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文学常识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春》的作者是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其作品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 B: 《荷叶·母亲》的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作家、诗人。著有诗集《寄小读者》《樱花赞》,散文集《繁星》《春水》等。 C: 《世说新语》是中国清代笔记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志人小说集。 D: 《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宋代把它与《大学》《礼记》《孟子》合称为“四书”。 |
2、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类的智慧和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 B: 做学问一定要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即对每个问题都追根究底,吹毛求疵。 C: “最美新娘”李成环的事迹可歌可泣 , 她被兰州市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 D: 诵读经典对提升学生修养、陶冶学生性情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 |
3、 | 下面划线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B: 卢沟桥上的石狮子,千态万状,绘声绘色。 C: 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D: 你也许有困惑,而今天困惑中的探索正是明天豁然开朗的准备。 |
4、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根据这项历时近半年的全国大学生调查结果显示,在两百七十项候选中国文化符号中,最具代表性的前六项分别是:汉语、孔子、书法、长城、五星红旗、中医。 B: 如同人类精神史上所有的经典一样,雷锋精神被时代一次次重新解读,被赋予一次次新的生命因子,放射出耀眼的光芒,照亮前行的路。 C: 蔬果是人体所需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主要来源,因此,一定量的蔬菜水果对于抵抗疾病、体液酸碱平衡和消化机能的正常运转,保证和增进机体健康,是必不可少的。 D: 旅人经过一个阶段的行程,都想得到理想的食宿条件以驱除饥渴、恢复体力,这不但是下一个阶段行程得以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而且关系到整个旅途中的精神状态。 |
5、 | 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人不知而不愠(愠:怨恨) B: 温故而知新(新:这里指新的理解和体会) C: 思而不学则殆(殆:懈怠) D: 择其善者而从之(从:采纳,听从) |
6、 |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文化类节目《经典咏流传》“和诗以歌”,将古典诗词配以现代流行音乐,带领观众在唱作歌手的演绎中领略诗词之美、音乐之美。它之所以赢得多方赞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典咏流传》在最恰当的时刻像一股清泉注入观众的内心。 ①不得不说,现代观众对文化的需求更加迫切 ②不仅在于其用流行音乐包装了古典诗词 ③源于古诗词中穿越时空的精神传承 ④更是源于古诗词本身的深厚内涵 A: ③④②① B: ②③④① C: ②④③① D: ③①②④ |
7、 | 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A: 手表工业不但记录了丹东辉煌的过去,还将承重着丹东跨越发展的未来。B: 认真总结运用去年各级党委换届的成功经验,继续落实发扬民主、推进改革、严肃纪律三项关键。 C: 灾后重建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艰巨的任务,需要很多人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投入和付出。 D: 通过这次鸭绿江之旅,使我们丰富了对有关历史文化的认识。 |
