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7年乳山市第六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对这个表格的信息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读书现状调查表

年级

调查项目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1.每天每人可自由阅读的时间

1.5小时

1.2小时

0.5小时

2.经典书籍在阅读中所占比重

7.8%

15.6%

31.2%

3.平板电脑、手机等电子阅读方式

40.6%

30.2%

20.3%


A: 随着年级上升,每日自由阅读的时间逐渐减少。
B: 经典书籍阅读中随年级上升所占比重成倍增加。
C: 电子阅读方式随年级的上升呈逐步递减的趋势。
D: 随着年级上升,阅读的数量与质量都有了提高。
2、选出下列句子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春节,乃一岁之首。春节,一方面是庆贺过去的一年,一方面又祈祝新的一年快乐、五谷丰登、人畜兴旺。燃放鞭炮、贴春联、挂年画、拜年贺喜等习俗至今仍广为流行。
B: 元宵节,为农历正月十五日。习俗有赏花灯、包饺子、猜灯谜等。
C: 端午节又称端阳、重午、重五。端午节习俗有喝雄黄酒、挂香袋、吃粽子、赛龙舟等。
D: 中秋节又称团圆节。中秋节主要习俗有赏月、祭月、观潮、吃月饼等。一般认为该节与纪念屈原有关。
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做到了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呢?
B: 日前,教育部印发了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分工方案。
C: 中美是两个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体,如果发生争端,将不利于全球经济。
D: 为学习宣传道德模范,上半年,中央就启动了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
4、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我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攻下了敌人的阵地。
B: 他出国两年了,至今杳无消息
C: 调查研究要深入细致,一丝不苟;粗枝大叶,马马虎虎,是不会达到目的的。
D: 这部小说的情节抑扬顿挫 , 读起来激动人心。
5、请为下面的上联选择最恰当的下联。

上联:比肩齐迈求知路下联:选______项


A: 学好本领奔前程
B: 教学相长育新秀
C: 德才兼备泽后昆
D: 同窗共研修身经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个建筑工地管理混乱,建筑材料随意堆放,错落有致 , 被责令限期整改。
B: 哪怕是孩子的任何一点点进步,爸爸和妈妈都看在眼里,都让他们喜出望外
C: 春天到了,公园里,男女老少个个都打扮得花枝招展 , 在明媚的春光里漫步。
D: 夜深了,我一个人漫步在寂静的街头,在人声鼎沸中回忆过去。
7、

下面加线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阔(chuò) 慰(jí) 吹毛求(cī)
B: 蓬(gāo) 云(yì) 奄一息(yǎn)
C: 望(kàn) 倒(tān) 引颈受(lù)
D: 庇(yìn) 阴(mái) 鳞次比(jié)
8、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黄晓明担任《中国梦之声》选手的导师,招来诸多质疑,韩红却劝大家不要吹毛求疵 , 因为艺术都是相通的。
B: 五一假期,天气晴朗,同学们纷纷相约来到北山湾海滩,或戏水玩沙,或放风筝,在大自然中尽情享受天伦之乐
C: 放眼望去,湛江市区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宽阔的道路上车水马龙,一派繁华景象。
D: 海湾大桥的交通优势毋庸置疑 , 它是连接海湾两岸的一座重要桥梁,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9、

下面加下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丫(chà) 归(bó) 痛(chì) 窸作响(sū)
B: 偻(gōu) 肆(nǖè) 地(jiào) 巧妙伦(jué)
C: 悟(jǐng) 望(kàn) 招(lái) 吹毛求(cī)
D: 视(chēng) 沉(miǎn) 桑(zǐ) 红姹紫(yān)
10、下列句子无语病的一项是( )
A: 为优化育人环境,提高办学质量,学校加快了校园环境改造速度和规模。
B: 深受人们喜爱的中国京剧脸谱艺术,被公认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标识。
C: 一个热爱读书的人,虽然不能拥有舒适的房屋、宁静的夜晚,也会始终保持着一份纯洁的读书感情。
D: 国产的Linux系统,不像美国微软公司的Windows系统那样,能自由运行PS、QQ等软件。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我是一条小河

