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她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 B: 航母就像汪洋中的一片树叶,在海上起伏行进。 C: 她高兴得嘴角上翘,变成一弯月牙儿。 D: 他长得太像他父亲了。 |
2、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一味用溺爱、娇纵的方法去对待的孩子,只会妨碍他们的健康成长,并不是真正的爱护孩子。B: 能不能找到一种生产手段,既能满足个性化的消费,又不增加生产成本呢?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 C: 湘西各县市在端午节到来之际,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传播土家、苗乡文化。 D: 在当前,作为企业,所需要的是用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结合本国人的消费心理去开发新品种才是唯一出路。 |
3、 |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历史已雄辩地 ,人民群众的巨大支持和无私奉献,是我们党取得革命和建设胜利的根本保证。 ②挑起岛屿争端、参拜战争罪犯、扩张军事实力,充分 了其狭隘的民族主义和贪婪野蛮的军国主义本性。 ③实施“小班化”教学,是我市为 “人本”理念和科学发展观,追求优质教育而采取的一项重大改革举措。 B: 证明 暴露 践行 C: 证明 暴露 实现 D: 证实 表露 实现. |
4、 | 给下列句子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 B: ⑤④⑥②①③ C: ⑤①④③⑥② D: ②⑤①③④⑥ |
5、 | 下列与画线句子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清晨,淡蓝的轻雾中,一丛丛郁郁葱葱的树林静静立在湖边,它们望着水中自己的倒影。静寂的群山、树林,都用了淡蓝、淡青、深蓝,铺满了整个画面,越发显出清晨的宁静和安详。那些远山、丛林、微澜,都有无言的柔情。有风拂过林海,几只白色的鸟儿站在枝头上,真是“林静鸟谈天”。大自然安然、宁静的气息一时间向你袭来。 B: 静寂的群山、树林,显出清晨的宁静和安详,难道是因为用了淡蓝、淡青、深蓝,铺满了整个画面? C: 静寂的群山、树林,显出清晨的宁静和安详,不都是因为用了淡蓝、淡青、深蓝,铺满了整个画面吗? D: 静寂的群山、树林,显出清晨的宁静和安详,是因为用了淡蓝、淡青、深蓝,铺满了整个画面啊! |
6、 | 诗中为了表现作者革命到底的决心,引用了旧时死了也要上“泉台”集合“旧部”革“阎罗”命的说法。下列对这样写的好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用“阎罗”来借指世上反动势力,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形象化,耐人寻味。 B: 通过召集革命将士英魂共斩阎罗的奇思妙想,表现比“死而后已”更深一层的意思。 C: 鬼神怪异入诗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是比较常见的,更容易让读者理解。 D: 使诗中充满了革命浪漫主义色彩和革命英雄主义气概。 |
7、 | 给下列句子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 ①过分草率的决定,可能会给今后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也会产生悔不当初的愧疚。 ②所以选择既要把握好时机,又要仔细慎重。 ③人生在世有很多的时候需要选择,但是选择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何去何从常常会让我们犹豫不决。 ④除此之外,就是在决策的时候,不要一味地依赖别人的意见,他人并不知道你真实的处境,无法设身处地从你的角度出发来选择。 ⑤过分地彷徨,可能会坐失良机,让机会从面前溜走,造成“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的感叹。 A: ③①⑤②④B: ③⑤①②④ C: ①⑤③②④ D: ③⑤①④② |
8、 | 下面词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多少年来你丰润的生命永在寂静的谐奏里勃发。 B: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唱歌。 C: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暮。 D: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
