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7年丰城矿务局第四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面文段中划线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鸣之而不能通其意,策而之,曰:“天下无马!”呜呼!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

A: 材:通“才”,才能。
B: 执:握
C: 临:到(它)跟前
D: 其:表推测语气,恐怕
2、下列划线字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小大之
B: 则请从
C: 肉食者
D: 而衰
3、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 面对记者采访的公安局政委女儿顶替上大学一事,学校方面层层 ,没有做出任何回应。
② 由于几名主力队员因伤病不能上场比赛,这支球队的实力有所
③ 为了创造美好的明天,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进一步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 地努力奋斗。

A: 削弱 坚持不懈
B: 推脱 削弱 锲而不舍
C: 削减 锲而不舍
D: 推脱 削减 坚持不懈
4、下列标点符号的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我们倒是些大傻瓜,我们说:“他一辈子一事无成。”或者说:“我今天什么事也没有做……”
B: 我们最豪迈、最光荣的事业乃是生活得写意。其余一切事情,执政、致富、建造产业,充其量也不过是这一事业的点缀和从属品。
C: 一个人到了三十岁的边头就会发现自己丢失了一些什么:一颗臼齿、一段盲肠、一些头发、一点点和人开玩笑的兴味,这意味着他已经失去了那大半个青春。
D: 个人生命不像一件衬衣,当你发现它脏了、破了的时候,就可以脱下它来洗涤,把它再补好。
5、下列文学常识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始终眷恋着祖国》记述了钱学森的主要事迹和他获得的荣誉,以及毅然放弃国外优裕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冲破阻力回国的历程,表现了他眷恋祖国的赤子之心。这眷恋祖国的赤子之心就是文章的线索。
B: 《老山界》这篇小说采用了顺叙方法,有详有略地描写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表现了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C: 《七律 长征》是一篇威武雄壮、气势磅礴的革命史诗,它热情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D: 《枣核》作者是萧乾,《最后一课》作者是都德,法国小说家。虽然这两篇文章体裁不同,但我们阅读作品时仍倾听到作品中人物抒发出相同的爱国主义心声。
6、下列诗句中使用了扩大夸张手法的是( )
A: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已亥杂诗》)
B: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C: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怀旧》)
D: 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值一杯水。(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7、

下列各句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 )

A: 真诚的力量无比巨大,真诚的意义在这里不仅是矫枉过正,还在于摒弃矫揉造作、摇尾乞怜、哗众取宠、见风使舵的创作风气。
B: 在人生的路上,装一棵探求的心灵,携一份悠闲淡泊的神思,看一看人间的百态,品一品世间的甘苦,不做高深的评论,只需用心去感触,你就会发现人生的五彩缤纷。
C: 倾听使人生丰富多采,你将不再囿于一己的狭隘贝壳,嵌入浩瀚的深海;倾听使人谦虚,知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
D: 夏天是多雨的季节,那雨说来就来,刚才还是晴空万里,转瞬之间大雨骤下,车窗、挡风玻璃一片水花,急速摆动的雨刮刮不掉那倾泄下来的雨水。
8、下列加线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节日的商场里,商品琳琅满目,看得人眼花缭乱
B: 运动会开幕式上,我们班代表队每人手里拿着一面小红旗,五彩斑斓 , 煞是好看。
C: 既然敌我力量悬殊,与其负隅顽抗,寡不敌众 , 不如撤退,保全有生力量。
D: 终于有妇女来给信客说悄悄话:“关照他,往后带东西几次并一次,不要鸡毛蒜皮的。”
9、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茶道从茶出发,及于世间一切,日本的建筑、美食、文化、器物,莫不受其影响,日本文化借由茶道发展,形成独特的审美风格。②茶道不仅仅是“道”,它还是审美,是情趣,是生命体悟的过程。③这是顿悟的美感。④文学巨匠川端康成在所宿旅馆醒来,看着桌上插的海棠花正艳丽地盛开,大吃一惊:在我沉睡的时候,海棠未眠,竟然寂寞地开着。⑤茶道影响了日本人的思想,更影响了日本人的文化。


A: “器物”是名词,“竟然”是副词,“及于世间一切”“艳丽地盛开”是偏正短语。
B: “日本文化借由茶道发展,形成独特的审美风格。”这个句子中,“茶道”作宾语。
C: “茶道影响了日本人的思想,更影响了日木人的文化”一句是并列关系的复句。
D: 将选文各句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排列顺序是②⑤④③①。
10、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 屠呦呦用青蒿素治疗疟疾的研究,有效降低了疟疾患者的死亡率,为医学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B: 能否成为学习的主人,是我们学习取得进步的关键。
C: 中学生理解和阅读大量的文学名著,有利于开阔视野,陶冶情操。
D: 导致青少年营养不良的原因主要是偏食挑食、吃零食过多造成的。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第后面小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1 )首联中总写北固山秀丽景色的两个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

