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对语病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低头族”是指在社交场合不关注身边的人,跟人聊天时老忍不住看手机,这类人往往因长时间低头而患上某些疾病。(在“看手机”后加上“的人”) B: 随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的开展,让我们连州市的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城市的面貌焕然一新。(将“让”字删去) C: 这个品牌的衬衫,无论是在款式上、质量上,还是在包装上,都可以堪称全国一流。(把“无论”改为“不管”) D: 号称全球可折叠最快的华为5G手机——华为Mate X震撼发布,设计形态史无前例。(把“最快的”放到“可折叠”前面) |
2、 | 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童年的朋友》节选自《童年》。作者高尔基,是苏联作家。课文通过生动细腻而又饱含感情的语言把外祖母的形象写得独具魅力、光彩照人。B: 《赵普》选自《宋史·赵普传》,课文第二段写赵普奏荐人才时主要运用了细节描写,如“阖户启箧”“复奏如初”等,生动地表现了赵普一心为国的品格。 C: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鲁迅。本文记叙了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许多趣事,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留恋之情。 D: 《于园》选自《陶庵梦忆》,作者张岱,明末清初文学家。本文抓住于园“奇在磊石”的特征,分别从“实”“虚”“幽阴深邃”三个方面对于园进行了具体说明,突出了于园的园艺特色。 |
3、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妖娆(ráo) 谀词(yǘ) 沉寂(chén) 涕泗横流(shì) B: 喧嚷(rǎng) 佝偻(lǒu) 栖息(xī) 气吞斗牛(dǒu) C: 田圃(pŭ) 留滞(zhì) 喑哑(yīn) 廓然无累(lěi) D: 襁褓(qiáng) 睿智(ruì) 骈进(pián) 媚上欺下(mèi) |
4、 | 下列关于新闻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篇消息(新闻),通常包含标题、导语、主体三部分,有的还包含背景、结语。 B: 新闻的六要素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C: 新闻主要是用事实说话,因此写新闻只能用记叙手法,不能用议论手法。 D: 新闻除了“用事实说话”外,还有“报道迅速及时”“语言简明扼要”的特点。 |
5、 |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贪梵 告磬 杀戳 惊慌失措 笑颊粲然 B: 雄辩 燥热 慰藉 眼花缭乱 杳无消息 C: 深邃 赢弱 半晌 忘下断语 刻骨明心 D: 暑名 幅射 秘诀 恣态万千 珊珊来迟 |
6、 | 填入横线上的句子,顺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 出土于河南新郑的莲鹤方壶是东周时期青铜礼器的代表器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造型宏伟气派,装饰典雅华美,堪称“国之重宝”。 ①壶底还铸有两只卷尾兽,支撑着全器重量 ②壶颈两侧有附壁回首的龙形怪兽双耳 ③方壶通体满饰龙凤花纹,凝重而不失华丽 ④腹部的四角各攀附一条立体飞龙 ⑤壶冠呈双层盛开的莲瓣形,中间平盖上立有一只展翅欲飞的仙鹤 A: ④⑤①③②B: ④⑤①②③ C: ⑤③①②④ D: ⑤②④①③ |
7、 | 下列句子划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班长走上讲台,连珠炮似地发了一通脾气,弄得大家莫名其妙。 B: 这个扫街的老奶奶的劳动也许是微不足道的,但又是不可缺少的,因为我们的城市需要“美容师”。 C: 有些人对骑车带人之类的事情是不以为然的,他们认为,这样方便了自己,也没有妨碍别人。 D: 我军坚守阵地一天一夜,牺牲惨重,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后援部队终于赶到了。 |
8、 |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泄气 遗嘱 颁发 由衷 B: 眼花瞭乱 翘首 湛蓝 镌刻 C: 殚精竭虑 默契 一丝不苟 娴熟 D: 凛冽 震耳欲聋 仲裁 建树 |
9、 | 将下面的句子重新排序,正确的顺序是( ) B: ⑤④①③② C: ③⑤④①② D: ③①⑤②④ |
