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是否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永恒的选择题。 B: 名著是指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知名度,包含永恒主题和经典人物形象,经过时间考验而广为流传。 C: 在车辆事故率方面,公安机关已登记车辆的事故率明显下降,而未登记车辆事故率明显上升。 D: 当学生们跟着倒计时,看到电视画面中运载火箭在发射中心点火升空,都情不自禁地拍手叫好。 |
2、 | 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在我们赖以生存的绿色星球上,_________着几块色彩斑斓的陆地,那是地球上的五大洲,在陆地中间________着辽阔的蓝色水域,那是地球的四大洋。这里有生命存在,生物活跃在多彩的生态系统中,它们________这个星球以绿色的情调和生命的意义。 A: 嵌入 布满 呈献B: 镶嵌 充盈 赋予 C: 勾勒 填充 馈赠 D: 勾画 覆盖 给予 |
3、 | 把下面句子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它尽显皇家园林的富丽堂皇,同时充满了和谐自然之趣。 ②走进颐和园,园内以古老的佛香阁为中心,共有古典建筑百余座,院落20余处,佛香阁、十七孔桥、谐趣园、大戏台等都是热门景点。 ③亭台、殿堂、庙宇、小桥等诸多人工景观与周围的山峦、湖水交相辉映。 ④颐和园是迄今为止保存最为完整的皇家行宫御园。 ⑤未进颐和园,看到大门两侧傲然挺立的两只狮子,游人就已经被它雄伟的气势所感染。 A: ④⑤②①③ B: ②①③④⑤ C: ④①③⑤② D: ⑤②④①③ |
4、 |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中国石拱桥》的作者茅以升,中国桥梁学家、教育家。他主持修建了钱塘江公路铁路两用桥。 B: 《梦回繁华》的作者是毛宁,这篇文章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的介绍,丰富了人们对当时社会风貌的了解,激发了人们对古代生活的想象。 C: 法布尔,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文学家、昆虫类科学家。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昆虫记》是他所著。 D: 《苏州园林》的原题为《拙政诸园寄深眷——谈苏州园林》,作者叶圣陶,现代作家、教育家、编辑家。他创作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被广为传译。 |
5、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 很多企业都认识到,为了应对消费需求和竞争格局的变化,必须把改进服务提到与研发新产品同等重要的位置上。B: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又默默地写了一本大约16万字左右的书。 C: 在90后的青少年中,科幻迷越来越多,这显示了科幻文化正在崛起。 D: 数字化时代,文字记录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致使很多人提笔忘字,从此以往,将影响到汉字文化能否很好地传承。 |
6、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2016年的比赛中,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谌龙却能勇敢面对。 B: 在列车长粗暴的干涉下,使爱迪生在火车上边卖报边做实验的愿望破灭了。 C: 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在香港演出大型音乐舞蹈《我的梦》,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 D: 为了防止腐败问题不再反弹,习主席要求进一步加强管理,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 |
7、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 A: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B: 《秋天的怀念》选自《史铁生散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C: “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 D: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儿就觉得累。 |
8、 | 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的“汉语热”, 了当前世界各国人民对于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渴望。人们学习汉语,试图通过解读汉字来破译中华民族延续千年的历史密码。伴随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方块字将走进更多国外课堂,以汉语讲述的中国故事 与世界故事将为越来越多人所 聆听。 A: 别具一格 承载 与 聆听B: 独具特色 承载 与 聆听 C: 独具特色 记载 同 倾听 D: 别具一格 记载 同 倾听 |
9、 | 下列选项对《 钱塘湖春行》一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西湖生意盎然的景色,抒写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春光的喜爱。 B: 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 C: 五,六两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刚刚能将马蹄埋没。 D: 结尾处写诗人来到绿树成荫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发出“最爱”这样的赞叹。 |
10、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由于受阴雨天气影响,使得部分地区的天文爱好者没能欣赏到“金星凌日”的奇观。 B: 《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的实施,可以有效避免校车交通安全事故不再发生。 C: “网络造词”是当前经济发展时期的产物,但它能不能延续下去,还需要时间的检验。 D: 能否真正保护好著作权,关键在于全面树立公众的著作权保护意识。 |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 1 )请写出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 2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一联,历来被人们称道。请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 ( 3 )古人用语往往一字传神。“山随平野尽”句中哪个字用得好?试作简要赏析。 ( 4 )品味该诗尾联中“送”字的妙处。 |
文言文阅读,回答相关问题 A: 张丞相好书而不工(喜欢、爱好) B: 使侄录之(让、叫) C: 皆讥笑之(都、全) D: 致余忘之(剩余) ( 2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 ②汝胡不早问?致余忘之。( 3 )这则故事中该责怪的人是谁?为什么? |
开在心灵里的荞麦花
①盛夏的阳光,火一样炙烤着大地。荒芜的山坡上,因春旱而大片缺苗,原来的良田竟然变成了荒地。我汗流浃背地在前面刨地开垄,母亲在后面撒播荞麦种补苗。
②七月的天空像个大火炉,把我十七岁的青春曝晒成村夫般的沧桑,我的心情就像这暴热的天气一样暴怒无常。请原谅一个刚刚得知以三分之差名落孙山的少年,在生命之初沉重的打击下,没有人安慰和鼓励,却要像个农夫一样在农田里拼命劳作。
③我心情烦乱地嚷道:“这都什么时候了,还来补种荞麦,不是自来遭这个罪吗?你看这满地的草,将来荞麦还不荒死!”
