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我省要全面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提高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效率和范围。 B: 中学生要提升文学素养,养成爱读书,尤其是读经典名著,让书香浸润心灵。 C: 我们不能否认做一个真正幸福的人应该关注自身的精神生活,培养高雅的兴趣爱好。 D: 广受好评的电视节目《经典咏流传》不但提高了大众对经典诗词的鉴赏水平,而且唤起了人们对经典诗词的记忆。 |
2、 |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日本大地震震级高达里氏9.0级,是世界地震观测史上震级最高的地方.B: 外交部发言人洪磊表示,中方对利比亚持续动荡引发的人道危机感到忧虑. C: 城市绿化必须因地制宜,突出环境保护与人文景观和谐统一的发展理念. D: 蔡志忠先生的新书《漫画金刚经》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深受读者欢迎. |
3、 | 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瞥见(piē) 畸形(jī) 缄默(jiān) 惟妙惟肖(xiāo)B: 吞噬(shì) 玷污(zhān) 肃穆(mù) 鳞次栉比(zhì) C: 恬静(tián) 干涸 (hé) 逊色(xùn) 不省人事(xǐng) D: 对峙(shì) 绮丽(qǐ) 罹难(lí) 烟波浩淼(miǎo) |
4、 | 下列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伫立(chù) 啜泣(chuò) 凝望(níng) 忍俊不禁(jīn) B: 军阀(fá) 诅咒(zǔ) 称(chèn)职 教学相长(zhǎng) C: 蜷伏(quán) 奢望(shē) 肥硕(shuò) 苦心孤诣(zhǐ) D: 弥漫(mí) 竦峙(sì) 霎时(shà) 骇人听闻(hài) |
5、 |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戏剧文学中,故事的发展、人物性格的揭示,以及剧作家对人物、时间的评价和态度,一般都依靠人物的对话来完成。 B: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一文中雨果以充满激情的笔调,热情地赞颂了法国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伏尔泰的思想与人格力量,表达了人类社会永远需要正义的呐喊和对良知的呼唤。 C: 《端午的鸭蛋》作者汪曾祺从家乡端午的习俗引出高邮咸鸭蛋,语言体现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风格闲适自然,平淡而醇厚,表达出对儿时生活的怀念以及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D: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共20篇。与《大学》《孟子》《诗经》合称为“四书”。 |
6、 | 划线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因为水面是平的,如果湖底也是水平的,那么从水中分离出来的沉淀物就也是水平地分布着的。 B: 而在读懂以后,不仅使我们增加了知识,而且还非常有助于我们去找寻地下的宝藏。 C: 如果一只花鼠想出来晒太阳,却遇到了一阵暴风雪,也可以再回去睡觉。 D: 11月份南飞的鸟群,目空一切地从我们的头上高高飞过,即使发现了它们所喜欢的沙滩和沼泽,却几乎是一声不响。 |
7、 | 运用对偶句,能造成铺排效果,增强文章气势,下列不是对偶句的一项是( ) A: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B: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C: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D: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
