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慰籍 惦记 黯然失色 花枝招展 B: 孪生 宣泄 迫不急待 别出心裁 C: 诀别 陨落 莫名其妙 恪尽职守 D: 班斓 磅礴 龙盘虎踞 凛然生畏 |
2、 | “桑之未落,其叶若沃。”出自 ( ) A: 《王风·黍离》 B: 《小雅·鹿鸣》 C: 《小雅·采薇》 D: 《卫风·氓》 |
3、 | 下列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诧异(chà) 祈祷(dǎo) 滑稽(jì) 矜持(jīn) B: 喇叭(lǎ) 甘霖(lín) 如茵(yīn) 粗犷(guǎng) C: 着落(zhuó) 水藻(zhǎo) 凝重(níng) 戎机(róng) D: 朔气(sù) 红妆(zhuāng) 谐音(xié) 绚丽(xuàn) |
4、 |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爸爸最近喜欢上了文档编辑,有疑难常常不耻下问 , 我总是会耐心跟他解答。 B: 校运会将在下周举行,同学们一个个摩拳擦掌,蠢蠢欲动 , 决心为班级争光。 C: 他在学习上能够因地制宜 , 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 D: 超市经理对防火问题,总不以为然 , 一旦火灾发生可就后悔莫及。 |
5、 | 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他看上去三、四十岁,苹果脸,短发,一副菜农打扮的样子。 B: 这里有龙、凤、狮、虎,有白兔、彩蝶、有水中青莲、有雪地红梅、还有白云缭绕的天安门和牡丹峰。 C: 是要去上海呢,还是去南京,我们暂时还没有决定。 D: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厂长严肃地问,“同志们。” |
6、 | 下列对课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的母亲》中鲁迅用朴素的语言表达了对母亲的深切怀念,以及对母亲所给予的“做人的训练”的不尽感激。B: 莫怀戚《散步》通过记述“散步”这一平常小事,写出了亲情的温馨,生命的延续。 C: 吴敬梓的《范进中举》刻画了范进、胡屠户、丁举人、张乡绅等人物形象。 D: 《曹刿论战》相传为春秋末年左丘明所作,全文紧扣“论战”中心,全面记叙了长勺之战。 |
7、 | 下列对剧本《枣儿》的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 剧本反映了现代化过程中,青壮年离开乡土、老人和小孩留守家园的农村状况。 B: 剧本表现了社会的深刻变迁,企盼和呼唤人们认识和适应时代发展带来的变化,走出家园、走出封闭、走出传统,迈进现代社会新生活。 C: 剧本表现了社会变革时期传统的失落、精神家园的失落,以及人们对传统、对精神家园的追寻。 D: 剧本中,老人和小孩代表了新旧两种时代,批评了老人的怀旧思想,赞扬了小孩的纯真。 |
8、 | 选出举子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 ) ①16岁之后,年轻人会进入一个视野拓展期, ②16岁之前的孩子,眼中大多是孩子气的东西; ③而随着高度的上升,视野会变宽。 ④在这个阶段,你所看到、接触到以及思考到的,都将会上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⑤这是16岁左右的年轻人所经历的一般过程。 A: ①③②④⑤B: ②④⑤③① C: ②①④③⑤ D: ①②⑤③④ |
9、 |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很多东西溢满了我的心:草木,鸟兽,云彩等……成为我内心的永恒。 B: 我看她眼眶微红,不禁担心的问:“怎么了?你。” C: “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 D: 我校开展了《学习雷锋好榜样,师生创文在路上》的志愿服务活动。 |
10、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暄嚷 荧光屏 顶礼摩拜 成绩斐然 B: 部署 必须品 休戚与共 共度难关 C: 通衢 免疫力 百舸争流 繁文缛节 D: 彰显 攻艰战 雷励风行 同仇敌忾 |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苏秀道中 (宋)曾几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注】④苏秀连中:从苏州到秀州(令浙江嘉兴)的路上。诗人时为浙西提刑。 B: “不愁屋漏床床湿”引用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床头屋漏无干处。”“且喜溪流岸岸潆”引用杜甫《春日江村五首》:“春流岸岸深。” C: 颈联正面写一个“喜”字,表现出一种体恤民艰的崇高感情。 D: 颈联突出了广大农民对这场甘霖的狂喜之情,进一步表现诗人与农民同喜悦之心。 ( 2 )这首诗写出秋雨怎样的特点?这些特点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北人生而不识菱①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②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①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 ②坐:因为。 ( 1 )下列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仕于南方 (做官) B: 并壳入口(一起) C: 席上食菱 (吃) D: 欲以去热也(贮藏) ( 2 )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恰当的一项是( ) A: 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B: 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C: 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D: 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或曰:“食菱须去壳。” ②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 4 )从这则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
阅读下面的记叙文,回答后面小题
传递
⑴夜色凄冷,阵阵江风袭来,她不禁打了个寒颤。
⑵一年前,她禁不住好友的怂恿,拿出所有的积蓄和朋友合伙开了一家火锅店。生意本来红红火火,不料厨师的一次失误,导致两位顾客食物中毒。尽管她们第一时间为对方治疗,火锅店的声誉还是受到了影响,顾客开始越来越少。关键时刻,好友撤资,一走了之,她内心十分痛苦。
⑶风更大了,她走到自己的汽车前面,竟发现一个十一二岁的小男孩趴在车前睡着了,手里拿着一个脏兮兮的蛇皮口袋,看样子是捡废品的。
⑷她轻轻摇醒小男孩:“你怎么趴在这里睡觉?”男孩揉揉眼睛问:“阿姨,您丢东西了吗?”她下意识地一摸口袋,手 机居然不见了!小男孩见状,拿出一部手机,笑着说:“这是您的吗?”原来,小男孩捡废品时,在汽车旁边发现了这部手机,为了物归原主,他耐心等待,竟睡着了。
⑸真是个好孩子!他要捡多少废品才能换一部手机?她非常感动,问道:“天晚了,你一个人在这儿不怕吗?”男孩笑着说:“没啥怕的,每天放学后我都来,为了赚学费呀!”
