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7年广州市嘉禾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 婉然 猥亵 拂晓 匣子
B: 绷带 梧桐 惊鄂 诙谐
C: 啁啾 匍匐 惊咤 窒息
D: 牛犊 嗣后 毋宁 倜傥
2、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的“汉语热”, 了当前世界各国人民对于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渴望。人们学习汉语,试图通过解读汉字来破译中华民族延续千年的历史密码。伴随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方块字将走进更多国外课堂,以汉语讲述的中国故事 与世界故事将为越来越多人所 聆听。

A: 别具一格 承载 与 聆听
B: 独具特色 承载 与 聆听
C: 独具特色 记载 同 倾听
D: 别具一格 记载 同 倾听
3、现在的中学生都喜欢看侦察小说,那《福尔摩斯探案集》是谁的作品呢?( )
A: 柯南道尔
B: 哈代
C: 巴尔扎克
D: J.K.罗琳
4、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B: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左迁”指降职贬官,因为中国古代以“右”为尊。
C: “令”是一种敬辞。所以,我们在向别人介绍自己的父母时,可用“令尊”和“令堂”这样的称呼。
D: “诸子百家”中对后世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学派有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
5、

下面有关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以散文著称的八位文学家的合称,其中唐代有两位,分别是《小石潭记》的作者韩愈,《马说》的作者柳宗元
B: 莫泊桑是法国作家,他的作品有《我的叔叔于勒》、《羊脂球》《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伟大的悲剧》等。
C: 别里科夫是契诃夫小说《套中人》中的主要角色, 他是沙皇俄国时期社会中层的一个小人物。胆小怕事,却又爱管闲事,为人保守顽固,对社会变革极度恐惧,口头禅是“千万别闹出乱子来”。
D: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说得是《聊斋志异》,它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长篇小说。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牢记使命”“”“红色经典”“青春不老”分别是动宾、并列、偏正和主谓短语。
B: “你明天和我去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吗?小王。”这句话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没有错误。
C: “邓稼先是中国传统文化孕育出来的‘两弹元勋’。”该句子的主干是“邓稼先是‘两弹元勋’”。
D: “新时代的青年,要想更好地报效祖国,就须在品格、能力上下工夫。”这是假设复句。
7、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许多人对新疆的周围环境有着十分深厚的兴趣,到了周末都想出去走走。
B: 日本停止滨冈核电站4号机组运转,目的是防止地震和海啸不再引发重大核安全事故。
C: 在热烈的掌声中,胡锦涛发表题为“推动共同发展,共建和谐亚洲”的主旨演讲。
D: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标准包括食品用加工助剂、胶母糖基础剂和食品用香料等2314个品种。
8、请选出下列选项中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桥上呼应相接,岸边挥臂助阵,过往行人聚集在桥头围观。

②桥的两端紧连着街市,车水马龙,热闹非凡。

③汴河上有一座规模宏敞的拱桥,其桥无柱,以巨木虚架而成,结构精美,宛如飞虹。

④而那些赶脚、推车、挑担的人们,却无暇一顾。

⑤一艘准备驶过拱桥的巨大漕船的细节描绘,一直为人们所称道:船正在放倒桅杆准备过桥,船夫们呼唤叫喊,握篙盘索。


A: ⑤②③④①
B: ①⑤④③②
C: ④①②⑤③
D: ③②⑤①④
9、

下列划线的成语或俗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 李工程师吹毛求疵 , 工作非常严谨,机械上出现的任何小问题都不会放过。
B: 欧阳修恃才放旷 , 被贬之下还心系百姓,发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心声。
C: 几个小伙伴一起到树林里玩,看到一个马蜂窝,他们初生牛犊不怕虎 , 想了很多办法,把它捅掉了。
D: 中国今后几年的发展,道路依然不平坦,甚至充满荆棘,但是我们应该记住这样一条古训:行百里者半九十。不可有任何松懈、麻痹和动摇。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个项目技术含量高,攻关难度大,所涉及的研究领域至今无人问津
B: 刘洋的事迹,经过老师的大肆渲染 , 她已成为同学们心中的偶像。
C: 古人中刻苦学习的楷模很多,真是汗牛充栋
D: 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诗,回答相关问题。

麦陇风来翠浪斜,

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

烂醉东风野草花。

( 1 )诗题“野步”意为郊野漫步。“ ”与“ ”两字说明诗人已经被美景深深吸引。

( 2 )从前两句中选择一个能体现春的气息的字眼,并加以分析。

( 3 )全诗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选文,完成小题

陈涉世家(节选)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 1 )《陈涉世家》节选自________时期文学家________的《________》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 3 )下列对选文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节选文字用丰富精炼的语言详尽叙述陈胜吴广起义的全过程。
B: 陈胜打扶苏、项燕旗号,以寄托怀念之情,立志替二人报仇。
C: “置书鱼腹”和“篝火狐鸣”是起义过程中两个必要的环节。
D: 节选文字表现了陈胜敏锐的洞察力以及卓越的组织领导才能。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议论文阅读。

