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但,这一切无论如何也不能完全驱除杜小康的恐慌。 B: 每到双休日,国家体育场鸟巢格外热闹,里里外外人声鼎沸、如雷贯耳。 C: 我自己常常力求这两句话之实现与调和 , 又常常把这两句话向我的朋友强聒不舍。 D: 农机补贴、家电下乡等惠农政策对促进消费拉动内需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
2、 |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由格里什率领的美国贸易谈判代表团1月6日抵达北京,中美双方从今天开始将展开为期两天的面对面。(把“展开”改为“进行”) B: 为了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我校团委今年积极开展了“重视经典古文,弘扬传统文化”。(句末加“的活动”) C: 孟晚舟女土在加拿大被拘留,各大报纸关于这起震惊国际的事件都做了报道。(“关于”改为“对”) D: 那些为革命而献身的战士们,像一支支蜡烛,虽然照亮了别人,却毁灭了自己。这样的人生多有价值啊!(“照亮了別人”与“毁灭了自己”互换)。 |
3、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称(chèng)职 狡黠(xié) 桑梓(zǐ) 根深蒂(dì)固 B: 攒(zhǎn)行 嗔(chēn)怒 汲(jí)取 不省(xǐng)人事 C: 聒(guō)噪 谮(zèn)害 麾(huī)下 面面相觑(qù) D: 解(jiè)元 腆(tiǎn)着 主簿(bù) 吹毛求疵(chī) |
4、 | 下列对《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这首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B: 通过阅读本诗我们知道:作者之所以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是因为他们有希望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而成年人已经没有这样的机会了。 C: 文章结尾处“对于生活我又充满了梦想,充满了渴望”,充分体现了作者为新生活所感染,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 D: 本诗作者通过为少男少女们歌唱、祝福,寄托了对伟大祖国深深的祝福和无比热爱之情。 |
5、 | 下列加下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B: 淤滩(yū) 蓬蒿(gāo) 干瘪(biě) 憔悴(qiáo) C: 纤绳(qiān) 胚芽(pēi) 沦陷(lún) 虔信(qián) D: 慰藉(jí) 晨曦(xī) 瞰望(kàn) 白桦(huà) |
6、 |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点缀 签赏 惟妙惟肖 重岩叠嶂 B: 暄嚣 休憩 就地取材 别具匠心 C: 蔷薇 挖掘 巧妙绝伦 络译不绝 D: 掩映 寂寞 因地制宜 长途跋涉 |
7、 |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知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说明事理有许多方法,如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引用等。 B: 成语“落英缤纷”“豁然开朗”“鸡犬相闻”“黄发垂髻”“怡然自乐”“无人问津”出自《桃花源记》;成语“斗折蛇行”出自《小石潭记》。 C: 《核舟记》选自清代张潮编的《虞初新志》,作者是明末的魏学洢,字子敬。“虞山王毅叔远甫”中的“甫”是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 D: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风、雅、颂、赋、比、兴合称“六义”,是古人对《诗经》艺术经验的总结。 |