⑹原来,男孩的母亲是聋哑人,他还有一个妹妹,一家四口人的生活全靠父亲打零工维持。男孩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就利用放学的时间出来捡废品。她看了看他的蛇皮口袋,里面放着几个饮料瓶子。她忽然想起来,放在汽车后备箱里的空饮料瓶还在。她赶快从后备箱里搬出来,又找出车内散落的旧报纸和杂志,全倒在男孩的蛇皮口袋里。男孩开心地笑了。
⑺风停了,她感到了一阵温暖。不久,重拾希望的她关了原先的店,筹钱开了一家新的火锅店。从那时开始,不管生意好坏,她都坚持资助小男孩上学,直到他大学毕业。男孩能自食其力了,他走过很多地方,尝试过很多工作,不管收入如何,他都会拿出一笔钱打到她的账户中。她把那些钱又重新汇给男孩,并打电话告诉他不必这样做,因为她出资援助他,完全是因为他的善良,根本不求回报。
⑻又过了几年,因房子要拆迁,曾经红火的火锅店生意再次变得冷清,最艰难的时候她甚至付不起房租。正在她心急如焚之际,小城电视台的记者忽然跑来采访她。原来当地的小学收到一笔捐款,捐款人正是她。她沉思了片刻,很快就明白,这件事的幕后策划者一定是男孩。这条新闻播出后,很多人被她的善良感动了,宁肯绕很远的路,也要到她的店里来吃饭,火锅店的生意很快又好转起来。
⑼重新赚到钱的她,十分感激所有帮助过她的人,继续资助贫困孩子。每次捐款,她总写下那个男孩的名字。其实,对她和男孩来说,写谁的名字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他们手中,善心如一簇小小的火苗,正在悄悄传递,它无法照亮整个世界,却温暖了很多人的心。
阅读《细菌发电前景广阔》一文,完成后面问题。
①生物学家预言,21世纪将是细菌发电造福人类的时代。
②说起细菌发电,可以追溯到1910年。(A)英国植物学家利用铂作为电极放入大肠杆菌的培养液中,成功地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个细菌电池。1984年,美国科学家设计出太空飞船使用的细菌电池,其电极的活性物质是宇航员的尿液和活细菌。到了80年代末,细菌发电有了重大突破,英国科学家让细菌在电池组里分解分子,释放电子向阳极运动,从而产生电能。操作时还在糖液中添加某些芳香化合物作为稀释物,来提高生物系统输送电的能力。与此同时,还要往电池里不断充入空气 ,用以搅拌细菌培养液和氧化物质的混合物。据计算,利用这种细菌电池发电,其效率可达40%,远远高于现在使用的电池的效率。(B)即使这样,还有10%的潜力可挖掘。
③利用细菌发电原理,可以建立较大规模的细菌发电站。计算表明,一个功率为1000千瓦的细菌发电站,仅需要10立方米体积的细菌培养液,每小时消耗200千克糖即可维持其运转发电。这是一种不会污染环境的“绿色”电站,而且技术发展后,完全可以用诸如锯末、秸杆、落叶等废有机物的水解物来代替糖液。因此细菌发电的前景十分诱人。
④现在,每个发达国家各显神通,在细菌发电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美国设计出一种综合细菌电池,里面的单细胞藻类可以利用太阳光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糖,然后再让细菌利用这些糖来发电。日本科学家同时将两种细菌放入电池的特种糖液中,让其中的一种细菌吞食糖浆产生醋酸和有机酸,而让另一种细菌将这些酸类转化成氢气,由氢气进入磷酸燃料电池发电。
⑤人们还惊奇地发现,细菌还具有捕捉太阳能并把它直接转化成电能的特异功能。最近美国科学家在死海和大盐湖里找到一种嗜盐杆菌,它们含有一种紫色素,在把所接受的大约10%的阳光转化成化学物质时,即可产生电荷。科学家们利用它们制造出一个小型实验性太阳能细菌电池,结果证明是可以用嗜盐杆菌来发电的,而盐代替糖,其成本就大大降低了。由此可见,让细菌为人类供电已经不再遥远,不久的将来即可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