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到了五月,他就会撺掇一群小伙伴到屋后不远的山上去采杨梅。 B: 南极也有自己的恐龙、两栖动物和其他在恐龙时代繁盛的植物和动物。 C: 自信与它的姊妹平和总是携手并进,相辅相成。 D: 何教授的这番话真是震耳欲聋 , 让在场的学者们敬佩不已。 |
2、 | 黑步甲擅长( ) A: 装死 B: 耍伎俩 |
3、 | 下列诗句中使用了扩大夸张手法的是( ) A: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已亥杂诗》) B: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C: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怀旧》) D: 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值一杯水。(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
4、 |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 焙烧(bèi) 拮据(jū) 寒噤(jìng) 言简意赅(gāi) B: 晦塞(sè) 精髓(suí)) 摇曳(yè) 探骊得珠(lí) C: 作梗(gěng) 嗤笑(chī) 纤细(qiān) 鄙夷不屑(xiè) D: 惘然(wǎng) 参差(cēn) 恣睢(suī) 无关宏旨(zhǐ) |
5、 | 与所给汉字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 莱(lái) 绚(xuàn) 逶(wēi) 菠(bō) A: 来 弦 威 渤B: 獭 宣 喂 泊 C: 徕 铉 巍 饽 D: 赖 宣 魏 播 |
6、 | 句中加点的词语含有贬义色彩的是( ) A: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个坏孩子?” B: 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也是一个很好的教训。 C: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 D: 我趴在岩石上,神情恍惚…… |
7、 | 下面句子的方框里,可以使用问号的一项是( ) A: 哪辆车几点出站□在哪休息□都搞清楚了B: 我不知道他今天为什么不去上班□ C: 他哪都不去,你能把他怎么样□ D: 我不管你们是怎么想的□我的态度是不会改变的了 |
8、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驰骋 推推搡搡 震耳欲聋 奋力抗争 B: 旋涡 如丝如楼 挟而不服 汩汩如泉 C: 雾霭 怒不可遏 窟窟窍窍 搏大宽厚 D: 番身 钢板出轧 浪沫横谥 潺潺成溪 |
9、 | 下列关于课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以劝说的口吻、和缓的语气鼓励人们相信生活,相信未来。B: 《太空一日》展现了航天员杨利伟首次太空飞行的一些经历,这一日,充满紧张和意外,也表现出杨利伟的沉着冷静。 C: 《一棵小桃树》一文表达的情感非常丰富,其中含有感谢奶奶对小桃树的呵护,对自己人生信念的呵护。 D: 《伟大的悲剧》主要写英国斯科特探险队经历艰险即将到达南极点时,却悲哀的发现竞争对手挪威人阿蒙森已捷足先登了,他们只好垂头丧气地回到英国。 |
10、 |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下列对词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词的上片侧重回忆作者“少年”时的“愁”,词的下片侧重抒发作者“而今”的“愁”。 B: 上片中“不识”描绘了年轻时的纯真无知,下片中“识尽”概括了作者艰辛的历程。 C: 词的上片作者把不谙世事的闲愁当作了愁,词的下片作者感慨“欲说还休”的愁绪。 D: 词的上片作者的情绪悲壮豪放,词的下片作者的情绪哀婉凄绝,全词形成鲜明对比。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山行 〔清〕姚范 百道飞泉喷雨珠,春风窈窕绿蘼芜。 山田水满秧针出,一路斜阳听鹧鸪。 【注】蘼芜(míwú):香草名。 |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注】①孤陋:片面、浅陋。②资:盘缠。③审:详细。④稽:探究、考察。⑤庶几:差不多。⑥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⑦邑:地方,⑧丘:孔子。⑨勉:勤勉,努力。 ( 1 )下列语句中“之”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不幸而在穷僻之域 A: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 四时之景不同 C: 怅恨久之 D: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 2 )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人之为学不曰进则曰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 ( 3 )本文所谈的是为学之道,身为学生的你从中得到哪些有益的启发? |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精读——精妙品粹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雨
雨,应该是一个阴性名词,她,而不是他。雨,完完全全是女性化的。
春三月的雨,是少女,正值豆蔻年华。
她文静、温柔、清新、羞涩。于人不觉间,她轻轻悄悄地走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她如纱如雾,如情似梦,沾衣不湿,拂面不寒。她的裙袂飘过处,天地万物从沉沉昏睡中苏醒过来,种子发出嫩芽,竹林长出春笋,杨柳抽出新枝,睡了一冬的小生灵也伸伸懒腰,走出深深的地穴。
春雨,把青春和生命赠给大地。
春雨,又是一个爱美的姑娘,一个极擅丹青的画师。她手执神奇的画笔,挥洒出一个美丽的天地。
“梨花一枝春带雨”,何等脱俗;“杏花春雨江南”,何等淡雅;而“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又是怎样的清幽。这全是春雨的手笔啊。
春雨,遍体芬芳的少女,爱美写美的画师。
夏日的雨,是大嫂,她是个急性子,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是个利索干净还带着几分泼辣的中年妇女。
比起春雨,夏日急雨少了几分温柔和文静,可你知道,她有那么多的事情要做,她是一位多子的母亲。
江河湖海等待着她补充营养,以丰腴自己的身躯。被太阳烤得口干舌燥的大地渴望着她的滋润。田野上的庄稼禾苗,山坡上的树木果林,像一群群嗷嗷待哺的孩子,急盼着她的乳汁。年复一年地,她用自己充溢的乳汁喂饱了结实的高粱,喂鼓了肥胖的豆荚,喂足了圆滚滚的西瓜,喂熟了沉甸甸的稻穗。有了她,才有果实,才有收获,才有万种生物的生生不息。
夏日的雨,能干的大嫂,慷慨的母亲。
秋日的雨,是阅尽沧桑的老妇人。
她见过了许多,经过了许多,也做过了许多。她曾经年轻过,辉煌过。如今,桃花梨花谢了,高粱玉米收割了。她该做的要做的都已做过,便显得有几分落寞。更有那喜欢悲秋的写出“冷雨敲窗”的诗句,发出“一场秋雨一场凉”的抱怨。可她是宽容的,豁达的。她知道,人们不会忘记她的过去,不会忘记她做过的一切。
她并不落寞,她正在描画“红于二月花”的霜叶,绘制出层林尽染、色彩绚丽的秋之图。更何况,不久之后,又有三月春雨,少女般姗姗而来。
( 1 )阅读全文,按要求填空。作者把春雨比作少女,写出了她“文静、温柔、清新、羞涩”的性格特征;把夏雨比作________ , 写出了她________ 的性格特征;把秋雨比作________ , 写出了她________ 的性格特征。
( 2 )作者为什么开篇强调“雨,应该是一个阴性词。她,而不是他?”要求: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班名;不少于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