悠起舞。“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中对一位玉人的思念也是以这美丽的植物为衬物。作为一种最为古老的植物,苇给人们带来的总是美好的向往。很多的女孩借用了苇的名字,那是一种带有情感的、内涵丰富的、柔韧的、温馨的表达与体现。
⑤可眼前这些苇却显得这般瘦削,不成气势。就像初生小女的头发,稀稀落落地表明着生命的再生。或像耄耋老者,以几许羊胡迎风,扬头看着不多的时日。我想像不到在这样荒凉(不只是荒凉,简直是恐怖)的地方,怎么会有苇这种植物生长。是鸟的羽翅?是风的神力?她们真的不该诞生在这里。在白洋淀,沙家浜,苇正牵裳起舞,接受着游人的赞叹;在渤海湾,黄海滩,苇也是丰足地吸吮着大地的乳汁,欢快地歌唱。
⑥这该是植物中的弱女子啊,给她一片(不,哪怕是一点)水,她就敢生根、发芽、开花、摇曳出一片星火,一片阳光。那确实是一小片水,好像是修路开挖出的低洼地,仅仅是存留的一点点雨水,而绝不会是人为的故意,她们就结伴地生长起来,那是多么少的伴儿啊。但女子们还是愿意有伴的,这是她们的天性。孤芳自赏的苇似乎不称为苇,况且在这样的地方她们别说孤芳,连群艳也无可夺目。如果不是我惺忪中的一瞥,一个王姓的男子也就同她们连一目的交情也错过了。
⑦那片水已经剩了一点点,而她们的长大,还不是借助那一点水吗?看她们的样子,也就是刚刚过了童年而进入青春期。那可是戈壁滩,是茫茫大漠,她们会摇曳,会挣扎多久呢?水涸地裂,沙丘涌动,她们都活不了。我已经看到,离水稍远的几株已经干枯颓折。
⑧不过我想,既然作为一种生命,站立于这个世界上,就有她生命的意义和可能。这个生命就会不讲方式,不图后果地向上生长,直至呼出最后一息。苇,或被风收去,或被沙掩埋,都会以她最后的努力,度过她最美丽的时光。苇,你的意思不是萎,是伟!
⑨西部,戈壁,荒漠,苇,我把这样的字眼在寂寞的旅途上相连,竟就连出了一种美妙的景象。

( 1 )本文主体是写“苇”,而开篇却用较多笔墨写了“荒漠”,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 2 )第④段中“苇便是一种群像的结合体,荡漾是她的形容词。”这句话中加点的词好在哪里?

( 3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⑤段划线的句子。

( 4 )作者写苇,显然不仅仅是在写苇,作者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学术人尤其需要自律意识

罗志敏

①近年来,学术圈内屡见不鲜的学术不端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也引发了人们对于学术不端治理机制的思考。其中,大家比较关注的是制度建设问题,这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但除此之外,如何培养学术人的自律意识,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②之所以要特别强调学术人的自律意识,是因为学术活动具有自身独特的性质。学术活动的主要目的在于探究规律、探寻真理,学术的生命力主要在于自由思考、自主创新,这就决定了学术人的学术活动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有着许多规章制度无法规范也不应规范的地方。如果用细密繁多的条条框框把学术人究竟应该如何进行学术研究完全规定好,学术就难以创新和发展。于是,就出现了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一方面要让学术人拥有足够的自主性以促进学术创新和发展,另一方面又要强调学术规范以防止学术不端行为。解决这个问题,关键在于学术人要有比其他行业从业人员更强的自律意识,使自己的学术活动始终符合学术伦理。当前,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

③唤起学术人的羞耻意识。羞耻意识是个人将自我呈现在真善美面前、通过自我评价所形成的一种自律意识,是人之道德的最后防线和安身立命的基本法则。在中国,从孟子的“耻之于人大矣”到龚自珍的“以教之耻为先”;在西方,从古希腊德谟克利特的“对可耻行为的追悔是对生命的拯救”到马克思的“羞耻本身已经是一种革命”,中外文化都非常重视羞耻意识对人的行为的重要影响。学术人一旦有了羞耻意识,就会在其心灵深处形成最能激发学术良心的内在道德力量,从而把自己的行为限定在“可以”“应当”的范围之内。朱熹的“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④形成学术人的敬畏意识。敬畏意识是个人对其心目中的神圣事物或力量的崇敬与畏惧。它不同于一般的害怕、恐惧等心理活动,而是出于人的内在情感需要。敬畏意识能够警示和规范人的思想与行为。孔子认为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康德敬畏头上的灿烂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令。学术人的敬畏意识,应是基于对学术这一崇高事业产生景仰的基础上对亵渎学术的后果所产生的一种“畏惧”。它能警示和约束学术人的行为,促使其“自己为自己立法”。

⑤激发学术人的成就意识。成就意识是个人在羞耻意识、敬畏意识基础上的一种积极心理转向,是在自省过程中萌发出的一种主动、正向的道德力量。换言之,羞耻意识和敬畏意识都是一种“有所不为”的自律意识,而成就意识则是一种更积极的“有所为”的自律意识。对学术人来讲,成就意识就是一种学术人克服自身“恶”后的趋“善”意愿,表现为一种学术信念和学术意志,最终成为其在学术道路上不断上进、最终走向学术“至善”的内在动力。在中外学术发展史上,一些学者之所以能够在艰苦的条件下取得令世人仰慕的学术成果,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们具有一种成就意识,能以此来激励自己努力攀登学术巅峰。

(选自《人民日报》2011年2月15日期)

( 1 )本文因时而作,本文主要是针对________的现象,提出了________的观点。
( 2 )下面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强调学术人的自律意识,是因为学术活动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不可能用细密繁多的条条框框完全规定好。
B: 羞耻意识作为人之道德的最后防线和基本生存法则,可以限定学术人的行为,形成内在的道德力量。
C: 学术人的敬畏意识,既指对从事学术活动这一崇高事业产生的“敬重”,又指对亵渎学术带来的后果所产生的“畏惧”。
D: 激发学术人的成就意识,表明学术人应当树立一种不及条件优劣,不急手段可否,努力取得学术成果的信念和意志。
( 3 )从论证的角度,第③段引用孟子和龚自珍的话的作用是________ , 引用朱熹的话的作用是________
( 4 )文中第③④段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 5 )读了本文后,你获得了什么启示?联系自身实际,就某一点坐简述。
四、写作(分值:60分)
作文

有位名人说过这么一句话:“世间一切,都是遇见,就像冷遇见暖,就有了雨,春遇到冬,有了岁月;天遇见地,有了永恒;人遇见了人,就有了生命……”遇见某个人,也许就是一次情感的慰藉;遇见某本书,也许就是一次心智的陶冶;遇见某个美景,也许就是一次灵魂的洗礼……总有一次遇见,会触动我们的心灵,温暖我们的人生。

请以“遇见你,真好”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不抄袭,不套作,书写工整。②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和校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