冯至

我是一条小河

我无心由你的身旁绕过

你无心把你的彩霞般的影儿

投入了我软软的柔波。


我流过一座森林

柔波便荡荡地

把那些碧翠的叶影儿

裁剪成你的裙裳。

我流过一座花丛

柔波便粼粼地

把那些凄艳的花影儿

编织成你的花冠。


无奈呀,我终于流入了

流入了那无情的大海——

海口的风又厉,浪又狂,

吹折了花冠,击碎了裙裳!


我也随着海潮漂漾,

漂漾到无边的地方——

你那彩霞般的影儿

也和幻散的彩霞一样!

( 1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试作简要归纳。

( 2 )这首诗通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试简要分析一下,诗中的“我”、“小河”、“你”、“大海”的关系如何?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范仲淹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选自《宋名臣言行录》)

(注释)①适:嫁。②昃(zè):太阳偏西。

( 1 )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昼夜苦/才须
B: 昃始食/意与
C: 五年未尝解B衣就/废食者
D: 辄水沃面/投
( 2 )下列各句中画线虚词“之”的用法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遂大通六经旨。

A: 夫君子
B: 久 , 目似瞑,意暇甚
C: 两狼并驱如故
D: 又数刀毙
(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②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 4 )一个人的成才与青少年时期的磨练和努力有密切关联,从选文看,范仲淹为什么日后能成为一代名臣?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短期气候预测:帮你“听风便知雨”
①短期气候预测,就是每天电视广播里的天气预报吧?如果你这样想,那就大错特错了。我们收听、收看天气预报,三五天内的气温、温度、风力等“一切尽在掌握”,大大便利了日常起居。但是,想不想在酷夏里知道这个冬天冷不冷?想不想在寒冬中预知到明年夏天发不发洪水?——那就要靠“短期气候预测”了。
A中国是个多自然灾害的国家,旱涝、高温、冷害等气候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年均约1000亿元,死亡人数年均6000人以上。同时,中国又是农业大国,农业“靠天吃饭”,气象预测工作尤显重要。因此,刚刚过去的5年里,一个关于气候预测的“九五”攻关项目,引来全国105个单位、400多名科研人员为之奔忙,这个项目,就是“中国短期气候预测系统研究”。
③“短期气候预测”,是相较“长期气候预测”而言,后者做的是未来50年、100年的气候分析,难度极高。而“短期”,也不像天气预报时段那么“短”,它的时间概念不是“日”,而论“月”、“季”、“半年”、“一年”。它所要承担的是,帮助国家决策部门了解掌握未来数月里或一年里的气候变迁,减免不必要的人财物损失。
B例如,预测即将来临的冬天何时更冷,石油开采部门由此决定油井需要何时封井,稍有迟缓,冰就会像刀子般把油管割裂;天气冷到何种程度,便可预知某些海湾会不会结冰,破冰船之类的交通运输工具要不要及早调度;而农业部门也可根据预测的气候冷暖,提前选择明年播种的作物品种。甚至于,明年的空调产量乃至于扇子、饮料产量,相关行业都会随时看“短期气候预测”的“脸色”行事。农业、水利、交通、工业等等,短期气候预测的作用无处不在,说它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绝非夸张。
⑤短期气候预测,印度做了百余年,日本、俄罗斯做了七八十年,与之相比,中国这方面的“资历”同样不算短。1958年,我国首次发布“长期气候预报”,这就是“短期气候预测”的前身,40多年来经验积累了不少,但一直到90年代,我国始终处于各地零散研究的状态,而从未将之“业务化”,换句话说,完整的预测系统尚未建立。
⑥科研的每一点进展都不会是来自一两个人的一蹴而就。预测系统包括全球各国的各种气候资料收集齐全,随之建立一个包括预报大气、海洋与大气耦合模式、中国及邻近区域地区细化、厄尔尼诺系统预报等繁杂的模式系统……这一切,意味着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5年奋战,终使“中国短期气候预测系统研究”大功告成。
⑦作为“九五”重中之重的科技项目,中国短期气候预测系统曾在“1988抗洪年”准确预报了长江、松花江洪水以及2000年的汛期。目前,该系统在国家气候中心用于年、月、季节、年及年际时间尺度的气候预测业务试报。
⑧与天气预报相比,短期气候预测面对更多不确定因素。凭啥判断下一个季是热是冷、是旱是涝?即便掌握征兆、周密演算,也还可能要面对一些不可预知的变数。
⑨1988年大洪水之所以能准确预报,正缘于一些重要征兆被我们及时抓住:1997年冬天,青藏高原大雪频频,与此同时,“厄尔尼诺现象”频频光顾我国。科学家通过系统中众多模式对其进行了繁杂的演算,从而判定,第二年有洪水。这套系统主攻的是汛期预报,每年4月间都会向有关决策部门通报当年夏天汛情预报结果。对于今夏还会不会干旱下去、雨水多不多,目前仍意见不一。
⑩气象变幻莫测,短期气候预测绝非万能,在误差中不断修正,气象科学才能不断进步。

