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首届进博会,不仅包含了二十国集团全部成员,全球44个不发达国家中也有超过30个左右前来参展。 B: 我一进屋就听到了优美的歌声和优美的舞蹈。 C: 《居里夫人传》对于我非常熟悉,可以说,它是激励我成长的一本读物。 D: 今年10月,德国数百名学生罢课上街游行,呼吁改革教育体系,受到世界各地的关注。 |
2、 | 标志着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最高成就的作家是( ) A: 苏轼 B: 王安石 C: 范中淹 D: 欧阳修 |
3、 | 下列划线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众多市民纷纷呼朋引伴 , 上山赏雪。 B: 小学毕业典礼那天,我们班的女生都打扮得花枝招展的。 C: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 D: 2016年4月4日,曹文轩问鼎世界儿童文学最高荣誉——国际安徒生奖。这标志着中国儿童文学已经走向世界,也是中国文学多年发展指日可待的结果。 |
4、 | 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喧嚣(xiāo) 锃亮(zèn) 倔强(jué) 舳舻相接(zú) B: 俯瞰(kān) 镌刻(jùn) 炽热(chì) 殚精竭虑(dān) C: 翘首(qiào) 依傍(bàn) 洨河(xiáo) 正襟危坐(jīn) D: 鲜腴(yú) 诘责(jié) 私塾(shú) 惟妙惟肖(xiào) |
5、 | 给下列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将字母写在括号内。 ( 1 )公与之乘( ) A: chéng B: shèng ( 2 )夫战,勇气也( ) A: fū B: fú ( 3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 ) A: jián B: jiàn ( 4 )婢( ) A: biē B: bì ( 5 )大丈夫相时而动( ) A: xiāng B: xiàng |
6、 | 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运用有误的一句( ) A: 父亲又像是对我,又像是自言自语地感叹。 B: 他在选择高考志愿的第一志愿学校时,既想报清华大学,又想报北京大学,总是见异思迁。 C: 记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将中国美食与传统文化融为一体,令观众回味无穷。 D: 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 |
7、 | 将①﹣④句填在下列文字的横线上,填写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如水的秋阳透彻,清亮,洒落在红叶上,瀑布就变成了火焰的峭壁。 ②只见整整一面墙壁都被茂盛的枝藤紧紧地包裹起来。 ③一场冲天大火在眼前翻卷,升腾,盘绕,幻化,闪耀。 ④枝藤上的红叶像瀑布一样从楼顶倾泻而下。 就在阶梯教室的旁边,有一座已经废弃的三层高的旧楼房。学校的一位小伙子告诉我们,那是老早以前的理化教学楼。,整座楼如灿烂的火焰里燃烧,欢呼,我仿佛能听见从火焰里传来的狂歌和浩叹。 A: ④②①③B: ②④③① C: ④①②③ D: ②④①③ |
8、 |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诏”指皇帝发布的命令,“冠”指古代汉族男子到18岁要举行加冠礼,表示成年。 B: 律诗要求全诗押韵,也就是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必须押韵。 C: 以号相称,自古就有,文题《梁甫行》中的“梁甫”即是这种称呼。 D: “采薇”一词出自伯夷和叔齐采薇而食饿死首阳山的典故,后比喻隐居不仕。 |
9、 | 下列划线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琴瑟友之 B: 石青糁之 C: 斗折蛇行 D: 复前行 |
10、 |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A: 假若我们都能对那些给我们提供方便的人说声“谢谢”,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尽到自己的力量,我们这个社会还会不和谐吗?还会不温暖吗? B: “七千多人呀!”莫马继续告诉我:“一天之内,全杀光了!鲜血染红了三百五十多英亩的土地。” C: 美国的纽约、洛杉矶、日本的东京、法国的巴黎、英国的伦敦、中国的北京、上海,都是世界上著名的特大城市,都有举办大型国际会议的实力。 D: 不少人失去了对生活品质的判断力,一味去追逐名牌,用有名的香水、手机、服装……等来显示自己生活品质高人一等,这也正是现今名牌泛滥的主要原因。 |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小题。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 2 )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概括作答。 |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各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选自诸葛亮《诫子书》) (乙)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①诫子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②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之以俭者,安;禄位尊盛③,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之以畏④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⑤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选自《韩诗外传》) 【注释】①周公:西周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元圣”,儒学先驱。②守:保持。③尊盛:位高势盛。④畏:同“威”,威严。⑤由:奉行,遵从。 ( 1 )解释下列加点的实词。①淫慢则不能励精 励:________ ②险躁则不能治性 治:________ ③吾闻 , 德行宽裕 闻:________ ④皆谦德也 皆:________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②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 ( 3 )这两篇短文都是告诫子孙的文章,但中心内容不同。其中甲文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________,乙文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________。 |
唐柳姑娘
王宗仁
①我最近的一次到拉萨是2000年冬。古城冬日阳光的密度甚至比夏天还要高。
②穿过布达拉宫广场来到拉萨河,我看见一位舀水的藏族姑娘,一瓢一瓢很轻巧地舀起拉萨河河水,灌进印着“八一”红五星的木桶里。水花像她的氆氇裙一样鲜丽。她的长发梳扎成一条一条小辫子,很整齐地分散在两肩,半遮半掩着那张红朴朴的脸庞,好动人!