8、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篷松 佩服 慷概 废墟 B: 决别 仗义 脸颊 行影不离 C: 桔梗 祈祷 倜傥 徘徊 D: 安祥 怂勇 叮嘱 羞怯 |
9、 | 下列各组中划线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桕树(jiù) 凫水(fú) 蕴藻(yùn) 不惮(dàn) B: 怠慢(dài) 潺潺(chán) 行辈(xíng) 家眷(juàn) C: 旺相(xiàng) 弥散(mí) 纠葛(jiū) 撺掇(chuān) D: 归省(shěng) 喝采(hè) 舟楫(jí) 漂渺(miǎo) |
10、 | 下列对冰心的《繁心》《春水》的主题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 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B: 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 C: 对“仁”的哲学的思考 D: 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
阅读艾青诗作《伞》,回答下面问题。 早晨,我问伞 你喜欢太阳晒 还是喜欢雨淋 伞笑了,它说 我考虑的不是这些 我追问它 你考虑些什么 伞说 我想的是______ 雨天,不让大家衣服淋湿 晴天,我是大家头上的云 问题:从写作方法来看,你认为这首诗有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 1 )下列划线词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皆若空游无所依(都) B: 往来翕忽(迅速) C: 其岸势犬牙差互(狗的牙齿) D: 以其境过清(凄清,冷清) ( 2 )翻译下面句子。 ①傲尔远逝,往来翕忽。 ②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 3 )简答题。①第一节写________。既写静态,如________;又写动态,如________;还写了鱼似通人情,如________。 ②第二节写________。 ③第三节写________,借以表达自己的心情。这可以从语句中体会到________。 ( 4 )作者观鱼时的心情怎样?游览到最后的心情怎样?( 5 )读了以上三节文字,你认为最精彩的句子是哪些?请简要说出理由。 |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荣誉和考验
①人们常常希望获得荣誉,受人尊敬。那么,究竟如何才能获得荣誉呢?只有经受住各种考验,才能获得真正的荣誉。
②每个人的生活道路不同,所面临的各种考验也不同。只有具有顽强意志的人,才能为实现自身的追求而经受住前进途中的风风雨雨、艰难险阻。荣誉是伴随着艰难的探索历程来到强者的身边的。“音乐巨人”贝多芬在面临着双耳失去听力这最悲惨的考验时,发出了“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休想使我屈服”的怒吼,与命运作顽强的抗争,一部《命运交响曲》终于饮誉(享有盛名;受到称赞)世界。英国的海伦·凯勒集盲、聋、哑于一身,但她自强不息,挺住了来自生活上、学习中的各种考验,被誉为“与拿破仑齐名的伟人”……诸如此类,不胜枚举。探索他们之所以能够获得荣誉的原因,正是因为他们所经受的是百倍于他人的、难以想像的考验。
③荣誉本身也是一种考验,一种比艰难困苦更大的考验。因为伴随荣誉而来的往往是鲜花与赞美、金钱与桂冠等,而这些是能诱使一些人背弃初衷,走上邪路的。
“镭的母亲”居里夫人把皇家协会授予她的金质奖章给自己的女儿玩,她说:“我要让孩子知道,荣誉就像玩具一样,决不能因为获得了荣誉,就停止了对科学的探索。”她正是这样对待荣誉,才能孜孜不断地探求,才能两次摘取诺贝尔奖的桂冠。让我们再来看看获得荣誉后的江郎吧:年轻时,他才思敏捷,妙笔生花,颇得荣誉。他在这盛誉之下,不觉飘飘然起来,晚年“终日欢娱不复留意于文笔”,终于落到了“江郎才尽”的地步。
④一位哲人曾说过:荣誉既能利人,也能误人,是否有坚强的意志,能否经得住考验是关键。