④母亲直起腰,擦一把额头上的汗水,望着荒芜的田地说:“浪费了这片地多可惜,只要下半年雨水调和,荞麦会很快长起来,等冬天给你做饴铬面吃哈。”
⑤在那个贫穷的旧时光里,能吃上一顿面食多么令人向往啊,我似乎闻到了荞麦面的香味,也看到满地荞麦花开,在微风中荡漾。我又有了力气,继续在烈日下挥汗如雨继续劳作。
⑥傍晚时分,荒芜的山坡都种完了,我和母亲已累得筋疲力尽,但我却看到母亲欣慰地笑了。下山的路上,母亲看着狼狈的我,心疼地说:“你看种地的活又苦又累,一辈子也别指望有出息了,你还是去复读吧,你一直学习那么好,放弃可惜了,我和你爹再累也能供你上完学。”
⑦我摇摇头说:“不上了,我还是在家帮你们种地吧,不能再拖累你们了。”母亲絮絮叨叨说了农村的苦,和盼望我能有出息的决心。但我没有听母亲的劝,决意留在家中务农。
⑧一个多月后,到了秋季开学的日子,我的心里也长了草。失魂落魄的我整天跟着父母亲在农田里辛苦劳作,我企图用劳累驱逐心灵的空虚,但是没有用,我的心里仍然杂草丛生。
⑨一天傍晚,回家后发现母亲没回来。趁着月色,我在荞麦地里找到了母亲。月光下,荞麦花一片雪白,晚风轻拂,淡淡的花香在空气中氤氲。我微醉于如此静好的月夜,此时我忽然想起一句诗“月明荞麦花如雪”,真的好美啊!
⑩月光下,母亲弯腰弓背,在地里拔草。看着辛苦的母亲,刚才欣赏美景的兴致荡然无存,心酸得几乎要落泪,母亲为了这点荞麦的收成,为了给我吃一顿美味的饴铬面,竟然在月下坚持劳作!
⑪母亲发现了我,直起腰兴奋地对我说:“你不是说怕种晚了荞麦熟不了吗,你看现在已经开满了花,有的已经结籽,我们就等着收荞麦了!”
⑫母亲的自信,让我感动。她在如此艰苦的生活中,仍然能够坚定信念,充满希望地生活,在这片面临绝收的土地上,播种了希望,让荞麦花开遍了田野。而我年纪轻轻怎么就轻言放弃了呢?
⑬几天后,我终于下定决心重返校园,临走前,母亲竟然激动而自豪地说:“我就说我儿子不会窝在这个山沟里,将来一定会有出息的!”那一刻我也一样激动万分,暗暗下决心发奋读书。后来终于在第二年榜上有名,满足了母亲的心愿,也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⑭从此,每当生命中再遇到挫折和痛苦时,我都会想起那个“月明荞麦花如雪”的夜晚,那一片开在心灵深处的荞麦花,和在荞麦地辛苦劳作的母亲。
⑮那一片带着清香的荞麦花,把坚定的信念深植于我的心田,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在人生跌入低谷时,要想让曾经荒芜的田地有生机和希望,最好的办法就是种上庄稼,把希望的种子植入心田,然后用辛勤的汗水和坚定的信念,浇开生命的花朵。
( 1 )根据文章内容和思路,梳理故事情节和“我”的情感变化。名落孙山,暴怒无常→________→________→(见母)月下劳作,心酸落泪→________
( 2 )根据括号内要求,回答问题。①盛夏的阳光,火一样炙烤着大地。荒芜的山坡上,因春旱而大片缺苗,原来的良田竟然变成了荒地。(此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②我试图用劳累驱逐心灵的空虚,但是没有用,我的心里依然杂草丛生。(说说加点词的含义)
( 3 )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爱是最大的出息
①我有一个很个性的朋友,她从小到大都住在城西的小平房里,从来都没有离开过这座城市。用她的话来说,她就喜欢这座古幽幽的老城。关于她的笑闻很多。比如她从小学习都很好,从小学到高中的成绩基本上都名列前茅,期间还跳过级,为此,她很庆幸地说过自己省了不少学费。就在大家都期望着她考上清华北大为校争光的时候,她却只报了西安的一所大学。成绩出来的时候,遥遥超过了清华北大的录取分数线。大家都问她怎么犯傻了啊?她却总是很羞涩地说,我就喜欢西安,不想去别的地方。据说校长最后都止不住骂她一句——没出息!
