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7年鼓山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每个人心中,总有一处风景,令我们心驰神往
B: 小时候每次到外婆家,茅屋村舍被翠竹绿水围绕着,清静而幽雅,总觉得那就是世外桃源
C: 金秋十月,我们徜徉在蜀岗风景区,领自然之美,品味人文之趣,令人怡然自乐
D: 每天放学后,我和好朋友王亮一起步行回家,一直到四岔路口才分道扬镳
2、

下列词语中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骊歌(lí) 确凿(záo) 嫉妒(jí) 气冲斗牛(dòu)
B: 炽痛(zhì) 亘古(gèn) 归省(xǐng) 鲜为人知(xiǎn)
C: 惧惮(dàn) 凫水(fú) 悲怆(cāng) 戛然而止(jiá)
D: 惬意(qiè) 嗔视(chēn) 抽搐(chù) 叱咤风云(zhà)
3、下列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挑着花篮灯的姑娘们,打扮得花枝招展、艳丽俊俏。
B: 在人迹罕至的北极,奇异的天象令人心旌摇荡,难以忘怀。
C: 下雪了,孩子们呼朋引伴 , 玩起了打雪仗。
D: 足球比赛即将拉开帷幕,队员们彼此发出海誓山盟 , 立志夺冠。
4、

下列古代应用公文类(含奏议、赠序、铭文、祭文等)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社戏》选自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本文有详有略,详写看社戏的全过程,略写乡间生活和社戏后的余波。
B: “卡拉玛和拉达还只是这棵大榕树上的两条柔枝。”这句话选自《观舞记》,用比喻的修辞,形象生动的表现出两姐妹舞姿的柔美。
C: 《口技》选自清代张潮编写的笔记体小说《虞初新志》,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点。
D: 《共工怒触不周山》是一篇神话。特点是:大胆的想象,艺术的夸张。
5、下列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2017春晚上演了众多精彩小品,如《真假老师》《提意见》《为您服务》,这些笑中有泪的喜剧让观众在抑扬顿挫的故事中,感受到了浓浓的人文关怀。
B: 此前,特朗普公然撕破脸,磨刀霍霍和中国打贸易战。中方不愿打贸易战,也不怕打贸易战。
C: 专利战已成为手机巨头们的一种竞争利器,在国外“战场”上,苹果、三星、高通等科技巨头之间的专利大战打得如胶似漆
D: 只有你付出了足够多的努力,命运才舍得把美好的事物回馈给你。即使是碰上从天而降的幸运,也一定是妙手偶得的结果。
6、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老张的儿子考上重点高中,左邻右舍都来祝贺老张说:“恭喜令郎考上理想的学校。”
B: 过地铁安检时,工作人员对乘客说:“站住,手提包也得检查,赶紧放上去!”
C: 同桌向小王请教问题时,小王说:“好吧,我有些高论正想与你分享。”
D: 朋友搬新家,小李有事不能去祝贺,就打电话告诉朋友:“今天我有事走不开,改天一定赏光拜访。”
7、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那鹅就不然:它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简直不让,有时非但不让,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
B: 当然,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大米、小麦和玉米等…
C: 班长的脸颊抽动着,月牙形的刀伤也像活了似的动起来,嘴里骂道:“龟儿子!咱们闯到什么地方了!”
D: 《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被称为中国四大古典名著,它们对后世的影响巨大而深远。
8、下列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持(jīn) 头(càn) 溅(bèng) 然(chuàng)
B: 依(bàng) 单(bó) 立(chù) 决(zì)
C: 逗(tiǎo) 琐(wěi) 足(shè) 宗(dài)
D: 酒(niàng) 抖(chàn) 路(jìng) 鸡(tún)
9、

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锋芒毕露 妇如皆知 目不窥园 沥尽心血
B: 深恶痛绝 浩浩荡荡 色彩斑斓 大庭广众
C: 诲人不倦 颠沛流离 仙露琼浆 祸不单行
D: 语无伦次 五脏六腑 心有灵犀 返璞归真
10、下列划线字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外(fèn) 解(pāo) 深(suì) 余(huī)
B: 忐(tè) 立(zhù) 浩(hàn) 锢(jìn)
C: 废(tuí) 留(ní) 灵(jiù) 褓(qiǎng)
D: 繁(yǎn) 强(guō) 动(zhàn) 渎(xiè)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古诗鉴赏。

十五夜望月

唐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 1 )诗中写出景物的什么特点?

