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7年上海育才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你的名字无人知晓,你的功勋________。在历史的天空中,当年的烽火连天、金戈铁马已经远去,但________是在世的老兵还是血染沙场的每一位英烈,________值得我们永远铭记。不管时代如何变迁,英雄人物始终是________历史的精神坐标。

A: 流芳百世 即使 也 标注
B: 流芳百世 无论 都 标榜
C: 永世长存 即使 也 标榜
D: 永世长存 无论 都 标注
2、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年一度的“鉴真国际马拉松比赛”报名又要开始了,李老师优柔寡断 , 第一个报名。
B: 面对沙漠里这些光怪陆离的自然现象,科学家们也无法解释。
C: “早清明,晚大冬。”这是民间对于祭祖时间的一个说法。现在很多90后是漠不关心这些文化习俗的。
D: 小王是学经济学的,无论是最近房价上涨的惊人态势,还是未来房价的走势,他总能夸夸其谈
3、

下列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我们必须有坚韧不拔的精神。
B: 自修课教室里很吵,可老师一进来,全班同学都肃然起敬
C: 现代社会发展的脚步越来越快,大城市中一座座擎天撼地的高楼随处可见。
D: 张明同学学习成绩一直遥遥领先,这归功于他经常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

下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清风拂过,细纱在空中荡开,又滑下来。

②这雨丝,是漓江之畔的苗女刚刚从碧水中拎起的那缕柔柔细细的纱。

③然后悄悄洒向扁舟,洒向村落,洒向群山。

④她伸展开手臂,轻轻地把细纱挂向云端。

⑤春雨如丝。

A: ⑤①②④③
B: ⑤②④③①
C: ⑤①④②③
D: ⑤②④①③
5、下列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随着最后一个隧洞竣工,这条南北交通大动脉豁然开朗
B: 对待学习,我们应该有一丝不苟的态度,对任何细小的问题都要吹毛求疵
C: 我花了大半天的工夫才给妈妈做了这几道菜,谁知道吃起来让人觉得味同嚼蜡
D: 他在去年的国际比赛中崭露头角 , 成为一颗令人瞩目的体操明星。
6、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自上而下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那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B: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一则) 因此学习之后才能知道自己知识的不足,教育别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还有迷惑不解之处。
C: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孟子》三则) 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走这条正道。
D: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大小官吏能够刻书指出我的过错的,受上等奖赏。
7、

下列划线的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这幅画饱含诗情,使人浮想联翩 , 神游画外,得到美的享受。
B: 他们原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好邻居,由于产生了一点小误会,那天放学后便分道扬镳 , 从不同的路线回家了。几天过去,误会解除了,他们又和好如初。
C: 这里的溶洞非常美丽,而且出人意料。令游客们叹为观止
D: 马英九大有登峰造极、力攀台湾政坛最高峰、抢攻大位之势,是台湾党派中的强势人物。
8、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
B: 欧阳询擅长楷书,与颜真卿、柳公权和赵孟頫并称为“楷书四大家”。
C: 熟悉的树木、村庄、桥梁…等都在不停地后退,成为杜小康眼中的遥远之物。
D: “他就是水生?第五个?都是生人,怕生也难怪的;还是宏儿和他去走走。”母亲说。
9、

选出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 )

①而且这种现象越来越低龄化。

②但是互联网时代,汉字却陷入有声无形的窘境。

③汉字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文明和智慧。

④专家学者认为:汉字对智力的开发有巨大作用;认识的汉字越多,联想就越丰富。

⑤其兼备象形和表意的特点,以及蕴含的思想和文化内涵是任何科技也无法模拟和取代的。

⑥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出现提笔忘字的现象。

A: ③⑥①⑤④②
B: ③⑤④②⑥①
C: ⑥①②③④⑤
D: ⑥②①④③⑤
10、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西南联大之所以被称作“奇迹”,不仅在于它拥有大师,更在于它培养了许许多多的大师。虽然它只存在了8年左右,却被很多人称为中国教育史上的一座丰碑。
B: 北京人艺再度上演《茶馆》,以此“镇院之作”纪念老舍先生诞辰120周年,也再一次在舞台上呈现了传承经典的意义。
C: 如何让沉睡在博物馆里的优秀传统文化受到青年一代的喜欢和接纳?是博物馆人应该思考的问题之一。
D: 从杜甫诗句的警策、凝练方面,繁衍出了韩愈、卢仝等用语“奇险”的一派;从杜甫诗歌注重社会现实生活方面,又滋生了白居易元稹等人的“新乐府”诗。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注解】驼褐,兽毛制成的衣服。

