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7年河北赞皇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古代应用公文类(含奏议、赠序、铭文、祭文等)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社戏》选自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本文有详有略,详写看社戏的全过程,略写乡间生活和社戏后的余波。
B: “卡拉玛和拉达还只是这棵大榕树上的两条柔枝。”这句话选自《观舞记》,用比喻的修辞,形象生动的表现出两姐妹舞姿的柔美。
C: 《口技》选自清代张潮编写的笔记体小说《虞初新志》,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点。
D: 《共工怒触不周山》是一篇神话。特点是:大胆的想象,艺术的夸张。
2、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现代人对手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娱乐休闲,无时无刻都是“一机在手,无机烦恼”的状态。
B: 人力资本素质是劳动者作为经济发展要素创造财富的能力,对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人民生活富裕有着重要的影像。
C: 在刚刚结束的上海“2016年中国机场服务大会”上,2015年度机场服务质量评价结果出炉,北海福成机场荣获“服务质量优秀奖”。
D: 今年四月,两辆无人驾驶汽车从重庆顺利到达北京,完成了2000公里的长距离无人驾驶测试,让无人驾驶汽车再次成为人们热议。
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为了防止酒驾事件不再发生,深圳市加大了巡查整治力度。
B: 学校开展地震安全常识教育活动,可以增强同学们的安全自我保护。
C: 学生能够熟练而规范地书写正楷字,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语文课程标准》对汉字书写要求的标准。
D: 完善食品安全法规,规范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提高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了。
4、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鼎湖山听泉》以时间为顺序,从黄昏写到黑夜;以空间转换作重点,从补山亭写到庆云寺。
B: 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也认为:“九十九步是一半,一步也是一半”。
C: 请说说气象和物候之间有什么关系,对我们的生产、生活有什么作用。
D: 这种奇景,古往今来,到底谁又能描绘得出那山水的精髓?
5、

根据下面语境作出的四种回答,最为得体的一句是( )

语境:你的一位朋友送你一张电影票,约你一同去看,不巧你因故不能前往。

A: 很对不起!今晚我有点事情要办一下,改换明天吧!
B: 太好啦,不过可惜我不会分身术,不能同您共享,谢谢啦!
C: 谢谢您的美意!不过——这部电影我已看过了,您自己去吧!
D: 听说电影还不错,只可惜我有些小事不能同您共享了,谢谢您!
6、下面一段话有语病的一句是( )

①国产科幻电影《流浪地球》高居2019年春节档电影票房排行榜首位。②这部影片讲述了太阳即将毁灭,人类试图带着地球一起逃离太阳系,寻找新家园的故事。③影片体现的英雄情怀、故土情结和国际合作理念,带给我们许多启示。④由于《流浪地球》的热映,使中国科幻电影事业迈向一个新时代。


A: 第①句
B: 第②句
C: 第③句
D: 第④句
7、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尤其糟的是,做母亲的水鸭子得时刻不停地叫唤,只要有半分钟的时间忘了“呱格格格、呱格格格”地唱着,小凫的颈子就拉长了,和小孩子拉长了脸一样。
B: 如果一个人用尽全身之力,把嗓门憋得尖尖的,发出“哦——啊”的叫声,虽说比不上大鹦鹉的气势,听起来也蛮像了。
C: 到底叫不叫它呢?那一刻真叫我为难啊,如果我叫了,它竟然理也不理地飞走了,我怎么向旁边的人解释?
D: “没有,”他生气地说:“我一点儿病也没有,只是那个坏东西在我睡觉的时候,把我裤子上的扣子全咬掉了。”
8、下列划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北固山下:停宿。
B: 断肠人:形容悲伤到极点。喜出望外:由于遇到没有想到的好事而非常高兴。
C: 东碣石:面临,靠近。花枝招展: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春》里比喻姿态优美。
D: 莅临:来到,来临(多指贵宾)。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9、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全民阅读率的上升,显然是一件好事。

②因此,全民阅读质量的真正提升之路还很漫长。

③但有必要思考的是:现在提升的到底是整体式阅读还是碎片式阅读,到底是深阅读还是浅阅读?

④或者把问题进一步简化为:到底是高质量的阅读还是低质量的阅读?

⑤在这方面,并没有准确的数字区分,但就我们眼中所见而言,高质量阅读,可能并不尽如人意。


A: ②④①③⑤
B: ①③④⑤②
C: ②④⑤③①
D: ①④⑤③②
10、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湖南卫视举办的“中秋之夜”晚会,以情景剧、舞台剧方式呈现,再次实现形式上的颠覆创新。
B: 秋天的岳麓山绽放出大自然的绚烂多姿,成为人们秋游的好时机。
C: 由于《金刚川》电影的热映,使中国历史战争题材的电影迈向一个新时代。
D: 双十一临近,各大商家开始了营销大战,能否抢占先机,成为了赢得这场商战的关键。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夜上受降城①闻笛
【唐】李益
回乐烽②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③,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解】①受降城:回乐县的别称。②回乐烽:唐代有回乐县,灵州治所,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西南。回乐烽即当地烽火台。③芦管:笛子。

