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7年大连海洋学校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对下面语句中加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朝服衣冠,窥镜(察看)
B: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
C: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弊端)
D: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偶尔)
2、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名(nì) 亮(cèng) 深恶痛疾 诚惶诚恐
B: 责(jié) 阴(yì) 油光可鉴 广袤无垠
C: 宽(shù) 山(yáo) 翻来覆去 暗然失色
D: 禁(gù) 然(yí) 正襟危坐 冥思遐想
3、选出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分歧 瘫痪 憔悴 不可抗拒
B: 酝酿 嘈杂 菡萏 争执
C: 仗义 徘徊 笃志 美不盛收
D: 惭愧 辉煌 辛辣 蛛丝马迹
4、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学校教育只是教育的一部分

②我们在学校里接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

③养成习惯,换个说法,就是教育

④读书这件事也只是教育的一部分

⑤教育不限于学校,也不限于读书


A: ③⑤①④②
B: ①②④③⑤
C: ⑤③①④②
D: ②①⑤④③
5、赵树理的哪部小说被誉为“解放区文艺代表之作”?( )
A: 《小二黑结婚》
B: 《李有才板话》
C: 《李家庄的变迁》
D: 《孟祥英翻身》
6、

选出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 )

A: 但通过她的眼睛,从她内心却射出一种永不熄灭的、快乐的、温暖的光芒。
B: “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课,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
C: 啊,怪不得他把花花草草看得那么仔细,也怪不得他说“太迟了!”
D: 而且,我想告诉人们,它味苦,微涩,但能救人。
7、选出下列没有语病的一句( )
A: 我校开展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活动。
B: 屋子里放着各式各样的鲁迅过去所使用过的东西和书籍。
C: 读了这篇文章之后,对我的教育太大了。
D: 谁也不会否认提高学习成绩不是勤奋学习的结果。
8、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B: 早在2000多年前,孔子就提出:“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C: 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12月3日至5日举行,主题为《发展数字经济促进开放共享——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D: “是现在的学校好呢,还是原来的学校好?”老师问一位新转校来的学生。
9、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大面积从新学年开始使用。
B: 微笑着面对生活的人,失去的只是白己的烦恼,赢得的则是整个世界。
C: 哈达小区有一半住房甲醛超标,而引发甲醛超标最主要的原因是屠民不合适的装修造成的。
D: 阿尔寨石窟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西北部阿尔巴斯山中,是我国元代目前保存最好的石窟。
10、下列横线上应填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________

②谁如果要________我们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③他再三________茶房,甚是仔细。

④赵州桥________在洨河上,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

A: 怀疑 欣赏 嘱咐 雄跨
B: 怀疑 欣赏 叮嘱 横跨
C: 疑惑 鉴赏 嘱咐 横跨
D: 疑惑 鉴赏 叮嘱 雄跨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两小题。

露天晓角·旅兴

宋·辛弃疾

吴头楚尾,一棹人千里。

休说旧愁新恨,长亭树、今如此!

宦游吾倦矣,玉人留我醉。

明日万花寒食,得且住、为佳耳。

【注释】①旅兴:旅途中即兴而作。

( 1 )本词中借哪些事物感叹时光迅逝,年华虚度?

( 2 )本词蕴含着词人丰富的情感情绪,请作赏析。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数小舟,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 1 )本文作者(人名)________,字晓岚,________(朝代)文学家。
( 2 )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沧州南一寺河干________

数小舟________

铁钯________

于沙上________

( 3 )寺僧、讲学家寻找石兽的具体方法分别错在哪里?
( 4 )老河兵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原文加以分析。
( 5 )以讲学家为代表的这类人在治学方面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4月15日,北京协和医院援都医疗队踏上返京路,这是最后一批撒离的地方援鄂医疗队。疫情期间,全国共计4.2万多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北京协和医院是最早驰援湖北的医疗队之一。自发前来送别的志愿者、市民、公安干部挥舞国旗、接环
起横幅,致敬白衣天使。

材料二:澳大利亚SBS广播公司在4月20日发布的一篇标题为“新冠病毒来自式汉实验室?听听澳洲专家怎么说”的稿件中这样写道:悉尼大学专门研究传染病和生物安全性的爱德华·尔姆新(Ed wad Homes) 教授表态, 没有证据表明SARS-Cov-2(一种导致人类产生新冠肺炎病症的痛毒)起源于武汉的实验室。霍尔姆斯说,这种病毒最有可能的起源是野生动物中常见的其他冠状病毒,它们通常会转移到新宿主上。

“野生动物中冠状病毒的丰富性、多样性和进化都明确表明SARS-Cov-2是自然起源的。”霍尔姆斯说; “需要更多自然界动物物种的样本, 以解决SARS-CoV-2的确切来源。”

奈杰尔·麦克来伦(Nigel MeM lan) 教授是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孟席斯健康研究所的传染病和免疫学主任。他介绍,新冠肺炎病毒的遗传变化可以在蝠和穿山甲的另外两种冠状病毒中找到,它们是来源宿主。