谨防数字化痴呆症

①当初,许多人练习电脑打字,是因为自己的字写得不好。那时我们未曾想到,仅仅几年后,就像尼葛洛庞帝的《数字化生存》描述的那样,巨大的数字化浪潮,将包括儿童在内的庞大社会群体一网打尽,人类社会踏上了数字化的“不归路”。

②凡事有利也有弊,有得必有失。韩国首尔脑部平衡中心专家不无忧虑地告诫:长期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将导致数字化痴呆症。《朝鲜日报》专门撰文列举若干相关症状,如“你只记得住自己的单位电话和家庭电话”,“你觉得新认识了某人,但其实曾见过他”,“你在车里安装导航设备后就看不懂纸质地图了”,等等。

③数字化痴呆症?信还是不信?众说纷纭,见仁见智。不管这类说法是危言耸听,还是警世洪钟,有一点可以肯定,从人类思维方式来看,过度痴迷和依赖数字化产品,势必导致大脑发育和使用的不平衡。在数字化与信息化时代,动动手指就可以在网络上获得应有尽有的资料,知识的获取即时化了,人类的创造力却下降了。茶余饭后的谈资海量化了,人类的注意力却被分散了。科技与经济的联系全球化了,人类社会群体间的亲情却淡漠了。碎片化信息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之大,可以一言以蔽之,以目废心

④当数字化时代造成信息泛滥,负面效应就会浮出水面。对一些热点事件的全方位报道为何让人产生信息厌倦之感?连篇累牍的电视剧为何让人感到视觉疲劳?人类数千年大浪淘沙仅存的少数名著为何风光不再?当我们长期沉溺在信息的汪洋大海里,为之欣喜,为之癫狂,为之焦虑时,是否也该冷静地检讨一下,我们的思维习惯、日常行为、生活体验是否发生了某种扭曲与异化?

⑤前不久,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了美国西弗吉尼亚州一个名叫“绿岸”的小镇。由于该小镇位于美国国家无线电静默区内,手机、路由器、电视、广播等电子产品在这里统统失灵。如果有人需要和外界传递消息,镇上有唯一一台付费电话可以与外部联系。据了解,从六七年前开始,越来越多想要戒掉“电子瘾”的人们搬到这里,感受缓慢、宁静与本真的生活。

⑥对于那些对现代生活感到疲惫的人们来说,美国“绿岸”小镇的桃花源式生活可遇而不可求。在数字化时代,将过度使用数字产品引发的种种问题归咎于器物本身,也不是一种客观和理性的态度。克服数字化痴呆症,需要增强对自身行为的把控能力,养成更加积极平衡、健康的生活方式,防止被数字化产品“绑架”了思维、“绑架”了生活。

(作者/刘戟锋,选自《人民日报 》)

( 1 )下列最适合作为本文中心论点的一项是( )

A: 谨防数字化痴呆症。
B: 数字化负面效应。
C: 数字化信息泛滥。
D: 小镇的桃花源式生活。
( 2 )下列论证方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朝鲜日报》专门撰文列举若干相关症状,如“你只记得住自己的单位电话和家庭电话”,“你觉得新认识了某人,但其实曾见过他”,“你在车里安装导航设备后就看不懂纸质地图了”,等等。(举例论证)
B: 在数字化与信息化时代,动动手指就可以在网络上获得应有尽有的资料,知识的获取即时化了,人类的创造力却下降了。茶余饭后的谈资海量化了,人类的注意力却被分散了。科技与经济的联系全球化了,人类社会群体间的亲情却淡漠了。(对比论证)
C: 据了解,从六七年前开始,越来越多想要戒掉“电子瘾”的人们搬到这里,感受缓慢、宁静与本真的生活。(比喻论证)
D: 克服数字化痴呆症,需要增强对自身行为的把控能力,养成更加积极平衡、健康的生活方式,防止被数字化产品“绑架”了思维、“绑架”了生活。(引用论证)
( 3 )对文章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本文论证思路:首先,引出中心论点;接着,论述数字化痴呆症的危害;最后,指出怎样克服数字化痴呆症。
B: 第③段中画线词语中的“废”字具体指:创造力下降,注意力分散,亲情淡薄等。
C: 选文是一篇驳论文。
D: 作者对越来越多的人搬到“绿岸”小镇的做法认为是一种不客观和不理性的。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人体模特儿玛利亚

席慕蓉

在布鲁塞尔学画的时候,早上都是人体写生的课,画室里经常有两三个模特儿摆姿势给我们画。

他们之中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流动性却不大,就是说:间或有一两个人做不长久,但是大多数的模特儿都有了好几年的经验,也都很敬业。每天准时来,准时走,休息的时候尽管也会和我们谈天说笑,但是,只要一到上课时间,一走上他的位置,一脱下罩袍,一摆好姿势,他就不再说话也不再动作,在几十分钟的时间里,安静沉稳得如一具雕像。

