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7年上海市新晖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即使面对风口浪尖的位置,他也毫不动摇,用一笔一划的努力来书写自我的价值。

②所以,中央台的大家栏目曾力邀钱钟书接受采访,但钱老一口回绝。

③杨绛先生有言:“要么你的生命驾驭你,要么是你驾驭你的生命,你的心态决定了谁是骑士,谁是坐骑”。

④他觉得那是人生最美妙的感觉。至于褒扬赞美,对他并无太大魔力。

⑤正如潜心于学术艺术的钱钟书先生。少年时不经事,他也曾多次被人否定,文革时被人贴上诸多骂名。


A: ③⑤①②④
B: ③⑤①④②
C: ⑤③②①④
D: ⑤③④②①
2、下列句子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 结庐/在/人境
B: 烽火/连三/月
C: 黑云/压城/城欲摧
D: 东风/不与/周郎便
3、请选出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 恨(huǐ) 确(zháo) 赏(jiàn) 人声鼎(fèi)
B: 徘(huaí) 捻(cuō) 告(dǎo) 人迹至(hǎn)
C: 食(zhuó) 叨(xù) 憔(cuì) 咄逼人(duó)
D: 开(zhàn) 傥(tì) 和(ǎi) 小心翼(yì)
4、下面的句子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B: 树苗在风中颤栗,就像一个哭泣的孩子。
C: 我想象过树的绿色冠盖和褐色树干。
D: 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
5、

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下山的路上,不知谁哼起了《高山青》:“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
B: 我从舷窗向外眺望,一片蔚蓝色的世界:天,是蓝的;地,也是蓝的。
C: 10岁的儿子弯下腰,稚嫩的脸颊立即灿若朝霞:“呀!鸽子。”
D: 提起神奇的西双版纳,谁能不为之心驰神往!
6、

对下面文段中划线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之以为饵,可以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A: 章:花纹
B: 腊:干肉
C: 已:止,治愈
D: 奔走:指忙着做某件事
7、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 干(hé) 倒(tā) (páo)根问底 (tiǎo)头
B: (zuò)磨 (liù)达 山毛(jǔ) 流(tǎng)
C: 白(huá) (shǔ)落 呼(xiào) 鲜(nèn)
D: (chóu)劳 (bò)荷 (xūn)香 废(xū)
8、

本文段共用了下列哪些修辞方法?( )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的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A: 比喻 拟人 排比
B: 排比 拟人 引用
C: 引用 比喻 拟人
D: 引用 对比 拟人
9、给下列句子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

①我认为一个作家能够写好长篇小说,关键是具有气象宏大的“长篇胸怀”。

②没有二十万字以上的篇幅,长篇小说就缺少应有的威严。

③当然,把长篇写长,并不是事件和字数的累加,而是一种胸中的大气象。

④那些篇幅不长的小说很难有长江大河般的波澜壮阔之美。

⑤所谓长度,自然是指小说的篇幅。

⑥长度、密度和难度,是长篇小说的标志,也是这一伟大文体的尊严。


A: ⑤②③①⑥④
B: ⑥⑤②④③①
C: ⑤④②③①⑥
D: ②③⑤④⑥①
10、

下列各项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瘫痪 并蒂 各得其所 翻来覆去
B: 锤打 搓捻 不求甚解 恍然大悟
C: 尴尬 荫蔽 形影不离 水波粼粼
D: 烂漫 委屈 满不在乎 花团锦簇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①。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②。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③。

【注释】①庾开府、鲍参军: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②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③论文:此处指论诗。

( 1 )杜甫在诗中高度评价李白诗歌风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 2 )阅读全诗,说说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哪些。
( 3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运用了想象的手法,请根据有关注释,用自己的话描述此联所展现的画面。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愚公移山(节选)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卖蒜叟

[清]袁枚

南阳杨二相公精于拳术,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一日,有卖蒜叟,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揶揄。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头曰:“晚生知罪矣。”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注】①旁睨:眼睛斜着看。 ②揶揄:出言嘲笑、讽刺。