( 1 )本文的题目告诉我们,作者要论述的是________,在这个问题上,作者所持的观点是________。( 2 )第②段中,作者以“音乐巨人”贝多芬以及________的事例为论据,直接证明了本段中的“荣誉是伴随着艰难的探索历程来到强者的身边的”这句话。( 3 )说说第③段是以什么为论据,采用哪三种论证方法来证明画线的那句话的。( 4 )阅读上文后,你一定从中受到了启发,请联系实际,就“应该如何正确对待荣誉”,谈谈你的想法。字数200字左右。艾叶香中寻玉佩
邹凤岭
①催春的雨,引得山茶流红,麦苗铺绿,湖色空蒙。湖岸被雨水浇出一片嫩绿,艾叶散发着清雅的香气。在这氤氲的艾香中,我又想起了儿时的情景。
②年幼的我跟在奶奶身后,走过村头的木桥:迎春花一片片,新生芦苇一丛丛。雨水打湿高高晾起的渔网,细细地流进湖里。我学着奶奶的样子,摘下一片嫩芽,仿佛闻到了那贴在锅里的艾饼的香甜。雨后积在艾叶上的水滴从指缝滑落,“滴答”声融入醒来的土地。
③沿着当年的田间小路,我又回到了老屋。老屋还是熟悉的模样,泥垒的墙、泥烧的瓦、泥砌的灶,连大门正面的照壁也是泥做的。老屋南墙上,树枝支起的窗棂与木板拼成的门楣上方,挂着菖蒲与艾条。窗棂下摆着老旧的石磨,这磨由上下两块尺寸相同的短圆形石块做成,磨拐是用门前大楝树的枝做成的,一端连接在上磨,一端用绳索系挂在灶房的横梁上。我仿佛又听到石磨“吱吱”转动的响声,看到奶奶教我磨面的身影。奶奶推动磨拐,石磨每转动一周,我就往磨眼里添加一小瓢碎米粒。随着石磨一圈圈转动,细面就落在了磨盘里。奶奶在面粉里加入焯过的艾叶,拌匀,做成小饼,贴在锅灶上。生起红红的灶火,慢慢地煎。随着木制锅盖下滴进铁锅的水溅声,热气带着那艾的香、面的甜,飘满村落。
④推开奶奶的房门,那个老旧的木箱子静静地守在屋角。触摸脱去桐油的边框,那些往事愈加清晰。
⑤那年新年,奶奶打开木箱子,从箱底下摸出簇新的一角纸币,又从门楣上撕下一片红喜纸,包裹好,放在我贴身衣袋里,是给我的压岁钱。就在打开木箱那一刻,我看到了一支黄亮亮的竹笛,红线系着颗玉心佩。听父亲说,竹笛是爷爷生前留下的,玉心佩是奶奶的奶奶传下来的。
⑥再见玉心佩是在那个灾荒年,在遭遇连续的自然灾害后,村里人食不果腹,野菜不够充饥,我再没闻见艾饼的香气。清明节前几天,我看见奶奶戴起那多年未戴的玉心佩,去了一趟老镇。回来后,变戏法似的做出了艾叶饼。我跟随奶奶去上坟,祭祀仪式毕,奶奶给了我一块小艾饼,将剩下的全都分给了跟来的孩子们。
⑦奶奶上了年纪后,眼睛已看不见,她常坐在门槛上静静地听雨。有一段日子,奶奶倚在床上,连门槛也少坐。雨细细地下,风轻轻地吹,门楣上枯艾和菖蒲呜呜作响,好似远处隐约传来的竹笛声。我瞧见奶奶脸上浮现出少有的红晕,伸出小手抚摸奶奶的脸。静静地,听见奶奶自言自语小声说:“好你个外人,又来到我面前吹那好听的竹笛。”
⑧那之后,奶奶再没下过床。母亲打开奶奶的旧木箱,我看到了那黄亮的竹笛,却不见了系在竹笛上的玉心佩。祖辈以农耕为生,奶奶一世清贫,养育子女多人已属不易。家里原本就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唯有玉心佩。母亲翻遍了木箱的底,也未找到玉心佩,赶紧走到床前,贴在奶奶耳边问:“娘,那玉心佩呢?”奶奶不言语。母亲说:“是要给您老人家带走的。”奶奶用微弱的声音说:“要走了,还带那东西做啥?”奶奶走了,终究没说玉心佩在哪里。
⑨走出房门,雨停了,我又闻到空气中飘来的艾叶的清香。
(选自《做人与处世》,有删改)
( 1 )作者回忆了奶奶哪几件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在横线上。①________→教“我”磨面做饼→给“我”压岁钱→②________→病中思念爷爷→临终不说玉佩的去向
( 2 )品味语言,回答下面的问题。①催春的雨,引得山茶流红,麦苗铺绿,湖色空蒙。(结合语境,分析好吃词语的表达效果。)
②老屋还是熟悉的模样,泥垒的墙、泥烧的瓦、泥砌的灶,连大门正面的照壁也是泥做的。(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这句话的妙处)
( 3 )联系上下文,研读文中第⑦段画线句,分析奶奶说这句话时的神态及情感。好你个外人,又来到我面前吹那好听的竹笛。
( 4 )玉心佩的去向,前文已有伏笔,请将它找出来,并结合前后文分析其作用。请以“邻居”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文体特征鲜明;③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和套作;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