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7年钟山高级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她虽然衣着朴素,不施粉黛,但独特的气质让她在人群中显得鹤立鸡群
B: 当改革的浪潮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旧的司法鉴定制度时,我国司法鉴定的一个新的时代拉开了序幕。
C: 王老师讲课声音洪亮,抑扬顿挫 , 让人感觉讲的知识是“活”的,讲的“内容”是美的。
D: 黑势力团伙气焰嚣张,锐不可当 , 但在我公安机关的严厉打击下,被彻底粉碎。
2、

下列几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据调查,我国超80%左右的成年人全谷物摄入不足,导致维生素b、膳食纤维等的缺失。
B: 这三年多来,一带一路建设从无到有、由点及面,进度和成果都超出了预期。
C: 通过在扬州钟书阁举办的《人间送小温》首发式,使更多年轻读者深入了解汪曾祺。
D: 我们不仅要学习巴西人“用脑踢球”的理念,但也要大力发展我国青少年的足球事业。
3、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吴均的《与朱元思书》是一篇清丽的写景小品文,描绘了富阳到桐庐一段的富春江雄起秀丽的景致,表现了作者陶醉于大自然的闲适心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内心渴望为人所赏识干一番大事业的愿望。
B: 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作家,他出生于贵族家庭却同情农民厌恶农奴制度,他的代表作为巨著《战争与和平》以及《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C: 宋濂在《马说》综激励我们读书要“勤且艰”,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D: 黎巴嫩诗人纪伯伦的《浪之歌》中运用拟人、比喻手法抒写了他对自己祖国的深切思恋之情,读来感人至深。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似与游者相/山水之 ,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B: 念无为乐者/微斯人,吾谁
C: 张怀民/未果,病终
D: 水尤冽/以其境过
5、

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天上的云,真是 ,变化无常。有的像羽毛,有的像鱼鳞,有的像羊群……它们有时把天空 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 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

A: 多姿多彩 点缀 覆盖
B: 姿态万千 点染 覆盖
C: 多姿多彩 点染 笼罩
D: 姿态万千 点缀 笼罩
6、

下面文言语句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译文: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B: 可二黍许。译文:(核舟)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
C: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译文:但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D: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译文: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或在府而异。
7、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美国总统特朗普已明确表示,将继续实行美国对北约和跨大西洋盟友关系的承诺。
B: 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长期以来形成并传播的道德操守和处世方法。
C: 作为中国人,我们既要有文化自信,不妄自菲薄;又要有全球视野,不盲目乐观。
D: 峰会之后,全国各地的游客趋之若鹜 , 纷纷前往南山路观赏火树银花的世界。
8、对《登飞来峰》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诗歌的第二句巧妙地化用前人诗句“鸡鸣见日出”,把“日出”改为“日升”,增添了画面的跳动感。
B: 这首诗立意高远,感情奔放,表现出王安石高瞻远瞩的气概。
C: 诗歌的后两句,一反前人“忧谗畏讥”之意,与《岳阳楼记》所表达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有异曲同工之妙。
D: 这首诗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异曲同工之妙。
9、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家(pēi) 冽(lǐng) 壁滩(gē) 而不舍(qiè)
B: 裸(lù) 迁(xǐ) 脂粉(lián) 长短叹(xū)
C: 酷(xiāo) 胆(qiè) 秸秆(shú) 首低眉(hán)
D: 侏(rú) 红(fēi) 城庙(huáng) 龙吟凤(suì)
10、下列划线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西班牙,斗牛士被视为英勇无畏的男子汉,他们用矫健的身姿迎向飞奔的斗牛,真是气冲斗牛啊。
B: 小芳正在台上演讲她的作文,别看她平时支支唔唔,演讲起来慷慨淋漓 , 一反既往。
C: 谈起目前流行的游戏“王者荣耀”,李明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 , 使在场的老师也惊叹不已。
D: 司机张师傅冒着生命危险解救乘客的事迹,一经新闻媒体报道,就被传得满城风雨 , 感动了无数市民。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小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两诗都写夜间“闻笛”,都抒发思乡之情,但写法上有所不同,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1 )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濯清涟而不________