“到目前为止,所有证据都表明新冠肺炎病毒是自然来源的,而不是人为的。“麦克米伦强调:“人为改变基因序列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所有先前的证据都表明,它将使病毒变得更糟,实验室中不存在进行某些更改的系统。”

对于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的流行病学家、高级讲师哈桑·瓦利(Hassan
Vally) 副教授来说, 人为干预病毒的话题完全是割裂且毫无支撑的。他认为:“这种关于新冠肺炎病毒起源的其他阴谋论没有任何实质性内容。”

“实际上,有证据支持新型冠状病毒的自然出现,初步的基因分型研究显示了该冠状病毒与其他蝙蝠病毒的关系。我们必须小心谨慎,不要以不负责任的方式为谣言添油加醋,利用全球危机攫取政治得分。”瓦利说。

材料三:上海疫情防控工作发布会介绍,卫生防疫专家强调,目前可以确定的新冠肺炎传播途径主要为直接传播、气溶胶传播和接触传播。直接传播是指患者喷嚏、咳嗽、说话的飞沫,呼出的气体近距离直接吸入导致的感染。气溶胶传播是指飞沫混合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吸入后导致感桑;接触传播是指飞沫沉积在物品表面,接触污染手后,再接触口腔、鼻腔、眼睛等粘膜,导致感染。

材料四

全国疫情更新时间2020/04/2214:24








84290

1585

1610

35

累计确诊

现有确诊

境外输入确诊

疑似病例

昨日+37

昨日-27

昨日+23

昨日+3

991

4642

78063



无状感染者

死亡人数

治愈人数



昨日+42

昨日+0

昨日+64




( 1 )请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的内容。(不超过30个字)
( 2 )材料二中画线句子能否删去?为什么?
( 3 )涉及新冠肺炎病毒起源的话题近目备受争议,《华盛顿邮报》的报道引发各界对实验室全隐患的排忧,另在福克斯新闻发布了一个沙及武汉实验室未经证实的说法后,美国总统特朗警被问到有关谣言时以“我们拭目以待“作为回点。特朗善的言外之意是什么?仔细研读材料二,你认为从科学的角度如何回应他?
( 4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全国驰援湖北的医疗队中,北京协和医院是最早驰援的医疗队。
B: 爱德华·霍尔姆斯认为关于新冠肺炎病毒起源的其他阴谋论没有任何实质性内容。
C: 新冠肺炎一共只有三种传播途径,分别是直接传播、气溶胶传播和接触传播。
D: 从材料四可以看出,虽然我们国内新冠病毒疫情被控制,基本稳定了,但是输人性病例很多、潜在传染性还是存在的。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碗红粥

凉炘

①我父亲出生的时候,贺兰山巅爆发出一阵巨响,震得大地颤抖,产房内一阵惶恐。因为这个,我父亲没有按常理号哭,他被震得噎住了,双眼紧凝,不发一声,只是手脚胡乱动着。这让我奶奶误以为他是个哑巴,气得直掐他屁股,并命令我爷爷按她的法子煮一碗红粥喂给他,以祛邪气。

②初生的婴儿吃不得硬饭,直往外头吐,唇舌又无力,吐不干净,只好哇哇大哭起来。我父亲一哭,我奶奶如释重负,眼泪横流,嘴上叫喊着:“终于哭了,终于哭了!”全家人欢天喜地,终于放下心来。

③原来,父亲出生的那刻,有一架军用飞机出了事,径直撞向贺兰山。音浪划破空气的屏障,震碎了红旗坡上的无数玻璃。

④不知为什么,父亲一生爱飞机。

⑤年轻时,他立志报考空军飞行学院,但碍于幼时贪玩,上山爬树,下水潜泳,铲渠泥肥庄稼——他身上疤痕无数,导致即使身板硬朗,通过了各项体能测试,却在脱衣检查的最后关头,被拒之门外。酒后,他曾讲过,在军区大门门前,他抬头看天空,那是他人生第一次直面太阳,竟然不用眨眼。就那样屹立原地,心里悲伤,像一块将碎的顽石。

⑥他曾说将穿着空军飞行服、抱着头盔荣归故里,却终于买了硬座车票归家,无颜面对红旗坡上的老老少少。当日,奶奶为他做了一大桌吃的。饭后,父亲说想喝一碗红粥。
奶奶便下厨,煮红粥她最拿手。红旗坡盛产红豆,所谓红粥,就是红豆、高粱酒与清水,三者交融的产物,除此之外,再无其他配料。一切奥妙,皆在火候。

⑦很像人生,煮的时间少了,酒香难入豆心,总不得志;煮久了,酒之精气因高温飘散殆尽,庸碌无味。

⑧后来父亲退而求其次,上了地质测绘学校,因为学校的招生海报,上写着这样一句:航空测绘。

⑨接下来,是漫长的山野间作业的10年。扛着数十公斤重的测绘仪,父亲走遍秦岭山脉,为国家山林无人区的地理测绘献出自己全部的青春和血汗。他踩破的鞋子,悉数堆在测绘院的小土楼里,队长曾说过:“待你们的破鞋堆满房间,我们的革命就胜利了。”

⑩10年间,父亲从未见过航测的飞机,院长说了:“那是美国的技术,国内只有北京、广州的测绘院才用!你咋这么想上天?”十年之后,父亲职位晋升,工作调整,坐进了办公室。办公室是什么样的地方?喝茶,看报,写文件,训下级,被上级训,逢年过节收几条烟几瓶酒,舒舒坦坦的,多好!

