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凼——方言,水坑。 B: 微不足道——非常藐小,不值得一提。 C: 尴尬——神情、态度不自然。 D: 低眉顺眼——形容低声下气的样子。 |
2、 | 下列含有忧伤情绪的诗句是( ) A: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B: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C: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D: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
3、 |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我刚在姑姑家坐下来,她就有事失陪了,我只好无聊地翻翻闲书,看看电视。 B: 这么珍贵的书您都毫不犹豫地借给我,太感谢了,我会尽快璧还,请您放心。 C: 这种壁纸是最近才研制出来的,环保又美观,贴在您家里会让寒舍增色不少。 D: 我们夫妇好不容易才得了这个千金,的确放任了些,以后一定对她严格要求。 |
4、 |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赞扬了叶圣陶先生待人厚,律己严的高贵品德。 B: 《驿路梨花》以梨花为喻,为线索,在寻找小茅屋主人的过程中,讴歌了年青一代的优秀品质。 C: 《最苦与最乐》作者是梁启超,号饮冰室主人,是中国近代思想家,戊戌变法领袖之一。 D: 《爱莲说》的作者是刘禹锡,说是一种文体,写法自由,大多是借一事一物抒发作者的感想。 |
5、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2014年的青奥会在南京召开,这无可置疑地加速了南京乃至江苏的国际化进程。B: 他说话向来都是抑扬顿挫 , 韵味十足,声音也带着那么一股子戏剧的味道。 C: 操场上,运动员们个个精神抖擞,盛气凌人 , 斗志昂扬, 胜券在握。 D: 面对风云突变的国际形势, 我国在“十一五”时期要全面提高综合国 |
6、 | 下列句子中,字形和加点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迥异(jiǒnɡ) 堕落(duò) 鞭辟入里(pì) B: 摒弃(bǐnɡ) 承载(zǎi) 自给自足(jǐ) C: 顷刻(qǐnɡ) 门槛(kǎn) 按步就班(bù) D: 惩戒(chěnɡ) 焦躁(zào) 振耳欲聋(lónɡ) |
7、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市很多学校正在开展“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 B: 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在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C: 这种网络社交工具的广泛使用,大大加快了信息流通的速度和质量。 D: 阿累创作的《一面》,以真挚的情感和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深深打动了读者。 |
8、 | 下列对划线词语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东临碣石。(临:到达,登上) B: 次北固山下。(次:停宿) C: 杨花落尽子规啼。(杨花:杨树开的花) D: 山岛竦峙。(竦峙:高高耸立的样子) |
9、 |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不要,也不要说自己没有才能,是你自己荒废了你的天赋。正确地自己,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坚持不懈地往下走,它会有荆棘,同样会开出鲜花。 A: 怨声载道 审视 必须 而B: 怨天尤人 审查 必须 但 C: 怨声载道 审查 必然 而 D: 怨天尤人 审视 必然 但 |