( 1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力平险 毕:________

我之死 虽:________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箕畚:________

不肯告人姓氏 卒:________

( 2 )下列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石垦壤 头曰:“晚生知罪矣。”
B: 年九十 焉置土石
C: 跳往助 旁睨而揶揄
D: 杂然相 陷入尺
( 3 )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②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

( 4 )阅读(甲)(乙)两文,分别说说你从(甲)(乙)两文中所获得的启示。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荷》专题课堂实录片段,回答问题。
师:夏季正是荷花开放之际,许多地区为了招揽游客,都举办了荷花节,人们为什么如此钟爱荷花呢?今天就来学习《荷》专题,感受荷的风韵,了解荷的知识。首先请问大家荷花的别称有哪些?
生:莲花、水芙蓉、芙蕖、菡萏……
……
师:荷花是文人的爱物,许多文人墨客都被她的风姿倾倒,留下了传世佳作,请举一例,并说说其中所蕴含的精神品质。
生1:《赠荷花》中“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歌颂了荷花“任天真”的品质,真诚而不虚伪的美德。
生2:……
师:由此可见,文人爱莲是爱其外形和品性。除了文人墨客,佛家也爱莲,大雄宝殿中的佛祖释迦牟尼端坐在莲花宝座上,慈眉善目;观音菩萨,也都是坐在莲花之上,其余的菩萨,有的手执莲花,有的脚踏莲花,莲和佛又有什么关系呢?
生:……

( 1 )以上实录中老师让学生分析文学作品中的莲的形象,请你模仿学生1的回答,也举一例,说说其中所蕴含的精神品质。

( 2 )6月14日《青年报》刊登了一则关于荷花节的新闻,请拟个标题。(25字以内)
神舟十号飞船成功发射之际,珍稀太空荷花也将“登陆”上海古猗园。在6月底即将举办的首届上海荷花展上,将展出太空莲36号、风卷红旗、星空牡丹等13个品种,也是本市集中展现太空荷花品种最多的一次荷花展。
首届上海荷花展是本市集中展示太空荷花品种数量最多的一次花展。太空莲家族、红旗家族之外,还有花开飞舞,寓意飞天形象的“太空飞天”;纯洁优雅,花朵为极 淡黄色的“如意观音”;花色亮丽,形似牡丹的“星空牡丹”;花姿潇洒,如同温柔吹笛女的“笛女”等多个品种的太空荷花,这些品种都先后在历届全国荷花展上 获得过新品大奖。在首届上海荷花展上,将集中在古猗园小草坪名优新品种展示区内供市民游客欣赏。

( 3 )只见那妖呵呵冷笑道:“泼猴头,错认了我也!他不知把我圣婴(红孩儿)当作个甚人。几番家战我不过,又去请个什么脓包菩萨来,却被我一枪,搠得无形无影去了,又把个宝莲台儿丢了,且等我上去坐坐。”好妖精,他也学菩萨,盘手盘脚的,坐在当中。
(选自《西游记》第四十二回大圣殷勤拜南海观音慈善缚红孩)
①菩萨为什么以宝莲台为坐床?

②西天路上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大战红孩儿即为“请圣降妖三十一难”,而因这一难却又有了之后第四十八难,你能猜猜第四十八难是什么吗?为什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父亲主动要求上前线

(一)

战争爆发的时候,父亲在一家军工厂上班而无须服兵役,但他写了入党和上前线的申请书。就这样,他被派往了仅有28人的苏联内务人民委员别动队。队伍被投送到德军后方,完成炸桥和破坏铁路等行动,但他们几乎立刻就中了埋伏——有人出卖了他们。法西斯分子在树林中不断搜索,但父亲活了下来,他在沼泽地里躲了几小时,用芦苇秆来呼吸。

