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7年西安市第六中学分校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各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能否制定一个合理的复习计划是中考取得满意成绩的前提。(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去掉“能否”)
B: 据商务部统计,目前大约已有100个左右的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相应“一带一路”建设。(语文重复,去掉“大约”或“左右的”。)
C: 通过阳光体育锻炼,使同学们的身心得到了健康发展。(缺少主语,去掉“通过”或“使”。)
D: 张华同学以优美的文笔、大胆的创意荣获“光雾杯”中学生创新作文大赛特等奖获得主。(用词不当,“荣获”改为“评为”)
2、下列诗句的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B: 蝉翼般/轻轻滑落的/槐树叶
C: 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
D: 就像你的树皮一样/与你/连在一起
3、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伏(zhé) 空(lòu) 池(zǎo) 妇皆知(rú)
B: 落(duò) 亮(zèng) 禁(gù) 鞠躬尽(chuì)
C: 酒(sì) 失(hù) 抽(yè) 手蹑脚(niè)
D: 发(jiǒng) 子(zān) 劳(kào) 轻举动(wàng)
4、

下列划线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管(jǐn) 锵(kēng) 体(zài) 硕果累累(léi)
B: 悍(piāo) 丧(bèn) 谀(ē) 屡见不(xiān)
C: 好(pǐ) 手(pá) 后(yì) 犊情深(tiǎn)
D: 永(juàn) 愤(mèn) 偻(yǔ) 莘学子(xīn)
5、

《小王子》作者是( )

A: 法国 圣埃克苏佩里
B: 俄国 托尔斯泰
C: 印度 泰戈尔
D: 英国 狄更斯
6、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何以战(怎么)
B: 必以(实情)
C: 小大之(监狱)
D: 不能察(虽然)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是日更定矣”中的“更定”,指晚上八时左右。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B: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红星照耀中国》《昆虫记》的作者分别是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英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
C: 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路遇火焰山受阻。为过火焰山,孙悟空变作牛魔王的模样从铁扇公主手中骗来芭蕉扇。牛魔王知道真相后,采用相同的办法,变成沙僧的样子,又从孙悟空手中骗回了扇子。
D: 除夕是农历旧年的最后一夜,又叫“团圆夜”,有吃团圆饭、吃饺子、守岁等习俗;春节是农历新年的第一天,俗称“过年”,有贴春联、拜年、吃元宵等习俗。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司马迁研读各家史著,搜罗天下轶事,断章取义 , 终于写成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B: 随着祖国的强大,我国人民的获得感与幸福感与日俱增
C: 警察们抽丝剥茧 , 缜密侦查,成功破获了交通肇事逃逸。
D: “万园之园”圆明园,经过英法联军的抢夺、焚烧,珠宝字画等已荡然无存了。
9、

正确理解下列文言实词词义。

选出与“滕子京负大才”句中的“负”字意义相同的一项( )。

A: 忍辱负重
B: 豪迈自负
C: 负荆请罪
D: 自负盈亏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那小女孩打扮得花枝招展 , 十分可爱,真讨人喜欢。
B: 很不习惯那样的他,明明是个性很内敛的人,忽然就变得反复絮叨起来。
C: 踏上久经诀别的故乡的土地,这位耄耋老人不禁泪水潸潸。
D: 对于中国外交部的几位发言人来说,应对外媒咄咄逼人的提问几乎是每天都必须做的功课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古诗,完成小题。

《送友游吴越》

(唐·杜荀鹤
去越从吴过,吴疆与越连。有园多种桔,无水不生莲。
夜市桥边火,春风寺外船。此中偏重客,君去必经年。

( 1 )诗中描写吴越之地集市繁华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 。

( 2 )吴越之地的自然景物有什么特点?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 3 )诗人认为友人游吴越“必经年”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诗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回答问题。

郑燮(xiè)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实验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曰:“此何时,若辗转中报,民岂得活乎?上有①,我任②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注释】①谴:谴责,责备②任:承担责任

( 1 )下列语句中对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即发谷与民,万余人 活:救助,使…活
B: 岁荒,人相食值:遇到
C: 室无贿赂,案无留犊:书信
D: 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去:离开
( 2 )下列对文章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郑板桥担任官职,能心系百姓,造福一方,因而受到了老百姓的爱戴。
B: 郑板桥不仅为官清廉,勤政爱民,敢于担当,而且富有艺术才华,擅长画画。
C: 郑板桥空闲的时间经常和文人们喝酒颂诗,文人们经常忘记他是一县的长官。
D: 郑板桥因担心上级拒绝,没有经过申报就开仓赈济灾民,最终遭到了撤职处分。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父亲的背

高巧林

①乡下老家的屋檐下,夕阳斜斜地照着。

②趴在木椅后靠背上的父亲衣襟反穿,赤裸着略显肥胖而皮肉松弛、“雀斑”点点的背。母亲操着一枚让我感到既陌生又眼熟的刮痧板,一下一下刮着父亲的背。那专注的神情一如她在菜园里耕种那一垅贫瘠而濒临荒芜的地。一道道“痧痕”显现在父亲背上,乍一看,犹如挂在西边天空中的一片片红彤彤的云霞。

③我一震!难道,这就是我年少时经常见到的那个宽厚壮实的背吗?

