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静谧 旁鹜 诚惶诚恐 玲珑剔透 B: 羁绊 惬意 进退维谷 一泄千里 C: 嬉闹 荒缪 险象迭生 有例可援 D: 玷污 剽悍 鞠躬尽瘁 洋洋得意 |
2、 |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全部正确的一句是( ) A: 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帝在更衣室里”。 B: 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帝在更衣室里。” C: 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帝在更衣室里。” D: 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帝在更衣室里”。 |
3、 |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四川移动和摩拜单车合力启动大数据交通工程,其目的是为了破解城市交通拥堵难题。 B: 关于《摔跤吧,爸爸》,看似简单的励志故事,实则深刻地反映出印度社会的现实问题。 C: 随着“绿满蓉城,花重锦官,水润天府”建设规划的提出,成都再次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 D: 为提高节目的文化特色,《朗读者》邀请文化艺术界重量级专家参与节目的策划与制作。 |
4、 | 小刚因为妈妈的每天叮嘱而心烦,与妈妈顶撞起来。作为小刚的好友,你知道后该怎样劝说?请选出下列语言表述不得体的一项( ) A: 她这是唠叨,你全当没听见,走你的。B: 你妈妈是为你好,做孩子的就应该体谅啊! C: 你妈妈这样做,是对你的爱,你要理解她。 D: 你有妈妈在身边叮嘱你,多幸福啊!哪像我,妈妈还不在身边呢! |
5、 | 下列划线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那些怪石嶙峋、犬牙交错,高崖生木,岩上落花,错落掩映,俯仰生姿 , 都可成为美景。 B: 平庸者有时看不见山,攀登者永远胸中有丘壑。 C: 他由于长途跋涉地走了一千米路,早已疲惫不堪了。 D: 桃花开了,前来人工湖畔观赏的人络绎不绝。 |
6、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三五”规划必须紧紧围绕实现这个奋斗目标来制定。B: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1月27日发布,连续13年聚焦“三农”问题。 C: 为优化育人环境,提高办学质量,学校加快了校园环境改造速度和规模。 D: 目前,“嫦娥五号”研制进展顺利,预计大约2017年左右择机发射。 |
7、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B: 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同学们既得到了能力上的锻炼,也享受了天伦之乐。 C: 春节去海南度假,我们在飞机上俯瞰着祖国的沧海桑田 , 不由得被眼前的美丽景色所陶醉。 D: 金融危机爆发后,甲型H1N1流感病毒又乘机横行,这对美国来说可真是祸不单行啊! |
8、 | 下列划线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 妖娆(rǎo) 襁褓(qǎng) 骈进(pián) 唐雎(jū) B: 承蜩(tiào) 枘凿(luì) 鸿鹄(hú) 白频(píng) C: 风骚(sāo) 休浸(jìng) 扶掖(yè) 乐毅(yuè) D: 佝偻(gōu) 舴艋(zé) 亵渎(xiè) 缟素(gǎo) |
9、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有关领导在会议上,明确要求,各部门必须尽快提高传染病防控工作。B: 家风是一种“软约束”,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实现对家庭成员行为、作风、操守的有效约束。 C: 汉十高铁全线贯通后,武汉至襄阳的运营时间大概差不多要缩短1个小时。 D: 通过开展发送红色短信,我们可以在发展文化和传承文化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市民素质。 |
