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7年湖北省宜昌市十三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节令联是指有特定应时性或纪念性的对联,内容多为咏物、抒情、议论或祝愿。如:清明节联“睹物思亲常入梦,训言在耳犹记心”,重阳节联“糕含登高意,菊呈晚节情”等。下列与其它三副所纪念传统节日不同的一副节令联是( )
A: 千古诤臣罹祸 尔今屈子开颜
B: 喜得天开清旷域 宛然人在广寒宫
C: 美酒雄黄,正气独能消五毒 锦标夺紫,遗风犹自说三闾
D: 艾叶吐幽芳,香溢四海 龙舟掀巨浪,气吞八荒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领域 怅惘 神龛 人情世故
B: 锵然 褪色 燎原 熙熙然
C: 磷火 春霄 掌故 暖融融
D: 皎洁 辉煌 点缀 马前卒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对于作家而言,粉丝易得,知音难觅。粉丝________,是为成名;知音___________,是为寂寞。知音之可贵,不但在于___________,能看出天才;而且在于_____________-,敢畅言所见。


A: 雪中送炭 锦上添花 慧眼独具 胆识过人
B: 锦上添花 雪中送炭 慧眼独具 胆识过人
C: 锦上添花 雪中送炭 胆识过人 慧眼独具
D: 雪中送炭 锦上添花 胆识过人 慧眼独具
4、下面各句运用的表达方式依次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松鼠通常一胎能生三四个。它们的毛是灰褐色的,过了冬就换为,新换的毛比脱落的毛颜色深些。

②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有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

③松鼠也是一种有用的小动物。

④天气暖起来了,蜘蛛又出来在檐前结网。

A: 说明 议论 描写 叙述
B: 描写 说明 议论 叙述
C: 描写 叙述 议论 说明
D: 说明 描写 议论 叙述
5、下列各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古人用“阴”“阳”表示方位。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作“阴”,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作“阳”。
B: “四书”“五经”是儒家经典。“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C: 《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一部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D: 《格列佛游记》的作者是英国18世纪前期最优秀的讽刺作家和政论家乔纳森·斯威夫特。
6、下列划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治安不好的年代,火车站人流量大,容易成为藏污纳垢的地方。
B: 广场上音乐响起,老人们翩翩起舞,沉浸在天伦之乐的喜悦中。
C: 交响音乐会上,大家正襟危坐 , 静静聆听,倾心领悟。
D: 他引经据典侃侃而谈,对方辩友的论辩顿时显得黯然失色
7、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此(客人) 毳衣炉火(裹着、围着)
B: 上下白(全) 雾凇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C: 余一小舟(撑) 强饮三大白(大杯酒)
D: 湖中人鸟声绝(全,都) 下船(等到)
8、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
①特别是湖水中无任何枯叶杂物,也无蛇蛙杂虫,清纯至极,可以饮用。
②景区空气清新,到处鸟语花香,景致优雅。
③平时水深且清,常年不枯,洪水季节,水也不溢。
④湖光岩是中国唯一由火山口形成的玛珥湖。
⑤是观光旅游的绝好去处。

A: ④⑤③②①
B: ④⑤②③①
C: ④③②①⑤
D: ④③①②⑤
9、

按顺序排列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有的人脑子天生聪明,可这并不是成才的保证。

①荀子说过:“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②方仲永不正是由于不好学而从一个天才成为一个让人遗憾的庸才吗?

③只有踏踏实实地学习,才能打下扎实的基础。

④人不好学,要想成才又从何说起呢?

⑤知识的海洋是无边的,一个人生命却有限。

A: ③①②④⑤
B: ②①③④⑤
C: ③①②⑤④
D: ②①③⑤④
10、选出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

读书给人的改变不是立竿见影的,而是 的。只有将那些知识全部贮存起来, ,才会将你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得更加 ,更加成熟,让你的思想真正独立起来。


A: 潜移默化 日积月累 锻造 完善
B: 潜滋暗长 水滴石穿 打造 完备
C: 潜移默化 水滴石穿 打造 完善
D: 潜滋暗长 日积月累 锻造 完备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过零丁洋》,完成问题。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1 )这首诗高度凝练地叙述了诗人传奇而曲折的经历:首联回顾平生,写自己熟读经书入仕途后起兵抗元;中间两联紧承上文详细叙写自身经历;尾联中“汗青”指________,“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被千古传诵,抒发了诗人________的豪情壮志,震撼人心,影响深远。
( 2 )此诗颔联、颈联写