( 1 )本文围绕着“短期气候预测”,主要说明了哪些内容?

( 2 )根据第③段的内容,给“短期气候预测”下一个定义。

( 3 )文中有A、B两处划线句,请任选一处指出它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 4 )文中说:“对于今年夏天还会不会干旱下去,雨水多不多,目前仍意见不一。”“短期气候预测绝非万能,在误差中不断修正,气象科学才能不断进步。”透过这些话,你对气象学研究的本身或说明文写作产生了怎样的认识?(不少于50字)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裂痕

刘剑飞

①王木和李林是好朋友,俩人上学时是同班,上班时在一个大院,后来结婚买房子,又成了楼上楼下的邻居。偶有闲暇时,俩人喜欢推杯换盏,小酌几杯。或在家里,或至酒馆,整几样可口的小菜,弄两壶陈年老酒,就这么边喝边聊,天上地上、事业人生,无拘无束海侃一番,日子过得特别畅快!

②前几天,听闻李林刚刚荣升单位的副局长。作为好友,王木自然十分高兴,特意安排在这落雪的晚上宴请李林,要为他好好庆贺庆贺。酒是陈年的酒,壶还是那把老壶。王木这人好雅,平素饮酒对酒具很是讲究,无论到哪喝酒,都爱带上一把老壶。这是王木的父亲昔年下乡插队时从一老农手里淘回的,壶虽谈不上名贵,但也是上好的青花瓷,雪白的壶壁,上绘梅兰竹菊,再配上两只小巧的六角酒杯,喝起酒来,颇有几分的雅兴。

③这晚,喝着喝着,李林就有些喝高了。待到他要亲自把盏,为王木斟酒时,右手一颤,握着的壶不慎脱手。但听“咣啷一声”,酒壶磕在了盘子上,碎倒没碎,但那翘着的壶嘴却被硌掉了。李林脸一红,搓着手,很是过意不去。王木淡然一笑,一把破壶,烂就烂了吧!等明儿找人粘一下,还能凑合着用。言毕,收拾起掉嘴的瓷壶,继续畅饮。

④这以后,俩人依然隔三岔五小酌几杯。只是,再没用过那摔破的壶。

⑤几年后的一个春天,某收藏协会组织一批权威专家来小城鉴宝。也是出于好奇,王木找出那把摔破壶嘴后又重新粘上的青花瓷壶,请专家鉴定。没曾想,那位瓷器专家看过壶后,大为赞赏,说此壶用料讲究、做工精细、纹饰细腻、釉质莹润,乃是明代宣德年间的青花珍品。只可惜被损坏了,不值钱了。倘是保存完好,目前的市场价至少在三十至四十万之间。听完专家的鉴定,王木一下子愣在那里,老半天才醒过神来。抱着壶回到家里,王木顿足捶胸,懊悔不迭。心中既悔自己没能好好珍藏此壶,又恼李林不该这么不小心,把壶摔破。

