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7年宁晋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研究结果表明,那些心态平和、性格开朗、胸怀宽广的人比那些愁眉苦脸、孤独紧张、忧心忡忡的人出现精神疾患的概率要少50%。
B: 对手在战略上的调整使该公司必须作出选择:要么联手业内巨头,强势逼宫,使对手就范;要么急流勇退 , 套现获利,回归软件市场。
C: 自第三分钟朴智星被断球后,曼联队在五分钟内竟然无法控制局面,而阿森纳队排山倒海般地高速狂攻,压得曼联喘不过气来。
D: 新版电视剧《四世同堂》引起争议,有人认为该剧加进了太多现代元素,把一幅老北京市井生活画卷变得南腔北调 , 丢掉了原著的灵魂。
2、下列划线的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刻(juān)禁(gù) 然(qiǎo) 精竭虑(dān)
B: 首(qiáo)亮(zèng) 不(xùn) 深痛疾(è)
C: 遒 (jìn) 然(àng) 留(zhì) 滋暗长qián
D: 使(chā) 临(pín) 喧(xiāo) 坦荡如(dǐ)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拘泥 稽首 乱蓬蓬 如坐针毡 味同嚼腊
B: 捷报 侍候 狙击战 一意孤行 鸠占雀巢
C: 掂记 秘诀 不屑置辩 无精打采
D: 苍茫 坎肩 暖融融 矫揉造作 战战兢兢
4、下面语段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在《红星照耀中国》中,彭德怀出身湘潭农村,曾当过放牛娃、矿工、鞋匠,曾追随孙中山,后受到《共产党宣言》感召加入。周恩来出身官僚家庭,年少时在南开接受“开明”教育,留学巴黎时创建了,回国后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他们都对藏污纳垢的国民党统治深恶痛绝。他们为中国革命事业殚精竭虑任劳任怨,领导劳苦大众走出泥泞,迎来了光明。


A: 藏污纳垢
B: 深恶痛绝
C: 殚精竭虑
D: 任劳任怨
5、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是否具有节俭创新意识,是民族兴旺的决定性因素。
B: 新时代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创造的水平。
C: 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推动下,使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社会购买力大幅度提高。
D: 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就是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合、创新的过程。
6、选出下面划线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
A: 这三种感情像飓风一样,把我吹到(bīn)临绝望的边缘。
B: 严老先生饶有兴味(xīng wèi)地说:“让我们赞美生命,赞美哪些毁灭不掉的生命吧。”
C: 我想念昆明的雨,雨季则有青头菌、牛肝菌,味极鲜(yú)。
D: 我从放大镜里见过蝉卵的(fū)化,开始很像极小的鱼,眼睛大而黑。
7、下列划线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园春(qìn) 外(fèn) 成吉思(hàn) 幽(yān)
B: 余(wéi) 莽(mǒng) 妖(ráo) 稍(xùn)
C: 风(sāo) 风流人物(shǔ) 今(zhāo) 石(jié)
D: 分(mì) 奔(chí) 代(cháo) 争(jìng)
8、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骄媚 卖弄 造仿 咄咄逼人
B: 燎亮 喉咙 屋檐 花枝招展
C: 静默 宽敞 烘托 抖擞精神
D: 玲铛 响晴 惋转 淅淅沥沥
9、下列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A: 这首五言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B: 首联第一句点出了送别的地点,第二句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C: 颔联写离情别意,重在点出相同之处,即同为宦游人。
D: 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嫌弃杜少府在临别之时像小儿女一般哭鼻子、抹眼泪。
10、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她对未来一番美好的畅想,使我原本平静无波的心湖泛起阵阵涟漪
B: 一本书象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无限广阔的海洋。
C: 每逢节日,看到同学与亲人团聚的场面,他总会睹物思人 , 深深思念远在家乡的母亲。
D: 三年的初中学习生活即将结束,我望着熟悉的校园,思绪万千,茫然若失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相关问题。
渔 翁

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注】①欸(ǎi)乃:拟声词,摇橹声。

( 1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忙碌的渔翁,请逐句品读诗歌,补充下面的句子:
渔翁夜宿 , 晨起汲水,燃烧楚竹,日出

( 2 )品读诗歌5、6句,说说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苍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寝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
①君寡人者,轻寡人与?
②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③长跪而之曰

( 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 3 )唐雎出使秦国与秦王展开了哪两个回合的斗争?请作简要概括。

( 4 )唐雎引用专诸、聂政、要离行刺的故事的用意是什么?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中国,最贫穷的挥霍者》,回答各题。

中国,最贫穷的挥霍者

①就水来说,中国是世界上最贫穷的挥霍者。

②联合国一项研究报告指出:全球现有12亿人面临中度到高度缺水的压力,80个国家水资源不足,20亿人的饮水得不到保证。预计到2025年,形势将会进一步恶化,缺水人口将达到28亿至33亿。世界银行的官员预测,在未来的5年内,“水将像石油一样在全世界运转”。

