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7年南京市沙洲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从修辞角度,选出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 )

A: 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B: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花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地笼罩着我。
C: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D: 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2、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因姚明跃身进入美国NBA职业球队,有人就妄自菲薄地说中国的篮球水平足以和先进国家抗衡了。
B: 日本军国主义者所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可是日本文部省却别具匠心地一再修改日本中小学课本,掩盖战争罪行。
C: 《乔家大院》这部电视剧是导演根据同名小说反复修改后处心积虑拍摄出来的。
D: 做学问,是一项艰辛的劳动,应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来不得半点虚假,更不能好高骛远
3、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
A: 使/出 锢/情不自 亲密无/不容发
B: 粗//佁然不动 吹毛求/睚必报
C: 旺/首/无之谈 见异思/陌交通
D: 括/灌 耀/头晕目 方兴未/自怨自
4、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东晋文学家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述了一个与世隔绝,没有经历祸乱的美好地方,后来人们常用成语“世外桃源”来指理想中的美好世界。
B: 《最后一次讲演》是闻一多先生在李公朴追悼会上发表的演讲,整篇演讲运用了大量的感叹句表达强烈的感情,增强了演讲的感染力。
C: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近体诗,在诗歌篇幅、每句字数和诗歌格律上相对比较自由。
D: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这两句诗是对卖炭翁外貌的描写,表现他的年高与劳苦。
5、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燥热 仲裁 筋皮力尽 任劳任怨
B: 镌刻 嫌熟 油光可鉴 暗然失色
C: 溃退 窒息 屏息敛声 殚精竭虑
D: 浩瀚 愚钝 眼花瞭乱 白手起家
6、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一叶孤舟 刚毅不屈 大砌大悟
B: 怏怏不乐 精血诚聚 拖泥带水
C: 齐心协力 一反既往 更胜一畴
D: 恪尽职守 转弯抹脚 勇往直前
7、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肃穆 锐不可当 张皇失措 惟妙惟肖
B: 消魂 转弯抹角 当然无存 重峦叠嶂
C: 溃退 月明风青 应地制宜 雅俗之分
D: 纳凉 自出心栽 失之毫厘 潦绕不绝
8、

选出填在下列语段中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
创新是 人类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 是技术创新还是艺术创新,其背后都有创新者的好奇、洞见和决心在散发光芒,成功 离不开机会, 机会只为那些专一的创新者敞开大门。

A: 推动 无论 固然 但
B: 触动 只要 所以 因为
C: 推动 即使 只有 才
D: 触动 不管 虽然 但
9、

下面句中加下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B: 2013年春节联欢晚会上,潘长江的小品真逗,连一向严肃的爸爸看了也忍俊不禁地笑起来。
C: 秋天到了,公园里蜂围蝶阵,原来是桂花开了。
D: 经历了在沙漠里整整四天的苦苦挣扎之后,他终于发现了一片水源,这对于他来说,真可以说是仙露琼浆啊。
10、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芦花荡》是一篇小说,选自《孙犁文集》,其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
B: 《核舟记》选自明代魏学洢所编辑的《虞初新志》。
C: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字子美,他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号称“诗史”。
D: 新闻的结构有五个部分,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其中,标题、导语、主体是最主要的三个部分。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清平乐 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①赖, 溪头卧剥莲蓬。
【注】亡:此处读作“wú”

( 1 )“最喜小儿亡赖”一句中“亡赖,的意思是________ 。

( 2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词的题目。
B: 词的上片描写江南山村的景色,下片描写两代人的生活画面。
C: 这首词紧紧围绕着小溪,布置画面,展开人物的活动。
D: 全词表达了作者对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喜爱之情。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张允济,青州北海人也。隋大业中为武阳令,务以德教训下,百姓怀之。

元武县与其邻接,有人以牸牛①依其妻家者八九年。牛孳②产至十余头,及将异居,妻家不与,县司累政不能决。其人诣武阳质于允济,允济曰:“尔自有令,何至此也?”其人垂泣不止,具言所以。允济遂令左右缚牛主,以衫蒙其头,将之诣妻家村中,云捕盗牛贼,召村中牛悉集,各问所从来处妻家不知其故,恐被连及,指其所诉牛曰:“此是女婿家牛也,非我所知。”允济遂发蒙,谓妻家人曰:“此即女婿,可以牛归之。”妻家叩头服罪。元武县司闻之,皆大惭。

【注释】①牸zì牛:母牛。②孳:zī,繁殖,生育。

( 1 )解释划线字。

①其人武阳质于允济________ ②言所以________

③允济遂令左右牛主________ ④允济遂发________

( 2 )下列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衫蒙其头——不物喜,不以己悲
B: 将诣妻家村中——悍吏来吾乡
C: 召村中牛集——如外人
D: 妻家不知故——真无马邪
( 3 )翻译

①尔自有令,何至此也?