9、 |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隐匿 探视 妙手回春 如坐针毡 B: 倾刻 惦记 拳打脚踢 无精打采 C: 温情 惋惜 箪食壶浆 走投无路 D: 苍茫 装饰 根深蒂固 抽丝剥茧 |
10、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B: 堕落(duò) 对峙(chí) 一泻千里(xiè) C: 萦回(yíng) 奇崛(jué) 络绎不绝(yì) D: 岑寂(cén) 孤僻(bì) 怒不可遏(è) |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 1 )巧借“替换品读法”可以帮我们更好理解原诗用词的精妙。如果将颔联中的“几处”换成“处处”、“谁家”换成“家家”好不好?为什么?( 2 )诗歌写了西湖诸多美景,却以“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一联结尾,说说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 1 )下列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尝射于家圃 尝:曾经 B: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释:放下 C: 但微颔之 颔:下巴 D: 尔安敢轻吾射 轻:形容词作动词,轻视 ( 2 )下列各项中划线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但微颔之 水陆草木之花 B: 友人惭,下车引之 康肃笑而遣之 C: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 何陋之有 以我酌油知之 ( 3 )简要概括陈尧咨或卖油翁的形象。 ( 4 )欧阳修《卖油翁》的故事使你想起哪些成语、典故、俗语或名言警句?至少写出一句。 |
亲亲麦子
①麦子是一枝灿烂而实在的花朵,开在万里田畴之上,开在农民心坎上。
②麦子的颗粒很美,有土壤般朴素柔和的质地和本色。一粒麦子是美丽的,一颗麦子是美丽的,一地麦子还是美丽的。麦子生命的每一个过程都是美丽的。麦子原本是一粒种子,浸润了阳光、空气、水分,结出黄灿灿的麦粒,丰富了我们的血液和躯体。麦子用它的物质颗粒和精神内核书写着人类的历史。
③当秋阳拂照四野,耕耘完的田畴袒露出丰腴的肌肤,随着父亲手臂的挥动和铿锵的步伐,麦粒穿过深秋的空气落入土地。田野上空一阵又一阵金色的雨在秋阳里一闪一闪。父亲脸上荡漾着微笑的涟漪,把麦粒交给生命的家园。种子要想不丢失自己,就必须走回它生命的家园,走向疏松湿润的土壤,吸收大地的微温和芬芳。在秋雨的润泽下,绿色的剑刺破黑暗的泥土指向天空。嫩嫩的绿芽儿探出头来,它们挨挨挤挤地住在一起,以盛大的形式展开,以集体的力量显示其生存的意义。
④麦子从容地迈过冬天的门槛,第一个用绿色的手与春天紧握。清纯的麦苗相依相扶、牵牵连连,一直铺向遥远的远方。瞬间,万野绿遍,大地尽染。麦子在一望无际的田畴尽情地拓展绿色的海洋。大地融进了蓝天,蓝天陷进了绿海。此时的乡亲们忙着在麦海里除草施肥。麦子在人类的呵护下,展示着拔节吐穗、开花灌浆的生命过程。麦子和人类在和谐中相互期待、相互拥有。
⑤麦子把生命之花开在头部,最完美地接受阳光雨露。麦子终于完成了对生命的雕塑,不动声色地吐露出饱满的穗子。麦穗就是国徽上的那穗。麦穗是绝妙的艺术品。数十粒麦子团结起来,井然有序地排列成一个柱体。麦粒大头向下,小头尖尖向上,汗滴一般,而麦芒如剑直指蓝天。风来了,麦浪一波又一波,似乎整个大地都跳起了舞。父亲去看麦子的长势,怜惜地扯下几根麦穗搓着,然后眯起眼,吹起麦芒,将一手心鲜嫩的麦粒倒进嘴里。我去嗅麦子清香的味道,像掬起一捧水那样,用双手捧着几个麦,将脸贴在它们的上面,我手捧着它们表达我的亲近。在我心里,麦子就是我永远的亲人。
⑥看母亲割麦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镰刀闪着星月一般俏丽的锋芒。母亲一手抡开镰刀,一手揽麦入怀。镰刀贴着地皮,挥出一道优美的弧线。瞬间,麦子便倒进母亲温暖的怀里。顺手,母亲抽出一绺作要子,就势将麦子翻转过来,捆好。麦捆从腋间滑落下来,躺在田垄上。这一连串的动作一气呵成。农民为麦子备好行囊,走进炊烟袅袅的村庄。麦子收后的田野静静的。母亲细心地寻找麦子,唯恐遗漏一粒,像在寻找土里的珍珠。融入了阳光、雨露、汗水的麦粒,是大地之树结出的鲜亮的果子,是大地母亲分泌的乳汁,哺育着人类。麦子是芸芸众生生命的基本元素,锻造着我们的灵魂。
⑦麦子从容地走完真善美的一生,生根,长叶,开花,结果,奉献……麦子,普通而神圣的麦子,朴素而雅致的麦子,养育我们血脉和精神的麦子,弥漫着文化意蕴,流淌进海子纯洁的诗篇。面对你,我俯首膜拜,诚谢敬仰!