③姑娘的身后座落着布达拉宫的红山,她投映在河面上的倒影,被山水调理得雅韵悠柔。她像我见过的许多藏家姑娘,又不像她们中的任何一个。我在河这边,她在河那边,我对着她的背影喊了一声,她没回头,背着木桶径直走向布达拉宫广场。
④我想,也许她没看见我,但我的喊声掉进拉萨河里,被她舀起灌进桶里储存起来了,总有一天她会听见有人在喊她。
⑤我的愿望说起来很简单,单纯的很。就是想以布达拉宫为背景,和她照一张合影。我上百次来拉萨,留下的照片装满两个相册,却没有和藏族姑娘在布达拉宫前合过影。这也算是个遗憾吧!如果这个愿望能够实现,相信我的心情会像阳光一样明丽。更何况要和我合影的那个舀水姑娘的木桶上,还有一颗“八一”红五星,这对军人有特殊的意义。
⑥那天,我还没走到头天和舀水姑娘分别的地方,老远就瞅见一个姑娘背着水桶朝我走来。那个水桶,我好像见过,上面有“八一”五角星图案。可是走近一瞧,背水的人却换了,军帽下的脸是陌生的模样。我有点不好意思了,赶紧收住了未出唇的问话,同时止步。就在这一瞬间,姑娘脱下了军帽,唿啦一下一束小辨子像瀑布似的散在了两肩。是她,正是昨天的那个舀水姑娘!我一时有点手脚无措,不知说什么好,却异常高兴。
⑦倒是姑娘大大方方地问我:你昨天不是叫我吗,有什么事?我是叫她了,可是她现在问我有什么事,我还真说不上来,或者说不好说出来。当时我以为她没有听见我叫她,尽管我希望她听见。她现在这么主动问我,我真不知如何回答,羞得有点无地自容了。
⑧“说吧,叫我有什么事?”她还是那么大方,逼问。
⑨遇到这样直率的姑娘,你再羞羞答答就多余了。我的勇气一下子来了,索性有话直说:“我想和你合照一张相片,就在布达拉宫前!”
⑩“当然可以!”她很痛快地答应。说话间她已经走上了通往布达拉宫的梯形台阶路。我随其后。站定,她招招手,让我站在她身旁。我把照相机交给一位过路的游客,请他帮忙。别看我是主动要求和她照相,一旦站在陌生姑娘身边,还真有点紧张。笑也不是,不笑又不合适,双手也不知怎么摆放。
⑪她显然看出我太紧张,说:“你就当站在你身边的是一棵树,这样就不会紧张了!”她指着不远处大昭寺前那棵唐柳这样说。我把目光移向唐柳。
⑫这棵柳树是当年文成公主远嫁藏王松赞干布时,从长安带来落户拉萨。千余年间,它经过枯萎、重栽,再枯萎、再重栽,重重叠叠的绿荫一直蓬勃着。唐柳,一棵无限循环的活物,即使我把时间倒过来,也永远无法和它接近。但是,今天在藏族姑娘有意无意地指引下,它真实地活在了我心里。我看着它,想到了文成公主,心情马上放松下来。就在这一瞬间,只听快门咔嚓一声脆响。
⑬拿相机的游人把相机交还给我,半玩笑半认真地说:“这张照片很有意义,照的效果也不会错。你有幸和‘唐柳姑娘’合影,叫人羡慕!”他把“唐柳姑娘”四个字咬得特别有味道,好像那姑娘真的就叫这个名字。
⑭姑娘挥手和我告别,她再三叮咛:“照片洗出来一定寄我一张!”