8、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新冠疫情冲击全国,各大城市响应号召,百姓令行禁止,造成了春节期间万人空巷的场景。各行各业在短期内都受到了巨大打击,旅游业、餐饮业、娱乐业和零售业首当其冲。医务人员夜以继日地工作,不少护士正值豆蔻年华,脱下防护服的脸却满是压痕和汗水让人倍受感动。我们相信,疫情总会有过去的一天。到那时,春暖花开,否极泰来,我们在樱花树下弹冠相庆。 A: 万人空巷 B: 首当其冲 C: 豆蔻年华 D: 弹冠相庆 |
9、 | 下列表述无误的一项是( ) A: 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与其说盼望着回家,毋宁说更害怕回家。(这是一句没有确定选择内容的选择关系复句) B: 不是亚洲金融危机多么严重,就是世界经济增速减缓,都无法阻挡中国前进的步伐。(“不是……就是”应改为“不管……还是”) C: 《沁园春·雪》中“稍逊风骚”,“风骚”本指《楚辞》里的《国风》和《诗经》里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D: “而立、不惑、花甲、天命、古稀”是按照年龄由小到大的顺序依次排列的。 |
10、 |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打造全域旅游环境,实现我州旅游业井喷式发展目标,已成为当前炙手可热的话题。B: 为解决好分歧,我本打算要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 , 终不愿意。 C: 三年的时光匆忙而短暂,曾经沧海难为水 , 那些逝去的日子早已一去不复返了。 D: 近年来,电信诈骗案层出不穷,不法分子的手段不断翻新,让人叹为观止 , 防不胜防。 |
阅读古诗,回答小题。 元好问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杨诚斋①夫人罗氏,年七十余,每寒月黎明即起,诣厨躬作粥一釜,遍享奴婢,然后使之服役。其子东山先生启曰:“天寒何自苦如此?”夫人曰:“奴婢亦人子也。”东山守吴兴,夫人尝于郡圃种纻②,躬纺缉③以为衣,时年盖八十余矣。东山月俸,分以奉母。夫人忽小疾,既愈,出所积券,曰:“此长物④也,自吾积此,意不乐,果致疾。今宜悉以谢医,则吾无事矣。”平居首饰止于银衣止于绸绢。生四子三女,悉自乳,曰:“饥人之子,以哺吾子,是诚何心哉?”诚斋父子,视金玉如粪土。诚斋、东山清介⑤绝俗,固皆得之天资,而妇道母仪所助亦已多矣。 【注】①杨诚斋:即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吉水)人。②纻:麻。③缉:把麻拆成缕连接起来。④长物:多余的东西。⑤介:正直。 ( 1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诣厨躬作粥一釜(弯曲身体)B: 东山守吴兴(做……太守) C: 固皆得之天资(固然,本来) D: 悉自乳(喂乳,喂奶) ( 2 )对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断句恰当的一项是( )A: 此长物也/自吾积此意/不乐/果致疾。 B: 此长物也自吾/积此/意不乐/果致疾。 C: 此长物也/自吾积此/意不乐/果致疾。 D: 此长物也自吾/积此意/不乐果/致疾。 (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其子东山先生启曰:“天寒何自苦如此?” ②诚斋、东山清介绝俗,固皆得之天资,而妇道母仪所助亦已多矣。 |
读永恒的书
周国平
①人类所创造的精神财富是通过各种物质形式保存的,其中最重要的一种形式就是文字,在我们日常的精神活动中,读书便占据着很大的比重。一般而言,我们很难想像一个关精神生活的人会对书籍毫无兴趣。“我扑在书籍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高尔基这句话,非常贴切地表明了这一点。
②然而,古今中外的书不计其数,该读哪些书呢?从精神生活的角度出发,我们也许可极粗略地把天下的书分为三大类。一是完全不可读的书,这种书只是外表像书罢了,实际上是毫无价值的印刷垃圾,不能提供任何精神的启示、艺术的欣赏或有用的知识。在今日的市场上,这种以书的面目出现的假冒伪劣产品比比皆是。二是可读可不读的书,这种书读了也许不无益处,但不读却肯定不会造成重大损失和遗憾。世上的书大多属于此类。我把那些专业书籍也列入此类,因为它们只对有关专业人员才可能是必读书,对于其他人却是不必读的书,至多是可读可不读的书。三是必读的书。这类书每一个关心人类精神历程和自身生命意义的人都应该该读,不读便会是一种欠缺和遗憾。