( 2 )请描述划线诗句在你脑海中的画面。(不超过40字)。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文言文阅读,完成问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使范蠡与大夫柘稽行成,为质于吴。二岁而吴归蠡。


至明年春,吴王北会诸侯于黄池,吴国精兵从王,惟独老弱与太子留守。勾践伐吴,吴师败,遂杀吴太子。


其后四年,越复伐吴。吴士民罢弊,轻锐尽死于齐、晋。而越大破吴。

(选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有删改。)

【注释】①振:救济。②吊:慰问。③成:讲和,和解。④弊:同“疲”。

( 1 )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A: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选拔,任用
B: 人恒过 过:错误
C: 越王勾践反国 反:同“返”,返回
D: 厚遇宾客 遇:对待,招待
( 2 )下列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舜发于畎亩之中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B: 行拂乱其所为 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
C: 置胆于坐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D: 而越大破吴 康肃笑而遣之(《卖油翁》)
( 3 )下列对文本的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甲】文开篇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事例,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论述了发现和和培养人才的重要性。
B: 【乙】文写的是:越国战败后,越王勾践立志发愤图强,卧薪尝胆,通过礼贤下士、与民同劳等一系列措施,最终大败吴国。
C: 【甲】文第二段从正反两方面进一步论证经受磨练的好处,最终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D: 【乙】文中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而终破吴的故事可以用作[甲]文中心论点的事实论据。
( 4 )请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勾践伐吴,吴师败,遂杀吴太子。

( 5 )[甲]文中六位历史人物的事例和[乙]文中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请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冲向太阳的探测器》,回答后面小题

冲向太阳的探测器

①在升空8天之后,帕克太阳探测器在2018年8月20日启动了自身的引擎。这次“近乎完美”的长达7分钟的第一阶段轨道修正操作至关重要,探测器通过引擎提供的动力修正了自己的轨道,然后义无反顾地向太阳飞去。

为了摆脱地球重力的影响,想要把这个600多千克重、一辆小汽车大小的帕克太阳探测器送上轨道,需要比发射火星探测器多出55倍的发射能量。虽然发射数次被推迟,帕克太阳探测器仍在2018年8月12日由一架巨大的德尔塔-4重型运载火箭送上了太空。这个让科学家们花费了数十年、耗资15亿美元的科学项目终于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③为什么要探测太阳?实在是因为太阳对于人类来说太过重要。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所获得的能源,归根结底都是来自太阳的输送,生命离不开阳光普照。

④除了实际生活的需要,对太阳进行科学探测对于人类宇宙学的发展也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在可预见的未来里,太阳都会是人类唯一有可能进行实际探测的恒星。理解太阳的结构,有助于人类理解恒星的活动规律,加深对整个宇宙的理解。除此之外,对于太阳本身,尤其是对于日冕部分,人类还有很多持续多年的困惑,帕克太阳探测器的工作有可能帮助人类一举解决这些难题。

⑤太阳的大气层(日冕)要比其表面温度高出很多。在日冕外层,温度可以超过100万摄氏度,而向内1600千米到达太阳的表面,温度则只刚刚超过5000摄氏度。如何解释太阳外层不同区域之间相差了几百倍的温差,是天文学多年来大的谜团之一,这被称为“日冕热量之谜”。

⑥日冕不仅温度极高,还能够一直保持这个温度,说明有着源源不断的能量供应。在20世纪50年代,当时在芝加哥大学任教的物理学家尤金·帕克首先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恒星如何释放能量的模型,简单描述也就是如今人们说的“太阳风”。帕克提出,可能存在一种叫作“毫微闪焰”的现象造成了日冕的高温。而除了用这种能够产生出纳米级耀斑的毫微闪焰模型来解释日冕热量之谜以外,还有另外一种理论认为日冕外层的能量来自于电磁场。电磁场让带电粒子快速旋转,从而获得巨大的能量。

⑦这两个用以解释日冕热量之谜的理论模型各有支持者,更多科学家认为,真正原因很可能是两种因素都在起作用,因为这两个理论并不相互排斥,很可能共同造就了太阳外层的高温。除了这两种主要理论之外,还有其他各种理论试图解释日冕热量之谜,想要真正解开日冕热量之谜,就需要详细了解太阳风的构成。因此,想要最终解决这个问题,别无他法,只能向太阳发射一个探测器,近距离采集太阳风的粒子。

⑧人类发射一个探测器去探测一颗恒星,这种原本只会在科幻小说中出现的场景正在成为现实。

⑨自从人类文明的诞生之日起,太阳在所有文化中就具有极为特殊的意义。这颗恒星为所有生命提供了光和热量,它强大、无情,不可违背,有如神明的化身,它稍有异常都会引起人们的恐慌,以为这是来自于未知的某种警示。如今人类制造出探测器去主动接近和探测太阳,这也标志着人类文明离开了襁褓,终于有能力直面决定着自身命运的恒星。