10、 | 下列关于名著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朝花夕拾》中除了塑造了众多人物形象外,全书还贯穿着一个“我”。《狗·猫·鼠》中有一个神往于“老鼠成亲”的充满童趣的我;《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有捉蟋蟀、捕鸟的顽皮好动的我;而在《藤野先生》《范爱农》《琐记》中,则有苦苦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爱国的我。 B: 《昆虫记》在作者笔下,小麻雀“为它的后代做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伤的小甲虫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的动作慢了,它甚至会像婴儿般哭闹”。 C: 奥斯特洛夫斯基回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命名缘由时说“钢是在烈火与骤冷中铸造而成的。只有这样它才能坚硬,什么都不惧怕。我们这一代人也是在这样的斗争中、在艰苦的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并且学会了在生活面前不颓废。” D: 《红星照耀中国》的意义在于不仅记录了考察所得的第一手资料,而且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对和中国革命做了客观地评价。 |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黄州寒食诗(二首) (北宋)苏轼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 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 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 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 何殊病少年,病起须已白。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 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 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 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 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 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定风波① (北宋)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注】本词作于1082年,即苏轼被贬黄州的第三年。 从以上两首诗和一首词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苏轼?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
阅读文言文《孝丐》,完成后面小题。 丐不如其乡里,明孝宗时,尝行乞于吴①。凡丐所得,多不食,每贮之竹筒中。见者以为异,久之,诘其故,曰:“吾有母在,将以遗之。”有好事者欲窥其究,迹之行。行里许,至河旁,竹树掩映,一敝舟系柳阴下。舟虽敝,颇洁,有老媪坐其中。丐坐地,出所贮饮食整理之,奉以登舟。俟母举杯,乃起唱歌,为儿戏,以娱母。母食尽,然后他求。一日乞道上,无所得,惫甚。有沈孟渊者,哀而与之食,丐宁忍饿,终不先母食也。如是者数年,母死,丐不知所终。丐自言沈姓,年可三十。 【注释】吴:古地名,今江苏苏州一带。媪:ǎo,老妇人。 ①吾有母在,将以遗之________ ②俟母举杯,乃起唱歌________ ③为儿戏,以娱母________ ④哀而与之食________ ( 2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有好事者欲窥其究,迹之行。 A: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幼时记趣》)B: 悍吏之来吾乡(《捕蛇者说》) C: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 D: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 3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一 敝 舟 系 柳 阴 下 ( 4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①见者以为异,久之,诘其故。 ②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 5 )文章通过哪些事例表现这个“孝丐”的孝?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其中的两点。 |
生命是棵长满可能的树
①研究者观察花样滑冰运动员训练发现,相同情况下,普通运动员喜欢练习已掌握动作,顶尖运动员更喜欢练习未掌握动作。是停留在“舒适区”巩固技能,还是在困难中超越自我?选择,影响着结局。生命犹如一棵长满可能的树;走出舒适区、挑战“不可能”,人生才能抵达更高的境界。
②走出舒适区,必须勇于“再出发”。时年花甲的王泽山院士放下过往成就的包袱,苦苦实验二十载,解决了火炸药领域世界性难题,第三次走上国家科技奖领奖台;周有光50岁前是经济学教授,50岁后主持拟定我国《汉语拼音方案》,100岁还不肯“逸我以老”,出版了多部著作。不为已有功名所累,变顶点为新起点,生命之树自然会挂满累累果实。