( 1 )整首诗抒发了“征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2 )这首诗具有怎样的意境?请结合诗句具体赏析。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日:“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日:“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昔吴起①出,遇敌人而止之食。故人日:“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③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⑦俟:等待。③欤(yú):句束语气词。

( 1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陈太丘与友行 期:约定
B: 相而去 委:委托
C: 与食之 方:才
D: 其自食其言也 恐:害怕、担心
( 2 )下列句子中,划线“之”字的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学而时习

A: 起不食待
B: 方与
C: 起不食以俟者
D: 下车引
( 3 )下列对选文内容的解释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世说新语》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是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
B: 《陈太丘与友期行》出自《言语》篇。元方七岁即能言善辩,维护父亲的尊严。
C: 《陈太丘与友划行》的结尾用“惭”“下”“引”三个动词,把友人知错欲改的心态及行为刻画得入木三分。
D: 吴起的守信体现了他以身作则,为人讲信用,待人诚恳守信的品质,告诉人们要以诚待人。
(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 5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近乡情更怯

①故乡,是我永远无法忘怀、也不敢忘怀的。

②那个山村,很小。几十户人家,错落在前后两条沟里。人们日出作,日落息,互相帮扶,其乐融融。一家杀年猪,全村人去吃酸菜白肉血肠;一家娶媳妇,全村办喜事;一家夜里有了病人,全村男丁壮妇会应声而起。故乡,是真的“桃花源”。

③山脚,有一合抱粗的垂柳。柳下,是一条极瘦、极清澈的小溪。月悬夜空,中学刚毕业的我坐在溪边。是走,是留?心情郁闷。此时,总有乡亲驻足询问。他们珍爱脚下的黄土,与那土地已结成一个不可分的整体而世代相安,却也支持、怂恿对这块土地的“叛逆”:“争口气,有出息的进城去。”你稍有不顺,又会说,“回来,还是山里的大葱蘸酱养人!”这是一种看似相悖却意味深长、专属于那块土地的情怀。

④我参军要走了,乡亲们来道贺。那贺物,是一两束存放很久舍不得吃的挂面,是几个尚带着母鸡体温、需换油盐用的鸡蛋。一位长辈,送来3元钱,是由一沓角币、一堆“钢镚儿”组成的。“拿着补补吧,别屈着孩子。”我知道,这是“一堆”不知攒了多久的钱,即便在物价尚廉的彼时,也实在“补”不了什么,却在我的记忆中定格。

⑤几年后,我真的“出息”了,进城了。黄土、老树、瘦溪悄然远去,生活之舟将我载入另外一个世界:装模作样穿西服,故作绅士扎领带,虚情假意赴酒宴……可是,我却时时感到灵魂深处的失落与不安。

⑥盛夏。回家。县里小车来送。汽车艰难地爬行在故乡的土路上,车窗外不时掠过老少乡邻的身影,我清晰地感受到这冰冷的“铁壳子”给我与乡亲们带来的隔阂。车近村边时,陷进泥浆。田间,有一乡亲,赶着两头黄牛犁地,竟是我儿时的伙伴。见是我,他脸上现出惊喜,随即愣在那里,搓着手。“哦,回来了?……”不等我回话,他便径直走去卸犁杖,为我赶牛拉车。我赶紧搭话,庄稼茬口好吗?几成苗?雨水“赶趟”不?猪羔什么行市?终于无话可问,终于无话可说。曾经,在淅沥的雨帘中,我们在葱郁的草地上骑着牛儿穿行,任凭雨水把周身浇个“响透”,那样的惬意,而此刻我清晰地感受到被作为局外人、观光客对待的距离与悲哀。

⑦深秋,老父发病,去世。父亲戎马半生,刚烈正直,极有声望,举丧之日来人便也极多。我这个被乡邻公认的孝子,因如今的“身份”所限,出殡乡俗,均改由弟弟代做。那一刻,乡邻谴责与不屑的目光,是我绝不敢直视的。当呜咽的唢呐奏出如嚎啕般凄凉的曲子,满山庄顿时响起穿云裂石之声,仿佛这山村底蕴的瞬问迸发!我第一次感受到灵魂的巨大震悚与空灵般的明净,我被一种巨大的、无法抗拒的力量征服,不由自主长跪在地!在乡亲们顿时和缓的眼神中,我又重新看到宽容、理解与接纳。我终于知道,我实在是农民的儿子。骨子里仍完全是农民的底色,是不被任何世俗所改变的本色与天然!

⑧有人说,乡村生活是陈旧落后的,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注定会逝去。我无论如何不敢苟同。在这块厚重而又古老的土地上,有着任何“现代文明”永远无法取代的人间真情!

⑨故乡,我心底的珍藏,我的财富,我的根!

