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7年吉安县指阳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

这次经历,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我要不断地告诫自己:面对生活中的机遇,千万不要错过。

①抓住了,你就走出了平庸
②各种机遇从人们眼前滑过
③反之,你就会跌入懊悔的深渊、失败的泥潭
④人生就像一条不断流淌的河川

A: ④①③②
B: ④②①③
C: ①③②④
D: ①③④②
2、下面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精诚所致,金石为开。/中国队打平即出线。/警惕非法集资陷井!(摘自电视字幕)
B: 上网不说脏话不信谣不传谣。/托起明天的太阳!/超载贻害无穷(摘自招牌广告)
C: 糖醋排骨、红烧鲫鱼、咖喱牛肉/番茄炒蛋、凉拌黄瓜、炒罗卜丝/菌茹豆腐汤、青菜肉圆汤(摘自食堂菜单)
D: 李逵仗义疏才,胸怀宽广,疾恶如仇。/奥体博览城的造形犹如一朵莲花。(摘自学生作业)
3、下列各组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烧(zhuó) 纯萃 神采奕(yì) 畏罪潜逃
B: 缩(quán) 滑稽 随声附(hè) 参差不齐
C: 狡(xié) 预警 轻怕重(niān) 喜出望外
D: 伤(zhòng) 鉴赏 浑身数(xiè) 力不瑕供
4、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我们应该培养自己解决、分析、观察问题的能力。
B: 国家免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这一举措降低了家长的经济负担。
C: 能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D: 谁也不能否认学好电脑技术是靠实践得来的。
5、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顽(qiǎng) (yāo)喝 (miǎn)桂花
B: (mēn)热 (zhì)红 火(tàm)梅
C: 鲜(yú) (mù)年 马蜂(wō)
D: 旺(shèng) 翅(bǎng) 密匝匝(zhā)
6、

下列有关文学名著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祥子从农村来到老北京城,从饭里茶里省钱,攒了三年,买的第一辆车就被孙侦探敲诈走了,经历三起三落,最终失去了生活的信心。
B: 《海底两万里》中的康塞尔,他忠心耿耿,性格沉稳,为人随和,对分类学入迷。
C: 鲁迅的《朝花夕拾》不是为少年儿童写的,全书十篇文章,其中的《二十四孝图》里批判了“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的孝道。
D: 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昆虫记》不仅是一部研究昆虫的科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讴歌生命的宏伟诗篇。
7、

填入文段空格中相应的句子,最贴切的一项是( )

其怡情也, ;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

A: ①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 ②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
B: ①最见于处世判事之时 ②最见于独处幽居之际
C: ①最见于杂处群居之时 ②最见于读书演算之际
D: ①最见于读书演算之时 ②最见于杂处群居之际
8、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A: 首联“凄凉地”三个字,举重若轻,一语带过了多少艰辛!“弃置身”则点明被贬谪、被“抛弃”,字里行间流露出无限的辛酸与悲凉。
B: 颔联用“闻笛赋”“烂柯人”的典故写诗人被贬归来的感触:昔日友人,多已离世,如今孤身归来,物是人非,悲痛怅惘之情,油然而生。
C: 颈联诗人以“千帆”“万木”自比,选取“沉舟”与“千帆”,“病树”与“万木”两两相对的意象,表现天地万物新陈代谢、生生不息的活力。
D: 尾联点明酬答之意,回应首联,既有对友人的感谢之情,也含共勉之意。全诗感情真挚,沉郁中见豪气,奔放中有哲思,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9、“四羊方尊”是哪个朝代的文物( )
A: 周
B: 元
C: 商
D: 夏
10、

下列选项中划线字的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怜(mǐng) 灭(jiǎo) 腼(tiǎn) 中流柱(dǐ)
B: 言(zhēn) 累(zuì) 责(jié) 然失笑(yǎ)
C: 统(chóu) 逅(xiè) 龌(chuò) 忧心忡(chōng)
D: 骨(kuà) 合(qì) 缱(juǎn) 越代庖(zǔ)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从军行

李 白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 1 )结合加点词,分析第三句诗是如何表现人物形象的。
( 2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节选自《孟子·告子下》)

(乙)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节选自刘向《新序》)

