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7年成功教育实验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顶峰之作。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描写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我们学过的《香菱学诗》就节选自此书。
B: 《傅雷家书》中傅雷以深厚的学养、真挚的父爱,对儿子在做人和生活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引导,表现出他对儿子深切的关爱之情。
C: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的早期作品,语言既富于变化又生动优美,文采斐然,是一部极具讽刺意味的社会喜剧。
D: 《格列佛游记》把读者带进了一个奇异的幻境,童话色彩只是这部小说的表面特征,对当时社会的赞美才是其灵魂所在。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为了杜绝不出安全隐患,当地政府采取了很多有效的措施。
B: 一进入体育场,大家就看到了五颜六色的旗子和欢呼声。
C: 学校举行的汉字听写大赛,极大地激发了我们学习和正确使用汉字的热情。
D: 中国虽是经济强国,但获得诺贝尔奖的人少之又少,其原因是深受儒家思想、中庸之道的影响,很难主动创新造成的。
3、

下列划线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蓬(hāo) 尺(zhǐ) 美(pì) 相形见(chù)
B: 干(hé) 和(xù) 制(ān) 慷慨大方(kāng kǎi)
C: 默(zhēn) 家(pēi) 招(lái) 美味佳(yáo)
D: 蹲 (jù) 挑(xìn) 凋(lín) 即物起(xìng)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市很多学校正在开展“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
B: 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在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C: 这种网络社交工具的广泛使用,大大加快了信息流通的速度和质量。
D: 阿累创作的《一面》,以真挚的情感和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深深打动了读者。
5、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一带一路”这个战略构想,举世瞩目,影响深远,实现它是中华民族兴衰的关键。
B: 4月19日,庞公大桥江心主墩开始钻孔,此桥建成将大大缓解我市交通拥堵的现状。
C: 《襄阳古城墙保护条例》将对古城墙的依法保护和科学管理发挥重要的作用。
D: 由于对志愿者精神理解不深,使的部分志愿者还不能主动投入到全国文明城创建活动中。
6、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莫泊桑,法国作家,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我的叔叔于勒》等。
B: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该书着重叙述了魏、蜀、吴三国的兴衰过程。
C: “是日更定矣”中的“更”是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旧时每晚八时左右,打鼓报告初更开始,称为“定更”。
D: 我国古代的年龄大都有特殊的称谓,例如男子二十岁称“弱冠”,三十岁称“而立”,四十岁称“知命”。
7、

划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B: 假如我是个诗人,我就要写出一首长诗,来描绘她们的变幻多姿的旋舞。
C: 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
D: 塑成这个雕像,花费了他10多年的功夫,真是大器晚成啊。
8、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水是自然界的产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然而,太多的人还没有意识到保护水环境的重要性 ②因此全球范围内的水危机正在不断逼近 ③水千变万化,雕塑出美丽的湖泊,创造出宝贵的湿地资源 ④是自然环境中最活跃的因素

A: ④①②③
B: ④③①②
C: ③④①②
D: ③①②④
9、

下列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 这次校园艺术节办得栩栩如生 , 全校师生齐口称赞。
B: 执法部门要善于虚张声势 , 使假冒伪劣产品无处藏身。
C: 期末考试,我们班的语文考试成绩,有考90多分的,也有考几分的,真是参差不齐
D: 在小组讨论会上,他滔滔不绝,夸夸其谈 , 出众的口才令人敬佩。
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
B: 诗作中的名句,若不是妙手偶得 , 便确是勤思苦练、千锤百炼的结果。
C: 上野樱花烂熳的时节,花下游人摩肩接踵
D: 那眼花缭乱的特写镜头,更是将场景的线条和色调表现得极其清晰真切。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完成后面问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 1 )这首诗着眼于表现破山寺后禅院 的环境,表现出作者 心境。

( 2 )古人评诗常用 “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潭影空人心”一句中的“诗眼”是哪个字?为什么?

( 3 )这首诗最后一联似乎是矛盾的,请你从表现手法和诗人思想感情这两方面谈谈你的看法。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世传公冶长能解百禽语。一日,有鸱来报长,曰:“冶长,冶长!南有死獐!子食其肉,我食其肠!”公冶长应而往果得獐然其无意饲鸱以肠也。鸱是以怨之。居无何,鸱又来报如前。长复往,望见数人围一物而哗。长以为死獐,恐人夺之,遥呼曰:“我击死也!我击死也!”至,乃一死人。众遂逮长见邑宰。宰审问,长再三辩,宰曰:“尔自言‘我击死也’,何为诈?”冶长无以对。

【注释】鸱(chī):古书上指鹞鹰。

( 1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世传公冶长能百禽语 解:理解,懂得
B: 子其肉 食:吃
C: 长往 复:反复
D: 众遂长见邑宰 逮:抓住
( 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公冶长应而往果得獐然其无意饲鸱以肠也