10、 | 下列关于名著知识及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海底两万里》是法国著名的科幻作家凡尔纳的三部曲的第二部(第一是《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第三部是《神秘岛》),主要讲述诺第留斯号潜艇的故事。B: 痛苦和磨难造就人生。托尔斯泰夫妻之间持续数十年的互不理解,最后以离婚告终,则是托尔斯泰悲剧的最直接根源。 C: 王勃、杨炯、骆宾王、卢照邻被称为“初唐四杰”。 D: 《藤野先生》的作者鲁迅,毛泽东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这篇散文重点叙述了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歌颂了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之情。 |
阅读陶渊明《饮酒》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 1 )陶渊明,又名________ , 生活在________朝代。他所作的诗文,内容多描写________ , 抒发他热爱田园风光、安贫乐道、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感情,但也包含了乐天知命、清高自赏与消极遁世的因素。( 2 )你能体会出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吗? ( 3 )如果把“悠然见南山”中的“见”改成“望”好吗?你能说明理由吗? |
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 1 )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①出淤泥而不染。 染:________ ②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予:________ ③陶后鲜有闻。 闻:________ ④待到山花烂漫时。 待:________ ( 2 )翻译甲文中划线的句子。( 3 )作者“独爱莲”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4 )【甲】文用________、________衬托了莲花的形象,【乙】文用________、________等自然环境来烘托梅花的形象。( 5 )两文所歌颂的对象在精神品质上有什么相似之处?试作简要分析。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和父亲坐一条板凳
孙道荣
上大学后的第一个暑假,回家。坐在墙根下晒太阳的父亲,将身子往一边挪了挪,对我说,坐下吧。印象里,那是我第一次和父亲坐在一条板凳上,也是父亲第一次喊我坐到他的身边,与他坐同一条板凳。
第一次坐在父亲身边,其实挺别扭。不过,从那以后,只要我们父子一起坐下来,父亲就会让我坐在他身边。如果是我先坐在板凳上,他就会主动坐到我身边,而我也会像父亲那样,往一边挪一挪。
工作之后,我学会了抽烟。有一次回家,与父亲坐在板凳上,闲聊,父亲掏出烟,自己点了一根。忽然想起了什么,犹豫了一下,把烟盒递到我面前说,你也抽一根吧。那是父亲第一次递烟给我。父子俩坐在同一条板凳上,闷头抽烟。烟雾从板凳的两端漂浮起来,有时候会在空中纠合在一起。而坐在板凳上的两个男人,却很少说话。与大多数农大的男孩子一样,我和父亲的沟通很少,我们都缺少这个能力。在我长大成人之后,我和父亲最多的交流,就是坐在同一条板凳上,默默无语。坐在同一条板凳上,与其说是一种沟通,不如说更像是一种仪式。
父亲并非沉默讷言的人。年轻时,他当过兵,回乡之后当了很多年的村干部,算是村里见多识广的人了。村民有矛盾了,都会请父亲调解,主持公道。双方各自坐一条板凳,父亲则坐在他们对面,听他们诉说,再给他们评理。调和得差不多了,父亲就指指自己的左右,对双方说,你们都坐过来嘛。如果三个男人都坐在一条板凳上了,疙瘩也就解开了,母亲就会适时走过来喊他们,吃饭,喝酒。
结婚之后,有一次回乡过年,与妻子闹了矛盾。妻子气鼓鼓地坐在一条板凳上,我也闷闷不乐地坐在另一条板凳上,父亲坐在对面,母亲惴惴不安地站在父亲身后。父亲严厉地把我训骂了一通。训完了,父亲恶狠狠地对我说,坐过来!又轻声对妻子说,你也坐过来吧。我坐在了父亲左边,妻子扭扭捏捏地坐在了父亲右边。父亲从不和女人坐一条板凳的,哪怕是我的母亲和姐妹。那是惟一一次,我和妻子同时与父亲坐在同一条板凳上。
在城里终于有了自己的房子后,我请父母进城住几天。客厅小,只放了一对小沙发。下班回家,我一屁股坐在沙发上,指着另一只沙发对父亲说,您坐吧。父亲走到沙发边,犹疑了一下,又走到我身边,坐了下来,转身对母亲说,你也过来坐一坐嘛。沙发太小,两个人坐在一起,很挤,也很别扭,我干脆坐在了沙发帮上。父亲扭头看看我,忽然站了起来,这玩意太软了,坐着不舒服。只住了一晚,父亲就执意和母亲一起回乡去了,说田里还有很多农活。后来有了大房子,也买了三人坐的长沙发,可是,父亲却再也没有机会来了。