③我国属于缺水国之列,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淡水量的1/4,居世界第109位。在人均水资源方面,中国已被列入全世界13个贫水国家之一,而且分布不均,大量淡水资源集中在南方,北方淡水资源只有南方淡水资源的1/4。据统计,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一半以上城市不同程度缺水,沿海城市也不例外,甚至更为严重。目前我国城市供水以地表水或地下水为主,或者两种水源混合使用,有些城市因地下水过度开采,造成地下水位下降,有的城市形成了几百平方公里的大漏斗,使海水倒灌数十公里。由于工业废水的肆意排放,导致80%以上的地表水、地下水被污染。专家们警告:“20年后中国将.找不到可饮用的水资源。”美国民间有影响的智囊机构——世界观察研究所发表的一份报告中称:“由于中国城市地区和工业地区对水需求量迅速增大,中国将长期陷入缺水状况。”中国的黄河在过去的10多年间,年年断流,其中1997年断流226天。流经中国一些人口稠密地区的淮河去年也断流了90天。从卫星拍摄的照片看,数百个湖泊正在干涸,一些地方性的河流也在消失。目前全国600多座城市中,有300多座城市缺水,其中严重缺水的有108个。其中北京市的人均占有水量为全世界人均占有水量的1/13,连一些干旱的阿拉伯国家都不如。

④但是,广大老百姓能感受到我们如此的窘境吗?没有。

⑤就生产用水来说,在宁夏的一些地方,每亩水稻一年大约需要浇2000多立方米水,一亩小麦要浇1200多立方米水。中国农村普遍的水资源利用率只有40%左右。在宁夏,每公斤大米耗水超过2吨。大水漫灌如果真的对庄稼有好处,倒也罢了,但事实上这种做法是引起土地盐碱化的最根本原因。

⑥工业用水方面,我国炼钢等生产过程的单位耗水量比国外先进水平高几倍,甚至几十倍。水的重复利用率不到发达国家的1/3。

⑦觉醒吧,国人!如果这种用水状况还持续下去,那么我国水资源枯竭那一天必会来临!

( 1 )阅读第③段,概括出题目中“贫穷”的依据。
( 2 )第③段“20年后中国将.找不到可饮用的水资源”中加点词“将”能否删去?为什么?
( 3 )第⑤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 4 )面对我国水资源严重缺乏的现状,你有哪些合理的建议?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探春,贾政与赵姨娘生的女儿。她不认生身之母为母女关系,曾说:“我只管认得老爷太太两个人,别人我一概不管,就是兄弟姊妹跟前(暗示对同母弟弟贾环),谁和我好,我就和谁好,什么偏的、庶的,我也不知道。”

她独具胸怀,又与大观园众姊妹不同。“我但凡是个男人,可走得出去,我早走了,立出一番事业来,那时自有一番道理。”探春这番话可见她非同一般的志向。

她勇建海棠社,在建社宣言中写道:“孰谓雄才莲社,独许须眉;不教雅会东山,让余脂粉耶?”众姐妹及宝玉都听她的号令,入社吟诗谈文。

凤姐患病时,她和李纨、宝钗暂摄家政,对大观园进行了一番改革,办了三件大事。第一件,她提出来取消了宝玉、贾环、贾兰三人上学的点心、纸笔月银,该项是以上学为名的开支,实际上津贴了袭人、李纨、赵姨娘。第二件,把各位姑娘每月头油粉钱二两银子也取消了,因各位姑娘,每月各有其月费银子,此项开支是重复。第三件,探春觉得家仆中赖大家的花园管理有办法,联想到大观园中每年所产稻米、竹笋、莲藕、花、果、鱼虾等,年产可值四百两银子,全都糟踢了。因而提出委派园中服役的婆子、媳妇分别承包起来,除给姑娘的头油、脂粉、花瓶、鸟食等外,各自享有剩下的盈余。探春的改革,部分地纠正了贾府的弊端。

探春最值得称道的,是她在“抄检大观园”过程中的表现。一花独秀,主子中能够反抗的只有探春。她不愧庶出,她没有白白付出代价,她已经学会了在不利情况下捍卫自己的尊严。她言语尖刻,说得又狠又准。她读书知理,能一眼判定此次搜检的极不正常的性质与严重后果。她敢于斗争,一个耳光的清脆响声永垂天地。《红楼梦》中整日男男女女吃吃喝喝,哭哭笑笑,本来就少阳刚之气,“抄检大观园”读起来更是令人憋气,幸亏有探春这个耳光,金声玉振,为抄检的受害者也为读者出了一口恶气。

( 1 )探春为什么不认生身之母为母女关系?
( 2 )探春首先发起诗社,众姐妹和宝玉都听她的号召,从中可以看出她有什么才能?
( 3 )有关探春改革,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探春有眼光,有魄力,但庶出的地位,暂摄家政的身份,决定了她不可能有什么大的作为。
B: 探春拿赵姨娘开刀,是她不认生母,投王夫人所好的最好例证。
C: 探春是改革家,她可以为贾府每年省下几百两银子,但这个家庭的衰亡是必然的,她无法挽救。
D: 理家的这段经历,使探春对贾府的家政痼疾了解得更深,以致“抄检大观园”时,她发展成为“看之重、言之痛、怒之深、虑之远,慷慨陈词,声泪俱下”的“反抄英雄”。
( 4 )为什么说探春在“抄检大观园”中表现最为突出?
( 5 )你喜欢作者塑造的探春这个形象吗?对她你是如何评价的?
四、写作(分值:60分)
一位屡屡失意的青年人去请教得道高僧,高僧拿了两只装有茶叶的杯子,用温开水冲了一杯茶,叫青年人喝,青年人觉得一点香味也没有;高僧又用沸水冲了另一杯,没冲满,只见茶叶在杯子里上下沉浮着,一会儿,一缕清香缓缓从杯中飘出来……高僧这样加了三次水,茶叶在杯子里一次比一次沉浮得厉害,于是青年人闻到了沁人心脾的芳香——茶叶经历多次的沸水浸泡,终于绽放了芳香!

人生如茶,人的成长需要磨练。

请以“磨练”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题目自拟。(2)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3)不少于500字;(4)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