( 1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饿其体肤 饿:________ ②法家士 拂:________

③昭公出亡:________ ④卒得国 反:________

( 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②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

( 3 )(甲)文论证了________的道理,(乙)文中“宋昭公亡而能悟”说明了(甲)文中________的道理(用原文回答),(乙)文作者认为宋昭公亡国的原因是________(用原文回答)。
( 4 )(甲)(乙)两文在内容上有很多相通之处,请概括其中的两点。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则议论文,完成下列小题。

青年当永葆家国情怀

周德睿

①诗人艾青有句名言:“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家国情怀是一种源自内心的质朴情感,也可说是每个人的立身之本。对于当代青年来说,只有常怀感恩之心、砥砺家国情怀,才能自觉地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社会紧密地融合在一起。

②家国情怀深深植根于我们的灵魂之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铭刻于骨、融化于血。家国情怀既体现为一种民族大义,也是赓续传承的文化传统。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戚继光抗倭保家卫国……回溯既往,从神话故事到历史典故,浓浓的家国情怀之中,都体现着民族大义。《礼记•大学》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家国情怀世代相传,成为中国人的一种文化基因。事实证明,没有伟大的国家和民族,就难言个人的尊严。因此,无论何时,我们都应将家国情怀牢记在心。

③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家国情怀突出体现为爱国奉献的精神,堪称一种精神坐标。邓小平同志曾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真挚的话语,饱含着爱与真情,这正是浓厚家国情怀的写照。“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应体现在行动之中。西藏玉麦乡牧民卓嘎、央宗姐妹的事迹为什么感动了亿万人?就在于她们以行动诠释爱国情感,为祖国守护神圣土地。对于个体而言,要关注国家为我们做了些什么,更要多问问自己为国家能做什么、做了些什么。可以说,家国情怀需要我们爱国、奉献、担当、作为,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不断升华爱国奋斗精神。

④今天,家国情怀更体现为一种时代责任。奋进在新时代,亟待我们激荡新气象、成就新作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磅礴力量。青年强则中国强,只有青年肩负起时代重任,我们未来的道路才会越走越宽广。对于年轻人来说,“舞台再大,自己不上台永远是个观众”,决不能置身事外、冷眼旁观;“平台再好,自己不参与永远是个局外人”,决不能自甘平庸、安于现状;“能力再大,自己不行动永远是个失败者”,决不能踟蹰不前、不思进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激扬青春、崇尚奋斗,当代青年才能不负使命担当,在爱国奉献中实现个人价值。

⑤“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什么东西都可以低估,但唯独不能低估青春的能量;青年时期的积累与沉淀,往往影响着一个人一生的发展。青春是用来奋斗的,而不是用来虚度的。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更为青年提供了干事创业、成长成才的广阔舞台。厚积薄发、久久为功,当代青年必将在奋斗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人民日报》2018年11月07日09版)

( 1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篇引用艾青的诗句,说明了家国情怀是每个人的立身之本,是一种质朴的情感。
B: 家国情怀深植于我们的灵魂,内化于行,外化于心,既体现为民族大义,又是赓续传承的文化传统。
C: 第④段作者论述的内容是:今天的年轻人应该承担时代责任,在爱国奉献中实现个人价值。
D: 文章整体由古代到今天,由民族传统到当代实践,逐层深入,呈现出总分总结构。
( 2 )阅读文章③—⑤段,说说下面这段文字放在哪一段最合适?并说明理由。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在心里留下一眼井

孙君飞

①母亲从老家打来电话:“乡亲们吃上自来水了!”

②母亲的喜悦将电话都打湿了,我连声说:“好啊好啊!”