10、 | 给划线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 数风流人物 B: 一个一个计算 C: 几个 D: 数得着 |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湖上寓居杂咏十四首(其二) 姜夔① 湖上风恬月淡时,卧看云影入玻璃②。 轻舟忽向窗边过,摇动青芦一两枝。 【注释】①姜夔(kuí):宋朝著名诗人。②玻璃:形容西湖湖面如镜子一般。 ( 1 )第二句诗中“卧看”二字体现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心境?( 2 )三,四句诗展现了怎样的情景?请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 |
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列子》) (乙)昔有二翁,同邑而居。甲翁之妻子去乡,惟叟一人而已。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①,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冀、雍②,但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乙翁曰:“差矣,汝之言!曩③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叟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夜宿,凌晨上山。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注)①第:房屋、宅子、家。②冀、雍:古代州名,在今山西、陕西、甘肃一带。③囊(nǎng):以往、过去。 ( 1 )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只标一处)甲 翁 之 妻 子 去 乡 ( 2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①惩山北之塞________ ②荷担者三夫________ ③向吾远游________ ④有意同行乎________ ⑤年且九十________ (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②甲翁之妻子去乡,惟叟一人而已。 ③差矣,汝之言! ( 4 )仔细阅读(乙)文,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乙翁是一个怎样的人?( 5 )(甲)(乙)两文这两则故事给我们怎样的人生启迪? |
古人过年的“钱习俗”
倪方六
①在古代过年的“钱年俗”中,“压岁钱”是最重要的一种。古人是这样定义的:在过年时“赠小儿钱,曰压岁钱”。
②如何给小孩子压岁钱?通行的是小孩给长辈磕头拜年后,长辈就会递过准备好的压岁钱。其实,清代最讲究的是将钱用红线串起来,放在孩子睡觉的房间。据清蔡云《吴歈百咏》记载:“除夜将睡,以钱置小儿女枕边,名‘压岁钱’。”
③压岁钱包含着长辈对孩子的祈望,所以准备压岁钱时都要讨个吉利,多“以百为数”,即压岁钱一般一百文,既不多给也不少给,取“长命百岁”之意,故民间又称压岁钱为“百岁钱”。
④过年时流行的“钱年俗”还有“挂门钱”,这种“年俗”有些地方至今尚存。门钱,顾名思义是挂在门上的钱,又称“黄钱”、“红钱”,在民间眼里它是“喜钱”,但并不是真的流通货币,乃五色纸钱。南宋周密在《武林旧事》中“岁晚节物”条记载了当时的年俗:“至除夕,则比屋以五色纸钱、酒、果,以迎送六神于门。”挂门钱风俗是为了迎接门神,到后来挂门钱又被赋予抵御“疫神”的作用,成了避灾驱疫的需要,与门挂桃符是同一原理。
⑤因为放置手法的不同,挂门钱又叫“贴门钱”。乾隆《石首县志》记载,当地大年三十,“贴五采门神与桃符,并挂纸钱于门壁。”
⑥古代做生意的人家尤其重视挂门钱,将所贴的纸钱称为“利市钱”。光绪《曲江县志》记载,当在“除夕馈年,换新春联,贴门神、利市钱。”在挂门钱风俗基础上,还衍生出挂“散钱”——把钱挂(贴)钱到家中器具上,以图吉利。光绪《沔阳州志》记载,当地过年时,“家中器物均散挂钱纸,曰‘散钱’。”
⑦摇钱树,简称“钱树”,是民间传说中的一种神树,据说这种神树,古人希望钱能生钱,像树上结果子一样挂满枝头,稍微摇摇就会落下金钱来。然而,摇钱树的最初出现并非吉祥物,而是当随葬的冥器来使用的,在汉魏以前特别流行。之后“摇钱树”的概念被移植到过年风俗中。
⑧老北京人过去就有岁末挂“摇钱树”以祈年的风俗,那时家家都会准备“摇钱树”,其制作方法在《燕京岁时记》里有记载:“取松柏枝之大者,插于瓶中,缀以古钱、元宝、石榴花等谓之摇钱树。”在南方,过年也流行挂“摇钱树”,与门钱一样,挂在门上,以求新年金钱多多。
