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7年合肥四十五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象征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重要的表达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①使思想更加形象、可感

②委婉、曲折、含蓄地表达出来

③它能够使不容易或不便于直接说出的思想感情

④而且化“抽象”为“具体”

A: ①③④②
B: ①④③②
C: ③④②①
D: ③②④①
2、

下列句子中不是倒装句的一项是( )

A: 何以战?
B: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C: 甚矣,汝之不惠。
D: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3、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夏天的雁南飞,真是我们纳凉避暑、休闲娱乐的好季节。
B: 我们一定要发扬和继承世界闽商精诚团结、共谋发展的精神。
C: 通过这次社区劳动,使她更喜欢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
D: 钱伟长老人的一生,是坚定不移地追求光明、追求真理的一生。
4、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呼(xiào) 海(yù) 辽(kuò) 蓝(shèn)
B: 杆(wéi) 那(shà) 姿态(zī) 间(shùn)
C: 澎(pài) 腾(fèi) 生(sàng) 放(zhàn)
D: 冽(lǐn) 承(zǎi) 浩(hàn) 刻(juān)
5、

下列知识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2013年4月,贵阳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可行性报告获得国家批复。这一句的主干是:报告获得批复。
B: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这一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C: 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我国神舟十号飞船将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这是一个单句。
D: 受苦,虽然有时痛彻心扉,却能刺激我们神志清明,性灵觉醒。这是—个递进复句。
6、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达有误的一项是( )

A: 《苏州园林》作者叶圣陶,现代文学家、语文教育家,原名叶绍钧。
B: 《孟子》是孟子和几位弟子共同撰写的,是孟子讲学游说言论的记录。
C: 《范进中举》节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作者吴敬梓,清代小说家。
D: 《给巴特勒的信》作者雨果,英国作家。
7、下列作家与作品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
A: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罗迦·费·因格 美国实业家
B: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启凡 覃必陶的笔名
C: 《不求甚解》马南邨 邓拓的笔名
D: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鲁迅 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8、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每位父母无不望子成龙,殷殷期盼着自家孩子能够出人头地,成为一代天骄
B: 面对社会舆论的指责,他称自己的观点遭到了断章取义的误读,并准备联系主流媒体予以澄清。
C: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面对贫困与收入差距现状的问题,探索新的经济体制是解决问题的不二法门
D: 中韩大战结束后,国足将士们绕场一周向球迷表达感谢之情,而球迷们揭竿而起集体鼓掌。
9、下列情景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秦老师,您让我写的作文已写好放您桌面了,希望您能抽空拜读一下,如有不妥之处,请您帮我改正。
B: 作为学校的领导干部,在这次助学捐款活动中,我率先垂范,为学校品学兼优的贫困生捐助了三百元。
C: 虽然这次考差了,但我相信你一定可以迎头赶上来,如果你有需要,作为你的同桌,我一定不吝赐教。
D: 各位尊敬的家长,衷心希望你们能在百忙之中抽空参加此次家长会,我们班全体师生期待你们的惠临。
10、

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上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四月春风里摇曳的青草嫩尖,柔软的扫帚草丛,① ,② 。究竟是为什么踏上了脚下这块沉默而坚硬的土地的呢?

A: ①接骨木与羊齿的清香,由阳光与清晨的雾气酿成的烈性美酒 ②让他深深地沉醉,又让他轻轻地漂浮。
B: ①接骨木与羊齿的清香,烈性美酒般的阳光与清晨的雾气 ②让他深深地沉醉,又让他轻轻地漂浮。
C: ①由阳光与清晨的雾气酿成的烈性美酒,接骨木与羊齿的清香②让他深深地沉醉,又让他轻轻地漂浮。
D: ①接骨木与羊齿的清香,烈性美酒般的阳光与清晨的雾气②让他轻轻地漂浮,又让他深深地沉醉。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情系古今】

以下是南宋政治家史浩描写东钱湖的诗句:

游东钱湖(宋·史浩)