③放下电话,我快慰的心里竟然生出了丝丝缕缕的伤感和眷恋——自来水那么便利,老家的那眼井从此真的要被人彻底遗忘了,甚至被填入沙石泥土也不可知。

④我一直喜欢“井”这个词,喜欢它滋润口齿的发音,喜欢它所氤氲着的尘世生活。

⑤它原本是安静的,风吹不到它,它是镶嵌在地下的一面光洁的镜子,照见井沿的青草花枝,照见天上的蓝天白云,感受到风的吹拂却不起一丝涟漪,但是水桶垂下的时候,它兴奋地溅起水花,争先恐后地要出来见见夸它甘甜如蜜的人们,当它像绸缎一样滑入搓衣的大木盆中,洗菜的塑料筐中,淘米的筛子中,酿酒的陶罐中,榨菜的水缸中,井沿的四周于是就有了繁华喧天的烟火岁月。

⑥井水像酒一样叫人兴奋。男人们闷声不响地殷勤地为婆婆婶婶们汲上井水,脸上却堆满笑,他们陶醉在唧唧喳喳的声音里。唧唧喳喳的除了孩子,除了水井旁边的喜鹊,更厉害的是脸色黧黑、浑身蛮力的女人们,她们有说不完的粗话、趣话、家常话,手里的活儿不停,话一直在说,就像是井里的水再挑也挑不完,汩汩地直冒,堵不住,越堵越旺盛。她们的话把空间都小了,仿佛花儿一样用一种迷人的气息将村里的领地都占领了。孩子们像青蛙一样跳来跳去,被冷落了,就拿井水去做恶作剧,搅扰了大人们的兴致。脾气暴躁的母亲顾不得擦拭沾满井水的手掌,一把逮住孩子,在屁股上“啪啪”就是两掌。孩子哭了,有人却笑出了眼泪;哽咽了几声,孩子又好了,一直舍不得离开这里。

⑦井是磁铁,吸引了一拨一拨的人。那时真是人气好旺,不像后来,越来越多的乡亲到城市里去吃自来水,这眼井就越来越被冷落了,等上老半天,也不见一只水桶垂下来。生活就是这样,就是这样,没有人能够永远地停留在过去。人会老,井也会老。人寂寞,井更寂寞,它只能呆在乡下。或者,它以瓶装纯净水的模样流浪到城市里,去看看老乡们,他们是不是依然只能喝自来水?我在喝纯净水的时候,不止一次觉得这就是家乡的井水,原本是很家常的,被精明的人一捣鼓,就有些奢侈了。

⑧喝上自来水了,喝上五粮液了,喝上葡萄酒了,喝上可口可乐了,可是又能怎样呢?我忘不掉老家的那眼井,压着青石板,架着辘轳,井绳总是湿润着,夏季那么清凉,冬天又那么温暖,喝在腹中沁人心脾,从来不会在夜里做噩梦,那么安静祥和的井水让所有的人远离了失眠。我每次回来,都要去看看它,更爱它如今饱受沧桑和被冷落的容颜。它依然静静的,水很饱满,将要溢出来了,可是没有人来喝它。我像过去那样趴到井沿,揽它入怀,看井里的影子,遗憾的是只有我一个人,而且也不是缺了两颗门牙、留着小平头、笑得很坏很滑稽的那个孩子。我长大了,那些跟我一起看井的伙伴们也长大了。这就是代价,我们长大了,却永远失去了一起看井的机会,繁华喧天的岁月一去不复返了。

⑨我用自己的眼睛着井的眼睛,我看它就像看自己的一个爱人。看井出神了,过去我常常用一枚石子荡开它的神秘,现在我只能用一滴泪珠击起怅怅的涟漪了。井回眸一笑,很苦涩的样子,一转身,又渐渐把路跑远,消逝不见了……

(选自《中国教育报》,有删改)

( 1 )根据全文,用恰当的词语概括井的特点。
( 2 )结合语境,品味下列语句,写出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①她们的话把空间都小了,仿佛花儿一样用一种迷人的气息将村里的领地都占领了。

②我用自己的眼睛着井的眼睛,我看它就像看自己的一个爱人。

( 3 )文章中多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举出两例,简要分析其作用。
( 4 )文章以“在心里留下一眼井”为题有何用意?请结合文意回答。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我们有时候会站在分叉路口,面对选择。《散步》中,儿子选择有意思的小路,而我为了母亲选择平顺的大路;《未选择的路》中,我选择了一条荒草萋萋、人迹更少的路,虽然一直怀恋着那条未选择的路;《故乡》中,鲁迅写道: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句话告诉我们也可以选择一条从未被开辟的道路,自己去创造。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哪些联想与思考?请你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经历,也可以阐述观点,还可以……

要求:自拟题目,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不少于600字。不要出现含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