A: 公冶长应/而往果得獐/然其无意饲鸱以肠也
B: 公冶长应而往/果得獐/然其无意饲鸱以肠也
C: 公冶长应而/往果得獐然/其无意饲鸱以肠也
D: 公冶长应而往果得獐/然其无/意饲鸱以肠也
( 3 )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鸱第一次去找公冶长,是想通过公冶长的帮助,吃到死獐的肠子。
B: 吃第二次去找公冶长,是为了戏弄公冶长,惩罚公冶长的言而无信。
C: 公冶长在没有弄清人们围着的事物时,就妄下断言,体现了公冶长的贪得无厌。
D: 公冶长再三辩解自己没有杀人,邑宰也相信了公冶长没有杀人。
( 4 )将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居无何,鸱又来报如前。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颜老妈扑咸菜

王孝谦


年逾古稀的颜大妈坐在五条沟林子边自家小屋前,面对电视台美女记者小鹿的采访,脸上的皱纹也显得紊乱而慌张。小鹿鼓励着颜大妈:“我们是接到举报才来采访您的,您就随便说说,为什么不愿意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知识产权?”

颜大妈:“我不明白,扑咸菜在这个山沟里大家都会做,有啥子产权哦?”

站在摄影师旁边的眼镜青年小何插话道:“就像很多人都会做豆花蘸水但却不能打上‘美乐牌’一样,因为‘美乐’有专利技术,受法律保护。你做扑菜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李有不仅偷学了您的技术还用了‘颜老妈’的牌子进行规模化生产,这就是侵犯了您的知识产权啊!”

颜大妈:“我还是不明白,我没上过学,哪来的知识?没有知识又哪来知识产权?”

小鹿:“知识产权与知识是两回事,有技术的不一定有知识。小何是律师,他想免费帮您和李有打官司,请您相信他一定会为您争取到应有的权利!”

“我一个农村老太婆还能有啥权利?我真搞不懂你们这些年轻人是怎么了?就像我那在外地工作的女儿一样,给我定期写信,定期寄生活费,一年多了也不回来看我一次,哎,不明白!”颜大妈说着摇摇头,有泪光在闪。

尽管没达到预期目的,电视台从农村普法角度还是将这次采访在“法制栏目”播出了。这样便引来一波又一波城里人去看颜大妈,买她的扑菜和红豆腐,一时小屋门庭若市。

小鹿和小何再次来到小屋是向颜大妈学做扑咸菜。颜大妈很感激他们,便毫不保留地介绍了扑菜的做法。扑咸菜不是泡菜,其做法是将晾干的蔬菜等拌上盐和作料装入土陶罐,用洗净晾干的稻草铺上,然后用柔韧的竹片弯成圈卡在稻草上,最后把陶罐口朝下倒扑在盛了清水的陶盘里,让水起密封作用,如此储藏待用。

颜大妈做风豆豉是先将本地黄豆在铁锅里稍微炒一下,然后上笼蒸适度,摊在竹簸箕里发霉后用五条沟毛尖浓茶水洗去霉丝,再放入红糖、米酒及花椒、八角和老姜末等佐料后晒干或晾干,装坛倒扑待用。做蔫仔萝卜是将刚从土里扯回来的长条状白萝卜不洗直接用盐揉搓,再滚入柴灰,挂屋檐下风吹至五成干,清洗后晒一段时间再用木炭烘干,放盐及花椒、八角等香料后入罐倒扑待用。她把红豆腐叫“朽灰谟儿”,豆腐块长霉后蘸当地老白酒,放盐及花椒粉等,再泼洒适量的毛尖茶水,然后入活水罐,就是罐口朝天,罐耳叶里盛水的普通泡菜罐。他俩专门尝了颜大妈仅存的一小罐朽灰谟儿,闻着有点怪味,入口却香甜兼备,感觉很细嫩、柔滑,食之难忘。

他们都想多带些扑咸菜回去送人,颜大妈说没有了,但她愿意陪他们到附近李有厂子里去买,并说厂里的扑菜品种更多味道也好。

二人都十分惊讶,她不仅不计较李有侵权反而还为他推销产品。

见到李有的时候,颜大妈每条皱纹都含着笑意,介绍道:“这是李总,我女儿的同学,是我看着长大的孩子,现在有出息了。”

李有笑笑,和他俩握握手,小鹿发现他的脸上有不自然的神情。

他俩参观购物妥当之后直接往厂长办公室走去,颜大妈望着他们的背影脸色有些微变化。

给两位泡好了茶,李有主动说:“我知道二位的来意,上次你们劝说颜大妈的时候我就在旁边。实际上‘颜老妈’的牌子是她让我打的,技术也是她教我的,也不晓得是谁造谣说我侵权,还动员颜大妈到法院告我,这不是多管闲事吗?”

两位同时一脸惊讶:“那颜大妈怎么不给我们明说呢?总是说什么都不明白。”小鹿问道。

小何盯着李有问:“你和颜大妈女儿是不是另有故事?”

