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7年新郑城关一中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

在二十四节气中,清明是唯一一个被作为节日的节气。 。唐代诗人韦庄就有“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之句。由此,清明便成了寒食节中的小节日。

①这便是历史悠久的寒食节。

②这个传统最早可追溯至唐代。

③古历载,冬至后一百零五日为“寒食”。

④是日起,家家都要禁用旧火,只吃冷食,直到新火降临。

⑤寒食之后便是清明,唐时便将这一天定为迎取新火之日。

⑥起初,寒食节禁火时间很长,至唐代已缩减为三日。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①④③②⑤⑥
C: ②③④①⑥⑤
D: ②⑤④③①⑥
2、

下列各项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我军首批三军女子仪仗兵亮相外交礼仪,其飒爽英姿引来各界关注。
B: 中国梦既是中国人民追求幸福的梦,也同世界人民的梦想休戚相关
C: 反腐败问题上,越容忍,腐败行为会越肆无忌惮
D: 国内首档真人秀节目《来吧孩子》与其他表演性质浓厚的真人秀类节目相比,显然有些不同凡响
3、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
A: 小也被妈妈吓坏了,拿着残月一般的瓜皮战战兢兢。
B: “陶师傅,您烙的小火烧穿迷彩服了!”一位买饭的人对她说。
C: 他顺手一指,墙上有条红线,像雨后偶尔爬上马路的蚯蚓。
D: 陶影一个箭步冲过去,“啪”地一下打在孩子的头颅上,声音清脆,仿佛踩破一个乒乓球皮。
4、下列句子中,没运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
A: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B: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C: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D: 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臂地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 位/枪/力能鼎 俯即是/人牙慧
B: 遒/告/前后继 将功罪/买还珠
C: 荷/重/勉为其 挑拨离/不容发
D: 作/查 桑/莘学子 插科打/然天成
6、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音乐理论家、作曲家姆尼兹·豪普德曼在《和声与节拍的本性》里称音乐是“流动着的建筑”。
B: 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
C: 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D: WTO怎么改?AI(人工智能)时代来了吗?全球治理向何处去?是2019年博鳌亚洲论坛嘉宾们关注的问题。
7、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 俗不可奈 煞费苦心 名付其实 索然无味
B: 趾高气扬 身名狼籍 心有余悸 人情事故
C: 萍水相缝 兴高采烈 认劳认怨 销声匿迹
D: 猝不及防 棱角分明 司空见惯 心血来潮
8、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提炼 化装品 全神贯注 汗流夹背
B: 热衷 百叶窗 措手不及 相得益彰
C: 规矩 口头禅 以逸代劳 浮想联翩
D: 装潢 照相机 理屈词穷 出谋画策
9、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艾青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著有诗集《大堰河》。
B: 《长城谣》选自《无怨的青春》,作者是纪弦。
C: 《一片槐树叶》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时间线索,“现在—一过去——将来”;另一条是感情线索,“伤感——回忆——企盼”。
D: 《樵夫,别砍那棵树》以深情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一棵老橡树的真情,劝说樵夫“别砍那棵树”。
10、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秀颀 妙手偶得 潜滋暗长
B: 涸辄 旁逸斜出 纵横绝荡
C: 甬道 浮想联翩 无边无垠
D: 荒诞 叩石垦壤 恹恹欲睡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1 )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此曲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的景色图。
B: 第二句描写诗人所见异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越发使人感到孤独。
C: 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写景是为了烘托人。
D: 从此曲的题目来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伤感,而并无思乡之情。
( 2 )这首曲中的“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送王进士之任扬州序

汪琬

诸曹失之,一郡得之,此十数州县之庆也。国家得之,交游失之,此又二三士大夫之憾也。吾友王子贻上,年少而才。既举进士,于甲第当任部主事,而用新令,出为推官扬州,将与吾党别。吾见憾者方在燕市,而庆者已翘足企首,相望江淮之间矣。王子勉旃:事上宜敬,接下宜诚,莅事宜慎,用刑宜宽;反是罪也。吾告王子止此矣。朔风初劲,雨雪载途,摇策而行,努力自爱。

(选自《钝翁类稿》)

【注】①王进士:即王士禛,字贻上。他与汪琬一同考中进士。 ②诸曹:朝廷各部门。③甲第:科举考试的等第。④推官:官职名。
⑤燕市:指京师。⑥勉旃(zhān):勉励。旃:语气助词。

(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此又二三士大夫之也 ________

举进士 ________

③吾告王子此矣 ________

④摇而行 ________

( 2 )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

而 庆 者 已 翘 足 企 首

( 3 )翻译下列句子

①出为推官扬州,将与吾党别。

②安陵君其许寡人!

( 4 )作者对王贻上到扬州做官提出了哪几条建议?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作答。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

重走老山界

彭华强

①文友来访,一起筹划重走红军长征经过的老山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陆定一曾写过《老山界》一文,老山界于是有了名气。

②老山界又名越城岭,它的中段位于湖南省东安县的舜皇山境内。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开始长征时,11月从广西全州渡过湘江,翻过位于广西全州与湖南东安、新宁“两省三县市”交界处的越城岭,向贵州方向前进。

③我们一行从永州出发,前往舜皇山国家森林公园。上午9时,我们顶着火辣辣的骄阳到达了舜皇山,此山因舜帝南巡狩猎驻跸(bì)于此而得名。沿着河谷向娥皇溪进发便来到蝴蝶谷,沿石阶而上入悠长峡谷,一路曲径通幽,鸟语花香,空气清新,沁人心脾,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忽见小径旁有一块光滑巨石,其上刻有“庄周梦蝶”四字,果见几只彩蝶在绿丛中翩翩起舞。