行李萧萧一担秋,浪头始得见渔舟。

晓烟笼树鸦还集,碧水连天鸥自浮。

十字港通霞屿寺,二灵山对月波楼。

于今幸遂归湖愿,长忆当年贺监游。

( 1 )这首诗歌的体裁应属( )。
A: 古体诗
B: 律诗
C: 绝句
( 2 )“晓烟笼树鸦还集”的“集”在诗句中的意思是________。
( 3 )根据史浩诗所写的东钱湖景物特点,拟一副悬挂于景区大门两侧的对联,以下最合适的是( )
A: 家酿满瓶书满架山花如绣草如茵
B: 万山合抱数峰青一水平铺千顷白
C: 四围翠嶂湖山处千顷清波梦幻中
D: 绿竹别具三分景红梅正报万家春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之万之马

尚书之万,畜一红马,甚神骏,尝日行千里,不喘不吁。有军人见而爱之,遣人来买,公不许。固请,之万无奈,遂牵而去。未几,马送回,之万怪之,询其故,曰:“方乘,遂为掀下。连易数人,皆掀坠。此乃劣马,故退之。”之万求之不得,遂退金收马。比公乘之,驯良如故,盖此马愿从主也。

【注释】①尚书:官职名称。

( 1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

①公不________

②连数人________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比公乘之,驯良如故。

( 3 )军人认为这是一匹劣马的原因是“________”。(用文中语句回答)
( 4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
A: 要善于识别和培养人才。
B: 不仅要有识别人才的眼光,还要学会用人。
C: 用正确的方法才能驾驭千里马。
D: 要善于发现人才。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黄河口的威风锣鼓》,完成下列小题。

黄河口的威风锣鼓

王剑冰

一群红上衣红裤子的人,就像一个模子里倒出来,一样的耀眼炫红。前面的手拿铜镲,后面的拥着大鼓。鼓声起处,如大地滚过的闷雷;铜镲闪间,似高天亮起的闪电。雷,闪,雷,闪,雷闪,雷闪,雷闪!一只只甩起的重头鼓槌,一片片拍天的金黄镲片……

②鼓槌和花镲变换起花样,一两百人的阵容,起伏推涌,推涌起伏,让人想到一次次洪峰的冲击,一座座堤坝的高垒,一排排人墙的坚持。领舞的女子忍不住,从高台上跳下,跳入这波涛中。波涛更加亢奋了。从小就见识过漫漫大水、从小就担惊受怕的这群汉子、这群婆娘,把自己变成了涛,化作了浪。

③汗水在流淌,在飞迸,你的我的他的挥洒在一起,搅和在一起……怎么还有泪水?我见过黄土高坡的安塞腰鼓,见过壶口瀑布的斗鼓,却没有见过威风锣鼓这般动情,这场面太大,这锣鼓太震,这是在黄河口!

④这里的每一个人,都与黄河有着紧密的关系。以前人们听到雷声,望见闪电心就慌,大雨又要来了,黄河又要涨了!黄河九九八十一道弯,走到这里要入海了,还是汹汹浑浑,怒浪冲天,不定什么时候就冲出了堤坝,房屋不保,庄稼无收,黄河滩区多少村,哪个村没有进过水?

⑤不敢想多少年前,利津以一壤之地纳千里洪波,为鲁北漕运、盐运的要道。然而那店铺栉比、商贾云集的景象早已不再,热闹着无数船只无数人声的铁门关也埋没于黄浪之下。不敢想迎着黄水头的王庄险工,多少次大水与坝头几乎同归于尽。一百年间,黄河在这里摇首摆尾,决口改道了五十多次!

⑥一代代人为此耗尽了时光。春天迎春汛,秋天忙秋汛,冬天防凌汛。滩区人把精力和财力,都用在了垫台子、盖房子上。“爱黄河,恨黄河,离了黄河不能活。”黄河口的百姓,对黄河体味得深,他们的手脚、他们的面容都已同黄河搅在一起,就像他们舍不去的家,那家被冲了一次又一次,垫高了一回又一回。