这就是我们为什么不能忍受那个叫做玛利亚的模特儿的原因了。

她不但常常迟到,常常借故早退,并且,摆姿势的时候,从来不能让我们满意。

因为她有着一副长而瘦削的身材,所以教授常常要求她摆出站立的姿势。在开始的五分到十分钟里面,她还算合作,还能努力地保持直立的姿势,努力地睁大她那很黑很深的眼睛,但是,只要时间稍微久一点,她就开始摇晃了,眼睛也时开时闭,有时候还会自说自话起来。

在那个时候,同学们就开始低声埋怨,我也会一阵一阵地觉得烦躁。平常的我可以开玩笑,可以容忍一切的散漫和疏忽:但是,站在画布前的我,尤其是那个二十二三岁时的我,那个年轻气盛有着无限野心,并且对自己非常严厉的我,是绝对不能容许有一丝一毫的差错的。

那天,上课的时候,爱玛带了几个橘子来,教授不在,画室里自然就活泼了一点。爱玛剥橘子给我们吃,画室里充满了橘子皮的香气。

这个时候,玛利亚忽然说话了,就在画室的中央,在木制的高高的写生台上,她对爱玛说:“请你给我一点橘子皮吃好吗?”

大家都有点吃惊,很少有正在工作中的模特儿会开口说话,并且开口要东西吃的,而且要的是橘子的皮!

爱玛有点不好意思,赶快递给她几瓣橘子,但是,玛利亚不要,她只要橘子皮,她说:“我喜欢吃橘子皮,可以提神。”

全班都哄笑了起来,助教也在旁边微笑,真的啊,这个老爱打瞌睡的玛利亚实在是需要提提神的啊!

而我的忍耐已经达到极限了!整个早上,对画室里的嘈杂,对玛利亚的不合作,对正在画的那张画的毫无进展,对这所有一切的不满都在这个时候爆发了出来。我把笔摔进画箱里,把画箱用力地大声地关上,然后拿着画布气冲冲地走出画室。无论如何,这样一个本来可以用功的早上是完全浪费了。

到了晚上,在宿舍里,在灯下,我又把那张画再拿出来端详,想看一看还,有些什么可以努力或者补救的办法。画布上的玛利亚面对着我。其实,如果不是这样瘦削和无神的话,她的轮廓应该可以算是很美丽的。

隔壁的阿丽丝跑过来找我聊天,她是一间公立医院的护士,比我大上五六岁,快要结婚了,常常拿些壁纸或者窗帘的样本要我来帮她挑选,给她的新家提意见。

那天晚上,她一看那张画就叫了起来:“我的天!你把她画得真像!”

我很奇怪地问道:“怎么,你认识玛利亚吗?”

“怎么不认识,在中学里,她高我几级,长得漂亮,一毕业就结婚了。可是,生了四个孩子以后,有一天,她丈夫一句话也不说就走了,隔了很久才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寄了封没有回信地址的信来,说对不起她,劝她把四个孩子送到育幼院。你看,有这样荒唐的事!”阿丽丝说着说着竟然笑了起来。是啊,她的未婚夫每天下班以后都会来找她,两个人甜甜蜜蜜地说上好多话,她怎么能够忍受玛利亚这样荒唐的婚姻呢!

“去年,我在街上碰到她,她如果不叫我,我还真不敢认她哩!她说,她拼命也要保住这四个孩子,绝不让他们遭到分离的命运。她已经学会了开电车,所以,你别小看她.地白天去你们学校做模特儿,晚上可就是夜班电车的女司机哩!”

一个非常瘦削的女人穿着暗色的制服,在驾驶台后面强撑着她的黑黑的眼睛,从薄暮一直到午夜,开着一列古老又笨重的电车,在布鲁塞尔狭窄的街道上反复地行走着。然后,在第二天的早上,再匆匆地赶到艺术学院明亮的画室里,在一群骄傲的,残忍的,要求很严格的年轻人前面,脱下她所有的衣服,脱下她所有的曾经有过的理想和美梦。

而这一切,都是为了能让四个幼小的孩子,在失去了父亲之后,不再失去母亲,失去他们的家,他们那唯一的卑微的依凭。

从那天以后,我一直不太敢正视玛利亚,在她的面前,我一直不太敢抬起头来。

( 1 )小说第二自然段的描写,在全文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 2 )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玛利亚的形象。
( 3 )小说结尾揭示了玛利亚的特殊身份,其实前文是有暗示的,请选择相关的两处伏笔进行分析。
( 4 )有人认为后三段完全可以删掉,你同意吗?请谈谈你的认识。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一种力量能让我们感受到温暖,有一种力量能给予我们鼓励,有一种力最能激励我们不断前行,有一种力量……

请以“力量”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白选文体(诗歌除外),题目自拟。(2)不少于5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