( 2 )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3 )请品味“不知秋思落谁家”句中“落”字的妙处。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安禄山将三道兵六万以讨契丹,以奚骑二千为向导。过平卢千余里,至土护真水,遇雨。禄山引兵昼夜兼行三百余里至契丹牙帐契丹大骇时久雨弓驽筋胶皆弛。大将何思德言于禄山曰:“吾兵虽多,远来疲敝,实不可用,不如按甲息兵以临之,不过三日,虏必降。”禄山怒,欲斩之,思德请前驱效死。思德貌类禄山,虏争击,杀之,以为已得禄山,勇气增倍。奚反叛,与契丹合,夹击唐兵,杀伤殆尽。射禄山,中鞍,折冠簪,失履,独与麾下二十骑走;会夜,追骑解,得入师州。归罪于左贤王哥解、河东兵马使鱼承仙而斩之。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注解)①三道兵:指范阳、河东、平卢三镇兵马。②奚:即奚族,中国北方古民族。③土护真水:古水名,即今内蒙古老哈河。④弓驽筋胶皆弛:弓弦松弛箭头脱落不可用。

( 1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安禄山三道兵六万以讨契丹 (将:率领)
B: 与麾下二十骑走 (独:仅)
C: 夜,追骑解,得入师州 (会:正赶上、适逢)
D: 吾兵多 (虽:即使)
( 2 )对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禄山引兵昼夜兼行/三百余里至契丹牙帐/契丹大骇/时久雨/弓驽筋胶皆弛
B: 禄山引兵昼夜兼行三百余里/至契丹牙帐/契丹大骇/时久雨/弓驽筋胶皆弛
C: 禄山引兵昼夜兼行三百余里/至契丹牙帐/契丹大骇时/久雨/弓驽筋胶皆弛
D: 禄山引兵昼夜兼行/三百余里至契丹牙帐/契丹大骇时/久雨/弓驽筋胶皆弛
( 3 )安禄山率兵六万征讨契丹,战斗以失败告终,其根本原因是( )
A: 行军途中遇雨,导致兵器不可用。
B: 安禄山麾下无贤才良将可用。
C: 奚族骑兵临阵倒戈。
D: 安禄山急躁冒进,不听谏言,在战机不利的情况下发起进攻。
( 4 )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禄山怒,欲斩之,思德请前驱效死。

②思德貌类禄山,虏争击,杀之,以为已得禄山,勇气增倍。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则议论文,完成下面小题。

读网,更要读书

①这是一个网络时代,读网已经成了很多人的习惯。网络固然给生活带来种种方恒与趣味,然而,如果将大量的时间倾注在虚拟空间,内心反而容易浮躁不安,难以沉静。

②与眼花缭乱的社交网络相比,读书不仅能够使人远离纷扰的环境,保持一份内心的沉静,而且可以使人感受世界,体悟人生,获得启迪。

③因此,读网,更要读书。书中的知识就好比一艘渡船载着我们在滔滔不息的人海里悠然自得地航行,使我们感到了自己的心灵与作者的灵魂在交谈、碰撞。读书,就是在纸面上锻炼自己的心智,辨别事理的曲直,找到人生的希望。

④谈起读书,我们总是抱怨太忙没时间,但偏偏又能挤出时间刷微博、看视频。读网是轻松的,可以一目十行,脑子里过一遍,不一定留下痕迹:读书是深沉的,要用心用脑去理解、体会、感悟。所以,不是时间不够用,而是我们不愿意把时间用在“费脑子”的事情上。

⑤拒绝喧嚣的社交网络,腾出更多的时间读书,是需要勇气的。去年,“网红”埃森娜在YouTube上发布了最后一争视频《为什么我要放弃社交媒体》,并彻底删除了自己的账号以及275万个订阅者。为什么这么做?埃森娜认为,社交媒体是不真实的,制作出的形象、编辑过的生活,虽然能获得关注,但也丧失了真正的自我。

不仅是埃森娜,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人曾因社交网络而失去自我呢?而能够帮我们找回自我的最好方式,就是读书。书,微笑着向人们展示它无穷的魅力和优雅,让你忍不住去接近它。在安静温和的时光里,与清风同行,与书香为伴,那是一种灵魂的享受。沐浴在柔柔的暖阳中,读一本书,风涛竹韵,谷响泉鸣,一切美好会尽入心中。读书,激起了精神的共鸣,诗意了青春的季节,斑斓了行走的岁月。

⑦我们生活在这个被屏幕统治的时代,时空被网络割裂,“碎片化”成为生活常态。诚然,从网络获取信息重要,彻底逃离网络几乎不可能。但是,面对网络,我们可以做出有益的选择。让我们放弃那些八卦消息和无聊视频,把更多的时间留给读书吧!