8、 | 下列对于课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 ) A: 《社戏》是一篇散文,作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 B: 《安塞腰鼓》一文大量使用排比和反复的修辞,语言气势充沛,节奏鲜明,感情强烈,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 C: 吴伯箫的《灯笼》一文,以小说的自由笔法,抒写了作者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以不同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 D: 《恐龙不处不在》是一篇通过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来证明恐龙灭绝原因的科普说明文。 |
9、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我喜欢看侦探小说,常常被小说里面错综复杂的情节深深吸引。 B: 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幸福观,只要自己觉得好,别人就无能为力。 C: 唐老鸭和米老鼠在中国可谓是家喻户晓 , 深受大家的喜爱。 D: 这篇文章言简意赅地分析了那幅画的象征意义,肯定了作者对真善美执着的爱。 |
10、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字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战于长勺 皆以美于徐公 B: 公将鼓之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C: 故克之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D: 可以一战 以光先帝遗德 |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乌栖曲 【唐】李白 姑苏台上乌栖时【1】,吴王宫里醉西施。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日。 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东方渐高奈乐何!【2】 【注释】【1】相传吴王夫差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用三年时间,筑成横亘五里的姑苏台(旧址在今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上建春宵宫,与宠妃西施在宫中为长夜之饮。【2】高:“皜”的假借字,“洁白明亮”之意。 ( 1 )下面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1,2句勾画出了日落乌栖时姑苏台上吴宫的轮廓和宫中美人西施醉态朦胧的剪影。 B: 第3,4句具体描写歌舞、宴乐过程中时间的流逝,正与第2句照应。 C: 第5,6句巧妙地从侧面淡淡着笔,用“银箭金壶”暗示着漫长秋夜渐次消逝。 D: 第7句意味深长,既像是恨长夜之短的吴王发出的喟叹,又像是诗人对吴王敲响的警钟。 ( 2 )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诗对吴宫生活的种种场景是紧扣时间推移、景物变换来暗示的。 B: 本诗通过寒林栖鸦、落日衔山、秋月坠江等景物隐寓荒淫纵欲者的悲剧结局。 C: 本诗纯用客观叙写,不下一句贬辞,而讽刺的笔锋却尖锐、冷峻。 D: 本诗的风格正秉承了李白的七言古诗和歌行一贯的豪放飘逸的语言风格。 |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乙】 天津弋人(捕鸟人)得一鸿(雁)。其雄者随至其家,哀鸣翱翔,抵暮始去。次日,弋人早出,则鸿已至,飞号从之;既而集其足下。弋人将并捉之见其伸颈俯仰吐出黄金半锭。弋人悟其意,乃曰:“是将以赎妇也。”遂释雌。两鸿徘徊,若有悲喜,遂双飞而去。弋人称金,得二两六钱强。噫!禽鸟何知,而钟情若此! (选自《聊斋志异》,有删改) ( 1 )请根据以下材料,写出文中词语的意思。①“从”字甲骨文字形如下图所示,表示两人相从,本义是“随行,跟从”,引申义有“顺从”“听从”等。 【甲】文中“一狼仍从”的“从”意思是________。 ②“集”字甲骨文字形如下图所示,表示鸟停在树上,本义是“群鸟停在树上”,引申义有“停,停留”“聚集”等。 【乙】文中“既而集其足下”的“集”意思是________。 ( 2 )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①其一犬坐于前(断1处) ②弋人将并捉之见其伸颈俯仰吐出黄金半锭(断2处) ( 3 )蒲松龄笔下的动物往往有着人一般的性情。【甲】文中“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可看出狼的________(性格特点);【乙】文中雄雁一直跟着捕鸟人并吐出黄金来赎雌雁,则是因为它的“________”。( 4 )你如何看待雄雁救妻的故事?这个故事给了你什么启发? |
