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结合语境,下列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那小船转弯抹角转入了苇塘的深处。转弯抹角:指小船沿着弯弯曲曲的路走。B: 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愧怍:由于作了亏心事而感到惭愧。 C: 父亲明明该高兴,却露出些尴尬的笑尴尬:神色态度不自然。 D: 我实在不大佩服她,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 , 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切切察察:象声词,形容细碎的说话声。 |
2、 |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国自行设计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具有覆盖范围广、受地面影响小、定位准确及时,在抗震救灾中大显身手。(在“准确及时”后加上“的特点”) B: 观测结果表明,在距地面1500-2000米处,水汽含量跟地面相比降低了一倍。(将“降低”改为“减少”) C: 彻底治理环境污染,留住碧水蓝天,关键在于有关部门是否能够做到严格执法。(删去“是否”) D: 珠算“申遗”成功后,不少网友认为,珠算是我国古代的重大发明,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应该加以发扬和传承。(将“发扬”与“传承”互换位置) |
3、 | 下列关于文学名著《艾青诗选》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艾青原名是蒋正涵,号海澄,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著名诗人。 B: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这首诗是艾青的成名作,发表时第一次使用了“艾青”这一笔名。 C: 艾青的长诗《向太阳》《火把》,借歌颂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诗人也因此被称为“太阳与火把”的歌手。 D: 艾青擅长绘画,在他的诗歌创作中明显地表现出“诗中有画”的特点,如他的短诗《刘草的孩子》就是如此。 |
4、 | 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不论他正义的愤怒有多大,总会过去,恼羞成怒的伏尔泰总会让位于心平气和的伏尔泰。于是,从这 的双目里露出了微笑。 ②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 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③这种非凡的灵感,往往产生于这样的过程: 及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逐渐充实。 ④仿佛只要稍微慢下一点来,他也会像他的儿子一样 地对前方感到茫然和恐惧,从而也会打消他离开油麻地的主意。 A: 深邃 探索 关心 突然B: 深刻 探求 关注 忽然 C: 深邃 探求 关注 突然 D: 深刻 探索 关心 忽然 |
5、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B: 环绕 荡漾 不是 就是 栖息 C: 环绕 飘扬 不是 而是 歇息 D: 缭绕 飘扬 不是 就是 栖息 |
6、 | 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B: ①②④③ C: ②①④③ D: ②①③④ |
7、 | 初三(1)班准备出一期黑板报参加学校优秀黑板报的评选。宣传委员征集同学们的意见,同学们积极响应。有的同学在内容设计方面提出了十分巧妙的想法,有的同学在版式编排方面提出了与众不同的构思。根据这些建议,班委会出了黑板报,效果出色。同学们请你为这期黑板报的参评说出一句推荐的话。最恰当的一句是 ( ) B: 同学们别具匠心的设计,使黑板报的效果十分出色,你说呢? C: 在同学们的精雕细刻下,这期黑板报的效果太棒了! D: 同学们的设计别具匠心,黑板报的效果十分出色。 |
8、 | 选出依次填入下面语段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 人的心情,总是在吟诗中 仿佛奔腾的万古长河;人们会在作画中,感受风光的旎,托付清风送给苍穹一份 ;人们会在收藏中,饶有兴致, 中华瑰宝和古老文明;人们会在阅读中,穿越历史的长空,观赏智者的形象, 智慧的琼浆…… A: 热情洋溢 恬静 鉴赏 汲取 B: 激情澎湃 恬淡 鉴赏 吸取 C: 激情澎湃 恬淡 品鉴 汲取 D: 热情洋溢 恬静 品鉴 吸取 |