( 1 )此诗写景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 2 )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

( 1 )解释句中加下划线的词。

①不知其也(________) ②食(________)

③然后能自反也(________) ④学半(________)

( 2 )翻译句子。

①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②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 3 )下列对本文的分析,其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 )
A: 《虽有嘉肴》节选自《礼记》中的《学记》,《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它是一篇有关古代大学教育的论文。
B: 课文节选部分主要论述了“教”与“学”的关系,运用了类比的手法,阐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启发我们有益的学习方法。
C: 文章从“佳肴”写到“至道”,接着写教授别人之后才发现自己知识的浅陋,这样才会反过来不断地钻研、提高,再写一个人只有学习了,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知道自己的不足,才能自我反省,最后得到教学相长的结论。
D: 引用《兑命》中的话作结,再次点明“教学相长”的道理,同时也增强了说服力。
( 4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孔子学琴于师襄子,十日不进。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 , 曰:“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 , 黑而长,眼如远视,如王天下,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也。”

(选自《史记》有删改)

【注】①进:继续学(新内容)②益:增加、加深③有间:过了一段时间。④为人:作曲的人⑤《文王操》:周文王谱写的琴曲名。

孔子学琴的故事印证了《虽有嘉肴》中哪句话?请结合引用文段具体分析。

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行走的风景

查一路

①在商品琳琅满目的大街上,我会常常想货郎。一条黝黑发亮的扁担,一面像小姑娘摇着发辫的手鼓,一副光亮的货架货郎的足迹已远,而我追逐着那激越的鼓点从一个孩童进入了成年。像消失在乡村田野上的风,像一块钟表停在了过去的某段时间像一种过去的语言在连述往事,不能忘怀的,是货郎撩拨心弦的行走。一种岁月越老,越弥足珍贵的记忆。

②乡村中踏实的睡眠,常常被黛郎的鼓声唤醒,乡村是寂静的,总在等待货郎带来生机。鼓声由远及近,女人们像母雀瞅见了黄的谷粒,扑腾着双超汇集到老槐树的脚下一一货郎歇脚的地方,手拿针头线脑、几尺头绳,几匹花布,与见多识广的货郎说东道西讨价还价,打情骂俏。孩子们围绕着货架,拥挤着、询问着、尖叫着、欢呼着乡村贫寒的生活中所有对于快乐的向往,就锁在货郎玻璃面的货架里面。货架里面的物什在玻璃下面闪动着神秘的光亮。能够发出爆响的火纸,一含就化的水果糖,五颜六色的玻璃球,会飞的小气球,构成了乡村孩子生活中最具诱惑力的念想。(甲)他们积攒着每一枚硬币用预备好的每一枚硬币迎来激越的鼓声远远的吆喝近了:破鞋底破鞋壳废纸猪鬃鸡毛鸭毛兑糖换针哪为了这一声喝,为了兑现这一声吆喝,孩子的目光搜遍了村寨山野地头田塍的每一个角落,发现的眼睛,让贫瘠变为富有,单调冷落的土地被渴望一遍一遍不倦地阅读。(乙)

③货郎常常是外乡人,他们坚韧的脚板踏平了异乡的艰险,朴素愿望冲淡了游走四方的担忧和恐惧。一根黑的扁担,一头担着柴米油盐,一头担着日月星辰。货架在生活中漂泊,货郎居无定所,风餐露宿。他们也许会用一个顶针或者一个发夹几尺头绳换来一碗剩饭充饥,路边的风雨中的破庙可能成为临时的安身之所。疲惫思归的时候,可能是脑海中浮现出妻儿在家中等待的光景,若有若无的幸福在那张黝黑的脸上滑过,陶醉的感觉击穿了他们在尘世奔忙中抵御风霜的圆滑和吝啬。他们大发善心少有地慷慨,突然停下货架从中取出水果糖一人一粒。动作像闪电样急促,不容被施舍的对象再有非分之想。(丙)