②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________

③予菊,花之隐逸者也________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②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3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第一段中,作者用了一边串的铺叙,对莲花挺拔秀丽的芳姿,特别是可敬而不可辱的磊落风范,作了淋漓尽致的渲染。
B: 在第二段中,作者由评花进而对人作出评价,发出感慨;当今之世趋炎附势的小人比比皆是,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少啊!
C: 作者以牡丹为正衬,以菊为反衬,使莲花挺拔超群的高洁形象矗立在读者心中,歌颂了自己坚贞不渝的理想和洁身自爱的君子情操。
D: 作者通过对莲花的爱慕与礼赞,表明自己对美好理想的憧憬,对高尚情操的崇奉,对庸劣世态的憎恶。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别把我当陌生人》完成下列小题

“记住,路上,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不要接受陌生人给你的一切食物和饮料!只要离开位子,回来时一定要把杯中剩下的水倒掉!”

去年夏天,我坐火车去新疆开会。三千多公里的路途,没有同伴。出发前,家人这样反复叮嘱我。

刚走进包厢时,我心里很忐忑,不知道这一路上要面对些什么人。一个男人进来了,身后有个四五岁的小姑娘,大概是他女儿。随后,一个十岁左右的小男孩蹦蹦跳跳地过来了,她妈妈紧跟在后面。整体环境不错,我精神放松了很多。

晚上10点多,我锁好门,把手提包压在枕头下面,躺下。不知不觉,已到深夜。在似睡非睡中,我听到了扭动门锁的声音,接着,“哗啦”一声,门被打开了,我猛地打了个机灵,紧张不已。一个黑乎乎的脑袋探了进来,借着通道幽暗的灯光,我看到那是一个身材高大,样子凶悍的男人。此时,包厢里其他人还在熟睡,我吓得头皮发麻,浑身哆嗦。他打探一番后,挤进门来。我不知从哪里来了勇气,大喝一声:“干什么的?”

“我,我上车呀。”那个男人被我的喊声吓了一跳,接着他把行李拖了进来。原来真是上车的。虚惊一场!

早晨醒来,我赶紧摸了摸枕头下面,包在。随便吃了早点,又躺下看书。中间出去过几次,回来后,我都把杯中剩下的水倒掉。在这样的环境里,当心无大碍。

包厢里,两个孩子在嬉闹,大人们都很安静。我拿出零食吃的时候,挺想给那两个孩子,可担心遭到拒绝,又忍住了。我想,上车前,他们的父母一定无数次告诫他们,不要接受陌生人的食物。

“阿姨,你怎么躺了半天也不下来玩儿?”小姑娘仰着脸,忽闪着大眼睛对我说。

我笑了笑,赶快从上铺下来,和孩子们玩了起来。“阿姨,吃荔枝吧!”小姑娘用她胖嘟嘟的小手递给我一颗饱满的荔枝。我愣了一下,连忙接过荔枝,轻轻地说了声谢谢,手有些颤抖,还有些僵硬。

孩子给每个人都发了一颗荔枝,包厢里的每个人都伸手接着,小姑娘笑了起来,眼睛像弯弯的月亮湖。那颗荔枝,我一直攥在手里,舍不得吃。小小的荔枝,如同两个世界的缩影。 成人的世界如荔枝皮,粉饰,坚硬,粗糙;孩子的世界如荔枝瓤,莹白,晶透,柔软。孩子的心,像一把钥匙,开启了那把坚实的锁,紧闭的门彼此敞开了。

于是,我们的小包厢成了快乐的大家庭。美食共享,格外香甜。我把最好吃的都留给了小姑娘,还抱着她,给她讲故事,把她原来松散的头发编成漂亮的小辫,给她拍了很多照片。孩子对我也越来越依恋,一会儿看不见我,就到处找。或许是她离开妈妈太久,我是个母亲,我身上有妈妈的味道。那天夜里,她是在我怀里睡着的。