④峰回路转,前面的山路陡斜起来。我和朋友们走一会儿歇一会儿,还是汗流满面。抬头偶见石壁上红军当年长征时留下的标语:“不要掉队呀!”“不要落后做乌龟呀!”我们的精神为之一振。

⑤沿着陡峭的石阶一路上行,便到了《老山界》中的越城岭,是这条景点线路的最高峰。有陆公亭在此,亭侧有红军长征路线介绍。此情此景让我想到了《老山界》中最精彩的一段话:“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细细品味,真为当年红军的坚强、乐观而感慨、喟叹!如今,火把排成“之”字形的奇观再也见不到了,但可以见到的是“之”字形的蜿蜒山路。这是一条从山脚伸向云端的路,绝壁上开辟的水泥栈道,宽不盈尺,往上攀登,下面人的嘴几乎触碰到上面人的脚跟。

⑥历尽艰难后,终于登临绝顶,真个是“惊回首,离天三尺三”。只见群山环绕,苍郁秀美,云拂松涛,雾绕翠岗。上山容易下山难,这话一点不假。下山的小径没有石阶,全是泥土,裸露着的泥土全被古树根藤牵着绊着,非常坎坷,陡峭的梯阶是用竹子做的,踏在上面有点滑,好在没有下雨。“下山时,后者的脚差不多会踩到前者的头顶。往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们的脸,就在脚底下。”陆定一的描述丝毫不差,下山的路使人头晕目眩,胆战心惊。

⑦下得山来,我们坐于溪流边休憩养神,文友们不时发出感叹:“当年红军负重抬着担架和伤员,又不像现在有水泥栈道,不知历尽了怎样的艰险,才翻越这座大山。”今天的老山界,已成为健身疗养的好地方,但当我们走过这段艰险之路后,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充满敬仰。当年红军自这里走出,走上了胜利之路;我们今天从这里走出,得到的则是灵魂的净化、生命的升华。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 1 )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构思行文的?
( 2 )文中第③段中画线句子描写的蝴蝶谷的景色具有怎样的特点?对下文写越城岭有何作用?

( 3 )第④⑤段中,画线的句子都是援引陆定一《老山界》中的原文,有什么作用?
( 4 )谈谈你对第⑦段中画线句的理解。

阅读《油条为什么要两根一起炸》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早晨排队买油条,有人提出一个很幼稚的问题:为什么要把两根面黏在一块儿下油炸?问师傅,得到的答案令我吃惊:之所以两根贴一块炸,是因为单根炸的话油条膨胀不起来!
②食品科学硕士玉子桑科普:油温较高时,面接触油的表面会迅速定型阻止膨胀,而两根油条中间柔软未定型的接触面可以不断向外膨胀变大,故两根面并在一起膨胀效果会更好。油温较低时,单根油条也能在外层变硬前充分膨胀。
③网友搬出《宋史》典故:南宋秦桧一伙以“莫须有”罪名杀害岳飞父子。当时在临安风波亭附近有两个卖早点的摊贩,各自抓起面团,分别搓捏了形如秦桧和王氏的两个面人,绞在一起放入油锅里炸,称之为“油炸桧”。
④台湾大学农业化学系教授赖喜美对媒体表示,油条之所以能膨胀,原因是面块里添加的膨大剂会在油炸过程中发生化学反应,瞬间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氨气,让面块在短短几秒内膨胀起来,最后定型。虽然氨气气味会让人不适,但是由于氨气溶于水,油条中氨气的成分相对较少。而当气体生成时,面块的膨胀靠的是其中的面筋所具有的弹性与延展性。面筋是面粉里不溶于水的蛋白质。制作油条尤其需要延展性强的面粉,因为在油条下锅前还需要将其拉长,以增加受热面积。
⑤赖喜美表示,当面块下锅后,其表层会在几秒内被热油炸熟,迅速固定成型,以至于限制了膨胀能力,使得单根油条炸出来的口感不松脆,形状也不好看。因此,做油条时,应该以两片面块相叠,中间压一下让面块黏合。当油条膨胀时,黏合处因较厚所以传热较慢,即使表层已经炸熟,结合处仍处于柔软状态,同时膨大剂仍在不断释放气体,面块还是可以继续膨胀,使得整个油条变得越来越蓬松。
⑥此外,油条的制作过程中,每一步都要小心。她说,在下锅前拉长面块时,若不小心压到面块的边缘,便会影响油条最终的膨胀效果。而油炸过程中,厨师还需要不停地翻动油条,才能使面块受热均匀,以保证外形好看。

( 1 )文章第①段以生活中的场景开篇,有哪些好处?

( 2 )选出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

A: 油温较高时,单根油条膨胀效果没有两根并在一起膨胀效果好。
B: 《宋史》典故是为了科学说明油条两根贴一块炸是历史原因造成,并告诉我们油条的别称。
C: 制作油条的面粉延展性越强,增加受热面积可能性越大,膨胀可能性也越大。
D: 油炸过程中,厨师不停地翻动油条,是为了使面块受热均匀,以保证外形好看。
( 3 )从品语言的角度设计一个问题,并做解答。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人生就是一次旅行。在成长的旅途中,我们一边在欣赏沿途的风景,一边也在尽力描绘属于自己的风景。随着时间的流逝,有些风景走远了,模糊了,但也有一些风景在我们心头留下了一种深刻而单纯的依恋和怀念。
请以“逝去的风景”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 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② 不少于600字。

【注意】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得抄袭、套作。④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