程普、黄盖、韩当都来寻见孙坚,再收拾军马屯扎。坚为折了祖茂,伤感不已,星夜遣人报知袁绍。绍大惊曰:“不想孙文台败于华雄之手!”便聚众诸侯商议。众人都到,只有公孙瓒后至,绍请入帐列坐。绍曰:“前日鲍将军之弟不遵调遣,擅自进兵,杀身丧命,折了许多军士;今者孙文台又败于华雄。挫动锐气,为之奈何?”诸侯并皆不语。绍举目遍视,见公孙瓒背后立着三人,容貌异常,都在那里冷笑。绍问曰:“公孙太守背后何人?”瓒呼玄德出曰:“此吾自幼同舍兄弟,平原令刘备是也。”曹操曰:“莫非破黄巾刘玄德乎?”瓒曰:“然。”即令刘玄德拜见。瓒将玄德功劳,并其出身,细说一遍。绍曰:“既是汉室宗派,取坐来。”命坐。备逊谢。绍曰:“吾非敬汝名爵,吾敬汝是帝室之胄耳。”玄德乃坐于末位,关、张叉手侍立于后。
忽探子来报:“华雄引铁骑下关,用长竿挑着孙太守赤帻(zé,古代一种头巾),来寨前大骂搦(nuò,挑动)战。”绍曰:“谁敢去战?”袁术背后转出骁将俞涉曰:“小将愿往。”绍喜,便著俞涉出马。即时报来:“俞涉与华雄战不三合,被华雄斩了。”众大惊。太守韩馥曰:“吾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绍急令出战。潘凤手提大斧上马。去不多时,飞马来报:“潘凤又被华雄斩了。”众皆失色。绍曰:“可惜吾上将颜良、文丑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惧华雄!”言未毕,阶下一人大呼出曰:“小将愿往斩华雄头,献于帐下!”众视之,见其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声如巨钟,立于帐前。绍问何人。公孙瓒曰:“此刘玄德之弟关羽也。”绍问现居何职。瓒曰:“跟随刘玄德充马弓手。”帐上袁术大喝曰:“汝欺吾众诸侯无大将邪?量一弓手,安敢乱言!与我打出!”曹操急止之曰:“公暂息怒。此人既出大言,必有勇略;试教出马,如其不胜,责之未迟。”袁绍曰:“使一弓手出战,必被华雄所笑。”操曰:“此人仪表不俗,华雄安知他是弓手?”关公曰:“如不胜,请斩某头。”操教酾(shī,斟酒)热酒一杯,与关公饮了上马。关公曰:“酒且斟下,某去便来。”出帐提刀,飞身上马。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后人有诗赞之曰:
威镇乾坤第一功,辕门画鼓响冬冬。云长停盏施英勇,酒尚温时斩华雄。
曹操大喜。只见玄德背后转出张飞,高声大叫:“俺哥哥斩了华雄,不就这里杀入关去,活拿董卓,更待何时!”袁术大怒,喝曰:“俺大臣尚自谦让,量一县令手下小卒,安敢在此耀武扬威!都与赶出帐去!”曹操曰:“得功者赏,何计贵贱乎?”袁术曰:“既然公等只重一县令,我当告退。”操曰:“岂可因一言而误大事耶?”命公孙瓒且带玄德、关、张回寨。众官皆散。曹操暗使人赍(jī,赠送)牛酒抚慰三人。
( 1 )请给本段文字拟一标题。天堂有没有书店
恩师李大士,并不在我就读的中国音乐学院民族器乐系任课。直到1965年夏,我们受命到江苏扬州参加“社会主义教育和艺术实践”活动,我才结识了他。
李老师,山东青岛汉子,瘦高,肤黑,平头上竖着一片花白,一笑,眼睛就没了。不论冬夏,恩师日复一日地穿着旧蓝布中式对襟褂子,衣服前脸儿缝两个大32开布袋,里边也缝两个,大32开,能随身装四本书。这种“时装”,纯属私人定制,硬邦邦的很像铠甲,其实是行走的“小图书馆”,得空儿便可读书。大士是民族资本家的女婿,随身带四本书不算奢侈。据说,“文革”初始,他把家里的钱敛了一柳条箱子,提了去,上交党组织。不料,柳条箱子担不起“真金白银”的沉重,哗然落地解散,人民币随风乱走,跑了一地,人说是26万126万哪,那年头足可买半条街。大士老师面无表情地“噗噜噗噜”钱款,收好,提了,去上交,没事人儿一样。他并不在意,他只在意他的书,每本书都用厚牛皮纸包得见棱见角,绝无折损。因为他家底殷实,遇到特别好的书,他总要买三本,一本自读,一本赠人,一本珍藏,哪一本书拿出来都新崭崭的,一尘不染。如此说来,他的衣服前襟儿弄四个口袋就不算多了。后来,他家虽然被抄了,可“缝”着口袋的衣装没变,总是偷着装几本不知怎么藏腋下的好书。
我有幸和恩师大士在一个文化工作队,一是工作队需要即时创作演出,我在学校就得陇望蜀,心有旁骛,一个学二胡的,爱听作曲系的课,也写点什么;二是本人生性桀骜,举止反常,是系里为数极少的非共青团员,需要“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的不安定分子。因为这些历史的机遇,大士老师和我摞在一块儿,住进了瓜洲古渡老乡的家,体验生活。
