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7年山东省枣庄市第四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和名著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特别想念那东坡的月光,梦想跟随在放翁的身旁。就算我没有稼轩般的才华,挑灯看剑咱有的是担当”,歌词中涉及的古人依次是:苏轼陆游范仲淹
B: 吴用道:“命中有四句卦歌,小生说与员外,写于壁上,日后应验,方知小生灵处。”这段文字中被吴用施计骗到的“员外”是卢俊义
C: 在桑菲尔德庄园里,简·爱半夜听见梅森凄厉的尖叫声,急匆匆赶去帮忙,却遭到罗切斯特先生的断然拒绝。
D: 悟空在瑶池大闯蟠桃会,喝光仙酒吃尽太上老君的仙丹后逃回花果山,又打退了奉命前来捉拿他的二郎神及众天神。
2、

对诗《夜雨寄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第一句中的两个“期”字,先停顿后转折,一问一答,一扬一抑,思念友人,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纸上。
B: 一个“涨”字,富于动态形象,既写出了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表现出诗人愁思的绵绵深重。
C: 后两句超越时空,把当前的时间推移到未来,以未来想象中的欢聚许诺友人,不仅是暂且宽慰自己,也是安慰友人。
D: 诗中“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令人的思绪在现实和想象的时空之间徘徊不已,由此表达思“君”的深情,觉得有点累赘。
3、下列词语书写不正确的一组是( )
A: 绝壁 膝盖 脑怒 欺侮
B: 困惑 挑剔 胆怯 委屈
C: 叛徒 诚恳 鉴别 婉转
D: 惊异 鞠躬 奖励 家眷
4、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水/生 明/书声琅 锋芒毕/崭头角
B: 开/复辟 弄堂/巧成拙 失群伍/丢三
C: 汗/紧/悬崖而不舍/提纲
D: 对/场 市/炙人口 头昏脑/水船高
5、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网购之所以让那么多网友着迷的重要原因,是因为他们在下单后输入账号密码时基本没有感觉到是在花钱。
B: 李晓明同学学习刻苦,成绩优良,获得了学校学习标兵。
C: 为了确保自己和他人的安全,我们要时刻牢记交通法规,行安全路,做文明人。
D: 为提高市民行车的舒适度,有关部门对多处路井部位进行了整修,解决了颠簸的现象。
6、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答谢中书书》一文,宛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像一首流动的诗,语言精练生动。
B: 朋友的父亲八十大寿,张三对朋友说:“祝令尊大人寿比南山! ”
C: 消息和新闻特写都要报道新闻事件的全过程,都要抓住新闻事件的片段展开。
D: 《与朱元思书》中描绘了富春江秀美的景色,抒发了作者淡泊名利、避世隐退的思想感情。
7、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他离家两年了,至今杳无消息
B: 这部小说的情节抑扬顿挫 , 读来激动人心。
C: 对于邻居的盛情邀约,我好意难却 , 不得不与他们一起吃饭。
D: 这幅文人画的山水图景与书法印章相得益彰 , 因此巧妙绝伦。
8、

下列句中划线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他踌躇良久,始终不知该如何开口向老师解释这件事。
B: 亭已破旧,无可驻足之处,惟亭内一副楹联“到此已无尘半点,上来更有碧千寻”,深得此中精神, 令人点头会意。
C: 这座古村落,位于太行山深处,环境优美,民风淳朴,到此,真有点儿置身于世外桃源的感觉。
D: 两位相交多年的好友,由于一点小小的误会,最终分道扬镳
9、下列句子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真正的友情储蓄是不可以单向支取的。

