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书信与普通文章的区别,主要在体例格式上而非内容上。在书信中可以记叙事情,描写景物,说明事物,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对人生和社会的议论。B: 对联是汉语特有的文学形式,通常用毛笔竖写,贴挂时,上联居右,下联居左。 C: 俄国诗人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直接用劝说的口吻,对世人进行嘱咐。 D: 《变色龙》是一篇讽刺小说,作者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他与美国小说家欧﹒亨利、法国小说家莫泊桑称为“世界短篇小说三巨匠”。 |
2、 |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为了落实线上教学工作,学校通过各种渠道对困难学生给予帮助支持,确保满足基本的线上学习。(在句末加上“需求”) B: 中南建筑设计院集团公司承接雷神山医院建设任务后,从施工、设计、移交到验收,仅仅用了十天时间,创造了又一个中国奇迹。(将“施工”和“设计”互换位置) C: 一些地方假借“弘扬传统文化”“发扬中华文化”为旗号,大量兴建仿古建筑,以刺激当地经济,实不可取。(将“为”改为“的”) D: 从垃圾分类、低碳出行、绿色消费开始,实施这些具体的绿色生活方式,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在为“无废城市”添砖加瓦。(将“实施”改为“践行”) |
3、 | 下列文学知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论语》中“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里的“六十”和“七十”分别被称为“花甲”和“古稀”。B: 季羡林是国际著名的东方学大师,他的文章《我的童年》介绍了自己的家庭和童年的小伙伴等内容,文中充满了对那段幸福、快乐的童年生活的依恋之情。 C: 《雁门太守行》中“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里的“黄金台”,相传为战国时燕昭王所建,上面放着千金用来招揽人才。 D: 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沈从文的《云南的歌会》和汪曾棋的《端午的鸭蛋》,都蕴含着浓郁的民间文化气息,抒发了作者内心深处对民间文化的由衷赞叹。 |
4、 |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世博园内的中国馆用高科技手段完善地展示了中国的强盛、城市的美好。B: 经过三年努力学习,他对自己能否考上理想的高中充满信心。 C: 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定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D: 据统计,地球上的森林每年大约有2000万公顷左右被砍伐或毁坏。 |
5、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老王》的作者杨绛在文中表达了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作。 B: 《阿长与〈山海经>》表达了鲁迅先生对长妈妈的思念和哀悼。 C: 《台阶》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怀念之情。 D: 《卖油翁》形象地说明了“熟能生巧”“实践出真知”“人外有人”的道理。也给我们以做人的启发:即使拥有技艺才华,也应谦逊。 |
6、 | 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筹备 摧枯拉朽 锐不可当 灸手可热 B: 燥热 震耳欲聋 正襟危坐 涛涛不绝 C: 吹嘘 无懈可击 试目以待 名副其实 D: 盎然 广袤无垠 无可置疑 黯然失色 |
7、 | 下列句子后面括号内解说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作为一个党员,办事、想问题,都要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这句话存在语病,病因是“句式杂糅”) B: 演讲词应该根据演讲者的个性、职业、教育背景等差异来设计,与演讲内容和对象没有关系。(这句话的表述没有问题) C: 宋代文学家柳宗元被贬到湖南永州后,常常探山访水,写下了备受后人推崇的“永州八记”。(不是“宋代”,应该是“唐代”) D: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春秋到战国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应该是从西周到春秋时期) |
8、 |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遮蔽 帐蓬 大相径庭 各得其所 B: 心绪 废墟 神通广大 人迹罕致 C: 奥秘 水渠 灵机一动 截然不同 D: 感慨 暮色 眉开眼笑 惊慌失错 |
9、 | 依次填入下文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一篇散文,就是一杯作者用自己的人生________酿成的酒,我们读散文,也就是在饮这杯“酒”,越是细细________、越能够________出其中丰富而复杂的滋味,得到启迪和美感。 A: 阅历 品尝 体验B: 阅历 咀嚼 体验 C: 经验 咀嚼 体味 D: 经验 品尝 体味 |
10、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秀颀(qí) 烂熳(màn) 溃退(kuì) 深恶痛疾(è) B: 畸形(qí) 婆娑(suō) 甲胄(zhóu) 坦荡如砥(dǐ) C: 教诲(huǐ) 濒临(pín) 不逊(xùn) 惟妙惟肖(xiào) D: 嶙峋(xún) 黝黑(yǒu) 滞留(zhì) 触目伤怀(chù) |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各题。 夜 坐① (宋)文天祥 淡烟枫叶路,细雨蓼花时。 宿雁半江画,寒蛩②四壁诗。 少年成老大,吾道付逶迤。 终有剑心在,闻鸡坐欲驰。 【注】①此诗写于起兵勤王之前。宋恭帝即位后,国家艰危,各地将官大都观望,只有文天祥和张世杰两人,召集兵马,起兵勤王。②蛩(qióng),蟋蟀。 ( 1 )诗歌前两联描写的是________时节的景色,我们可以从________、________等意象中看出来。( 2 )诗的尾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你试着进行赏析。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伄若有光,便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隔☆绝。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大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①落英缤纷 ________ ②黄发垂髫 ________ ③便要还家 ________ ④处处志之 ________ ( 2 )下列句子中与“不足为外人道也”的“为”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武陵人捕鱼为业B: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C: 念无与为乐者 D: 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 ( 3 )从文中找出一个判断句并翻译。( 4 )翻译下面句子。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5 )本文是以渔人进出桃花源行踪为线索,按时间先后顺序,把发现桃源、________、离开桃源、________等曲折离奇的情节贯串起来,表达了作者________的社会理想。 |
阅读《海燕》选段回答问题。
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下来.而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雷声轰响。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跟狂风争鸣。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沫。
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
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
这个敏感的精灵,一——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是遮不住太阳的,——是的,遮不住的!
狂风吼叫……雷声轰响……
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蜿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
——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
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1
( 1 )文中画线的句子中,你认为哪些动词运用得好?请把它抄写在下面,并简析运用这些动词的妙处。( 2 )“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是遮不住太阳的,——是的,遮不住的!”这句话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具有怎样深刻的寓意?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①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静,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太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走,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 1 )文章为什么反复写“看花”这一内容?( 2 )但“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时,母亲为什么不去制止安慰,而是悄悄地躲出去?( 3 )将第③段中加横线的“央求”换成“期待”好吗?为什么?( 4 )文章结尾说“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你认为文中的“我”懂了吗?请结合结尾段中的描写内容具体说明。 我们初中学生正是风华正茂,生气勃勃,头脑里往往充满奇思妙想。
请以“我好想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如“我好想有自己的一个小天地”、“我好想当一名解放军”、“我好想飞上月球”、“我好想做一名科学家”。字数不少于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