②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③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 4 )简述张允济断案的办法和结局,并用一个四字短语简要概括张允济的特征。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在劳动中淬炼成长

张凡

①炒一份“余老师同款蛋炒饭”,以“抗疫加油”为主题进行一场水果拼盘大比拼,养护一盆绿植作为特殊的开学礼物,制作一个手工包送给妈妈……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学生们经历了一段特殊的成长时光,这也成为进行劳动教育的一个机会。一些学校开展“厨艺云课堂”“线上手工课”等活动,引导学生们参与形式多样的家务劳动。一份份特别的“作业”,让居家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也让学生们在一菜一饭、一针一线中体会劳动的滋味。

②“离开劳动,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至今依然能给我们以深刻启示,劳动教育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要让学生在劳动中淬炼成长。

《尚书》有云:“不知稼穑之艰难,乃逸乃谚(‘谚’通‘修’,粗俗,鲁莽)。”的确,没有挥洒过劳动的汗水,没有体会过劳动的艰辛,就很难真正理解劳动的内涵、珍视劳动的价值。环顾我们周边,青少年“不识稼穑”的现象,并不罕见。因为“课业忙”“不重视”等原因,他们少有机会走进“实践的课堂”,难以对现实中的劳动有更多切身的体验和感受,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劳动教育淡化、弱化的现实。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型劳动,让他们在劳动中提升生活技能,才能不断夯实成长的基础。

④劳动教育对于人的成长来说,不仅意味着劳动技能的提升,更意味着劳动精神的培育。从农耕社会“耕读传家久”的传统,到现代社会“劳动创造幸福”的箴言,时代在变,劳动的形式在变,但劳动的精神内核始终未变,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说过这样一句话:劳动,是人生的第一堂课。只有劳动才可能使人在生活中强大。不久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有的意见》,对于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⑤今天,我们大力提倡劳动教育,就是要让青少年真正走进生活的课堂、走进劳动的现场,在扎根大地的劳动中,展现风采、感受快乐、实现成长。

( 1 )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 2 )选文第③段划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阅读文段。

西北风呼啸着,残雪在马路上翻卷。虽已立春了,天还是很冷。

她,倚着学校门口的一棵杨树,一动不动,宛如一座雪雕。

一阵电铃的急响。她黯淡的眼神里,射出热切的光。

一群唱着歌儿的孩子,跨出了校门,没有她的儿子;又一群说说笑笑的孩子,踏上了马路,也没有她的儿子……人影稀疏了,零落了,没有了。

吱呀呀的大铁门,锁住了沉寂的校园。

她一阵晕眩,几乎站立不住,跌跌撞撞地扑过去,双手紧抓铁栏使劲地摇着。

“干什么?”传达室的老头面带愠色走了出来。

“亮!我的小亮!”像喘息,又似哭泣。

“都放学了。”

“知……道……”她目光呆滞地低声喃喃着,无力地垂下脑袋,慢慢松开手,从大襟棉袄口袋里,掏出一包裹得很紧的、还带着体温的糖:“大伯,麻烦……给孩子。”

“叫什么?”

“王小亮。”

“几年级几班?”

"今天,刚过,八个生日。”

“我是问几年级几班!”老头显然有点不耐烦了。

“哦……大概……”她又惶然地摇摇头。

老头奇怪地打量着这神经质的女人:“你到底是什么人?”

回答他的是夺眶而出的泪水和踉跄而去的背影。老头在疑惑中叹了口气,似乎明白了什么。

( 1 )下面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这段一开始通过静态描写将小亮妈妈苦苦等候的样子表现出来。
B: “宛如一座雪雕”,不失时机地暗示着天气的寒冷,与后面妈妈热切的眼神形成对比,一冷一热,更加突出母亲为了孩子不顾一切的心态。
C: 写其他孩子的活动,是为了让这样寒冷的雪天中能增添一丝活力。
D: 这段文字通过动静的结合,使我们清晰地看到一个母亲寻找儿子的过程,一个由期望到焦急再到失望的过程。
( 2 )这一段描写真实细腻,请选取你喜欢的一句话或一个词语进行赏析。

四、写作(分值:60分)
礼物,多美好的一个词。在这个世界上,有多少种爱的表达,就有多少种礼物。

父母无私的爱的养育,经历苦难之后的成长,不断地学习所积累下来的智慧,这都是最好的礼物。用纯净之心去创造、去发现、去感悟,你便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礼物。

请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和生活经历,以“礼物”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