9、 |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掌握这项漆器技术,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急不来。B: 为了使我们对知识领会得更深,老师常对我们采用引而不发的教学方法。 C: 你们的思想,我们会当作引玉之砖 , 认真拜读的。 D: 鲁迅先生深刻的思想时时散发出犀利的光彩,谈话时态度镇静、亲切而又从容,使听的人心情舒畅,真有如坐春风之感。 |
10、 | 下列划线的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学习和复习,是掌握知识和巩固知识的两个方面,相辅相成 , 缺一不可。 B: 这本书的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 , 吸引了无数读者。 C: 为了响应市教育局提倡的“绿化校园”活动的号召,我市各中小学在开学第一周就根据各校的实际,因地制宜 , 选择合适树种进行了校园植树活动。 D: 生活就是这样,周而复始地给你希望、泯灭、再希望、再泯灭、再希望、最终新生的过程。 |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如梦令 B: 红花绿叶相映衬 C: 红花绿叶很艳丽 D: 绿叶红花茂盛 ( 2 )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浓睡不消残酒”表明作者一夜未眠,但仍然酒意未消。 B: “知否?知否?”是“卷帘人”在追问。 C: 这首词押韵的字是“人”和“旧”。 D: 这首词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惜春伤感情绪。 |
阅读下面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 1 )本文作者________(人名)是________(朝代)文学家。( 2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林壑尤美________ ②饮少辄醉________ ③得之心而寓之酒也________ ④杂然而前陈者________ ( 3 )结合文章第一段,用自己的语言介绍一下醉翁亭的具体位置。( 4 )文中把“醉”与“乐”联系起来的是哪一句?这句话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
书籍是如何改变我们的
【美】托马斯·阿尔瓦
①据研究表明,每天只需要读六分钟的书就能够减少60%的紧张焦虑感。心理学上也在研究一些好的著作对于读者的不同方面的影响。
②所有的读者,不管是喜欢日本文学的,还是喜欢古罗马风格的,抑或是喜欢爱情诗集甚至于爱看土地测量类图书的……所有的书,都给读者带来了一段无法比拟的旅程,但是你在旅游指南里可不能遇到这些(各种各样的旅游指南只会让你头大)。就连现在的科学杂志,都开始注重深入生活,与读者的日常生活接轨,我们称之为“情感传输”。你的身体在沙滩上,但是你的心灵有可能和菲利普·罗斯(美国当今文坛地位最高的作家之一,曾多次提名诺贝尔文学奖,以小说《再见吧,哥伦布》(1959)一举成名)漫步在曼哈顿的大街上;你正坐在壁炉前,但是你有可能与莫里哀一起正和路易十四商讨国家大事; 。除此之外,通过书里的描绘,作者能够“触碰”到你,能让你听见他的声音,能让你了解他的过去,这种情况出现的时候,也就是你的大脑得到放松的时候,也就如我们的引言所说,每天只需要读六分钟的书就能够减少60%的紧张焦虑感。
③读书能够加强情感同化。一部吸引人的好小说并不是仅仅在短期内让人着迷,而在于能够长期持久甚至于拥有改变读者人性的力量。一位鹿特丹大学的研究人员进行过一项研究,邀请一些读者在一周内阅读相关书籍,并将这些读者被作者所触动时的情感变化记录下来,来研究情感同化的情况。在我们现在生活的时代,各种各样的情感传输都会进入我们的生活,各种广告,各个决定,各个信息。研究还指出,如果一本书的目的就是为了影响读者的看法和行为,就像“公共场合禁止吸烟”一样,那么它的影响的持续性并不如充满作者感情的小说和一些真人传记。
④为什么?因为这些小说和真人传记来源于真正的生活,它可以将作者的自身感受通过书本传递给读者,让读者有一种设身处地的感觉,这类书也可以最大自由度地改变读者的看法和人格,而它的持久性,甚至于能够帮助读者处理自己即将遇见的难题。
⑤阅读能将愉悦的感觉带到身体的每一部位。阅读一些类型的小说会给人带来一种很怪异却难以忘却的感受,因为小说是具有独立性的,每本小说都不一样,但是都会在其中将现实生活和情感进行放大(比如主角运气好到爆,身边都是白富美,花钱不用愁等等),人们在阅读时得到了内心的满足感。
⑥根据这一情况,赫及勒·德谭巴尔(法国作家及体疗医生)创造性地提出了“阅读疗法”来对人们的某类疾病进行治疗。就好像童年时的教育一样,从小读什么书也许能影响人的一生发展,谁又能保证读书对成人就一点用都没有呢?
