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7年新华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对下面这段话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
上辈的读书人,大凡从乡野走出去的,都有一点泥土的气味。像张中行、季羡林等大师,在讲着那么深的学问的时候,还能从他们那里隐约地领略到蟋蟀的吟唱和野草的幽香。现在你就是听易中天、于丹、钱文忠讲乡野的故事,多少也能听出城里的水泥丛林和堵车的情绪。

A: 乡土气息是过去很多从乡野走出去的作家作品的特质。
B: 乡野生活对上辈的很多读书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C: 不是从乡野走出去的作家,就不能在他的作品中品味到乡土气息。
D: 现在很多读书人讲的乡野故事中都流露出了种种城市的气息。
2、

下列加线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阻(è)幕(wéi)眼花乱(liáo) 巧妙绝(lún)
B: 见(piē)迫击(pǎi) 因地宜(zhì) 张失措(huáng)
C: 强(jìn)荒(miù) 重峦叠(zhàng) 独占头(áo)
D: 瓦(lì)物(zāng)锐不可(dāng) 高屋建(líng)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中学生写作文,要细心观察各种事物,各种现象,要有真情,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B: 成绩的好坏首先取决于能否刻苦学习。
C: 保护并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D: 目前,我国各方面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还不能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因为超采地下水,月牙泉水域面积缩小了两倍。
B: 这项工作能够顺利完成的原因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C: 执法人员近日加大了对上市蔬菜抽样检测,以防止不合格农产品出现在百姓的餐桌上,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D: 一篇有关中国人在5000年前就酿制啤酒的论文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发表,第一作者是位90后的杭州姑娘。
5、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对比的关键是同中求异,“同”是对比的前提和基础,“异”是对比的关键和重点。
B: 通讯与消息相比,比较具体,新闻容量大,表现手段多,但时效性不及消息。
C: 押韵是诗歌重要的语言特点之一,古代诗词要求比较严格,现代诗歌则相对宽松。
D: 《女娲补天》《精卫填海》都是我国古代神话故事,分别选自《列子》《山海经》。
6、选出下列句中加下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
A: 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
B: 我,一个芸芸众生 , 虽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但我有一双巧手和一颗不服输的心。
C: 我们拥有南海、东海诸岛的主权,谁在海上兴风作浪 , 我们都不畏惧。
D: 我们的班长是一个非常聪明而能干的人,善于见风使舵 , 深受大家敬佩。
7、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杨绛先生学贯中西,著述丰硕,成就非凡,享誉海内外。
B: 是否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
C: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我们周围出现了大量的“低头族”。
D: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市学校很多都在开展“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的活动。
8、

找出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 )

A: 在如何提高初三课堂效率的问题上,老师听取了广泛同学们的意见。
B: 读《望岳》,只有理解了作品内容,走进了诗人心灵,才能读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
C: 恒大晋级亚冠决赛受到万众瞩目,恒大决定再次提升亚冠票价,决赛次回合的主场比赛最低票价很可能涨到大约500元左右。
D: 是否高度重视人才,是重庆成为“全球竞争力提升速度最快的十座城市”之一的原因。
9、

以下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童年》是作者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一部自传体小说,通过叙述“那些铅一般沉重的丑事”,生动地再现了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B: 《繁星》《春水》兼采中国古典诗词和泰戈尔哲理小诗之长,善于捕捉霎那间的灵感,以三言两语抒写内心的感受和思考,形式短小而意味深长。
C: 《名人传》中的贝多芬在生命末日写出了不朽的《欢乐颂》。罗曼·罗兰直到临终前几天还站着塑像,终于留下了传世朽的杰作,托尔斯泰则在生命最后一刻,下定了摆脱贵族生活的决心。由此可见,他们是在超越了常人的磨难之后才成为伟人的。
D: 《公输》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分别选自《墨子》和《孟子》。这两部作品产生于春秋末至战国时期。当时社会发生急剧变动,各种流派提出了各自的思想观念和政治主张,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10、由刘德华主演的大片《墨攻》的思想精髓来自于下列哪个诸子百家的思想( )
A: 墨家
B: 道家
C: 儒家
D: 法家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欧阳修的《早春南征寄洛中诸友》,回答后面小题。
楚色穷千里,行人何苦赊。芳林逢旅雁,候馆噪山鸦。
春入河边草,花开水上槎。东风一樽酒,新岁独思家。
【注】①作者曾在洛阳做过官,在那里结识了一些朋友。早春时候,他正在南方去的路上(南征),写了这首诗,寄给他在洛阳(洛中)的朋友们。②赊:遥远。③槎(chá):植物,一说木筏。

( 1 )诗中表现“早”春气息的景物有哪些?