④第二天,经我再三撺掇,从不肯轻易花钱看医生的父亲才答应去医院就诊。

⑤我背着父亲,匆匆走向停在环村公路上的轿车。一路上,尽管父亲的身重压得我气喘吁吁,但我的内心却是踏实而欣慰的。走过村前的小路,跨过河边的小桥,我尽力让自己的脚步迈得稳健些。父亲趴在我像他当年一样壮实的背上,浅浅地呻吟着,带着难挨的病痛与满心的幸福。

⑥走着,走着,在我恍惚的记忆里,突然泛起一幕与此时此境何等相似的情景:40多年前,我目睹父亲也曾这样背着他的父亲——我的爷爷,一步步地走向镇上的医院。那是夏熟上场季节的一个中午,父亲弓着壮实的背,背起一声声呻吟的爷爷。可惜那时条件差,爷爷的病又犯得重,父亲才蹲身放下爷爷,爷爷就咽气了……这样幽幽想着时,我的眼眶禁不住湿润了。有什么办法?这是无法逆转的生命轮回啊!父亲背着儿子,儿子背着父亲,就是这样。

⑦或许,我背上的父亲感受到了我的凝重、我的伤感,也就开始一遍遍地说:“歇一会儿吧,要不,让我自己慢慢地走。”我说:“没事,我背你。”

⑧大叔大婶们见我如此背着父亲,啧啧称赞:“你看,老头有福,生了个多么孝顺的儿子。”我一听,反倒不安起来,这可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把父亲背在自己的背上!而仅仅这一次,又何以偿还我儿时父亲无数次背着我时积下的深深父爱?孩子们也来了,嘻嘻哈哈笑个不停,而这笑声分明因好奇而生,挟揶揄而来。我边背着父亲走,边在心里嘀咕:“孩子,你还小,等你长大后也当上父亲或者母亲时自然会明白的。”

⑨吊了几天盐水后,父亲终于枯木逢春一般慢慢康复起来。只是,父亲那张苍白、稍显浮肿的脸依然催人怜悯、惹人伤感。

⑩中午,病榻上的父亲望着一缕温暖的阳光,喃喃自语:“我已经好久没有换内衣了,身上黏糊得难受。”我马上接话说:“让我替你擦个背,然后把你的内衣换了,好吗?”父亲用深透而充满慈祥的目光看着我,好一阵后才说:“儿,你在城里清洁惯了,还是等你妈来了再说。”

⑪我完全懂得父亲这话的意思,而事实也是这样,父亲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乡下老人,从皮屑剥落、皱褶纵横的体肤上,或者从残牙稀疏、胡子拉楂的嘴沿边透出点什么气味来也是不可避免的。然而,我是无论如何也要替父亲好好擦个背的。

⑫于是,我慢慢扶着父亲,让父亲坐起身来,轻轻地替父亲脱去内衣。果然黏糊得很,让酸臭的汗液渍湿了的内衣豆腐一般贴着父亲的背。父亲有些不好意思,说:“看我有多脏。”我说:“还好。”说着,我把热气腾腾的毛巾盖在父亲背上,然后,是一阵小心翼翼地左拭右擦。顿时,细面条似的污垢从父亲背上纷纷滚落。父亲问:“都生出污泥条了?”我答:“嗯。”

⑬其实,我并不在用心回答父亲,而是躲在下意识里的条件反射又让我追忆起儿时的情景——或许在夏天村边的河埠头,或许在冬天镇上的澡堂里,父亲一边替我擦背,一边笑着嬉骂:“你看有多脏,那些污泥条都可以肥上三亩地啦。

⑭我乐着,默认,而背上的那份爽快与惬意实在让人无法形容。

⑮现在,我但愿,父亲也能享受到我儿时的那份爽快与惬意。

(选自《青年文摘》,有删改)