③应该说,这第三类书在书籍的总量中只占极少数,但绝对量仍然非常大。它们实际上是指人类文化宝库中的那些不朽之作,即所谓经典名著。这些伟大作品不可按学科归类,不论它们是文学作品还是理论著作,都必定表现了人类精神某些永恒的内涵,因而具有永恒的价值。在此意义上,我称它们为永恒的书。要确定这类书的范围是一件难事,事实上不同的人就此开出的书单一定有相当的出入。不过只要开书单的人确实有眼光,就必定都会选中一些最基本的好书。例如,他们决不会遗漏掉《论语》《史记》《红楼梦》这样的书,柏拉图、莎士比亚、托尔斯泰这类作家的著作。
④在我看来,真正重要的倒不在于你读了多少名著,古今中外的名著是否全读了,而在于要有一个信念,那便是非最好的书不读。有了这样的信念,即使你读了许多并非最好的书,你仍然会逐渐找到那些真正属于你自己的最好的书,并且成为它们的知音。事实上,对于一个具有独特个性追求的人来说,他的必读书的书单绝非照抄别人的,而是在他自己阅读的过程中形成的,这个书单本身也体现着他的个性。正像罗曼·罗兰在谈到他所喜欢的音乐大师时说的:“现在我有我的贝多芬了,犹如已经有了我的莫扎特一样。一个人对他所喜爱的历史人物都应该这样做。”
⑤费尔巴哈说,人就是他所吃的东西。至少就精神食物而言,这句话是对的。从一个人的读物大致可以判断他的精神品位。一个在阅读和深思中与古今哲人文豪倾心交谈的人,与一个只读明星轶闻和凶杀故事的人,他们当然有着完全不同的内心世界。天下好书之多,一辈子也读不完,我们岂能把只有一次的生命浪费在读无聊的东西上。
(选自《阅读与鉴赏:上旬》2004年第11期,有删改)
链接一: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
(选自《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
链接二:今年4月23日是第22个世界读书日,某机构开展“‘永恒的书’书目征集”活动,邀请部分市民从自己读过的书里挑选一部认为可以入选“永恒的书”的书,并附上推荐语。
读者A(电力员工):推荐一本我最喜爱的《乔布斯传》。“如果你把每一天都当成生命的最后一天,那么,有一天你一定会认为这是正确的。”在乔布斯眼里,生命就是一场战斗,这个略显偏执的信念,激励他在创新的道路上水不止步。而作为一名电力人,我们有很多不同的工种,但是所面对的工作都有不同的难度,我们就需要这种不懈的奋斗精神。无限激发自我,实现自我潜能,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追求,所以我推荐《乔布斯传》入选“永恒的书”。
读者B(初中生)……
( 1 )下列说法,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读者B(初中生):________
阅读赵燮的《磨难》一文,完成文后题目。
①磨难有如一种锻炼,一方面消耗了大量体能,一方面却又强身健骨。
②对待磨难有两种态度,一种是主动迎接,一种是被动承受。古时的斯巴达青年,迫于风俗的压力,每年都要在神坛上承受笞刑,以增强忍受磨难的耐力,这同时具有主动和被动的两种因素。
③主动迎接磨难的人,在忍受磨难的痛苦时,内心多是坦然的,磨难使他好像刀剑磨出锋芒;被动承受磨难的人,在为磨难所煎熬时,内心多充满惶惑,磨难使他仿佛卵石愈见圆滑。
④过多的磨难,对于一个英雄来说,或许是件幸事,诚孟子所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而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却无论如何是一种不幸,中国的近代史已把这一点昭示得清清楚楚。古人言:多难兴邦。这只是一种狭义上的真理,而不是广义上的真理。英国作家希尔顿在他的小说《失去地平线》中,虚构了一个地名——香格里拉。后人多把香格里拉喻为世外桃源。
⑤遗憾的是,人们命运中的香格里拉总成虚幻,而生命中坦塔罗斯式的磨难却是百分之百的真实。
⑥就人生而言,总是从平坦中获得的教益少,从磨难中获得的教益多;从平坦中获得的教益浅,从磨难中获得的教益深……因此,若想做一个非常平凡的人,则是磨难少一些更好;若想做一个出类拔萃的人,则不妨多经历些磨难。
⑦人的容颜往往和磨难成反比,人的魅力往往和磨难成正比。
⑧磨难能使人优秀。如果既想成为优秀,又想远避磨难,这样的事情几乎是极少可能发生的。
(一)孩童时,我们和父母在一起,感受到的是父母的呵护;在学校时,我们和同学、老师在一起,得到的是友情、师生情;孤独时,我们与书籍在一起,从书海中汲取精神营养……与我们在一起的人或物不同,我们会得到不同的收获与感受,请讲讲你和他们在一起时的故事或感受吧!
以“和_______在一起”为题,写一篇文章。
(二)每个人的内心都是一个丰富的世界,有喜悦,有愤怒:有忧伤,有快乐……身体的变化,生活的酸甜苦辣,世界的纷繁复杂,有多少事,多少想法藏在人的心里,从个人解不开的疙瘩到浩茫连广宇的思索。
请以“心事”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