(选自《今日文摘》2019年第12期)

( 1 )文章第②段中的画线句除运用了做比较的说明方法外,还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 2 )文章第⑥段中的画线词语“可能”能否删掉?为什么?
(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帕克太阳探测器由一架巨大的德尔塔-4重型运载火箭送上了太空,送上太空8天后启动了自身引擎。
B: 在可预见的未来里,太阳已经成为进行实际探测的恒星,理解太阳的结构,有助于人类理解恒星的活动规律。
C: 人类已经得知太阳大气层外层的温度比向内1600千米到达太阳表面的温度要低得多,温差相差几百倍。
D: 物理学家尤金·帕克首先提出的一系列关于恒星如何释放能量的模型真正解开了“日冕热量之谜”。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植物不失眠

①植物也要睡觉。合欢树的睡态很美,叶片柔柔地低垂,耷拉着脑袋,不用酝酿,只要叶片低下来,它们很快就会入睡。但并不是所有的植物都用叶子来睡眠。像睡莲,就是叶子醒着花儿睡。黄昏池塘边,白天还是昂首怒放的睡莲,随着晚风飞舞,它将花瓣儿慢慢收拢,紧紧闭合。一朵、两朵,后来所有的花朵全部闭合成了一个个小球儿。

②花儿不劳作,也不创造,它们为什么要睡觉呢?

③一百多年前,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就发现了植物的睡眠现象。他对69种植物的夜间活动进行了长期观察,发现那些积满露水的叶片更容易受伤。他把叶片固定住,也得到同样的结果。达尔文由此断定,叶片睡眠可以保护其不受伤害,并可以抵御夜间寒冷。

④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们印证了达尔文的观点。植物睡眠可以减少热量散失和水分蒸发。像合欢树,不仅夜晚用睡眠保护自己,当遭遇狂风骤雨时,叶片也会逐渐合拢,以防叶片受到暴风雨的摧残。美国科学家恩瑞特还发现了一个更有趣的现象,他用一根温度探测针在夜间测量多种植物叶片的温度,发现不睡眠的叶子温度总比睡眠的叶子温度低1℃。正是1℃的微小差异,成为阻止或减缓叶子生长的重要因素。因此,结论出来了:在相同环境中,睡眠的植物生长速度较快,比不睡眠的植物具有更强的生存竞争能力。科学家还发现:某些植物不仅夜晚睡觉,白天竟然与人一样还要午睡。它们中午11时至下午2时,关闭叶子气孔,光合作用明显降低,这就可以减少水分散失,增强它们的抗旱能力。

⑤植物也一样,夜晚睡眠,可以避免寒露和霜冻侵袭,减少水分蒸发,保持湿度;白天睡眠,可减少水分蒸发,还可避免昆虫骚扰。让人类羡慕的是,人有时候会受情绪或疾病的困扰而失眠,植物却不会受到任何影响,到了该睡觉的时间,无论出现什么情况它们都能准时入睡。第二天再见时,一准儿是神采奕奕,精神抖擞。

( 1 )文章第②段有什么作用?
( 2 )现代科学家与达尔文对植物睡眠的原因分别如何解说?
( 3 )第⑤段中划线句有什么表达效果?
( 4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植物也会睡眠,不同的植物睡眠的形式不同,有的用叶子睡眠,有的用花朵睡眠。
B: 夜间气温低,容易产生露水,而叶片上如果积满了露水,叶片更容易受到伤害。
C: 在夜晚,不同植物的叶子温度存在着微小的差异,这种差异是由植物是否进入睡眠而造成的。
D: 有些植物还会“午休”,为的是降低光合作用,从而使叶子气孔关闭,增强它们的抗旱能力。
四、写作(分值:60分)

在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完成作文。

一:选文《善行无迹》中,这样写道:“在我们生命的过程中,一定也有一盏或多盏灯曾为我们照亮,可在我们匆忙的行走中,何曾停下脚步认真地思考这些呢?我们时常叹息世风日下、人心浮躁,可曾想过自己的责任,想过把受惠于他人的光亮再传递给其他需要帮助的人呢?”

在你的成长过程中,相信也曾感受过那种令人温暖的光芒:一个信任的眼神,一句贴心的安慰一声真诚的问候,一次不求回报的帮助,或者一句善意的提醒,一次坦率的批评……

请以“曾为我点亮的那盏灯”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二:说:“无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无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良好的家风是孟母三迁体现出的求知向上之志;是孔鲤过庭展现出的尊师重道之心;是岳母刺字表现出的精忠报国之情。巍巍中华,良好家风一脉相承,烛照着每一个人的心灵世界。

请以“家风”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择第(1)题,写记叙文;选择第(2)题,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③字迹工整,书写清楚。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