(选自《诗意的栖居》)
( 1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①田野上空一阵又一阵金色的雨在秋阳里一闪一闪。
②父亲去看麦子的长势,怜惜地扯下几根麦穗搓着,然后眯起眼,吹起麦芒,将一手心鲜嫩的麦粒倒进嘴里。
( 3 )联系全文,探究作者主张“亲亲麦子”的理由。(材料一)“园林”一词,最早见于西晋的诗文中,如西晋张翰《杂诗》有“暮春和气应,白日照园林”。北魏杨玄之《洛阳伽蓝记》评述司农张伦的住宅时说:“园林山池之美,诸王莫及。”唐宋以后,“园林”一词的应用更加广泛,常用以泛指各种游憩境域。在一个地方种植一些花草树木,并建造一些小筑,布置好园路等,或通过工程技术或艺术手段改造地形,然后把其改造成能供人游玩或休息的区域,这样的境域,就成了园林。
(材料二)中国园林的景物主要仿照自然,用人工的力量来建造天然的景色,即所谓“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中国园林萌发于商周,成熟于唐宋,发达于明清。商周时期,帝王粗辟原始的自然山水丛林,以狩猎为主,兼供游赏,称为“苑”“囿”。春秋战国至秦汉,帝王和贵戚富豪模拟自然美景和神话仙境,以自然环境为基础,又大量增加人造景物,建筑数量很多。且铺张华丽,讲求气派。帝王园林与宫殿结合,称为“宫苑”。南北朝至隋唐五代,文人参与造园,以诗画意境作为造园主题,同时渗入了主观的审美理想;构图曲折委婉,讲求趣味。两宋指明初,以山水写意园林为主,注重发掘自然山水中的精华,加以提炼,园景主题鲜明,富有性格;同时大量经营邑郊园林和名胜风景区,将私家园林的艺术手法运用到尺度比较大、公共性比较强的风景区中。明中叶至清中叶,园林数量骤增,造园成为独立的技艺,园林成为独立的艺术门类。私家园林(主要在江南)数量骤增,皇家园林仿效私家园林,成为私家园林的集锦。
(材料三)
A B
(材料四)西方园林具有开朗、活泼、规划、整齐、豪华、热烈、激情的特点,有时甚至是不顾奢侈地讲究排场。古希腊哲学家推崇“秩序是美的”,他们认为大自然是未经驯化的,人工造型的植物形式才是美的,所以植物形态都修剪成规整的几何形体,园林中的道路都是整齐笔直的。18世纪以前的西方古典园林景观都是沿中轴线对称展现的。从希腊、古罗马的庄园、别墅,到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台地园,再到法国的凡尔赛宫苑,在规划设计中都有一个完整的中轴系统。西方园林的“常客”有很多,如,宽阔的中央大道,含有雕塑的喷泉水池,修剪成几何形体的绿篱,大片开阔平坦的草坪,成行列栽植的树木,等等。地形、水池、瀑布、喷泉的造型都是人工几何形体,全园景观是一幅“人工图案装饰画”。西方古典园林的创作主导思想是以人为自然界的中心,大自然必须按照人头脑中的秩序、规划、条理、模式来进行改造。中轴对称规划形式体现出超越自然的人类征服力量,人造的几何规划景观超越一切自然。西方园林讲求的是一览无余,追求图案的美、人工的美、改造的美和征服的美,是一种开放式的园林,一种供多数人享乐的“众乐园”。
( 1 )请结合(材料一),说说什么是“园林”。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头驮着沉重货物的驴,气喘吁吁地请求只驮一点货物的马:“帮我驮一点东西吧。对你来说,这不算什么;可对我来说,却可以减轻不少负担。”
马不高兴地回答:“你凭什么让我帮你驮东西,我乐得轻松呢。”
不久,驴累死了。主人将驴背上的所有货物全部加在马背上,马懊悔不已。
读了上面的故事,你一定有很多感悟,请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注意: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