⑪父亲觉得不好。他脑子里有一只得了病的云雀,飞不起来,但从不放弃扇动翅膀的本能。在被爷爷奶奶骂了数次之后,他辞职创业。搬家的车子开出测绘局家属院的那天,我出生了。父亲爱天空,他为自己的儿子取名“翔宇”。

⑫广告设计、婚礼庆典……每天累死累活,干到夜里12点才回家。母亲曾经问他:“有朝一日,你创业失败,收入还没坐办公室的人拿的多,你怎么办?”父亲摇头,不予回答,抽着烟笑起来。

⑬受一位朋友的鼓动,父亲的投机心理被暗暗放大,他将几年积累的全部资产投资医药行业,全盘皆输。恍然之间,人过五十。这样悲惨的创业路,惹得亲友同情万分。当年的老领导来电话,说让父亲随时回测绘局,工龄按原来的算,还是办公室的活儿,清闲自在,熬到退休,安度晚年。

⑭“20年前,你说你要当航测员,要上飞机,那个时候我就觉得你这个人不切实际!”

⑮这一通电话,让父亲眼里亮起一团火。火光的影子里,全是30年前的自己一站在空军飞行学院前,被排斥在门外的年轻的自己。

⑯在我高考那一年,父亲将家里的一套老房子卖掉,又拿另一套房做抵押贷款,成立了一家低空飞行技术服务公司,主要业务是农用无人机的生产应用。父亲和几个刚毕业的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的学生一起,钻进机床厂。

⑰有些人很幸运,比如贝多芬,3岁的时候就明白他这辈子的事业是什么。父亲自认为属于不幸的那一类,酒后,他腮红耳烫,说自己50岁了,才找到正儿八经让人心跳、让人晚上睡不着觉的事业。

⑱自那以后,每天回家后,常见他洗手十数分钟,以洗去那烦人的机油和污渍。

⑲飞机进田实验的那一天,父亲特意要求奶奶做一锅红粥,分给员工们品尝。奶奶面带愧色,说人老了手生,恐怕做不出味道。结果,锅盖掀开,清香弥漫,大家喝下,觉得温暖异常,干劲十足。

⑳在田间,在旷野,小型直升机的螺旋桨缓缓加速,终于摆脱了重力。它升起来,向前加速,吹弯了苞谷的身躯,一路向前飞驰,吹出一阵阵麦浪。我那年过五旬的父亲在田埂上狂奔,手握遥控器,控制飞机喷洒出雾化的农药,像追风筝的5岁孩童。欢呼、雀跃,不知疲惫;激动、欣喜,兀自沉醉。

㉑红旗坡的乡亲们皆在一旁围观。他们鼓掌,却一时不能认出那个奔跑的人。

㉒父亲一生眷恋一碗红粥,他要求母亲向奶奶学习红粥的烹饪技巧,这让我也常有口福。

㉓我对红粥的感情,不像父亲那样浓烈。我也不理解那种浓烈的原因所在,只知道,山珍海味,油炸香辣,好吃过瘾,却也许并不是人生的正途。历尽沧桑,浮华谢幕,家乡的红粥,就摆在那里。

㉔一碗入胃,心里安宁。

(选自《读者》2016年第9期)

( 1 )请你根据提示,以父亲为陈述对象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

①________→②报考空军飞行学院被拒,上了地质测绘学校→③________→④辞职创业→⑤________→⑥________

( 2 )请按要求分析句子。

①他脑子里有一只得了病的云雀,飞不起来,但从不放弃扇动翅膀的本能。(请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②我那年过五旬的父亲在田埂上狂奔 , 手握遥控器,控制飞机喷洒出雾化的农药,像追风筝的5岁孩童。(请品味画线词语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 3 )请结合文章分析“父亲”的人物形象。
( 4 )文章以“一碗红粥”为题目,有什么妙处?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同一段路,这一回我觉得很短,另一回又觉得很长;同一件事,有时我觉得有趣,有时则感到乏味;某个时候我什么都能做,换另一个时候又什么都不想……

这段话引发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600至800字的文章。可以叙写自己的经历和见闻;可以发挥想象,创作故事;也可以对这个话题发表见解。

要求:(1)题目自拟,文体自选(除诗歌外);(2)不得抄袭、套作;(3)不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班级。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