( 1 )全文故事情节均围绕“背”字展开,可依次概括为:________——“我”背父亲去看病——________,表现了________的主题。
( 2 )请结合语境,说说下列句子中划线短语的含义。

但我的内心却是踏实而欣慰的。

( 3 )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
( 4 )文章第⑥段父亲背着爷爷去看病的情节,属于什么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 5 )以文章第⑫段为例,分析作者是运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文章主题思想的。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父亲的婆婆丁

①踩落晨间的第一声鸟啼,春便将一匹绿长长地铺展开来。这匹绿古旧鲜嫩,生意葱茏。苦菜、荠菜、蒲公英、野蒿、茅针……知名的不知名的野芳香草都茸茸地抬起了头,用绿绿的眼睛看着绿绿的天、绿绿的地,闻着绿绿的空气,打着绿绿的哈欠。这些绿染翠了青山,染嫩了大地,还染化了一个人的心,父亲的心。

②其实父亲顶不喜欢绿,因为那绿让他想起了田间地头无比倔强的麦蒿。这些鬼鬼祟祟的小偷,总是匍匐前进,将根深深扎入地下,拼命争抢吮吸着父亲精心播撒在麦田里的一粒粒血汗。后来,父亲却钟爱起一枚绿来。他的目光在一堆绿色的小脑袋里逡巡着,被举着几根齿锯的野草生生攫住了。那是经历了一冬的寒冷后悄然长出嫩头的婆婆丁,那是父亲的婆婆丁。

③每次将婆婆丁采摘回家,父亲总是用那双骨节粗大的手掌轻轻抚摸着那青色的叶片和紫色的菜根,眼里充满了照看孙儿般的温柔,氤氲着甜腻腻的歌。那双粗糙的大手早年间推过崂山般高耸的石子,从青岛一直推到即墨乡下;那双粗糙的大手壮年时砍伐过东北深林里参天的红松,古苔森森,留下了一段艰涩的青春。而今,时光盘踞在父亲的头顶,吐出一蓬蓬雪白的茅针,牵绊住了他的矫健和勇猛,让他一头扎进了家长里短的婆婆丁里。

④“你瞧,这婆婆丁看着不起眼的模样,没想到用处可大咧。这叶可以蘸着大酱喝酒吃,这根切一切,像这样炒干,泡上水,啥病都治。你妈那病有半年多没吃药了,多亏了这东西,比吃药强多了……”父亲的手麻利地在黝黑又烫人的铁锅底下翻搅,一边回头跟我絮絮地说。他那黑锅底般黝黑的手指轻柔地划过菜根,漾起了一圈涟漪。六年前,母亲害过一场急症,我们姐弟像婆婆丁的花瓣,团团围住母亲这丛虚弱的花蕊。父亲的屁股蹭在病房长凳的一角,像一根黑黑的花梗,在一旁安静地焦虑着。粗糙的大手像他的心一样,此刻局促地无处安放。直到误诊的癌变被更正为胆囊炎,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凑到母亲跟前,也像一朵花瓣了。

⑤此后的父亲,在洗洗刷刷的琐屑中,腰背慢慢塌下来,塌下来。他会耐心地等待冗长的糖尿病广告、跌打损伤广告、鸿茅药酒广告播完,然后仔细而费力地观看各类养生节目。直到他知道了那一枚枚下地时被他踩在脚底的毫不起眼的婆婆丁居然是消炎祛肿的良药,他便像寻到了宝物一般,开春就奔向那匹绿毯而去。

⑥也只有春天了,过了清明,婆婆丁就顶着一圈黄灿灿的花瓣迅速长大,最后生发出一簇小伞,随风四散,再也难觅踪迹。就像,我们这样散在各方的子女。

⑦“爸,哪个地方能挖到婆婆丁?我跟你一起去。”

⑧坐在电动三轮车侧座上,苍老的父亲半环绕着我扶着车把向田间驶去。我瞬间变回了依偎在父亲身上的婴孩,暖暖的,很安全,还有一股婆婆丁的香。

【注】婆婆丁,蒲公英的别名。

( 1 )文章第③自然段画线句写父亲“那双粗糙的大手”有何作用?

( 2 )“他的目光在一堆绿色的小脑袋里逡巡着,被举着几根齿锯的野草生生攫住了。”这句中“攫住”一词有何妙处?

( 3 )文章第④自然段画线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 4 )结合全文理解“父亲的婆婆丁”这一题目的含义。

四、写作(分值:60分)

请以“我最佩服的人”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抓住典型细节表现人物;②借助一些写作手法突出、强调;③借助一些抒情、议论的句子,对人物精神品质进行点睛式的概括;④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⑤不少于600字。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