⑨摇钱树制作起来并不难,但对普通人家来说还是挺费事的。于是以“摇钱树”为主题的年画应俗而生,“摇钱树”主题的年画成为旧时最受民间欢迎的年画品种之一。
⑩在中国版刻年画中,不论哪一个画派都少不了“摇钱树”主题。如河南朱仙镇年画《贵富长久》,刻画的就是明初土豪、苏州人沈万三和夫人在观赏聚宝盆里摇钱树的情形。古人迷信,光有摇钱树不行,还得有聚宝盆将财聚住,因此在有摇钱树的年画上,大都能找到聚宝盆。
(选自《百科知识》2019年1期,有删改)
( 1 )下列关于“钱习俗”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漓江情韵
从维熙
雨霏霏,雾茫茫。雨雾好像是漓江的纱巾,笼罩在它美丽的面颊之上。江里的渔舟、游船以及江边的垂钓者,都成了一个个逗点,在雨雾漓江的诗章中,挑逗着你手中的笔,把大自然中的绝美编织成篇。
我漫步江边,向这一个个黑色标点走去。最近的一个标点圆圆的,像是句号。等我走近了,才看见那是一把雨伞,但伞下空无一人。转身刚要离去,伞下忽然有稚嫩的童音向我问候:“你好——你好——”我顿时愣在那儿了。还没容我醒过闷儿来,那细嫩的童声又飞了出来:“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哎呀,他在背诵韩愈描写桂林山水的佳句!我弓下身,寻觅与我开玩笑的伞下顽童。一看吓了一跳,与我逗趣的竟是一只伏在鸟笼里的鹦鹉。鹦鹉见我俯视它,又对我来了一句欢迎词:“要知漓江美,请你登木舟。”我不禁笑出声来,猜想它的主人一定是个十分风趣的摇船人。
于是,我耐心地等待他的出现。终于,在漓江朦胧诗中,又出现了一个标点,那是一个破折号,顺着江心渐渐向江边移动过来。我从木桨击水的声音中悟出,那破折号是一只小舟。我猜想这叶木舟上的摇桨人,一定是这只神奇鹦鹉的主人;这只鹦鹉,是他有意安排在这儿吸引游客的。妙!这个超人的奇思妙想,等于给这首朦胧诗又增添了一个惊叹号。
果然,一叶木舟从雨雾中现身。一个低沉苍劲的男低音传入我的耳鼓:“你是过江,还是想游漓江?上船来吧!”
上了船,我才看清,他的脸清癯瘦削,身子和那张脸一样瘦削。让我吃惊的是,他竟是个一走一歪的残疾人。我的兴致顿时跌落了下来。他却不知我心态上的变化,依然兴致勃勃地对我说:“看你这身行头,不像是本地的过江人。你想去哪儿看景?不要看我的船小,它可以从漓江摇到桃花江。先生如果有远游的野兴,我还可以送你到阳朔,那儿有一条洋人街,是中国的一绝。”
我摇摇头,告诉他昨天我已经乘坐游艇去过那些景区了。
“那么,你登船的意思是……”他不解地望着我。
我只好言明只是想看一看调教鹦鹉读诗的摇船人。仅此而已。
他大声地笑了起来。那朗朗的笑声,惊飞了江边的水鸟,像是标点中的一串黑色省略号,消失在漓江茫茫的雨雾深处。
他告诉我,他先天残疾,一出生就被父母抛在江边,是一对在江上摆船的夫妇把他养大成人的。待收养他的两个老人走后,他不甘心靠吃“社会低保”打发日子,便开始了摇船生涯。有一天,他到鸟市去买鱼鹰,看见这只仅有一条腿的鹦鹉,便把它买了下来。从此,这只鸟儿与他朝夕相伴。
“那韩愈赞美漓江的诗,是你教它的?”我问。
“不是。桂林人都会背诵这两句诗,它听多了,就会学舌了。”
“那么请客人登船的两句话呢?”
“两个瘸子之间,心灵相通,我一点拨它也就会了。”说这话时,他似乎十分开心,又爽朗地笑了起来。
我沉默了。我不知这个腿部残疾的摇船人和他那少了一条腿的鸟,在雨雾漓江上苦心经营一天,能有多少收入。我想问问他,但嘴唇像被贴了封条一般,怎么也张不开。我不愿再耽误这个摇船人的宝贵时间,从衣兜里掏出一张五十元的钞票,塞到他的手里,匆匆下船。他从船上跳了下来,急切地对我喊道:“不可以——不可以——老先生,我没为你做什么,不能收你的钱……”
回到江边公寓,隔窗而望,那船那伞已不再是朦胧诗中的标点,阴柔情致的漓江和充满阳刚的人,编织成了漓江一首美丽的人文诗章……
( 1 )文章题为“漓江情韵”,全文写了哪些“情韵”?请分条概括。有人说,生活是一次次的相遇,是一场场的别离。其实在成长的路上,总有些东西一直陪伴着你,攴撑着你、给你启迪,给你鼓励;也许是一句贴心的话语,一个理解的眼神;也许是一束温暖的阳光,一棵无名的小草…
请以“__________一直都在”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国文中不要出现自己的真实姓名、地名、校名等相关信息;④书写规范,卷面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