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7年六灶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根据你的阅读印象,选出下面对名著内容描述不正确的一项( )

A: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篇散文集,共收录10篇文章,有的侧重写人,有的侧重记事,书中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凸显了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和风气。
B: 《朝花夕拾》多侧面地反映了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其中有一篇记录了鲁迅小时候和伙伴们夜半看迎神赛会后偷罗汉豆的事,非常富有童年气息。
C: 《城南旧事》是作家林海音的一部带有强烈自传色彩的小说,作品以一个早熟、聪慧而又童稚未消的小女孩英子的视角来回忆往事,记录了她在爱与离别中懵懂成长的过程。
D: 沈从文的散文集《湘行散记》创作于1934年初,是他构建“文学湘西”世界的一块重要拼图。
2、请选出下列词语中划线字读音和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 赞(yù) 取(xī) 要(jué) 不修边(fú)
B: 红(fēi) 镶(qiàn) 旁(wù) 接而至(zhǒng)
C: 狭(yì) 哗(xuān) 皱(zhě ) 精竭虑(dān)
D: 时(shà) 形(qī) 绊(jī) 眼花乱(liáo)
3、下列句子中,用括号中的词语替换划线词语后句意不变的一项是( )
A: 我们的经费十分有限,所以做事得考虑轻重缓急,不允许本末倒置。(舍本逐末)
B: 周信芳出身于戏剧世家,耳濡目染 , 年少时便学戏登台。(耳闻目睹)
C: 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妇孺皆知的人物了。(众所周知)
D: 今年五一期间,广西某地发生了一起骇人听闻的交通事故。(耸人听闻)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每天课外活动,同学们陆陆续续来到操场,纷纷踊跃参加体育活动。
B: 大量地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能增长人的知识,而且还能丰富人的感情。
C: 通过这次社区劳动,使她更喜欢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
D: 为了您的人身安全,请勿用左手启动家电,以防万无一失。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鲁迅,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的《社戏》回忆了自己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表达了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是一篇经典的回忆性散文。
B: 《诗经》在先秦时期被叫作《诗》或《诗三百》,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其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C: 《恐龙无处不有》的作者是美国科普作家、科小说家阿西莫夫。《大雁归来》的作者是美国生态作家利奥波德。
D: 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东晋著名诗人,也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在他身上有许多典故,如不为五斗米折腰、白衣送酒等。
6、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我们在欣赏诗歌时,要根据诗中的“一鳞半爪”“断帛裂锦”,用自己的想象来补充、联缀,形成一个完整的意境,然后才能体会作者的思路和情感。
B: 临近岁末,各种商品的打折促销也渐渐“白热化”了。行走在商场,减价的标牌随处可见,三折、四折甚至五折,非常诱人。
C: 医学专家提醒大家,如今20多岁的年轻人发生突然猝死的现象越来越多了,现在年轻人压力过大,没有好的生活习惯,是造成这种死亡的很重要的诱因。
D: 储蓄所吸收储蓄额的高低对国家流动资金的增长有重要的作用,因而动员城乡居民参加储蓄是积累资金的重要手段。
7、

关于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水浒》中宋江在浔阳楼上题反诗,戴宗替宋江把信送到梁山,因此蔡九下令将二人斩首,最终梁山好汉劫法场二人被救。
B: 保尔在他伤寒病愈后,来到埋葬瓦丽亚等烈士的公墓前悼念战友,在沉思中领悟到生命的真谛。
C: 《变色龙》《最后一课》《威尼斯商人》《范进中举》的作者分别是俄国的契诃夫,法国的都德,英国的莎士比亚和我国清代的吴敬梓。
D: 《曹刿论战》《隆中对》《三峡》《狼》分别选自《战国策》《三国志》《水经注》《聊斋志异》。
8、下列划线的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国产大飞机C919的设计别具匠心 , 用高效空气过滤系统为乘客提供高品质空气。
B: 家风是一种软约束,通过潜滋暗长的影响,有效约束家庭成员的行为、作风和操守。
C: 柳敬亭是明末清初的评话家,张岱、吴伟业、钱谦益等赫赫有名的人物都为他写过诗文。
D: 随着“扬州教育大阅读”的深入开展,“师生共读”和“亲子阅读”在全市蔚然成风
9、

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岳母刺字,孟母三迁, ;乌鸦反哺,羔羊跪乳, ;游子远行,万水千山, 。伟大的母亲之爱,永远流淌在我们的心中,激励一生,相伴终生。

