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7年高州市长坡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我国是食品生产和消费大国,保障食品安全需要生产经营者诚信自律,更需要严格的法律制度约束和有效监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才能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领域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切实增强消费安全感。

①强化执法措施,严惩违法犯罪分子

②食品产业涉及环节多,哪一个环节出现漏洞都会给食品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③创新食品安全监管机制

④坚决淘汰劣质企业,以震慑所有企业,使之不敢越雷池半步

⑤因此,必须保持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的态势,及时消除各环节的隐患


A: ②⑤①③④
B: ②⑤③①④
C: ⑤②①④③
D: ⑤②④③①
2、

下列加下划线成语运用不正确的是( )。

A: 某些小报专爱断章取义 , 歪曲别人谈话的内容,以制造假新闻。
B: 我们街舞队的实力比对方略胜一筹 , 所以在比赛占有优势。
C: 这些劫徒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抢夺行人财物,真是胆大包天。
D: 政治家要满腹韬略,进退维谷 , 而且深具历史视野。
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下列对词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从这首词的内容来看,应是李清照晚期的作品,追叙了一次夏H郊游的欢乐情景,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无限热爱。
B: “兴尽”二字,是说兴尽方才回舟,那么,兴未尽呢?恰恰表明兴致之高,不想回舟。
C: “误人”一句行文流畅自然,毫无斧凿痕迹,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显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态。
D: 醉意未消,暮色苍茫,泛舟误人荷花深处,惊飞了“一滩鸥鹭”,这是一个多么欢乐的日子!
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________,你尽可流动明眸,欣赏白云蓝天,飞流急湍;________,你尽可闭目凝神,倾听莺歌燕舞,春水潺潺,________,你尽可翕动鼻翼,呼吸牡丹的浓香,黄菊的清爽;________,你尽可品评自娱,把玩深尝。

①文学是一座姹紫嫣红的百花园

②文学是一杯回味无穷的香茗

③文学是一幅意境高远的中国画

④文学是一首清脆圆润的古曲


A: ①③④②
B: ③④①②
C: ④③②①
D: ②①③④
5、下面几句话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漫溯人生的河流,我们看到了伟大的生命歌唱者,他们在人生的磨难中笑傲红尘,坚忍不拔。

②我们无法忘怀这些生命的歌唱者,在我们低落、惆怅、失意的时候,耳畔总能传来曲曲天籁,激励与鞭策着我们前行。

③左丘失明,却有《国语》存世;司马迁遭受腐刑,《史记》却传诵千古。

④生命如一条河流,唯有经历过惊涛骇浪才能更显辉煌。

⑤虽然水波不兴也是一种美,但波涛汹涌更能让人刻骨铭心。

A: ④①②③⑤
B: ①③④⑤②
C: ④⑤①③②
D: ①④⑤③②
6、

把后面的句子填到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是( )
绝境是强者的进身之阶,弱者的无底之渊。什么事情,都是成也在人、败也在人。________可是在绝境中,成功者比失败者多坚持了一分钟,多走了一步路,___________________
①成功者不一定处处都比失败者强。
②失败者天生就一定比成功者差吗?
③多思考了一个问题。
④多思考了一些问题。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7、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资治通鉴》是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B: 《木兰诗》选自北宋郭茂倩编写的《乐府诗集》,它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C: 敬称是表示尊敬的称呼,我国古代对帝王的敬称有万岁、圣驾、陛下等。
D: 金柝是古时军中白天用来烧饭、夜里用来打更的器具。
8、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
A: 学习犹如登山,要脚踏实地,循序渐进,不能指望一步登顶,这个道理是不可名状的。
B: 两位阔别多年的老朋友竟在这异国他乡萍水相逢 , 都高兴得不得了。
C: 如果开始不成功,就多次努力,不行再放弃,没必要为此自惭形秽
D: 我们有些同学在作文中引经据典,断章取义 , 这是值得我们肯定和学习的。
9、选出下列中画线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舜发畎亩之中 相与步中庭
B: 是得为大丈夫乎 置土石
C: 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我酌油知之
D: 甚矣,汝不惠 已而细柳军
10、下面各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彷徨 堕落 神龛 屏嶂 销声匿迹
B: 枷锁 告诫 帷幕 燎原 再接再励
C: 酝酿 演译 懈怠 赋予 酣畅淋漓
D: 奠基 穹顶 絮叨 撺掇 奔放不羁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古诗,完成题目。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 1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 2 )请简要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甲、乙两篇选文,完成小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上①问侍臣:“创业与守成②孰难?”房玄龄曰:“草昧③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④,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