( 2 )这首诗中,与杜甫《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联具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哪一联?

( 3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张无垢谪横浦,寓城西宝界寺。其寝室有短窗,每日昧爽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如是者十四年。洎北归,窗下石上,双趺①之迹隐然,至今犹存

( 1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①张无垢横浦 (   )   ②每日昧爽辄书立窗下(  )
③就而读 (  )      ④如者十四年(   )

( 2 )翻译划线的句子。

双趺①之迹隐然,至今犹存

( 3 )选出下列句中划线词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 )

A: 自指物作诗立就 如者十四年
B: 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寝室有短窗
( 4 )这个故事叙述张九成勤奋学习的事迹。“天才出自勤奋”这是古今学者经过实践总结出来的真理,请举出几个古今中外的有关这个方面的例子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
背 叛
①在南极探险的途中,森和队伍失散了,伴随他的只有那少得可怜的行囊和一条属于他的狗。他们在雪地里走了两天两夜,只有极少的干粮,渴了就吃两口雪。恶劣的环境已使他们筋疲力尽。他们艰难地跋涉,不停地用雪擦拭冻僵的皮肤。他们已不知要走向哪里,只希望能看到人迹,或者被他们的队伍发现。但行囊里所剩无几的食物让森意识到也许他们挺不到救援的到来。因为威胁除了体力不支外,还有来自身边这只同样忍受着饥饿的雪撬犬。这两天他早已感到它的急躁不安,还有夜间那双直盯着他的碧绿的眸子。
②终于,所有的食粮已经用完,能够找到的任何食物都没有了。森感到他如果再吃雪就会从里到外冻成冰。这时候,他的犬突然向前跑去,在正对着他两米左右的地方转身站住,摆出像狼一样的威胁的姿势。平日忠实的眼神已经被贪婪所吞没,往常亲昵地低吟这时已变成野兽般地咆哮。森知道,他和这只西伯利亚雪撬犬的争斗终于来了。森从包里抽出一把备用的砍刀。霎时间,人和犬之间微妙的关系变得异常的尴尬。两个都一动不动,也许谁都不愿先打破这个僵局,也许谁都在等待着最佳时机以攻击对方。
③对于一个体力不支但手握武器的人和一条有着锋利牙齿但筋疲力尽的狗来说,也许人的胜算稍大些。森紧握着刀,脑海里浮现出与爱犬共度的日子:当他刚迷失于风雪的几个小时里,它可以凭着敏锐的嗅觉找回队伍,但它没有丝毫犹豫地跟随了主人;在诡异静谧的夜晚,虽然饥饿难耐,但它仍然选择了依偎在主人的身旁,警惕地保卫着主人。也许没有它的话,自己根本挺不到这个时候,可眼前的状况却让他不知所措。森突然感到了 自然的残忍,当忠诚的动物不得不选择背叛的时候,他宁愿选择宽容。森将手中的刀使劲抛向远方。于是境况立即扭转:一个手无寸铁而且体力不支的人和一条有锋利牙齿并且饥饿不堪的狗,优势显然。森的眼睛湿润了,凝视着往日与他忠诚相伴的爱犬。雪撬犬没有放过丝毫机会,起身将森扑倒。森立时感到了无比的绝望,他甚至能感到犬从喉咙里吐出的热气还有它舌尖上的腥味。但惊人的事情发生了,等待森的不是钻心的疼痛和喷涌的热血,却是爱犬用舌头舔着他的脖子,以温暖他冻僵的血管。就在一人一犬互相依偎的几小时后,救援队伍找到了他们。
④森在生死时刻抛弃了砍刀,雪撬犬最终没有选择背叛,两个生命都获得了拯救。如果故事的结局是相反的,雷撬犬背叛了它的主人,森背叛了他的本性,那么救援人员找到的将无疑是两具冒着热血的尸体。
⑤很多时候我们身边的人像雪撬犬一样不得不背叛。当我们面对这种背叛时,是选择杀戮还是宽恕,一念之间也许天差地别,决定生死。关键在于是否背叛了自己的心灵。
(选自《青年文摘》有删改)

( 1 )依据选文的情节,用简洁的语言填空。
森陷入困境 犬相助相伴——> ——> ——>犬回归忠诚与森依偎获救

( 2 )第①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 3 )第③段中“森将手中的刀使劲抛向远方”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原句回答)

( 4 )第③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 5 )第⑤段运用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车站食堂里的老人