⑦这次看到的,是利津一次彻底的整治。基台将新房高高托上去,整个村子都高高地托上去。高台上瞭望着黄河,心里变得踏实。黄河沿岸十九个村庄都是如此,顺畅的道路,绿色的植被,以及富有特色的养殖基地、蔬菜基地,这里成了乡村旅游目的地。大水给佟家村留下的水荡和老屋,成了另一种景色,不少人来寻找灵感和乐趣。

⑧我真正见识了王庄险工。急转弯处的大水,如一只狂怒的怪兽横冲直撞,每一撞都水花迸裂,惊心动魄。谁忍不住发出了叫喊:奶奶,这么大的水头!现在这水头遇到了铁壁铜墙,随你撞去,撞散架了,默默远去。

⑨一个小女孩在大堤上跑,完全不知道大堤曾经的险情。她的脚跳跃着,就像一双鼓槌。黄浪衬托了她愉悦的身影。

⑩终于不再担惊受怕,天天都能做个囫囵梦,那梦也是柳绿花红。威风锣鼓成了黄河口人的发泄与倾诉,内心清空,五脏通透,唯有豪情在体内汹涌。所有的话语都在这震响里,所有的表达都在这狂吼中。

⑪30岁的宁宁欢喜地加入了队伍,手举铜镲使足劲儿舞,手酸、耳鸣、腰背疼,对她的欢喜不起作用。93岁的李清云看着,笑着,“好,好——没想到,这么大岁数了——好啊……”

⑫这一片不断生长的沃土,是黄河为河口人带来的福利,当一切都平安遂愿,这个福利将恒久地传递。

⑬红掌花的红掌拨着清波,蝴蝶蓝猛然地蓝一下。还有野荷,硕大的荷叶捧着夕阳摇晃。苇花子泛着白光,前浪后浪地赶,似乎那么赶,能赶到大海。无数白色的鸟在蓝天下划着弧线,除了白鹳,还有白鹤、丹顶鹤、黑嘴鸥。绿野中起伏的,还有一座座红色的抽油机。再往前的大海上,是威震四方的钻井平台。

⑭大雁列阵而过,台风要来了,后面还有霜雪,还有冰凌。但河口人已没有什么好怕的,他们站在黄河大堤上,看着滔滔涌涌的黄浪,就像看着十万亩小麦浩荡的景象。

⑮威风锣鼓仍然在响,众志所趋的气势,和黄河,和野荷,和苇丛,和如林的抽油机涌在一起。女声的尖嗓,男声的粗吼,同锣鼓铜镲混在一起。那是痛快的迸发,是放浪的欢畅。你看呐,随着鼓、镲,随着吼叫,他们扑伏又起来,跳起再蹲下,他们往左边歪,他们往右边歪……他们不停地起伏,不停地斜歪,不停地狂喊,直搅得这一片天地山海轰鸣,烟尘蒸腾!

⑯入海口一片苍茫,从天上来的黄河,浩浩汤汤,又流到了天上。

(有删改)

【注释】①[险工]因为黄河具有“悬河”的特点,所以黄河下游干流堤防及主要支流河口段堤防是管理的重点。黄河堤防主要是由堤防和坝垛、护岸所构成。为了防止水流淘刷,在直接临河的堤段上修筑的丁坝、垛和护岸工程,称为“险工”。

( 1 )文章首先描写了震撼人心的锣鼓表演场面,然后分三个层次依次写了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最后再次描绘威风锣鼓热烈场景。
( 2 )文中两处画线语句都是对“威风锣鼓”的描写,请你任选一处,作简要赏析。
( 3 )文章第③段作者这样写道:“我见过黄土高坡的安塞腰鼓,见过壶口瀑布的斗鼓,却没有见过威风锣鼓这般动情,这场面太大,这锣鼓太震,这是在黄河口!”为什么作者认为黄河口“威风锣鼓这般动情”?请结合上下文的相关内容,简要谈谈你的理解。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十七岁那年的单车

①十七岁那年,刘伟看到别人骑着单车跑来跑去,十分xiàn mù,吵着要母亲买一辆。父亲横着眼说:“别做梦!有本事自己去买!”