②但这似乎掩盖不了她的优秀,在西安那所普通大学里,她依然出类拔萃、独占鳌头。在她毕业的时候,她被学校特殊推荐到美国的一所大学留学,费用减免。当美国寄来入学通知书的时候,她依旧推辞掉了,把机会让给了别人。当老师们暴跳如雷地责问她的时候,她依旧羞涩地回答说:“我就喜欢这座老城,哪里都不想去。”老师们又重复了一句话——没出息。
③发生这件事情的时候,我们初识。我一听说这件事情,就为之扼腕,大有恨铁不成钢的感觉,心中也觉得这么优秀的女孩,怎么就这么没有出息呢?
④直到今年初秋的时候,她第一次邀请我去她家里,她的家依旧是那个城西的小平房。去的途中,我一路试想这个有个性的姑娘家里会有什么新奇的摆设、个性的装点。直到我跨进她家门的时候,眼前的情形让我触目惊心。
⑤在她的家里,家具摆设都是上了年月的,破破烂烂,显示着主人生活的艰辛。而更让我吃惊的是,她家里还有一个双腿残疾、瘫痪在床的母亲。
⑥原来,她的父亲早在她3岁的时候,就因为一场矿难逝世了,丢下了她们母女俩,她的母亲为了供她上学,每天在马路上冒着生命危险给来回的车辆司机卖报纸。终于有一天,一辆车将这位辛苦的母亲撞倒在马路上,车轮轧断了她的双腿。好心的司机补偿了一些营养费,但母亲却用它缴齐了她的学费。从此,母亲就坐在轮椅上,在居民区的门口卖些小百货,她们母女俩一直靠这微薄的收入相依为命地生活着。
⑦在后来的高考和留学的事情中,她“很没出息地”放弃了这些难得的机会,为的只是更好地照顾母亲,因为她知道母亲离不开她。而她深深地热爱着自已的母亲。
⑧我明白过来的时候,泪湿眼眶。我责怪她说:“你怎么不早点说出来呢?大家就不会说你没出息了!”她微笑着淡淡地回答说:“我妈本来就觉得自己好像耽搁了我,如果大家知道了,说起来,我可能会被人理解,但我妈可能心里就难受死了。而如今,我早已经目标明确了,如果能让妈妈好好地生活,爱她终老就是我最大的出息了;
⑨她话一说完,眼神温和地望向卧在里屋床上的母亲。而我早已思绪飘飞了。我想起了去年冬天的这个城市的一则新闻,西安二十六中学的一位老师破天荒地让她那些年少的学生们,在风华正茂的年纪畅想人生,写下自己的墓志铭。学生们的墓志铭各式各样,有人给自己这样写道:“这个人是第二个姚明。”还有的人给自己这样写道:“这个人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更有人写道:“有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在这里长眠。”诸如此类,充满了豪情壮志,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是有出息的孩子。但是其中有一个学生的墓志铭却异常的平淡,可是却深深地打动了细心的人们,他给自己的墓志铭是:“这个人将毕生的爱献给了他深爱的母亲!”
①据说,有人笑他没有像其他的同学一样有出息,但他的母亲却没有指责他目光短浅、胸无大志,反而沉浸在莫大的幸福当中。其实,人们又有什么理由指责他没有出息呢?如果他们读懂了我朋友的故事,再回头看看这个孩子的墓志铭,或许都会明白一个道理:在这个世界上,爱是最大的出息!
( 1 )文章标题有什么作用?她依旧羞涩地回答说:“我就喜欢这座老城,哪里都不想去。”
( 3 )文章①~③段反复强调“没出息”,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有什么好处?题目:别样的回馈
要求:不少于600字;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章不要出现含有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不得抄袭、套作;要有真情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