②友情,是人生的一笔受益匪浅的储蓄。

③任何带功利性的友情储蓄,不仅得不到利息,而且连本钱都会丧失殆尽。

④而是要通过彼此的积累加重其分量。

⑤这储蓄,是患难中的倾囊相助,是迷途上的逆耳忠言,是跌倒时的一把真诚的搀扶,是痛苦时抹去泪水的一缕春风。


A: ①④②⑤③
B: ②⑤①④③
C: ②③①⑤④
D: ②①⑤④③
10、

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忘路远近
B: 渔人甚异
C: 具答
D: 闻 , 欣然规往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诗歌《观沧海》,回答问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 1 )下列选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水何”六句,诗人从大处落笔,浓墨重彩地描绘大海浩瀚壮阔的景象,着力烘托山岛的高峻和草木的丰茂,使人感到海边景色的壮丽多姿。
B: “日月”四句是全诗的高潮,从两个“若”字可看出写的是虚景,即通过诗人的主观感受,写出了沧海之大,描绘出了一幅吞吐日月、包孕群星的图景。
C: 这首诗通过描写沧海赞颂了祖国壮丽的河山,表现了正处于事业最高峰的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抒发了他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D: 诗人运用了大胆的夸张、丰富的想象、借景抒情等手法使意象瑰丽、意境开阔,全诗感情奔放,思想含蓄,显出雄浑苍劲的诗风。
( 2 )下列与本诗中所描述的季节相同的一项是( )
A: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B: ,白草红叶黄花。
C: 乱花渐入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D: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 3 )诗中用一“观”字统领全文,采用借景抒情的写法,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________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 4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一句中“若”字用得好,试评析。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⑤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1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遂至承天寺张怀民 飞来峰上千
B: 无与为乐者 天地之悠悠
C: 怀民亦未忘食
D: 夕日颓 震耳
( 2 )下列句子划线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无丝竹之乱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
B: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无他,手熟尔
C: 相与步中庭 不义而富且贵,我如浮云
D: 欣起行 则天下之事
( 3 )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文章以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语言凝练而又意味深长。
B: 文章第①②句叙事,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叙述自然流畅。
C: 文章第②③句中的“遂”“亦”二字流露出作者与张怀民相知的喜悦。
D: 作者描绘庭中景物极富特色:写月突出其明,写影突出其形,写水突出其清。
( 4 )把文言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②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鸟鸣啼春

任随平

①鸟声是能够润泽春色的,尤其是在春晨。

②天色微明,当清晨的第一缕曙光顺着窗棂的罅隙挤进来时,就有啁啾的鸟声跟着进来,落在被单上,落在眼眸上,落进耳根,落进心灵深处,清清凉凉的,明明亮亮的,似珠露,若温玉,就那么一声,却又长长久久地萦绕在心间,于是,春晨就醒了。而西边的天幕上,还有星星亮着,未来得及隐去那淡淡的光芒。

③之后,就有鸟雀三三两两地醒过来,至于那起初的一声,是什么鸟,我每每听过,但始终未能清晰地辨别出来,但这鸟声却是真真实实地叫醒我,叫醒我的村庄,叫醒高树上栖息的鸟雀。三三两两的鸟雀醒来,就开始窸窸窣窣地动,振翅,弯了头清理羽毛,腾挪翻越,从一根枝条到另一根枝条,突然间又猛然停住,静静地聆听,似是听到了谁的召唤,或是蓦然间想起了什么似的,安安静静立了好几分钟,让树下的我为之捏了一把汗——它还会不会啁啁啾啾地醒过来?就在我凝眸静立的瞬间,它将头猛甩了两下,蹬枝而去,紧接着就听到了木门吱呀的声响。哦,这鸟雀,总是比人敏锐得多了。这时候,太阳翻过了远山,煦暖的光线斜斜地照过来,众鸟儿一齐醒来了。

④醒来的众鸟,屋脊是它们的最爱。青青瓦舍,屋脊高高,从高树到屋脊,它们总是喜欢俯冲而下,一只,三两只,呼啦啦一群,落在屋脊上。这时就有炊烟升起,袅袅娜娜,丝丝缕缕,盘旋着,萦绕着,而这鸟雀最喜欢钻进萦绕的炊烟里,跳跃着,钻出钻进,顽皮地,向着烟雾浓密处狠狠地啄去,谁料那尖喙却啄在空虚里,于是扑棱着翅膀左右望了望,又向别处跳去。场院,檐下的台阶,也是它们的去处。其实,在村庄,鸟雀是不怕人的,不论是成群结队的麻雀,还是喜欢将巢穴安在紧邻屋舍高树上的鹁鸪,还是后院崖面上的灰鸽,它们都把村庄当成家,把青青瓦舍当成练兵场。在这里,它们腾挪飞跃,将春天戏成一幅画,一幅春鸟啼春图。

⑤春鸟啼春,啼醒烟柳婀娜。

⑥在村巷行走,我一直认为这鹅黄嫩绿的柳芽是鸟儿叫醒的。立于巷口,搭眼望去,近旁的柳枝上泛着鹅黄的光晕,渐行渐远,这光晕就由鹅黄淡淡地滑向嫩绿,闪闪烁烁。而鸟雀,就躲在高枝上,水灵灵地叫,每一声,都是一滴晶莹的水滴,顺着枝柯滑落下来,落在晕黄的芽苞上。那芽苞被层层的绒毛包裹着,鲜鲜亮亮,轻轻地凑近鼻息,散逸着淡淡的柳香,轻轻盈盈地入了肺腑,丝滑绵长,就若这鲜亮的鸟声一般,弥散在心胸间。