那老乡是等待审查的大队会计,心存芥蒂,把我们放进装粮食的库房住宿。夜里,常常是月透墙隙,雨漏草棚,风声鹤唳,十面埋伏。一日,忽然静下来,借着油灯,我竟然看见一只硕大的老鼠,东张西望一阵,肆无忌惮地从大士恩师的脸上爬了过去!我惊得叫起来,老师却道“没事儿”,说哪里有大老鼠见了人还不逃窜,之后,他每晚都要细致地给我掖好蚊帐的边角才去睡,口里念叨“没事儿”,手在微微抖动。等到白天开饭的时候,大士总是用身体挡住我,不让抢饭,只能等“会计们”盛完了饭,才去探路。他的小眼睛看见锅里只剩零星米粒和几片青菜,便扯扯我的袖子,拉我离开。
我正年轻,21岁,肚子里没食儿,饿得像“狼”,出门就想和老师“理论”。他却无声地笑笑,到街角买了两块烤红薯,一人一块。那块热腾腾的烤红薯,外焦里嫩,形神兼备,香气弥漫,炙手可热,我两手倒腾着,牙就上去了。大士老师嗔怒地“嗯”了声,严肃教导我吃红薯的三要义:一是在没人的时候上嘴;二是食不露牙,别嚼出声;三是吃一口便迅速将红薯遁到袖子里。总之,在人来人往的街上,吃了和没吃一样,若无其事。那些天,瓜洲古渡,我们一高一矮,一老一少,一师一生,相跟着“变魔术”,手中的红薯神出鬼没。有时候,大士老师不吃,笑着看我吃,像大人看个孩子。起先看得我发毛,后来看得我感动,觉得头发花白的大士恩师,真像久别的老父亲。
瓜洲古渡的日子里,我几乎成了大士恩师的贴身“研究生”。他是教艺术理论的,博览群书,有数不尽的精神大餐供我咀嚼。在古渡,在瓜洲,在傍晚,我们常常沿着长江散步,落日滑人江尾,一钩新月斜出江头,几叶小船自顾自地扯起帆篷,咿咿呀呀在江上走。我听着大士老师娓娓而读,心里总会萌动一种诗情,那种感觉永远难忘。
“文革”猝不及防地来了,老师们纷纷被打倒了,“恭王府”门口的石头狮子也被推翻了。
也许是老天刻意安排,七十年代初,大士老师在天津小站劳改的水田中晕厥,没了劳力,送医北京;我在河北宣化部队农场做苦力待分配,溜回首都。劫后幸存,我俩相逢无言,苦笑了好一阵子。大士老师见我穷得买不起书,用白纸订了一些本子,自抄《唐诗》《宋词》《元曲》,唏嘘了一阵,说:“明儿带个空书包到家里来吃饭吧。吃饭还带书包,”“打包”也不必如此夸张,我高兴了好一阵。
等到次日,我和爱人作勤早早地去“赴宴”。师母陈锡箴决心款待我们芹菜馅饺子,主动请缨去采购的我和大士老师跑到菜场,精选一番,抱了一大捆香菜回来,真个是“满眼翠色难分开,直呼香菜是芹菜”我们尴尬地指着香菜说是创意,师母没说什么,将香菜切了、包了、煮了,我们吃了个不亦乐乎。饭后,大士老师命我拿来空书包,打开了抄家后剩下的旧书,对我平淡地说:“拿吧,喜欢什么拿什么。”
我惊呆了。
碗柜大小的书橱,无声地立着。如今这可是恩师家里唯一的长物,最后的遗存!柜里约有一百来册书,都是当时批判的经典“封资修”。在红卫兵抄家的急风暴雨中,老师连偷带抢,又藏又掖,留下的每一本书,都有惊心动魄的“血泪史”。现在,站在书橱里的那些有生命的精灵啊,知道就要和亲密主人生离死别,知道就要跟我走吗?我,迟疑着,不敢动手。“还磨蹭什么?”恩师的手在书脊上轻轻地滑过,好像摸了摸每一本书的脸,做最后的道别。
终于,我开始掠人之美。
每把一本或一套书收入囊中,都偷看恩师一眼。大士恩师扭了头,若无其事地望着窗外。毫不夸张地说,恩师把书橱打开的刹那,好像有一束阳光直扑胸口,我一下子有些晕眩,又觉得无比侥幸和意外。我从来没有接受过如此珍贵和沉重的礼物,也许只有父亲才可能有如此馈赠!
我狠下心,下手了,残忍地将书橱差不多掏空了,这时候我才注意到,大士恩师还穿着中式对襟“图书馆”上衣,可那四个口袋都是空空的四个口袋,四个大32开,那么刺眼,像多余的补丁!
岁月弄人,恩师晚年病得十分孤苦:师母匆匆地走了,唯一的养女远嫁日本。家徒四壁啊,缝着四个大32开口袋的衣服也无影无踪了,连那个空空的书橱也绝情地离开了。我和爱人接长不短地去看看恩师,送些米面油盐和水果,或是在他枕边掖点钱。他呢,把我送他的国画《曹雪芹》,用图钉钉在墙上,说“有曹先生为伴儿,不闷”,还说“那天我倒在旧书店,心可是明白的。你胡乱掐的什么‘人中’,不是地方啊”说着,笑着,大汗淋漓,喘成一团恩师大士走了。就这么悄悄地来,悄悄地走了。这就是恩师的“人间喜剧”吗?
我和爱人,还有几位旧邻居,给恩师大士办了后事。
直到今天,我还追悔莫及着一件事:如果天堂也有书店,无论如何要给恩师定制一件有着四个口袋的中式对襟褂子啊!
( 1 )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弥漫 | 咀嚼 | 嗔怒 | 请缨 |
①我竟然看见一只硕大的老鼠,东张西望一阵,肆无忌惮地从大士恩师的脸上爬了过去!
②终于,我开始掠人之美。
( 3 )文章写大士老师爱书,可第一段却写了“文革”初始,大士老师向上级组织上交家里钱款时遇到的小插曲。请你说说作者写这段小插曲的目的是什么。(一)就我国四大名著中感兴趣的一个人物作一些评点,以“我看_______(如:曹操、王熙凤、猪八戒、林冲等)”为题作文。
(二)以“阅读自然、阅读社会、阅读人生”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题目自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