父亲健在的那些年,每次回乡,我都会主动坐到他身边,和他坐在同一条板凳上。父亲依旧很少说话,只是侧身听我讲。他对我的工作特别感兴趣,无论我当初在政府机关工作,还是后来调到报社上班,他都听得津津有味。有一次,是我升职之后不久,我回家报喜,和父亲坐在板凳上,年轻气盛的我,一脸踌躇满志。父亲显然也很高兴,一边抽着烟,一边听我淘淘不绝。正当我讲到兴致时,父亲突然站了起来,板凳一下子失去了平衡,翘了起来,我一个趔趄,差一点和板凳一起摔倒。父亲一把扶住我,你要坐稳喽。不知道是刚才的惊吓,还是父亲的话,让我猛然清醒。这些年,虽然换过很多单位,也做过一些部门的小领导,但我一直恪守本分,得益于父亲给我上的那无声一课。
父亲已经不在了,我再也没机会和父亲坐在一条板凳上了。每次回家,坐在板凳上,我都会往边上挪一挪,留出一个空位,我觉得,父亲还坐在我身边。我们父子俩,还像以往一样,不怎么说话,只是安静地坐着,坐在陈旧而弥香的板凳上,任时光穿梭。
(说明以上内容选自《思维与智慧》2015年第8期上,有增删)
( 1 )请结合全文来说说“和父亲坐一条板凳”时发生哪几件事?请分点加以概括。( 2 )请简要赏析下列句子或划线词语的表达作用。①坐在同一条板凳上,与其说是一种沟通,不如说更像是一种仪式。
②父亲一把扶住我,你要坐稳喽。
( 3 )第④段中提到父亲年轻时的事件,有什么作用?( 4 )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文中父亲的形象和我对父亲的感情。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五一 是 几 号
阅读下面的选文,然后回答问题。
爹一共来过我的学校两次,两次都让我丢尽了脸面。
第一次,爹送我报到,走到学校门口,突然停下来,把行李从左边的肩膀换到右边,咳嗽了声,冲地上重重地吐一口痰,用他山里人的嗓门儿冲我吼道,老丫头,给爹念念,这木牌子上写的啥玩意儿?我看见好多道含义复杂的目光,全都落在我和爹的身上,好像我们是怪物。这些目光烤得我脸红心跳,我跺跺脚,没理爹,逃似的跑进了校园里。
爹根本没发现我已经不高兴,迈着大步,咕咚咕咚地从后面追上来。走向宿舍的一路上,爹非常兴奋,只要遇到人,不管人家理没理他,他都扯着嗓门儿,用手指着身边的我,自豪地说我是他的老丫头,考上了某某大学。还说,我从小就是学习的材料。最后,我实在忍不住,带着怨气喊了一声爹。爹却不以为然,在宿舍里,对同学们又介绍了我一遍。然后,爹卷一支旱烟,心满意足地吸两口,又补充道,俺家老丫头是个要强的孩子,这回小家伙有大出息!
爹第二次来是在一年前,像现在一样,正是五一节前夕。同宿舍的姐妹们都在说黄金周的假期,计划着去哪里旅游。爹没有敲门,咣当一声推开宿舍门就闯进来。惹得姐妹们顿时一阵惊呼,慌作一团——天气热,她们都穿得很少。爹一点儿也没意识到了一进门就喊我老丫头,问我,带的山野菜吃没吃光。对我说,妈让他给我又送一袋子来。我看看姐妹们,再看看爹,脸上一阵发烧。爹打开口袋,妮子妮子的叫着,用他的两只大手,从袋子里捧出一把把野菜,自作主张地放在姐妹们的床上,还不厌其烦地说,菜已经用盐腌好了,拿热水泡泡,就能下饭吃。
爹送完了礼物,卷一支烟,毫不理会姐妹们捂住鼻子嘴,坐在我床上有滋有味地吸了几口后,听见了姐妹们说黄金周旅游的事。他站起身,问她们,黄金周是什么意思?一个姐妹憋住笑告诉他,黄金周就是7天的长假,可以不用上课。爹就更加纳闷儿,问,好端端的,学校干啥要放长假?那个姐妹轻声地笑了,另有两个姐妹也笑出了声。一个姐妹忍住笑说,因为要到节日,五一劳动节,所以学校才放假。爹又问,劳动节是什么节?
我无法忍受爹再这样问下去,抢着告诉他,劳动节就全世界劳动者的节日,也叫五一节。
爹似乎明白了,点着头,反复念叨着劳动节和五一,从嘴里吐出一口浓浓的烟,突然又问了一句劳动都是些啥人呢,谁答应让他们过节的?
爹这句话说完后,宿舍里的姐妹们再也忍不住,一齐发出了响亮的笑声。爹也咧开嘴笑了笑,摸着自己的脑袋问我,老丫头,那个劳动节——五一是几号呢?我羞愧得满脸通红,眼泪就流了下来。爹没看到我的泪水,又接着问姐妹们,旅一次游得花多少钱?
爹离开学校五天后,我收到了他寄来的300元钱,在附言里写着旅游两个字。半个月后,我收到了爹的信。爹不识字,信是我的小学老师代写的。在信里,爹问我,寄的钱是不是已经收到了。爹还说谎:爹的老丫头和别人比,不缺啥也不少啥,人家去旅游,你也得去旅游,钱可能不太够,找便宜的地方去游吧!在信里,爹还说,他知道了五一是5月1号,他还知道了,原来自己也是一个劳动者。最后,爹让我放心去旅游,不用惦念家里!在信纸的背面还写着一句话:祝老丫头劳动节快乐!
我没想到,暑假回到家时,竟然看见爹瘸了一条腿。爹看见我,有些慌张,咧开嘴笑了笑,响亮地冲着屋子里喊,她妈,赶紧杀鸡,咱老丫头回来了!
妈告诉我,爹的腿是在崖上采山野菜时摔断的,那面崖很陡,但长的野菜很新鲜,一看就知道能卖好价钱。妈还说,你爹盼着多采些野菜,妈快点还上那300元钱的债!
爹从此再没来过我的学校。
请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其一,按要求作文。
题目:(一)哭泣着向前奔跑。
(二) 原来这么美
要求:①如选择题目(二),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立意自定,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如果写诗歌,不少于20行)。③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