【注】①上:指唐太宗。②守成:保持成就。③草昧:蒙昧、模糊不定的状态。④忽:不注意,不重视。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________

②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衡:________

③创业与守成孰难 孰:________

④征与吾共安天下 安:________

( 2 )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B: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C: 莫不/得之于艰难
D: 玄龄与吾/共取天下
( 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

( 4 )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甲】文第2段用对比的方式论证了文段的论点。试对此作简要说明。

②【乙】文中唐太宗的治国思想与孟子有相似之处,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

享受读书

①读书,是人类用来不断进化自己的一种高明伟大的方式。

②读书可以医愚。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每个人都是通过后天学习,不断增长知识、启发智慧、陶冶情操,才逐渐聪明起来。我生长在农村,家境贫穷,发奋读书是为了改变终日脸朝黄土背朝天的生存环境。那时真有种“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的精神,萤窗雪

案、旰食宵衣,最后终于如愿以偿。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平静的生活里我仍然不改读书习惯,并且越来越钟情于读书。后来又爱好读书画作品,并与书画家们谈书说画,从中收获不小。好书如同良师,有了这样的良师,人生的道路就会走得踏实、稳健得多。

③读书可以净化心灵。周国平先生曾说过:“由于生存的压力和物质利益的诱惑,大家都把眼光和精力投向外部世界,不再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其结果是灵魂日益萎缩和空虚,只剩下了一个在世界上忙碌不止的躯体。对于一个人来说,没有比这更可悲的事情了。”避免陷入这种可悲的黑洞,最可行的办法就是读书,关注内心世界,充实精神生活。读历史,读哲学,能悟出很多人生的道理,透视眼前迷雾,走出人生黑洞,踏上铺满阳光与鲜花的道路,迎接人生的春天。读书,可以不断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谋求自我精神充实和心灵健康。当我们怀着一颗被汉赋唐诗宋词浸润过、被孔子苏格拉底的哲学洗礼过的心灵走进社会时,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能尽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不偏离正确的人生轨道。

④读书让人快乐。读书可以在心中给自己留一块默默耕耘的圣地:读书是一种乐趣无穷、美不胜收的享受。读书决不能成为一项任务或为了装饰门面,这样会成为负担和包袱:只有为修炼自己的灵魂而读书时,才能体会到那种真正超凡脱俗妙不可言的快乐。手捧着充满哲理与智慧的书籍,常常会感受到某种巨大的思想震撼力。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读前人的哲学著作,如同获得黑夜中行走的勇气和力量。读书,能改变我们孤独、灰色的人生状态,消除生活中的困惑、思想的衰老,对待挫折才不会怨天尤人。大师们充满激情和智慧的言语、超脱的情怀、可贵的品质,都会使我们对待生活时变得开阔、乐观、旷达,能真正让我们的生命鲜活灵动起来,永远追求那种充满激情的人生境界。

⑤读书可以拓宽人生境界。一个人的思想境界是不懈学习、慎独自律的结果,是在不断学习中反省自己、提升自己的结果。思想境界高的人,不会计较小事,不会计较名利。“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读书,能提升我们的气质和品位,能拓宽视野和境界。“胸藏万卷凭吞吐,腹有诗书气自华。”用读书指导生活,用实践深化读书,这样的读书才最有用。在读书和反思的同时进行总结,这是一种充满诗意的人生境界。“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考,才能剔除糟粕;思考,才能吸收营养。读书加

以思索,能使自己永远保持清醒的头脑,正确认识自己。“晓晓者易折,皎皎者易污。”有学问的人,会把自己看得低一点,他们知道山外有山,明白能者如云。这是一种人生境界,一种让人成功的思想境界。

⑥“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事业还是读书。”我的书房一直挂着这副对联,以此来勉励自己,教育儿子。对于我来说,读书已成一种习惯,一种享受。读一首唐诗宋词,如饮一杯陈年佳酿;读一本哲理美文,如品一顿丰盛大餐。如此美味,何乐而不为?苏东坡说:

“书到今生读已迟”;郁达夫说:“诗书误我半生闻达。”闻达不可乞求,诗书不可不读。学习无止境,只有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适应社会发展,才能超脱世事纷争,人生就会有所收获。无论迈入怎样的年华,我将一直享受读书的快乐!