李有欲言又止,顿了顿还是说了实情,其实颜大妈的女儿在外地出车祸已走了近两年, A

小何说:“原来如此!实际上你不仅没侵权还在做好事?”

小鹿努努嘴,小何便跟着她向颜大妈走去。

面对他们探寻的目光,颜大妈点点头。然后低声说:“其实我啥都明白,是李有在替女儿为我养老,我的技术不能带进坟墓,这点儿我更明白!”

小鹿看了看蓝天,又看了看远处的青山。

(选自《2018中国年度小小说》)

( 1 )请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情节结构来梳理小说内容。

颜大妈拒绝记者帮她维护知识产权→颜大妈传授记者扑菜的技艺→________

( 2 ) 请结合上下文,展开合理想象,在画线处“A”将情节补充完整。(50字以内)
( 3 ) 文中画横线语句详细描述了颜大妈好几样扑菜的制作过程,是否可删去,为什么?
( 4 )小说的最后一段诗意结尾,耐人寻味。请结合文章内容和链接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揭开冬虫夏草之谜 汪宗俊
①您见过冬虫夏草么?这是一味奇妙的中药。它的形态异常奇特,既像动物又像植物。说它是植物吧!它的根部分明是条虫,有着红色的头和嘴,还有八对整齐的脚;说它是动物吧!在虫的头部却长出了一株小草,每逢大地回春、万物复苏之时,此草迅速生长钻出地面。尽管它没有繁茂的枝叶,也不能开出鲜艳的花朵,而只是一根紫红死的小棒,却能亭亭玉立在崇山峻岭的植物群落之中,迎风招展,楚楚动人,这样为它传奇式的身世更增添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②医药学家为了揭开冬虫夏草之谜,不辞辛劳,翻山越岭,长途跋涉,进行实地考察与潜心研究,终于发现,它竟是一桩“真菌杀虫、冒名顶替的谋杀案”,通过缜密取证侦破,做出了公判。
③原来,在青藏高原与云贵高原的四五千米的高山雪线和峡谷地带,昼夜温差大、冰冻时间长,生活着一种抵御严寒极强的昆虫,名叫虫蝙蝠蛾。它的身上长满花斑,乍看酷似美丽的蝴蝶,每逢春暖花开季节,它们翩翩起舞,寻找配偶,雌蛾产卵土中后悄然死去。虫卵经过一个月左右,蜕皮变成幼虫,为了取食和活动的需要营造了深约20厘米的隧道,以后长得又白又胖的在冰土层中越冬。此时一种真菌的子囊孢子成熟后,随风飞扬,纷纷撒落在地上,随雨水渗至土中。一旦遇到蛰居在地下过冬的蝙蝠蛾幼虫,便施展出孙悟空钻进铁扇公主肚内的战术,进入虫体,吸取营养、萌发菌丝,过着悠然自得的寄生生活。而幼虫则被折磨得烦躁不安,死去活来,拼命用头部向上顶,企图挣扎解脱出来,但离地面3-4厘米处就一命呜呼了。然而,寄生菌继续繁衍生息,翌年春末夏初,从表面看一条幼虫像老蚕,实际上它们早已被蚕食殆尽,只剩下一具具可怜的躯壳。至于隐藏在里面的杀手真菌趁气温升高之际,便得意忘形地从幼虫的头部伸将出来,破土而出,真像孙悟空的金箍棒从铁扇公主的头顶上穿出似的。但这根微型金箍棒仅有4-11厘米长,上部稍膨大,呈椭圆形,显紫红色,且长出一些小球体,里面多长着更多的小孙悟空,即真菌的子囊孢子,待它们成熟后,又继续祖辈的衣钵,代代相传,繁衍子孙,这样便不断地产生冬虫夏草。
④足见冬虫夏草是大自然绝妙的杰作,它既是昆虫与真菌的结合体,又是动物与植物的联合体。

( 1 )阅读第一段,用准确简明的语言说明冬虫夏草的外形。

( 2 )“至于隐藏在里面的杀手真菌趁气温升高之际,便得意忘形地从幼虫的头部伸将出来,破土而出,真像孙悟空的金箍棒从铁扇公主的头顶上穿出似的。”一句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这样的好处是什么?

( 3 )第三段中“蛰居”一词如果调换为“躲藏”好不好?请说明理由。

( 4 )文中有一句话归纳了说明中心,请找出来,誊抄到下面空白的地方。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没有人喜欢谎言,人们欣赏真实;没有人喜欢虚伪,人们欣赏坦诚;没有人喜欢卑劣,人们欣赏高尚;没有人喜欢怯懦,人们欣赏勇敢;没有人喜欢逃避,人们欣赏担当……人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欣赏,甚至当这一切美德都不复存在的时候,人们依然在内心深处小声地表示对自己的欣赏。

请以“欣赏 的我”或“欣赏 的我们”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感情真挚,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③书写正确,工整,卷面整洁。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