得非常巧妙,请任选其一简要分析妙哪里。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齐楚相约而攻魏魏使人求救于秦冠盖相望秦救不至。魏人有唐睢者,年九十余矣,谓魏王曰:“老臣请西说秦,令兵先臣出。”魏王再拜,遂约车而遣之。唐雎到,入见秦王。秦王曰:“丈人芒然乃远至此,甚苦矣!夫魏之来求救数矣,寡人知魏之急已。”唐睢对曰:“大王已知魏之急而救不发者,臣窃以为用策之臣无任矣。夫魏,一万乘之国也,然所以西面而事秦,称东藩,受冠带,祠春秋者,以为秦之强足以为与也。今齐、楚之兵已合于魏郊矣,而秦救不发,亦将赖其未急也。使之大急,彼且割地而约从,王尚何救焉?必待其急而救之,是失一东藩之魏而强二敌之齐、楚,则王何利焉?”于是秦昭王遽为发兵,魏氏复定。

——《史记•魏世家十四》

【注释】①与:党与,同盟者;②约:准备;③芒然:失意的样子,这里指疲惫;④任 :能力;⑤“称东藩,受冠带,祠春秋”:(臣服于秦国),成为秦国东面的屏障,接受秦国的政治制度,春、秋两季给秦国交纳祭祀的贡品。

( 1 )下列加线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老臣请西秦 (游说)
B: 夫魏之来求救矣 (多次)
C: 臣以为用策之臣无任矣 (偷偷地)
D: 长跪而之曰 (道歉)
( 2 )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三处)

齐楚相约而攻魏魏使人求救于秦冠盖相望而秦救不至

( 3 )翻译下列句子

①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②是失一东藩之魏而强二敌之齐、楚

( 4 )从文中可以看出唐雎和秦王分别是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后面各题。

比诺贝尔奖更重要的

①每年诺贝尔奖揭晓的时候,中国人总有几分落寞。很多人不由自主地追问:为什么获奖的都是西方科学家?中国人离诺贝尔奖有多远?中国人为什么拿不了诺贝尔奖?在中国人的心底,似乎隐藏着一种挥之不去的“诺贝尔情结”。

②客观地说,诺贝尔奖并不能完全反映一个国家的科学研究水平,但是,诺贝尔奖又是一个独特的标志,代表了一个国家科学家的素质。当我们回望历届诺贝尔奖获得者时,就会惊奇地发现:在他们的身上,除了有一种执着求真的科学精神外,更有一种关注人类命运的博大情怀。而这恰恰是比诺贝尔奖本身更重要的东西,也是容易被世人忽略的。

③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评选的唯一标准是成就的大小,也就是对整个人类文明进步的贡献。例如,200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三位科学家,他们分别发现了导致艾滋病和宫颈癌的病毒。这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发现,无疑为人类战胜重大疾病带来了曙光。2007年,美国科学家马里奥等三位科学家在基因治疗研究领域成果卓著,造福了无数肿瘤患者,因而也当之无愧地获此殊荣。

④历史似乎总是充满戏剧性,面对荣誉的桂冠,求者不得,得者不求。在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大多数人根本无意于得奖。这些人长期淡泊名利,甘于寂寞。在科学的禁区,他们迈出的每一步都是前人没有走过的,这种探索也可能意味着一生的徒劳和失败。而支撑着他们永不放弃的,就是造福人类的伟大梦想。这正如爱因斯坦在悼念居里夫人时曾说的:“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

⑤由此可见,诺贝尔奖与其说是一个光环,不如说是一种精神。对于中国科学界来说,最缺少的不是光环,而是“诺贝尔精神”。眼下,中国不乏才智过人的学者,但鲜有兼具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的巨匠。一些人过分关注科研的“果实”,忽略了生长的过程;过分关注个人的小得失,忽略了社会的大利益。因而,他们常常是在利欲的驱使下从事科研活动,作风浮躁,急功近利。此种短期行为,注定只会催生“学术泡沫”,而无益于人类的长远进步。事实上,获得诺贝尔奖,绝非一朝一夕的“突围”,而是经年累月的苦守。真正的科学家,必须怀着造福人类的“大功利心”,只问是非,不计利害,耐得寂寞,不慕纷华。惟其如此,才能孕育出非凡的科学之果,最终被历史铭记。

⑥也许,科学家的重要性并不在于是否获奖,而在于是否为造福人类而献身。懂得了这一点,中国人就离诺贝尔奖近了一步。

( 1 )根据第①节内容,指出中国人的“诺贝尔情结” 的具体含义。
( 2 )结合原文,说说你对“历史似乎总是充满戏剧性”这句话的理解。
( 3 )指出第③节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 4 )根据你对全文的理解,概括一下“诺贝尔精神”。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享受春雨