我记得很清楚,父亲曾对我说,别动队队长是个德裔公民,但其实他还是德国人。

值得一提的是,两年前有人从国防部送来了该别动队的档案。我在新奥加廖沃的家里珍藏着档案的副本,上面记录了小组成员名单和简短介绍。是的,一共28人,队长是德国人,跟我父亲说的一样。28人上了前线,仅有4人活着回来。

(二)

后来,幸存者被派到列宁格勒郊外的部队。当时这里是德军包围的最热点地区,战斗异常激烈。父亲说,他在那里受了重伤。腿上的弹片未被取出,伴他走完了一生,从此落下了病根。

当时,他和战友向德军后方出动,他们爬啊爬,结果爬进了德军的火力点,遭到了敌方的机枪射击。从敌方走出一个健壮的男人,父亲说:“那个男人仔细地看向我们,然后接连向我们扔出了手榴弹。”生命就是这么简单又残酷的东西。

那么,父亲恢复知觉后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是什么?当时已是隆冬时节,涅瓦河上结了冰,他需要爬到河对岸寻求专业的医疗救助。但父亲已经无能为力了,这个河段被纳粹的炮火和机关枪控制,几乎没有东西可以掩护他爬到对岸。但巧合的是,父亲竟然碰到了在彼得霍夫的邻居。邻居毫不犹豫地把父亲弄到了医院,两个大活人是爬过去的。邻居一直在医院等着,直到确认父亲做了手术,然后他说:“好了,现在你活下来了,我该去赴死了。”于是邻居又返回了前线。

此后,他们彼此失去了联系,父亲以为邻居已经不在了。但在20世纪60年代初的一天,父亲回到家后哭了起来,原来他在列宁格勒的商店里偶遇了这位救命恩人。

(三)

母亲讲述了她是如何到医院探望受伤的父亲的。列宁格勒已被希特勒的军队牢牢围困,人们忍饥挨饿。当时他们有一个3岁的孩子,父亲背着医生和护士,将医院的份饭偷偷交给母亲,好让她带回家喂孩子。后来父亲饿晕在病房,医务人员搞清状况后不再让母亲探视。

后来孩子被抢走了。母亲说,为了不让小孩子们饿死,他们被集中在幼儿园等待转移,这甚至不征求家长的意见。这个孩子,也就是我的哥哥,在幼儿园得了白喉病,最终没能活下来。父母甚至没被告知他葬在哪里。

失去孩子后家里只剩母亲一人,当父亲拄拐出院回家时,看到卫生员正在往外抬饿死的人。在这些人里他看到了母亲,但他觉得母亲气息尚存。父亲对卫生员说:“她还活着!”卫生员却回答:“路上她就会死的。”父亲说,当时他举起拐杖冲向卫生员,强迫他们将母亲抬回屋内。在父亲的照料下,母亲活了下来,一直活到了1999年,而父亲则在1998年年底去世。

父亲一脉是个大家庭,他有6个兄弟,其中5人死于战争。对一个家庭来说,这是场灾难。母亲家也有亲人死亡。我出生得晚,母亲41岁才生下我。

我是在仇恨敌人的苏联书籍和电影中长大的,但母亲完全没有这样的情感。她的话我记得非常清楚:“能从他们那儿得到什么呢?他们和我们一样,是普通的劳动人民,只是被赶上前线罢了。”

这些话,我从小时候牢记至今。

( 1 )用简洁的语言依次概括文章三部分内容的大意。
( 2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激烈 严峻 竟然
B: 激烈 严肃 果然
C: 猛烈 严肃 竟然
D: 猛烈 严峻 果然
( 3 )“当时已是隆冬时节,涅瓦河上结了冰”这句话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 4 )母亲为什么没有仇恨敌人的情感?
( 5 )从本文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写出三点即可)
四、写作(分值:60分)

作文:

你也许会在不经意间发现值得思索、玩味的人事景物,你也许会突然发现人生本相和生命奥秘。那一瞬间,获得启迪,体验成长……

请以“蓦然发现”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②除诗歌、剧本外文体不限;③不要少于600字;④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