②刘伟发了一个月脾气。母亲心疼儿子,就买了一辆旧单车,在一个夏曰的午后推回了家。刘伟骑上单车就跑,天天呼朋唤友,在集镇上闲逛。只有在外面没处混的时候,他才会回家,迎接他的自然是父亲铜铃般的眼珠子。刘伟把他爹当空气,吃完饭,跨上单车又风一样飘走了。

③那一天,刘伟没有骑车出门。单车在墙角拧着脖子,父亲越看越来气,举起一把锄头,攒足力气砸了下去。单车散了架。“你──”刘伟正从外面回来,抄起一根扁担,横在父亲面前。母亲赶紧跑过去夺下了扁担。

④父亲本来体弱,这回又气又恨,病倒了。

⑤第二天,刘伟在埋头收拾衣服,母亲惊诧地问:“你要干啥?” “你别管。”刘伟头也不回, ,走了。

⑥“有本事你就别回来!”病床上的父亲吼道。

⑦刘伟走后,母亲每天晚上都会把刘伟的饭留在锅里。半夜,父亲起来喝水,总忍不住揭开锅盖看看。

⑧刘伟真的有半个月没回家了。母亲急了,找男人吵。父亲便四处打听刘伟的下落。

⑨母亲依然每天都给刘伟留饭。父亲依然每晚都揭开锅盖看一眼。

⑩两个月后的一天中午,母亲在打盹,听到屋里有响声,睁开眼。儿子正打着赤膊一门心思地擦着一辆新单车。父亲斜着眼看他,他装着不知道。

⑪母亲万分高兴,跑到厨房打了一大碗溏心鸡蛋。刘伟吃着鸡蛋,母亲在一边说:“这次你爸的病一直不见好,今天你把他驮到医院看一下啊!”

⑫刘伟不作声,站在单车旁,低头摸着崭新的龙头。父亲不愿意,母亲硬把他推到单车边,架了上去。

⑬刘伟在前面使劲蹬车。父亲紧紧地拽着座凳下的立杆。父子俩你不理我,我不理你。走了一程, 父亲手一松,就从单车上掉下来了。

⑭刘伟两条长腿支挺了车,不耐烦地说:“又怎么了?”

⑮“我不走了。”父亲说,“你这辆车是哪里弄来的?借的?偷的?抢的?”

⑯“关你什么事!”

⑰“我是你爹!”

⑱“起来!”

⑲父亲没动。

⑳“不起来拉倒!”刘伟按了一把车铃,“丁零零”跑了!

㉑父亲爬起来,拍拍屁股,看见刘伟又把单车骑回来了。

㉒“我说单车是给人家搬砖挣钱买的,你信不信? ”刘伟的口气缓和了一些。

㉓父亲看了看儿子,脸和胳膊都晒得黑黝黝的。“这还差不多。”他嘟哝了一句,就往单车上坐。儿子伸手拉了他一下:“我要冲了,你抓牢。”

㉔父亲犹豫了一下,伸出手环住了儿子的腰。刘伟身体一震,顿了一下,脚下一用力,单车就飞跑起来,身后留下了一串清脆的车铃声

( 1 )根据拼音写汉字。

xiàn mù

________


( 2 )填入第⑤段括号里的句子,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A: 顶着火辣辣的太阳
B: 冒着冷丝丝的寒风
C: 踩着金灿灿的落叶
D: 迎着雾蒙蒙的细雨
( 3 )小说以“单车”为线索,情节生动。请在括号里填写恰当的内容。

母亲购买旧车﹣________________﹣父子骑车看病

( 4 )第⑨段与第⑦段内容基本相同,简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 5 )细读第㉔段,紧扣划线之处,说说结尾的妙处。

四、写作(分值:60分)
一节课就是一场长途旅行,天地有多大,我们的视野就有多大;世界有多远,我们的足迹就有多远。一节课就是一次思维碰撞,你的思想,我的思想,因为碰撞又产生了我们的思想……不同学科的精彩、不同老师的魅力,一定有一些课让你印象深刻,久久难忘。

请以“难忘的一节………….课”为题写一篇文章。写作前,请把题目补充完整。

(提示与要求)

①可以写你的经历、见闻,也可以写你的思考、感悟。

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

③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④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600字。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