⑦烟柳馨香的时候,若是恰逢一场蒙蒙细雨,春天就是洇染在大地上的巨幅册页了。 

⑧烟柳朦胧,鸟影归斜,望春的人立在郊外的木桥上,远山,村巷,一切浸染在雾霭烟雨里,湿了翅羽,湿了发丝,湿了眼眸,而望春的无限爱恋,早已化为胸中无限的诗情。就这样,不疾不徐,不念不想,等待归鸟的翅羽,将一抹淡烟春色驮回暮晚的钟声里。

⑨及至村野苍茫,就卷起这巨幅册页,裹进村巷,裹进胸间,裹进这春的夜梦……

《人民日报》(2020年03月11日20版)

( 1 )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 2 )文章展现了鸟鸣啼春的胜景,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啁啾的鸟声,唤醒了春晨,久久萦绕在心间,西边的天幕星星还亮着。
B: 文章从晨曦春景写起,再写春鸟啼春图,最后抒发对春天的爱恋之情。
C: 春鸟啼叫,唤醒了大自然的生机,万物变绿,散发出淡淡的香味。
D: 文章由物到人,众鸟回归在暮春晚钟,散发出淡淡的忧愁之情。
( 3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④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在这里,它们腾挪飞跃,将春天戏成一幅画,一幅春鸟啼春图。

( 4 )联系上下文,赏析第②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天色微明,当清晨的第一缕曙光顺着窗棂的罅隙挤进来时,就有啁啾的鸟声跟着进来,在被单上,在眼眸上,进耳根,进心灵深处。

( 5 )文章第⑨段中“及至村野苍茫,就卷起这巨幅册页,裹进村巷,裹进胸间,裹进这春的夜梦……”,请你结合全文,解释这“夜梦”是什么?
阅读《明月出天山》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明月出天山

①月亮给人的一般印象是温柔、朦胧、美丽的,但它也有雄浑、苍凉、悲壮的一面。记得小时候读的第一首写月亮的诗是李白的《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眼中的月亮是苍茫、雄浑、伤感的。

②原来月亮之美也是有婉约和豪放之分的。有人花前月下,卿卿我我;有人望月问天,拍遍栏杆。李白不愧为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第一个将雄伟壮阔的天山和光明浩荡的月亮连接起来,展开了一个宏大的场景,从而也打开了我们心境的另一扇窗户。我喜欢这个意境,这和我的阅历有关。大学一毕业我就被发配到西北,那时,工作不定,常一个人在黄河边,看月涌大河流,不知人往何处去。

③我曾在一首诗里说道“从来豪气看西北,涛声依旧五千年”。虽然同是一个月亮,但我总觉得西北的月亮比江南的圆,圆得结实、明朗、直爽,不朦胧、不矫情。古来西北多为征战、流放之地,又加上自然条件的辽阔苍茫,人生存之艰难,所以在西北看月与在江南不一样,豪放多于婉约,家国情怀多于儿女情长,自有几分悲壮与苍凉。名句如卢纶的“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如白居易的“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

④西北我去过多次,西北月给我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20世纪80年代初,石河子是一片刚开发的绿洲,全市人口平均年龄才20多岁,充满朝气。我在那里采访并过中秋,月光中的农垦新城像一位熟睡的少女。20世纪90年代访伊犁,夜色中庄严的林则徐纪念馆就是一座沐浴着月光的历史丰碑。前几年还去过一次帕米尔高原,群山起伏,明月朗照,我已分不清这是地上的山还是月亮中的山。

⑤其实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就是因为它照到了西北,照进了我的心房。不管走到哪里,当我抬头望月时,总会想起西北那雄浑的大漠,那连绵的天山,那一代一代的拓荒者、西北人,还有那里的葡萄、歌舞和馕

⑥明月出天山,天山的月亮最圆、最纯、最明亮。

(选自梁衡作品,有删改)

( 1 )结合文章,分别概括李白和“我”对月亮的印象。
( 2 )写出第②段中“心境的另一扇窗户”的含义。
( 3 )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⑤段中画横线的语句。

不管走到哪里,当我抬头望月时,总会想起西北那雄浑的大漠,那连绵的天山,那一代一代的拓荒者、西北人,还有那里的葡萄、歌舞和馕。

( 4 )结合全文写一段话,描写出你心中的月亮,并借月抒情。(不少于30字)
四、写作(分值:60分)
作文。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这是朱自清先生散文名篇《春》的开头。在你的生活中,一定也有急切盼望着的事情吧。

请以“盼望着,盼望着”开头,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