(作者:黄新民 有删改。)

( 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 2 )第②段作者举出自身事例作为事实论据,请你为第②段补写一个道理论据。

( 3 )第③段使用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 4 )本文的论证思路是什么?请加以总结。

南京乐团招聘民族器乐演奏员。

应聘者人头攒动,这是一个国际级乐团,它的指挥是丹麦音乐大师,这位卡拉扬的朋友长期指挥过伦敦爱乐乐团。

考试分初试、复试和终试三轮,两轮过后,每一种乐器只留两名乐手,两名再淘汰一名。

终试在艺术学院阶梯教室。考场门开,有人叫道:“木笛。有请朱丹先生。”声音未落,从一排腊梅盆景之间站起一个人来。修长,纤弱,一身黑色云锦衣衫仿佛把他也紧束成一棵梅树。衣衫上的梅花,仿佛开在树枝上。走进屋门,朱丹站定,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他的木笛。之后,抬起头,他看见迷蒙广阔之中,居高临下坐着一排主考官。主考席的正中,就是那位声名卓著的丹麦音乐大师。大师一言未发,只是默默打量朱丹。那种神色,仿佛罗丹打量雕塑。半晌,大师随手从面前的一叠卡片中抽出一张,让助手把那张卡片递到朱丹手中。

接过卡片,只见上面写着——在以下两首乐曲中任选一首以表现欢乐:①贝多芬的《欢乐颂》;②柴可夫斯基的《四小天鹅舞》。看过卡片,朱丹眼睛里闪过一丝隐忍的悲戚。之后,他向主考官深深鞠了一躬,踌躇歉疚地说:“______”这一轻声的话语,使得主考官有点茫然失措了。

片刻,大师冷峻发问:“为什么?”朱丹答:“因为今天我不能演奏欢乐曲。”

大师问:“为什么?”朱丹说:“因为今天是12月13日。”

大师问:“12月13日是什么日子?”朱丹说:“南京大屠杀纪念日。”

久久,久久,一片沉寂。大师问:“你难道不知道今天是什么考试吗?”

朱丹说:“知道。”大师说:“你是一个很有才华的青年,艺术前途应当珍惜。”

朱丹说:“请原谅……”没等朱丹说完,大师便向朱丹挥了挥手,果断而又深感惋惜地说:“那么,你现在可以回去了。”听到这句话,朱丹顿时涌出苦涩的泪。他流着泪向主考官们鞠了一躬,再把抽出的木笛轻轻放回绒套,转过身,走了。

入夜,石头城开始落雪。

没有目的,也无需目的,朱丹在迷茫的飘雪中,开始他孤独悲壮的石头城之别,朱丹不知不觉走到鼓楼广场。穿过广场,他又走向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纪念碑。

临近纪念碑,看见一片莹莹辉光,像曙色萌动,像蓓蕾初绽。再走近一看,竟然是一个由许多孩子组成的方阵。他们高矮不一,衣着不一,明显是一个自发的群体。他们头上肩上积着一层白雪,仿佛一片挂满雪的松树林。每个孩子手持一支红烛,一片红烛流淌着红宝石般的泪。

顷刻之间,雪下大了。伫立雪中,朱丹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轻轻吹奏起来。笛声悲凉凄婉,犹如脉管滴血。坠落的雪片纷纷扬起,托着笛声在天地之间翩然回旋。孩子们没有出声,孩子们在倾听,他们懂得,对于心语只能报以倾听。

吹奏完毕,有人在朱丹肩上轻轻拍了一下。回头一望,竟然是那位丹麦音乐大师。朱丹十分意外……

( 1 )开头2,3自然段分别强调的要点是:2自然段________;3自然段________。从全文来看,这样写的表达作用,你认为是________。
( 2 )请结合上下文,揣摩并写出划线词的含义。

①看见迷蒙广阔之中,居高临下坐着一排主考官。

②他向主考官深深鞠了一躬,踌躇歉疚地说……

( 3 )在文章前半部分的横线处,有人补写出的是:我不愿意弹奏这样的乐曲。如果让你补写,相信比这一句更恰当,更精彩。我们看到聪慧的你写出的句子是________。
( 4 )文章的后半部分有多处写“雪”的句子,对其表达作用,有人认为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要予以评价。
( 5 )都德《最后一课》的结尾震撼人心,聂华苓《亲爱的爸爸妈妈》的末尾催人泪下……

请借助阅读感悟,展开合理想象,给本文续写一个感人的结尾。(不超过60字)

四、写作(分值:60分)
百草园是鲁迅童年时的乐园,在那里他可以按斑蝥,可以拔何首乌根,可以摘到覆盆子,可以和小伙伴们在雪地捕鸟……你的乐园在哪里?那里又有哪些有意思的人和事?

请以“我的乐园”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