第三日清晨,快到终点站了,可我的心里却平添了一丝怅惘。车停了,人们如潮水般从车身里漫出。我抱着小姑娘,她爸爸帮我提着大行李箱。孩子紧紧搂着我的脖子,趴在我肩上。就要和他们分别了。我依旧紧紧抱着孩子,我们脸贴脸。她父亲将她抱走那一刻,她哭着大声喊“阿姨”!我心里好难受,背过身去。

手机响了,收到朋友发来的短信:“出门在外一定要小心,不要轻易和陌生人说话,不要接受陌生人给你的任何食物和饮品!”我笑了笑,走进人海中……

( 1 )请根据提示,将选文中表现“我”心情的词语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刚进包厢时,忐忑→深夜包厢门被打开时,________→想给孩子零食时,________→快到终点站时,________→与小姑娘分手时,________。

( 2 )文中第⑨自然段写“我”的手有些颤抖,还有些僵硬,原因是什么?
( 3 )结合语境,品析词句。

①那颗荔枝,我一直在手里,舍不得吃。(品划线的词)

②“成人的世界如荔枝皮,粉饰,坚硬,粗糙;孩子的世界如荔枝瓤,莹白,晶透,柔软。”(赏析句子)

( 4 )请说说本文开头段和结尾段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 5 )文章的题目“别把我当陌生人”你是怎样理解的?读完文章你有何感想?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文本一:

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里,一部电影不仅引发观影热潮,而且成为舆论焦点。这就是票房已经突破30亿的《流浪地球》。

电影讲的是太阳将要发生叫“氦闪”的剧烈爆炸,人类在地球表面上装满发动机,推动这个星球去往比邻星系。电影的故事,正是发生在这一段旅程中。设想一下,人类带着地球在宇宙流浪,距离将以4.3光年为计、时间将以2500年为计,一代人都不过是一瞬间。人类带着地球在宇宙流浪,这真可谓是星辰大海的征途,期间该有多少的惊心动魄!如果说漫威的宇宙是多时空的超级英雄,星球大战的宇宙是翻版的地球政治,充满幻想的趣味;那么《流浪地球》的宇宙,则是一种时间性的宇宙、发展着的宇宙,更能体现人类的灵长、也更具有科学的色彩。

我们有理由期待,今后在大屏幕上,能看到移民中“飞船派”和“地球派”的争吵,能看到地球冲出太阳系后的漫长漂泊,能看到这个想象家园中社会、文化、心理和伦理的改变,也能看到人类在壮丽的宇宙迎接文明的又一次曙光。《星球大战》已经拍了10部,《异形》系列也已经有8部,《流浪地球》能否成为一个系列的开启呢?从这个角度看,说这个电影开启了一个新的电影世界,倒也不算过誉。

在电影《流浪地球》中,我们能看到许多不同于美式科幻片的元素。在春节的北京地下城,街头张贴着“福”字,孩子们穿着蓝白相间的校服,课堂上朗读朱自清的《春》,而冰封的大地上,济宁、上海、杭州的路标宛然。甚至是对“流浪”与“回家”这一组关系的理解,都充满了中国式的对家的向往、对故土的眷恋——比如,西方科幻经典《银河系漫游指南》中,地球在一开始就被爆破;而《流浪地球》中,面对危机的人类竟然带着地球这个家园一起逃亡。这或许也是很多人对这样一部电影开启的世界更为期待的原因——我们期待能看到更多中国价值、东方理念,在人类想象力的疆域里延伸,在更为极端与特殊的情况下处理人类面临的永恒拷问。

就像刘慈欣所说,今天的中国有着强烈的“未来感”。科技创新的“中国浪潮”让世界侧目,也打开了中国人对于科学的认知。有评论认为,“中国科幻成功实践是改革开放40年科技巨大进步带动的瓜熟蒂落,更源于一批对未来与人类命运充满想象和热情的创作者的笔耕不辍”,这让中国科幻电影的创作有可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为世界的科幻文艺创作提供中国经验和中国故事。

——选自人民日报:《流浪地球》争论意味着更高的期待(有删改)

文本二:

围绕《流浪地球》,人们主要讨论了三个有趣的问题:第一,非西方主体能否实质性的参与全球宏大叙事的主线,并做出无法被否认的贡献,简而言之,就是,非西方能否成为主体之一;第二,欧美国家事实上长期垄断的叙事结构和话语体系,能否被后来者在主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进行超越;第三,中国是否可以在想象空间里领先一步,做出一些超越自身当前实力的“丰功伟绩”,包括使用科幻的方式。

这场讨论的出现,是偶然的,因为没人知道《流浪地球》这片子能够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通过“空手套战狼”的方式绝地大翻身。

另一方面,这场讨论的出现,是必然的,尽管今天的地球并不面临立刻走向消亡的宏大威胁,但国际体系变迁带来的压力和挑战,对作为一个整体的中国而言,在精神和心理方面,其实并不真的逊色于一场“太阳氦闪”级别的考验;而《流浪地球》中的核心命题:当不知道有没有希望,但注定要有人担当,要有人牺牲,要有人去行动时,应该怎么办的命题,在今天中国现实中面临的各种挑战和考验中,无时无刻不存在。极而言之,这个考验,从19世纪中后期中国被卷入现代化以来,就始终存在;能够走到今天,就是无数中国人做出了正确的回应;只不过,在2019年农历猪年春节,这个选择,以借鉴来自好莱坞的技术手段,加上一群中国人的创意和演技,可视化的呈现了出来。可视化呈现的结果,是诱发了超大规模的情绪共鸣,这就是历史的必然。

——节选自观察者网:《流浪地球》意外成了中国崛起的试金石

文本三:

《流浪地球》的现实意义,绝不仅仅是几十亿元票房和一片赞誉。它更大的贡献,在于创作制作影片的过程中,培养、锻炼了一大批技术团队和方方面面的人才力量。通过参照“好莱坞模式”生产制作类型化大片,大大推进了中国电影工业标准化、流程化水平。此外,《流浪地球》所呈现的思想、情感和审美,也为国产科幻电影提供了一种范式。这些人才队伍弥足珍贵,这些经验、路径和模式更应该进行总结提炼,逐渐形成一整套标准、流程和规范,并进行固化和推广。这些工作,将为后来的电影人开辟道路,为更多优秀的国产科幻电影、类型化大片的涌现,从创作制作的人才、标准、流程和机制等方面提供强有力支撑,在“中国科幻电影元年”之后,开辟一个中国科幻电影、中国类型化大片的全新时代。

——摘自光明日报:用工匠精神打造《流浪地球》

( 1 )阅读以上材料,选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流浪地球》获得高票房的原因在于它不光有来自好莱坞的技术手段,并让我们看到许多不同于美式科幻片的元素。
B: 文本一中的“飞船派”在科幻电影中指当危险(灾难)来临时放弃地球,造飞船离开;“地球派”则是带着地球一起走。
C: 《流浪地球》将中国人面对国际体系变迁带来的压力和挑战时的回应可视化地呈现了出来。
D: 《流浪地球》在中国电影发展史中有着重要意义,它开启了“中国科幻电影元年”。
( 2 )请从论证方法的角度分析材料一中划线句的作用。

在春节的北京地下城,街头张贴着“福”字,孩子们穿着蓝白相间的校服,课堂上朗读朱自清的《春》,而冰封的大地上,济宁、上海、杭州的路标宛然。

( 3 )联系上下文,说说文本二中画线句子“这个考验,从19世纪中后期中国被卷入现代化以来,就始终存在”中加点的“这个”具体指代什么?
( 4 )根据文本,请你说说《流浪地球》这部中国科幻电影具有哪些特点?
( 5 )通读以上三个文本,从文本二中人们主要讨论的“三个有趣的问题”中选择一个问题来说说你的观点及理由。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风,一种自然现象,是指自然界由于气压不均而产生的空气流动现象,例如南风、北风。 风也指某种爱好、时尚,是社会或某个集体正在流行的,例如班风、校风。

请以“风”为题,写一篇作文。

注意:①请选择恰当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南风、北风、班风、校风除外);②文章除诗歌外,体裁不限;③不得出现真实校名、人名、地名不少于600字。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