①恩情似海,永铭心间 ②母爱如山,亘古不变 ③慈母心牵,春晖延绵

A: ②①③
B: ①②③
C: ②③①
D: ③①②
10、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 退(kuì) 首(qiáo) 责(jié) 锐不可(dǎng)
B: 熟(xián) 然(qiāo) 形(jī) 深痛疾(wù)
C: 红(fēi) 妯娌(zhóu li) 合(hǔn hé) 正危坐(jīn)
D: 禁(gù) 亮(zèng) 热(chì) 首低眉(hàn)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 1 )试品析“波撼岳阳城”中的“撼”字的艺术效果。
( 2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回答相关问题。
(甲)
予友人有任术者,尝为延州临真尉,携家出宜秋门。是时茶禁甚严。家人怀越茶数斤,稠人中马惊,茶忽坠地。其人阳惊,回身以鞭指城门鸱尾。市人莫测,皆随鞭所指望之,茶囊已碎于埃壤矣。
监司尝使治地讼,其地多山,险不可登,由此数为讼者所欺。乃呼讼者告之曰:“吾不忍尽尔,当贳尔半。尔所有之地,两亩止供一亩,慎不可欺,欺则尽覆入官矣。”民信之,尽其所有供半。既而指一处覆之,文致其参差处,责之曰:“我戒尔无得欺,何为见负?今尽入尔田矣。”凡供一亩者,悉作两亩收之,更无一犁得隐者。
(乙)
濠州定远县一弓手,善用矛,远近皆伏其能。有一偷,亦善击刺,常蔑视官军,唯与此弓手不相下,曰:“见必与之决生死。”一日,弓手者因事至村步,适值偷在市饮酒,势不可避,遂曳矛而斗。观者如堵墙。久之,各未能进。弓手者忽谓偷曰:“尉至矣,我与汝皆健者,汝敢与我尉马前决生死乎?”偷曰:“喏。”弓手应声刺之,一举而毙,盖乘其隙也。

( 1 )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为延州临真尉(曾经)
B: 其人惊(通“佯”,假装)
C: 远近皆其能(倒)
D: 值偷在市饮酒(恰好)
( 2 )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意思不同的两项是()

A: 由此数讼者所欺 士卒多用者
B: 回身鞭指城门鸱尾 寡人欲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C: 茶囊已碎埃壤矣 每自比管仲、乐毅
D: 遂曳矛斗则 名微众寡
(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我戒尔无得欺,何为见负?

②弓手应声刺之,一举而毙,盖乘其隙也。

( 4 )结合甲乙两文,分析文中两位主人公的聪明智慧各体现在哪里?请简要概括。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枯竹

梁惠娣

①我在北风呼呼的野外,遇见了那一株枯竹。它静静地斜卧在清翠的众竹前,像白发苍苍的垂暮老人,显得那么另类。

②它枝干枯黄,一身萧索,在正值青春的其它竹子面前,是那么惹眼,禁不住引我遐思连连。我仿佛见到了它的前身:某个雨后的春日早晨,它憨憨地从土里钻出头来,好奇地看着这个大千世界,抖落身上的旧盔甲,用力拔长。宁静的夏夜它与清风交谈,与明月对望,它聆听夏蝉的歌唱,它知悉秋虫的心事,它也团结土壤,与寒风对抗。

③这株枯竹,也引发我对它后世的遐想:它化身为一支笛、一管箫,啸啸天籁游走于天地苍穹间;它是“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煮茶吟诗的高雅;它是竹篱上爬满牵牛花的田园;它是竹篮采野花、摘野菜的诗意;又或,它走进寻常百姓家,化身竹筷为烟火,化身竹竿为晾衣;再或,它成为农家灶膛里的柴火,化为一缕缕温暖的炊烟……

④它是陆游,“好竹千竿翠,新泉一勺水。”它是朱熹,“坐获幽林赏,端居无俗情。”它是刘禹锡,“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它是王维,“”。它是苏轼,“”。它是郑板桥,“”。

⑤枯竹,仿佛是走过盛年、走过无数人生风雨的垂暮老人,它不是走向生命的终结,而是走向了更高远的生命。

⑥……

( 1 )下列诗句是从第④段中抽取出来的,依据文意,在下面横线处选择还原,只填序号。

它是王维,“”。它是苏轼,“”。它是郑板桥,“”。

A.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B.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C.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 2 )文章的结尾部分已被省去,如果用以下两种结尾,你认为哪一种更好,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

A.冬寒时节,一株不期而遇的枯竹,引起我遐思无限,给我融融的暖意。

B.枯竹,我要大声赞美你,你在我心中是永不枯萎的长青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藤野先生(节选)

过了一星期,大约是星期六,他使助手来叫我了。到得研究室,见他坐在人骨和许多单独的头骨中间,——他其时正在研究着头骨,后来有一篇论文在本校的杂志上发表出来。

“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可以抄一点。”“拿来我看。”

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星期要送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一惊,同时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但是我不服气,口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

学年实验完毕之后,我便到东京玩了一夏天,秋初再回学校,成绩早已发表了,同学一百余人之中,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落第。这回藤野先生所担任的功课,是解剖实习和局部解剖学。

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 1 )概括本文段的主要内容。

( 2 )“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他所担任的功课”中的“这样”指的是什么?

( 3 )“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一惊,同时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我”为什么“吃了一惊”?又为什么“感到一种不安”?

( 4 )“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藤野先生只是个普通人,作者为什么说他“伟大”,请结合具体事例谈谈你的看法。

( 5 )本文段主要采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

四、写作(分值:60分)

写作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海棠如此,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
请以“ 依旧”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标题补充完整;②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