④货郎习惯于对每一位陌生人微笑,表情谦卑,视所有人为衣食父母。他们贪图微利但不取不义之财。八岁那年,我脱下一双新鞋换了一盒水彩蜡笔。天黑了才惴惴不安地回家。我父亲不肯相信穿在脚上的鞋子会弄了,关上了厅堂的大门,准备将我痛打一顿。远远地货郎的鼓声近了,鼓声在我家门前停顿下来,还有货担落地扁担吱呀呀的声响。接着,鼓声响起,由近而远。我父亲打开门一眼就看见了摆在门前的我的那双新鞋。而货郎的背影已远,消失在树影婆娑、山腹暮霭笼罩的山道上。(丁)货郎是不是要到落日的山那一边,微弱的星光能不能照亮他回家的路。

⑤擎起激越的鼓,用朴素愿望,敲响沉寂的岁月,让快乐在生活中流布四方。日子被一页一页地翻了过去,然而,视线越过商品琳琅满目的大街,我仍然看见了货郎用黝黑的扁担,挑着闪亮的货架,沿着蜿蜒的乡村小路在走。

( 1 )下面的句子出自原文,它在文中的位置应该是( )

那时,我的心里第一次对货郎产生了牵挂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 2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①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像消失在乡村田野上的风,像一块钟表停在了过去的某时间,像一种过去的语言在追述往事,不能忘怀的,是货郎撩拨心弦的行走。

( 3 )第②段中“乡村中踏实的睡眠,常常被货郎的鼓声唤醒”在结构上的作用是________,在内容上的作用是________。
( 4 )作者笔下的货郎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概括。
( 5 )结合全文,说说你对题目“行走的风景”的理解。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震荡可怕极了,一刹那间,男人、女人、小孩,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人们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尖叫着,哭泣着,惊恐万状,一片混乱。海水哗哗往里灌,汹涌湍急,势不可当,轮机火炉被海浪呛得嘶嘶地直喘粗气。

船上没有封舱用的防漏隔墙,救生圈也不够。

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喝:“全体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60人救出去。”

实际上一共有61人,但是他把自己给忘了。

船员赶紧解开救生艇的绳索。大家一窝蜂拥了上去,这股你推我搡的势头,险些儿把小艇都弄翻了。奥克勒福大副和三名工头拼命想维持秩序,但整个人群因为猝然而至的变故简直都像疯了似的,乱得不可开交。几秒钟前大家还在酣睡,蓦地,立时立刻,就要丧命,这怎么能不叫人失魂落魄!

就在这时,船长威严的声音压倒了一切呼号和嘈杂,黑暗中人们听到这样一段简短有力的对话:

“洛克机械师在哪儿?”

“船长叫我吗?”

“炉子怎么样了?”

“海水淹了。”

“火呢?”

“灭了。”

“机器怎样?”

“停了。”

船长喊了一声:

“奥克勒福大副!”

大副回答:

“到!”

船长问道:

“还有多少分钟?”

“20分钟。”

“够了,”船长说,“让每个人都下到小艇上去。奥克勒福大副,你的手枪在吗?”

“在,船长。”

“哪个男人胆敢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

大家立时不出声了。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一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

( 1 )选段中写到“一片混乱”“乱得不可开交”,有什么作用?

( 2 )对“全体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60人救出去。”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A: 面对猝然而至的灾难,面对混乱的场面,哈尔威船长一时竟忘了船上的确切人数。
B: 灾难刚降临,哈尔威船长就已经作好了与船共存亡的准备。
C: 天黑、混乱,哈尔威船长无法清点人数,60人只是他的估计。
D: 由于船上一片混乱,嘈杂,哈尔威船长情急之中真的把自己给忘了。
( 3 )描写“一段简短有力的对话”,对刻画哈尔威船长有什么作用?

( 4 )“大家立时不出声了”,这是为什么呢?

( 5 )你觉得哈尔威船长这样处理猝然而至的海难妥当吗?

四、写作(分值:60分)

根据要求作文。

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请用你的慧眼去发现美,用你的心灵去感悟美,用你的妙笔去描绘美。

请以“最美”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②文章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16行)。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