(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
A: 网络时代,很多人已经习惯了读网。
B: 与书香为伴,是一种灵魂的享受。
C: 读网是轻松的,读书是深沉的。
D: 读网,更要读书。
( 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一思路进行论述的,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B: 文章第④、⑤、⑥段主要通过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方法,具体充分地论述了“读网使人失去自我,读书造就诗意人生”这一道理,说服力强。
C: 可以作为第⑥段画线句子的事实论据: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过于依赖网络,遇到什么问题都要求助网络来获得信息,却没有了自己的主观意识,没有了独立思想,使人们的身心健康与思维发展都受到了阻碍
D: 第⑦段中加线词语“几乎”不能删除,它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准确、严密等特点。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秋天的黄昏

丁立梅

①城里是没有黄昏的。街道的灯,早早亮起来,生生把黄昏给吞了。

②乡下的黄昏,却是辽阔的、博大的。它在旷野上坐着;它在人家的房屋顶上坐着;它在鸟的翅膀上坐着;它在人的肩上坐着;它在树上、花上、草上坐着,直到夜来叩门。

③而一年四季中,又数秋天的黄昏,最为安详与丰满。

④选一处河堤,坐下吧。河堤上,是大片欲黄未黄的草。它们是有眼睛的。它们的眼睛,是麦秸色的,散发出可亲的光。它们淹在一片夕照的金粉里,相依相偎,相互安抚。这是草的暮年,慈祥得如老人一样。你把手伸过去,它们摩挲着你的掌心,一下,一下,轻轻地。像多年前,亲爱的老祖母。你疲惫奔波的心,突然止息。

⑤从河堤往下看,能看到大片的田野。这个时候,庄稼收割了,繁华落尽,田野陷入令人不可思议的沉寂中。你很想知道田野在想什么,得到与失去,热闹与寥落,这巨大的落差,该如何均衡?田野不说话,它安静在它的安静里。岁月枯荣,此消彼长,焉有得?焉有失?不远处,种子们正整装待发,新的一轮蓬勃,将在土地上重新衍生。

⑥还有晚开的棉花呢。星星点点的白,点缀在褐色的棉枝上,这是秋天最后的花朵。捡拾棉花的手,不用那么急了。女人抬头看看天,低头看看花,这会儿,她终于可以做到从容不迫,稻谷都进了仓,农活不那么紧了。她细细捡拾棉花,一朵一朵的白,落入她手里。黄昏下,她的剪影,就像一幅画。

⑦你的眼睛,久久落在那些白上面,你想起童年,想起棉袄、棉鞋和棉被。大朵大朵的白,摊在屋门前的篾席上晒。你在里面打滚儿,你是驾着白云朵的鸟。玩着玩着,会睡着了,睡出一身汗来——棉花太暖和了啊。

⑧最开心的事是,冬夜的灯下,母亲把积下的棉花搬出来,在灯下捻去里面的籽儿。你也跟在后面捻,知道有新棉鞋新棉袄可穿,心先温暖起来。那时,你的世界就那么大,那时,一个世界的幸福,都可以被棉花填得满满的。

⑨人生因简单因单纯,更容易得到快乐。你有些惆怅,因为,现在的你,离简单离单纯,越来越远了。

⑩竟然还见到老黄牛。不多见了啊。人和牛,都老了。他们在河堤上,慢慢走。身上披着黄昏的影子。人的嘴里哼着“呦喝”“呦喝”——歌声单调,却闪闪发光。牛低着头,不知是在倾听,还是在沉思。你想,到底牛是人的伙伴,还是人是牛的伙伴?——相依为命,应该是尘世间最不可或缺的一种情感吧。

⑪鸟叫声在村庄那边,密密稠稠,是归巢前互道晚安呢。村庄在田野尽头,一排排,被黄昏镀上一层绚丽的橙色,像披了锦。炊烟升起来了,你家的,我家的,在空中热烈相拥,久久缠绵。还是村庄好,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设防。

⑫突然听得有母亲的声音在叫:“小雨,快回家吃晚饭啦——”你忍不住笑,原来不管哪个年代,都有贪玩的孩子。

⑬周遭的色彩,渐渐变浓变深。身下的土地,渐渐凉了,你也该走了。再贪恋地望一眼这秋天的夕阳,它一圈一圈小下去,小下去,像一只红透的西红柿,可以摘下来,炒了吃。

( 1 )本文写景以什么为序?请找出表明顺序的词或短语。
( 2 )说说文章第①段中“街道的灯,早早亮起来,生生把黄昏给吞了”中“吞”字的含义。
( 3 )文章第⑦⑧段插叙了童年时关于棉花的回忆,有什么作用?
( 4 )文章很多句子富有诗意美。请赏析第⑦段中“你在里面打滚儿,你是驾着白云朵的鸟”这句话。(从修辞和表达效果两方面入手)
( 5 )黄昏富有诗情画意。文章第③段作者认为“而一年四季中,又数秋天的黄昏,最为安详与丰满”。这是为什么?
四、写作(分值:60分)
(题目一)

初中生活已经过了半年了,这段时间里你可能经历了很多事,有成功,有失败;有欢乐,有伤心……相信你获得的更多的是成长,回首过往,不禁为那时的你点赞。请以“为的我点赞”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叙事具体,主题突出。②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③字数600字以上。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