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人物与情节、作品搭配不正确的是( ) A: 范进 中举后却又发疯了 《儒林外史》 B: 刘备 借口“鸡肋”事件杀杨修 《三国演义》 C: 菲利普 不愿和亲弟弟相认《我的叔叔于勒》 D: 杨志 押送生辰纲 《水浒》 |
2、 |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直到近来,经过许多学者的研究,才知道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B: 他这种孤注一掷的赌徒作风,我并不欣赏。 C: 那场扣人心弦的篮球比赛,至今还让我记忆犹新,难以忘记。 D: 为了满足人们健康的需要,厂家滔滔不绝的推出了绿色食品。 |
3、 | “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是由谁提出的( ) A: 范缜 B: 柳宗元 C: 周敦颐 D: 刘禹锡 |
4、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选择性阅读是一种理性的、目的性很强的阅读方式,它往往和阅读者的兴趣、思考、关注点密不可分。 B: 通过对春雁集会日常程序的观察,人们注意到,所有的孤雁都有一种共性:“它们的飞行和鸣叫很频繁,而且声调忧郁。” C: 冰体一点一点地改变了形态,变成了自然力所能刻画成的最漂亮的这番模样:挺拔的,敦实的,奇形怪状的,蜿蜒而立的。 D: 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 |
5、 | 在下面语段横线上依次填入关联词语,最准确的一项是( ) 在一定条件下,科学知识之所以正确是因为经过了实践的检验。 条件变化了,原有的科学知识会被人们用新的实践去检验, 会被修改和发展成新的科学知识。但人们之所以要不断学习 是因为原有知识统统“过期变质”, 是因为新条件下产生的新知识能使人们的知识、思维和智慧更上一层楼。 A: 如果 从而 并非 而B: 如果 从而 不仅 而且 C: 虽然 但是 不仅 而且 D: 虽然 但是 并非 而 |
6、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2017年5月26日以“数据创造价值,创新驱动为来”为主题的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在贵阳开幕。B: 在暑假的户外活动中,同学们要注意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C: 由于受阴天阴雨天气影响,使得部分地区的天文爱好者没能欣赏到“金星凌日”的奇观。 D: 学校开展与策划的经典诵读活动,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有着重要作用。 |
7、 | 下列划线成语或俗语使用不恰当的是( ) A: 玉不琢不成器 , 年轻球员需要经过不断地磨炼,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球员。B: 面对诱惑,有些人听不进别人的劝告,以致上当受骗,正所谓: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C: 中华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对于它的传承,新世纪的大学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D: 让我们扬起风帆,校准理想的罗盘,去迎接风雨,经受考验,切莫随波逐流 , 茫然前行。 |
8、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屠乃奔倚其下 乃悟前狼假寐 B: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而顷刻两毙 C: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D: 屠惧,投以骨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
9、 | 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B: 俊逸(jùn) 蹇劣(jiǎn) 引吭(háng) 蹑手蹑脚(niè) C: 丰腴(yǔ) 辟易(bì) 憩息(qì) 忍俊不禁(jīn) D: 绮丽(qǐ) 分娩(wǎn) 窥视(kuī) 融融泄泄(xiè) |
10、 | 下面语段中划线字的拼音正确的一项是( ) 隔了窗子,外面是死寂的夜,从蒙翳的玻璃里看出去,不见灯光,不见一切东西的清晰轮廓,只是黑暗。一切都被黑暗吞噬了,战栗通过了我的全身,我想逃,黑暗驱逐着我,我想逃,向哪里逃呢? B: (bì)(guō)(shí)(sù) C: (bì)(guō)(shì)(sù) D: (yì)(kuó)(shì)(lì) |
阅读古诗,回答相关问题 |
比较阅读 [甲]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尖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选自《论语》) ( 1 ).解释文中加线的字。①兵革非不尖利也 兵________ ②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________ ③足兵 兵________ ④民信之矣 信________ ( 2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①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②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①石油被称作工农业生产中流淌着的黑色血液,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能源。很多交通运输工具如汽车、飞机等使用的汽油、航空煤油等都是石油产品,日常生活中部分电力的供应也来自石油。美国有45%的能源供应来自石油;我国能源供应中石油所占比例约为23%。据不完全统计,我们生活中有6000多种产品,例如润滑油、橡胶、塑料、合成纤维、涂料等等,都是石油产品。石油像黑色的金子一样,吸引着人们去寻找、去开采。
②石油是怎么生成的呢?研究表明,石油的生成至少需要200万年的时间,在现今已发现的油藏中,时间最老的可达到5亿年之久。在地球不断演化的漫长历史过程中,有一些“特殊”时期,如古生代和中生代,大量的植物和动物死亡后,构成其身体的有机物质不断分解,与泥沙或碳酸质沉淀物等物质混合组成沉积层。由于沉积物不断地堆积加厚,导致温度和压力上升,随着这种过程的不断进行,沉积层变为沉积岩,进而形成沉积盆地,这就为石油的生成提供了基本的地质环境。
③伴随各种地质作用,沉积盆地中的沉积物持续不断地堆积。当温度和压力达到一定程度后,沉积物中动植物的有机物质转化为碳氢化合物分子,最终生成石油和天然气。
④分散在岩层中的石油又是怎样聚集在一起的呢? 石油不像水聚集在水库中那样聚集在沉积盆地最初形成的岩石——生油源岩,也就是沉积岩中,而是透过岩石的孔隙,被挤压到压力分布更低的岩石裂隙和孔隙中,直至停留在被完全封闭的储集岩中。储集岩是聚集石油的岩石。储集岩形成了储藏石油的地质环境——圈闭构造,它是阻止石油被继续运移的地质构造。石油的这种聚集方式就如同水被一块海绵吸收一样。正因为有了储集岩和圈闭构造,石油才能够安静地在地下定居,等待发掘者的到来。
⑤地质学家认为,在漫长的地质过程中,已有很大一部分石油因圈闭构造遭到各种地质作用的破坏而流失掉。在经历生成、运移和储集后,石油一般分布在近地表的范围内。
⑥可以看出,特定的时间与空间对应着生油环境、沉积盆地的形成。相当规模的生油源岩、储集岩及储集岩形成的圈闭构造等几个要素,是生成石油和发现石油的核心。在石油的生成过程中,上述诸要素任何一项缺失或“不佳”,都会对石油生成全过程产生影响或破坏,导致仅形成规模较小的石油生成、聚集,而不具备商业化开采的价值。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我也开始挣钱了。逢节假日就走街串巷去捡牛骨头、破布片儿、烂纸和钉子。把一普特破布烂纸卖给旧货商可得二十个戈比,料铁也是这个价钱,一普特骨头十戈比或着八个戈比。平常放了学也去捡,每星期天去卖,一上子能得三十到五十个戈比,运气好的时候还要多。每次姥姥接过我的钱,都会急忙塞到裙子的口袋里,夸奖说:
“真能干,好孩子!“种们俩完全可以养活好自己!”
有一次,我看见她拿着我的五个戈比哭了,一滴混浊的泪水挂在她那大鼻尖儿上。
作文:
在人生的旅程中,你已经走过了十三四个春秋。在这十几年里,你一定有无数的渴盼——渴盼理解,渴盼支持,渴盼成功,渴盼长大,渴盼自由自在,渴盼穿越……
请自选角度,以“我渴盼 ”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要求:①在题目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使题目完整。②要有感而发,立意高雅,说真话、抒真情。③文中不能出现真实地名、校名、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