(俄)康·帕乌斯托夫斯基

在迈奥尔的车站食堂的一角里,坐着一个清瘦的老人,生着满脸硬胡子。里加湾的上空,冬天的暴风一阵阵呼啸而过。海岸上覆着很厚的坚冰。透过风雪可以听见波涛冲击岸边坚冰的声音

显然这位老人是到食堂里来取暖的。他什么也没有点,无精打采地坐在长椅上,把两只手笼在补得很坏的渔夫短大衣袖子里。

和老人一起来的还有一条毛茸茸的小白狗,它蹲在老人的脚边哆嗦着。

在老人的邻座上,有一群年轻人,后脑勺绷得很紧,而且脸色通红地、大吵大嚷地喝着啤酒。帽子上的雪融化了。雪水滴到啤酒杯里,漏到熏肠面包上。不过,那些年轻人正在争论一场足球赛,所以没注意到这个。

当一个年轻人拿起面包一口咬下一半时,这条狗忍不住了,它到小桌边,举起前脚,阿谀地望着年轻人的嘴。

“彼契!”老人轻轻地叫它道,“你多不害臊!彼契,你干吗去打扰人家?”

可是彼契仍然站在那里,只是它的前腿不住地哆嗦,因为举乏了,耷拉了下来。等到两脚碰到潮湿的肚子上时,便忽然醒悟过来,又重新举了起来。

但是那些年轻人没注意它。他们正谈得津津有味,而且不时把冷啤酒倒到杯子里。

“彼契!”老人又叫,“喂,彼契!过来!”

小狗很快地摆了几下尾巴,好像告诉老人它听见了,请他原谅,不过它一点办法也没有。它不看老人,甚至完全背过身子去。它好像在说:“我自己知道这不好。不过你又不能给我买一块这样的面包。”

“唉,彼契,彼契!”老人低声说,因为心里难过,声音有点发颤

彼契又重新摇了一下尾巴,顺便哀求地看了老人一眼。它好像请求他别再叫它,因为它自己心里也不好受,若不是万不得已,它当然绝不会向陌生人讨的。

一个颧骨高大、戴着绿色帽子的年轻入终于看见了这条狗。

“要吃的吗,狗崽子?”他问道,“你的主人在哪儿呢?”

彼契欢喜地摇摇尾巴,看了老人一眼,甚至轻轻叫了一声。

“您是怎么回事,先生!”年轻人说,“您既然养狗就得给食吃,不然就不文明。您的狗跟人家讨食吃,我们这儿有法津规定不许讨饭。”

那些年轻人哄堂大笑起来.

“净是胡说八道,瓦尔卡!”其中一个人喊道,掷给狗一片香肠。

“彼契,不许吃!”老人喊道,他的脖子涨得通红

小狗蜷缩起身子,耷拉下尾巴,回到老人身边来,甚至看都没看一眼香肠。

“一点渣儿都不许动他们的!”老人说。

他开始痉挛地翻他的衣袋,掏出几个银角子和铜子来,放在掌心上,一面数着,一面吹掉钱上粘着的脏东西。

他走到柜台边,把几文零钱放到潮湿的台子上。

“来一块香肠面包!”老人哑着嗓子说。

女售货员在碟子里放了两块面包,递给了老人。

“只要一块!”老人说。

“您拿去吧!”女售货员低声说,“我不会因为您受穷的……”

“谢谢!”老人说,“谢谢啦!"

他拿起面包到月台上去了。月台上一个人也没有,一阵暴风已经吹过,第二阵暴风正在刮来,不过离得还很远,甚至可以在利耶卢皮河对岸的白色树木上看见微弱的阳光。

老人坐到长凳上,给了彼契一块面包,把另一块用灰色手帕包起来,藏在袋里。

小狗痉孪地吃着,老人看着它说道:“哎,彼契呀,彼契呀!真糊涂啊!”

小狗没听他说活,它在吃东西。老人看着它,用袖子揩着眼睛——风吹下了眼泪。

(选自康帕乌斯托夫斯基《金蔷薇》,有删改)

( 1 )文章的结尾写到老人落泪,你觉得老人落泪的原因是什么?请联系全文概括回答。
( 2 )第一段画线句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 3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请具体分析。

①“唉,彼契,彼契!”老人低声说,因为心里难过,声音有点发颤

②“彼契,不许吃!”老人喊道,他的脖子涨得通红

( 4 )文中的“老人”具有哪些美好的品质?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分析。
四、写作(分值:60分)
作文。

时光倾吐芳华,岁月如墨留香。一切温暖与美好,都在心里留下了记忆,这些散发着诱人清香的美好时光,是心中难忘的岁月。

请以“岁月留香”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结合个人生活经历,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②写出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套作。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④请认真书写。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