①也许是刚经历了冬天太多的郁闷和压抑,也许是寒风、残雪在记忆的底片上留下太多的沧桑与悲凉,万物掐灭生命的色彩与声音,孤独地萧条着沉默着。一夜微风,唤醒早春三月的晨曦,也吹来了北方第一场春雨。山川、河流、乡村、房屋、树林、花草、庄稼、庄稼人,都在翘首春的惠风拂面,享受春雨的滋润,感觉春天那年轻的心跳……

②春雨如烟,如雾,如丝,如梦,悄悄落下来,一滴一滴,淅淅沥沥,飘飘洒洒,缠缠绵绵。恰似烟雾迷蒙、若有若无、若即若离的水墨画,朦胧且迷人。春雨婀娜多姿,巧笑倩兮,步履轻盈,委婉含蓄,率性天然,没有夏雨的暴烈,没有秋雨的忧愁,没有冬雨的冷酷,像位清纯、含蓄待嫁的新娘,充满对生命、对世间万物的爱恋……为了履行前世约定,悄无声息地把睡梦中的大地山川抚摩一遍,滋润着每一个角落、每一棵小草。令人悄然想起“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美妙佳句。一会儿工夫,雨点越来越大,越来越急,嘻嘻哈哈,打打闹闹,在干燥的土地上留下密密匝匝的雨窝。春雨从不埋怨和选择土地肥沃或贫瘠,总是执着地投入,迅速渗进地下,形不成水流,只让土地守候和感动,让世人留恋和感叹。

③走在乡间小路上,任细细的雨丝自由地落在脸上,痒酥酥的,滑到嘴里,甜丝丝的。此时可以真正感受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惬意与舒畅。我记得在老家院中赏雨的情景。雨点劈里啪啦掉下来了,洒在头上,落在脸上,说不清道不明的舒爽。我忘情地站在雨里,虽然衣服被打湿,可心里高兴,脸上绽放着笑容,享受着那份难得的清凉和惬意。院里的梧桐树耸立雨中,紫红的小芽芽摇曳着甜美的心事。枝杈上被雨淋过的喜鹊窝颜色更加凝重,淘气的小喜鹊躲在老喜鹊的翅膀下,时而从窝里探出小脑袋,新奇地瞥一眼外面的风景,又唧唧喳喳地把头缩回去。树下有一群相互依偎的鸭子,时而用嘴巴梳理着羽毛,呱呱地交流着什么。那鸟鸣声、鸭叫声,伴随风声雨声,滋润,清雅,恬淡,宁静……

④春雨贵如油,老天爷也十分小气。雨刚下了一会儿,就停了。雨虽然不大,却滋润着乡间万物,悄然改变了山乡的颜色,编织出一幅绚丽多姿的图画,点燃了生命的期待与呼唤!……草儿绿了,花儿开了,土地松软了,生命以最简单、最自然的方式在繁衍、传承、轮回。前两天还光秃秃的山冈,奇迹般地罩上了新绿。真可谓“浓妆淡抹总相宜”。大地是藏梦、长梦的地方!萌生绿色的地方就舒展生命,就有开花的渴望,就有歌声在酝酿!每人都种植一份鲜嫩的心境,收获一缕成长的愿望。

⑤春雨是会说会笑的精灵,是律动生命的音乐。春雨会跟随着气候幻化不同姿态、不同神情,也会随听雨者心情演绎不同的内涵。或嫣然,或惆怅,或温柔,或冷寂,或清丽,或婉约……可谓千种心情,万种雨境。

(原载《人民日报》,有删改)

( 1 )“散文是围绕一个中心,牵住一条线索组织材料”,本文是以“________”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

( 2 )请根据示例分析春雨的其他特点。

示例:第②段让我们感受到春雨的朦胧,多姿,无私奉献。

第③段让我们感受到________。

第④段让我们感受到________。

( 3 )请结合选文内容或个人生活体验,说说你对第⑤段“春雨是会说会笑的精灵,是律动生命的音乐”这个句子的理解。

( 4 )选文中的“春雨如烟,如雾,如丝,如梦”和朱自清的《春》一文中的“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这两个句子,你更喜欢哪一句?请说出理由。

( 5 )选文表达了作者对春雨的感受,请运用排比写一段话,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表达你对“夏雨”或“秋雨”的感受。(60字左右)

四、写作(分值:60分)
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总有风雨和阳光相伴。我们总是不断地挑战自我、战胜自我,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不断地攀登到新的高度。在有了成绩、沾沾自喜时,需要战胜自满;在碰到困难、灰心丧气时,需要战胜挫折;在浑浑噩噩、碌碌无为时,需要战胜平庸;在看到别人进步,产生嫉妒时,需要战胜自私……只有不断地“战胜自我”,方能健康、愉快地成长,尝到生活的乐趣。

请以“战胜自我”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