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7年合庆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油光可签 抑扬顿措 宽恕 文绉绉
B: 奥密 幽默 无可置疑 粗制烂造
C: 黯然失色 郁郁寡欢 酒肆 愚钝
D: 成惶成恐 浑浑噩噩 狼籍 相形见拙
2、请选出下列选项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 )
A: 健壮 淅沥 憔悴 倘若 咄咄逼人
B: 烘托 沐浴 一霎 沉寂 婷婷玉立
C: 待弄 瘫痪 云宵 宽敞 花团锦簇
D: 奥秘 感慨 分歧 诀别 小心冀冀
3、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
A: 在“课内比较学“的活动中,郭老师的课讲得惟妙惟肖 , 赢得全班同学的热烈掌声。
B: 巴金先生对重大问题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很少在别人面前采用金刚怒目的方式,而是微言大义。
C: 职场上有人能力突出或情商很高,工作信手拈来 , 得到客户和老板的好评。
D: 环卫工人的劳动也许是具体而微的,但又是不可缺少的,因为我们的城市需要“美容师“受到尊重。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项是( )
A: 被网友们调侃为“中国式过马路”的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不只是行人的错,恐怕某种程度上与“路权不平等”、与数不清的“中国式国情”之间也难脱干系。
B: 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在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C: 我们坚信有这么一天,中国的工业和农业终将成为发达的国家。
D: 邗江区甘泉街道双塘村84岁老中医李太初教子有方,编撰李家家训万余字,从学习、工作、生活、思想、婚姻等方面做了工整的记录。家训皆用四字,颇具特色。
5、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一个不寒而栗的世界,________________。前者则是让生命个体崩溃,后者则是让世界崩塌。________________可以救,________________是救不了的。


A: 不是善良的人落井下石,而是恶人作恶;沦陷的人性;沦陷的人
B: 不是恶人作恶,而是善良的人落井下石;论陷的人性;论陷的人
C: 不是善良的人落井下石,而是恶人作恶;沦陷的人;沦陷的人性
D: 不是恶人作恶,而是善良的人落井下石;沦陷的人;沦陷的人性
6、下列词语中,划线字读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cuō)合 骨(é) 皱(zhě) 在难逃(jié)
B: 挑(xìn) 洗(zhuó) 狡(xiá) 春秋实(huá)
C: 蓄(zhù) 信(qián) 薄(jǐ) 疲力竭(jīn)
D: 睨(pì) 愧(zuò) 俩(jì) 吹毛求(cī)
7、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是( )
A: 他总以为自己在绘画方面很了不起,常常在别人画画时在一旁强聒不舍
B: 王强的作文发表了,他很高兴,歇斯底里地在教室里蹦跳起来。
C: 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的学识渊博。
D: 养儿防老这一观念在有些人的心中根深蒂固
8、

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A: (zhù)立 呜(yè) (xiá )持 (yùn)怒
B: 咀(jué ) (niàng )跄 (qí)祷 精(suí)
C: 刹(chà) (yīn)切 (mù)集 (jué)强
D: (mò)地 (gèng)古 污(miè ) (qiáo)首以待
9、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决别 潮汛 腐化惰落 引经具典
B: 诽谤 恣睢 屈指可数 再接再厉
C: 彷惶 勾勒 通霄达旦 跃武扬威
D: 眷顾 闲遐 按步就搬 轻举忘动
10、下面词语中画线的字,每对注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狼藉/慰藉 猜度/度德量力 一代天骄/短枉过正
B: 佝偻/伛偻 寒暄/喧宾夺主 含情脉脉/一脉相承
C: 陨落/殒命 称职/称心如意 咬文嚼字/味同嚼蜡
D: 要决/进别 屏风/屈气凝神 趋之若骛/好高骛远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古诗文,完成下题。

定林所居

【宋】 王安石

屋绕湾溪竹绕山,溪山却在白云间。

临溪放艇依山坐,溪鸟山花共我闲。

二月四日作

【宋】 陆游

早春风力已轻柔,瓦雪消残玉半沟。

飞蝶鸣鸠俱得意,东风应笑我闲愁。

( 1 )《定林所居》中的“溪”“山”分别有弯曲、________的特点;《二月四日作》通

过________和消残之雪来描写早春的景色。

( 2 )尽管两首诗都有“闲”字,诗人心境却不一样,请结合文本作分析。

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岳阳楼记》)

【乙】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醉翁亭记》)

( 1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B: 若/夫/淫雨霏霏
C: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D: 然/则/何时而/乐耶
( 2 )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

天下之忧而忧

斯人,吾谁与归?

③树林阴

④太守谁?

( 3 )翻译下面语句。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 4 )《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两篇文章有什么共同之处?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纪念白求恩》选段

毛泽东

(一九三九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白求恩①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五十多岁了,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职。

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都要学习这种精神。列宁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要拥护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无产阶级要拥护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世界革命才能胜利②。白求恩同志是实践了这一条列宁主义路线的。我们也要实践这一条路线。我们要和一切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要和日本的、英国的、美国的、德国的、意大利的以及一切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才能打倒帝国主义,解放我们的民族和人民,解放世界的民族和人民。这就是我们的国际主义,这就是我们用以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和狭隘爱国主义的国际主义。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 1 )用一句话概括全文的论点。
( 2 )阅读第4自然段

①本段分几层来写的。

②说说本段之间是如何过渡的。

( 3 )第二自然段采用什么手法,这种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题目。
初升的朝阳光芒万丈,你觉得它生机勃发;如血的残阳印红西天,使人无限留恋,这时你在学语文。到自然中去寻找语文吧!语文是那巍巍的昆仑,语文是那奔téng( )的长江;语文是那无声的冷月,语文是那静mì( )的荷塘;语文是暴风雨中遨翔于长空的海燕 ,语文是沉舟侧( )的万点白帆……

( 1 )请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划线字注音。

( 2 )画线的句子中各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加以改正,

( 3 )请仿照前后的句式,将 续写完整。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业

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平凡的人,他们平日里默默无闻,身上却有着美好的品质。他可能是你的亲人、老师、同学,也可能是与你有一面之缘的陌生人。

请以《不平凡的平凡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不得抄袭、套作;不得出现真实校名和人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