⑮她留下了名字,还有通讯地址:西藏林芝歌舞团。
( 1 )作者隔河喊一位素不相识的姑娘,其目的是什么?我想,也许她没看见我,但我的喊声掉进拉萨河里,被她舀起灌进桶里储存起来了,总有一天她会听见有人在喊地。
( 3 )作者写道:“我看着它,想到了文成公主,心情马上放松下来。”想到了文成公主,作者的心情为什么马上放松下来? 阅读下文,完成题。
①那一年,我的生母突然去世,我不到八岁,弟弟才三岁多一点儿,我俩朝爸爸哭着闹着要妈妈。爸爸办完丧事,自己回了一趟老家。他回来的时候,给我们带回来了她,后面还跟着一个不大的小姑娘。爸爸指着她,对我和弟弟说:“快,叫妈妈!”弟弟吓得躲在我身后,我噘着小嘴,任爸爸怎么说,就是不吭声。“不叫就不叫吧!”她说着伸出手要摸摸我的头,我拧着脖子闪开,说就是不让她摸。
②望着这陌生的娘俩儿,我首先想起了那无数人唱过的凄凉小调:“小白菜呀,地里黄呀,两三岁呀,没有娘呀……”我不知道那时是一种什么心绪,总是用忐忑不安的眼光偷偷地看她和她的女儿。
③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从来不喊她妈妈。学校开家长会,我愣是把她堵在门口,对同学说:“这不是我妈。”有一天,我把妈妈生前的照片翻出来,挂在家里最醒目的地方,以此向后娘示威。怪了,她不但不生气,而且常常踩着凳子上去擦照片上的灰尘。有一次,她正擦着,我突然向她大声喊道:“你别碰我的妈妈。”好几次夜里,我听见爸爸在和她商量“把照片取下来吧”,而她总是说:“不碍事儿,挂着吧!”头一次,我对她产生了一种说不出的好感,但我还是不愿叫她妈妈。
④孩子没有一盏是省油的灯,大人的心操不完。我们大院有块平坦、宽敞的水泥空场,那是我们孩子的乐园,我们没事儿便到那儿踢球、跳皮筋,或者漫无目的地疯跑。一天上午,我被一辆突如其来的自行车撞倒,重重地摔在了水泥地上,立刻昏了过去。等我醒来,发现自己已经躺在医院里了。大夫告诉我:“多亏了你妈呀!她一直背着你跑来的,生怕你留下后遗症,长大了可得好好孝顺呀……”
⑤她站在一边不说话,看我醒过来,就伏下身摸摸我的后脑勺,又摸摸我的脸。我不知怎么搞的,我第一次在她面前流泪了。
⑥“还疼?”她立刻紧张地问我。
⑦我摇摇头,眼泪却止不住。
⑧“不疼就好,没事就好!”
⑨回家的时候,天早已经全黑了。从医院到家的路很长,还要穿过一条漆黑的小胡同,我一直伏在她的背上。我知道刚才她就是这样背着我,跑了这么长的路往医院赶的。
⑩以后的许多天里,她不管见爸爸还是见邻居,总是一个劲埋怨自己“都赖我,没看好孩子!千万别落下病根呀……”,好像一切过错不在那硬梆梆的水泥地,不在我太调皮,而全在于她。一直到我活蹦乱跳一点儿也没事了,她才舒了一口气。
⑪没过几年,三年自然灾害就来了。只是为了省出家里一口人吃饭,她把自己的亲生闺女,那个老实、听话,像她一样善良的小姐姐嫁到了内蒙,那年小姐姐才十八岁。我记得特别清楚,那一天,天气很冷,爸爸看小姐姐穿得太单薄了,就把家里唯一一件粗线毛大衣给小姐姐穿上了。她看见了,一把就给扯了下来,“别,还是留给她弟弟吧。啊?”车站上,她一句话也没说,在火车开动的时候,她才向女儿挥了挥手。寒风中,我看见她那像枯枝一样的手臂在抖动。回来的路上,她一边走一边叨叨:“好啊,好啊,闺女大了,早点儿寻个人家好啊,好。”我实在是不知道人生的滋味儿,不知道她一路上叨叨的这几句话是在安抚她自己那流血的心,她也是母亲,她送走自己的亲生闺女,为的是两个并非亲生的孩子,世上竟有这样的后母?
⑫望着她那日趋隆起的背影,我的眼泪一个劲儿往上涌。“妈妈!”我第一次这样称呼了她。她站住了,回过头,愣愣地看着我,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我又叫了一声“妈妈”,她竟“呜”地一声哭了,哭得像个孩子。多少年的酸甜苦辣,多少年的委曲,全都在这一声“妈妈”中融解了。
⑬母亲啊,您对孩子的要求就是这么少……
⑭这一年,爸爸有病去世了。妈妈她先是帮人家看孩子,以后又在家里弹棉花,攫①线头,妈妈就是用弹棉花、攫线头挣来的钱,供我和弟弟上学。望着妈妈每天满身、满脸、满头的棉花毛毛,我常想亲娘又怎么样?!从那以后的许多年里,我们家的日子虽然过得很清苦,但是,有妈妈在,我们仍然觉得很甜美。无论多晚回家,那小屋里的灯总是亮的,桔黄色的火里是妈妈跳跃的心脏,只要妈在,那小屋便充满温暖,充满了爱。
⑮我总觉得妈妈的心脏会永远地跳跃着,却从来没想到,我们刚大学毕业的时候,妈妈却突然地倒下了,而且再也没有起来。
⑯妈妈,请您的在天之灵能原谅我们,原谅我们儿时的不懂事,而我却永远也不能原谅自己。我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我什么都可以忘记,却永远不能忘记您给予我们的一切……
⑰世上有一部书是永远写不完的,那便是母亲。 (选自《时文选粹》)
注:①攫(jué):抓,这里是扯的意思。
要求:①结合你最熟悉的生活,抒发你最真挚的情感;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用规范汉字书写;③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④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