⑥这以后,王木像被抽去魂魄一般,人一下子苍老了许多。每天回到家里,他都拿出那把壶,一遍遍反复抚摸,边摸边喃喃自语,深悔自己痛失了宝贝。妻子知道这事后,闹着要去找李林,让李林赔壶。王木苦着脸劝阻,都是多年的好朋友了,怎么着也不能这样做啊!尽管一再劝妻子,但王木的心里也在暗自埋怨李林。王木想,这李林也太不够意思了,如此珍贵的一件宝贝让你毁掉了,就是不让你按市场价赔偿,你也该来道道歉,表示表示心意啊!这么想着,王木对李林就有了芥蒂。以后李林再邀他喝酒时,他都婉言。

⑦此后,俩人的关系渐渐疏远,偶尔在单位或小区碰一下面,也只是相互点点头,一笑而过。三年后的一天下午,王木在单位看报纸,无意间看到一则报道,说是前几年来本地鉴宝的那几个所谓的专家,据调查是一个诈骗团伙。该团伙以鉴宝寻宝为名,流窜各地,借机收取鉴宝费或骗钱拾漏……看到这里,王木的心中猛一激灵:莫非——莫非自己的那把宝贝瓷壶,也是他们胡吹的?这下,王木再也坐不住了。第二天就带上那壶,到省博物馆找人重做鉴定去了。博物馆专家看过壶后,告诉王木,这就是一把民间常用的酒壶,只不过年代久些而已。

⑧这一结果,让王木大失所望。既而,他又如释重负,长舒了一口气。他蓦然感觉到,这几年撕扯内心的那种痛,一下子消失得无影无踪。

⑨此后,每有闲暇时,王木依然喜欢把玩那壶。回想起当初和李林推杯换盏、对坐小酌的情景,王木忽然迫切地想要喝酒,并且想和李林一起喝酒。但,拿在手中的电话,却始终没有勇气拨过去。这把壶都有难以弥合的裂痕了,还能再喝出以前的味道吗?王木想。

( 1 )通过全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木虽然劝住妻子去找李林,但是自己内心里对李林还是心存芥蒂的。
B: 王木得知前几年来本地鉴宝的那几个所谓的专家是骗子后就迫不及待的去寻找“真专家”鉴定酒壶,只是为了消除对李林的隔阂。
C: 王木得知这是一把民间常用的酒壶后,有些失落,后悔当初疏远了与李林之间的关系。
D: 面对三四十万的金钱,王木和李林的友情产生了裂痕。
( 2 )根据全文,阅读下列句子,完成括号内的问题。

每天回到家里,他都拿出那把壶,一遍遍反复抚摸,边摸边喃喃自语,深悔自己痛失了宝贝。(说说句中划线词的表达效果。)

②既而,他又如释重负,长舒了一口气。他蓦然感觉到,这几年撕扯内心的那种痛,一下子消失得无影无踪。(结合上下文,说说你对这个句子的理解。)

( 3 )作者设置了一假一真两位专家,有何用意?请从情节设置和人物形象方面进行分析。
( 4 )说说本文以“裂痕”为题的好处?
四、写作(分值:60分)
有一首歌唱道:“幸福在哪里?朋友告诉你:她不在柳荫下,也不在温室里。她在辛勤的工作中,她在艰苦的劳动里…… 她在精心的耕作中,她在知识的宝库里。”

请把题目“幸福在 ”补充完整,然后写作。

要求:立意自定,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写出真情实感,不少于600字,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