( 1 )文章是从哪几面说明书籍是如何改变人们的?你的身体在沙滩上,但是你的心灵有可能和菲利普·罗斯漫步在曼哈顿的大街上;你正坐在壁炉前,但是你有可能与莫里哀一起正和路易十四商讨国家大事;________。
燃烧的木棉花
杨春山
①在金沙江、怒江、澜沧江三江并流的地带,木棉花如一位淸逸的隐士,不时把它孤傲的身影投射在江畔的某个地带。金沙江在高山峡谷里穿行。湍急时,江水激荡岸石,雷霆万钧,滚泻奔腾,形成了虎跳峡等壮美的奇观;泙缓时,江水波澜不惊,莹碧如玉,悠悠徐行,衍生了金江古渡等柔和的景致。在一疾一缓之间,具有神性和自由意味的金沙江,让滇西北高原具有了重叠的层次和流动的质感一条江的奔流,会让江岸承受无处不在的冲击,而一条江的静滞,会让江畔拥有云蒸霞蔚的江花。在金沙江沿线绽放的木棉花,聚成了一道绝美的风景。挺立在江岸边的木棉花树,不离不弃地依偎着金沙江,用自己的身影,点缀着江水的寂寞。有了木棉花的点缀,金沙江就拥有了明媚的色彩与春光。木棉花树的俊逸挺拔和金沙江的激情交织碰撞,滇西北高原停驻在人们的视野里。
③春会让木棉花隐忍了一年的生机在瞬间绽放,满树的鲜红与艳丽成就了木棉花,成就了它“英雄花”的称谓。一树木棉花,就是一树春天里绽放的火红与希望。有了木棉花娇艳的容颜,滇西北高原就有了亮丽的底色;有了木棉花的陪伴,一路奔行的金沙江就不再感到疲惫。在金沙江的穿行路线图里,始终有木棉花若隐若现的身影。
④除了金沙江边的干热河谷地带,在滇西北的一个个村庄,木棉花树依然有着挺拔不凡的气度。在乡村,一只只在花朵旁驻足的小鸟,一只只在硕大花瓣里穿行的蜜蜂,会让木棉花变得更加生动和温情。五星形的花瓣,紧紧簇拥着蕊的花瓣,让木棉花充满了凝聚的象征意味。选择了乡村的木棉花,把自己的根深深扎进红土地里,用俊俏而大气的容颜,和村庄两相厮守。那些硕大而肥厚的花朵,在喧闹了春光之后,便会被摘下、晒干,成为味蕾上的诱惑。
⑤有了木棉花,乡村就拥有了另一副容颜。在木棉花树的绿荫下纳凉、聊天,或是做些手里的活计,是村人的最爱。爷爷在世时,曾守过生产队的窝棚多年,院里长着一棵高大的木棉花树。每年春天木棉花如期绽放,他会把木棉花摘下,晒干后当作枕芯,或是用来做莱,让我们在儿时便享受到了来自木棉花的诱惑。这缕鲜香,至今让我回味,是我在外打拼的日子里不断的一缕乡愁
⑥没有了木棉花,滇西北的金沙江肯定会失去不少美。河湾里的一树木棉花,倒映在河水里,与天空的云彩互相唱和;江岸边的一树木棉花,把笑脸展示在崖畔上,与山林中的飞鸟和鸣;村庄里的一树木棉花,用它的静默付出,温暖农人的朴素生活。给予、奉献、朴实、隐忍,是木棉花的气度,也应该是乡村的气度。
⑦木棉花始终在提醒着乡村,只有不断地弘扬美好,摒弃丑陋,才能获得踏实的幸福生活木棉花的美,在目光所及之内,也在目光所及之外,当它的一树花朵开始凋零,褪去了原有的繁华,失去了原有的光泽,它作为美食的历程却才刚刚开始。我们的生命,也应该如木棉花一样,勇敢绽放。
⑧蛰居小堿二十多年的时光里,我会在夜晚不时地怀念木棉花。怀念木棉花,其实也是在怀念曾经拥有的乡村生活与气度。那在味蕾上逐渐洇开的淡淡乡愁,那散发出木棉花瓣清香。
⑨被木棉花染红的春天是幸福的,有了木棉花的滇西北是幸福的。我们在外行走时略显踉跄的脚步,和故乡的明媚春光里的木棉花相遇之后,开始变得坚实,如同我们凝望故乡时的深情目光。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 1 )文章第①段写金沙江对描写木棉花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任选其一,写一篇600字以上的作文。
歌手蔡琴说:“我是一个善于捕捉幸福的人。比如,阳光落到桌子上,温暖安静,那一刻好幸福。我喜欢养花,花开放了,我也感到幸福”。是啊,只要用心去捕捉,你会发现,幸福一直都在。
请以“捕捉幸福”为题,写一篇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