③走出舒适区,意味着敢于“求极限”。模拟太空失重条件训练,航天员若感到身体不适,可随时按下警报器终止,但中国航天员从未发出过警报。在模拟失重的水槽里,景海鹏一泡就是三四个小时,吃饭时连筷子都拿不动。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使人痛苦者,往往蕴藏着促人强大的因子。
④走出舒适区,有时候需要“讨苦吃”。90岁的“稻神”衰隆平常年泡在田里,如果没有他的自讨苦吃,就没有水稻产量的不断提高;…………..,…………..。杨善洲说,如果说共产党人有职业病,这个病就是自讨苦吃。从云南保山地委书记位置上卸任后,他毅然扎进大亮山植树造林,把荒山秃岭变成了绿洲;广东湛江市政协原主席陈光保离休后,荷着锄头进山开荒,造福一方百姓。这般自讨苦吃,体现了心念苍生、以苦为乐,更以实绩彰显了行动的力量。
⑤哲人有言,有些人过了30岁就“死”了,因为之后的岁月里全在模仿自己,机械地重复习惯之事。模仿自己,就是待在舒适区的惯性使然。比如用新瓶装旧酒,反复显摆曾经的成果,如同照了相洗了很多张照片,底片却还是一张;比如习惯于守成、放弃了创新,在踟蹰不前中被他人超越;比如陷入工作怪圈,忙忙碌碌装样子,有难度的不愿干,没有先例的不敢干。不日新者必日退,模仿自己,难免会在舒适中“过早地死亡”。
⑥非洲有种蝙蝠,能把毛驴杀死。开始时,它会用舌尖轻轻地舔舐毛驴脚踝,接着再咬个小口吸血,毛驴浑然不觉;一只只蝙蝠接力,毛驴终于轰然倒地。安逸享乐,会让人停留于表面的舒适区。这种舒适背后,隐藏着致命的陷阱。摒弃守成心态、抵制“舒适”吞噬,一个人才能在进取中不断赢得新优势,内心也方有长久的安宁。
⑦一个人之所以伟大,首先是因为他的目标伟大。高远的目标,寄托着理想和信仰,能激励精神、催人奋进。高原之上有高峰,目标远大者从不满足于某个特定高度,他们常常自觉选择离开舒适区,艰难踏上新征程。面对生命这颗长满可能性的大树,只要肯努力,向上向善总有无限的拓展空间。
(作者:刘根生。有删改)
( 1 )请简要分析全文的论证思路。90岁的“稻神”袁隆平常年泡在田里,如果没有他的自讨苦吃,就没有水稻产量的不断提高;________,________。
大师治学
①林语堂短暂的执教生涯和他漫长的著述生涯比起来,更像是人生中的一段插曲。但以今天的眼光来看,林语堂却足以成为素质教育的代言人。
②林语堂曾经在东吴大学法学院兼了一年的英文课。这天是林语堂的第一堂课,他带了一个大包到教室,学生们还以为这里面装的都是教学资料,心想这位拥有哈佛大学文学硕士和德国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士文凭的老师果然深不可测。
③不料,林语堂上了讲台,把包往讲台上一倒,只见一堆带壳花生稀里哗啦全落在了台上。林语堂抓起一把花生,分给前面的学生,并请诸君自便。大家你看我我看你,谁也不敢先动手。林语堂笑道:“吃花生必吃带壳的,一切味道与风趣,全在剥壳。剥壳愈有劲,花生米愈有味道。”他顿了顿,接着说道:“花生米又叫长生果。诸君第一天上课,请吃我的长生果。祝诸君长生不老!以后我上课不点名,愿诸君吃了长生果,更有长性子,不要逃学,则幸甚幸甚,三生有幸。”
④学生们闻言哄堂大笑。林语堂趁机招呼学生:“请吃!请吃!”课堂里立即响起了一片剥花生壳的声音。等到花生吃完,林语堂随即宣布下课。
⑤此后林语堂讲课,果然没有学生缺课,而且还有很多外来的学生慕名赶来偷师。
⑥更绝的是,林语堂所执教的课程,竟然从不举行考试,每到学期最后一节课的时候,林语堂便端坐在讲台上,随手捡起学生的花名册一一唱名,念到名字的学生依次站起来。这时,林语堂便如相面先生一般,细细把这个学生打量一番,然后在成绩册上记上一个分数,这就是该生本学期的成绩了。林语堂“相面打分”的故事堪称教育界的一大奇闻,并引起了一些老师的模仿。
⑦林语堂这样做的直接原因是他对刻板的考试制度的厌恶。他说:“倘使我只在大学讲堂演讲,一个班56个学生,多半见面而不知名,少半连面都认不得,到了学期终叫我出10个考题给他们做,而凭这10个考题,定他们及格不及格,打死我我也不肯。”他还把考试比成大煞风景的“煮鹤”,说:“恶性考试就是煮鹤艺术,可惜被煮的是我们男女青年。”
⑧令人称奇的是,那些被林语堂“相面打分”过的学生接到自己的成绩后个个心服口服,没有一个人上校长那投诉,而且大家公认林语堂相面打下的分数,其公正程度,远超过一般以笔试命题计分的方法。其实,林语堂记忆力超群,他平时在上课的时候,早已对每一个学生知根知底,他的这种相面打分看似随意,实际上是在了解了每一个学生的水平之后做出的合理决断,比起偶然性很大的一次考试反而更显出其公平。
(有改动)
( 1 )第①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名言一:让我和草木为友,和土壤相亲,我便已觉得心满意足。我的灵魂很舒服地在泥土里蠕动,觉得很快乐。
名言二:人生不过如此,且行且珍惜。自己永远是自己的主角,不要总在别人的戏剧里充当着配角。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点点光亮,照耀人生。生活中的任何人、事、景、物都可以成为我们心里的那束光,指引我们走出黑暗与迷茫,给予我们温暖和希望,帮助我们学会坚韧与顽强……你心里的那束光是什么?
请以“你是我心里的那束光”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