(文/郑有义,有改动)

( 1 )从文中,我们看到了怎样的乡亲?请结合文章内容简析。(答出两个主要方面)

( 2 )第⑤段中画直线的句子有何作用?

( 3 )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⑥段中画线的句子。

( 4 )理解文章最后一段的含义。

( 5 )将第③段中“月悬夜空,中学刚毕业的我坐在溪边”这句话,扩写为描写当时情景的一段话。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希望是一根坚韧的拐杖

梁阁亭

她出生于非洲索马里沙漠的一个游牧民族。12岁那年,仅仅为了5头骆驼,天真无邪的她被父亲嫁给60岁的老叟。眼前的这个猥琐老男人一脸坏笑:“喜欢我的手表吗?你将是我第四任妻子。”望着那双邪恶的眼睛,她选择了在新婚之夜于一片黑暗中逃离,投奔摩加迪沙的外祖母。在荒芜空寂的沙漠中奔走,她的内心充满了无助和忐忑。慢慢地脚步越来越重,上下眼皮也开始打架。猛地,她看到前面地上有一片红色。她踉跄着奔过去,借着微弱的光亮,她看到一片玫瑰色的世界,三五成丛,鲜红妍丽,瑰秘神奇,灿烂似火,一朵朵小喇叭状的小花在她眼前随风起舞。这团火激活了她内心的勇气,她采了一朵花拿在手里,舔舔嘴唇,继续上路。第三天早晨,她终于见到了自己的外婆。外婆告诉她,她手里拿的花叫“沙漠玫瑰”,是沙漠中唯一能够开花的蕨类植物。摸着外孙女的头,外婆一字一顿:受一些苦一定是为了另外的东西,这个东西的名字叫希望。

在外婆的帮助下,她只身一人来到陌生的国度,给索马里驻英国的大使夫人做女佣。后来,又到一家快餐店打工。面部黝黑的她始终保持微笑,因为有一朵亮丽的沙漠玫瑰开在她的心灵深处。一个偶然的机会,她被一位著名的模特摄影师发掘,最终成为世界名模。38岁时,她成为联合国代言人,活跃在各地。她的名字叫华莉丝·迪里,她生命中所体现的那种非凡勇气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去面对意想不到的困境。华莉丝的人生就像一朵顽强、丰润的沙漠玫瑰,一朵尽情释放希望的沙漠玫瑰。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主人公安迪被诬陷入狱,由一个风光无限的银行副总裁变成一个囚犯,在监狱中饱受种种精神和肉体的折磨与摧残。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残酷的环境下,他依旧满怀希望和梦想,就是这样一个坚强得“不可理喻”的人,在绝望中生活了20年以后,还能有勇气向狱中的好友瑞德讲述自己出狱以后想要的生活:去墨西哥的泽华塔尼,它位于一片没有回忆的太平洋畔;在泽华塔尼沙滩上开个小旅馆,翻新旧船,让客人包船钓鱼;在日落的时候看星辰,脚踩柔软的沙滩,享受自由的美好。安迪微笑着告诉瑞德:“希望是个好东西,或许是人世间最善最美最重要的东西,而美好的事物永远不会消逝。”正是这种根植于内心的希望,支撑安迪用20年的时间挖了条在瑞德看来600年也办不到的隧道,然后在一个雷雨交加的晚上,他穿过自己挖的隧道再爬过污垢的河流,在污水中洗掉他所有所谓的“罪恶”,在彼岸洗净重生,奔向他的泽华塔尼,他希望中的人间天堂。

英国诗人查尔斯·金斯莱有一句名言:永远没有什么可以击退一个坚决强毅的希望。罗素也说过一句类似的话:希望是坚韧的拐杖,忍耐是旅行袋,携带它们,人可以登上永恒之旅。让我们记住,最贫瘠的沙漠中,也可以开出神奇的沙漠玫瑰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2年第9期)

( 1 )文章由前后两个故事组成,这两个故事的内容是怎样的?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加以概括。
( 2 )结合语境,说说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沙漠玫瑰”的不同含义。

①外婆告诉她,她手里拿的花叫“沙漠玫瑰”。

②面部黝黑的她始终保持微笑,因为有一朵亮丽的沙漠玫瑰开在她的心灵深处。

③让我们记住,最贫瘠的沙漠中,也可以开出神奇的沙漠玫瑰

( 3 )第一个故事,直到结尾,才交代主人公的名字“她的名字叫华莉丝·迪里”,这是为什么?
( 4 )谈谈你对文题“希望是一根坚韧的拐杖”的作用的理解。
( 5 )文章最后一段在内容和结构上各有什么作用?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①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②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梁启超《最苦与最乐》)

③虽然我们的工作条件带给我们许多困难,但是我们仍然觉得很快乐。(艾芙·居里《美丽的颜色》)

你对“乐”有怎么样的认识与思考?或者,在学习与生活中,你有哪些关于“乐”的经历和感悟?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600至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②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抄袭、套作。④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