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语句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富贵/不能淫 B: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C: 必先/苦其心志 D: 一怒/而/诸侯惧 |
2、 | 下面语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翠屏湖游人如织,水中鱼儿往来嬉戏,栩栩如生。 B: 花朵怒放着,树叶鼓着浆汁,数不清的杂草咄咄逼人地成长。 C: 在抗日战争时期,白求恩大夫是一位家喻户晓的人物。 D: “一带一路”是实现中华民族振兴的战略构想,它使沿线各国从未像今天这样紧密相连,同舟共济。 |
3、 |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杜甫是唐代的大诗人,他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变化过程,号称 “诗史”,他和李白并称为“李杜”。 B: 就结构而言,新闻(消息)一般由五个部分组成,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 C: 《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共六篇,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 D: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简称“五律”或“七律”。 |
4、 |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吃龙虾,会导致病情加重。(在“过敏性鼻炎”后加“患者”。) B: 随着秦兵马俑在沉寂24年后的再次发掘,引起国内外媒体的关注。(删掉“随着”。) C: 在本届世乒赛上,经过运动健儿们的奋力拼搏,再次赢得了男子团休冠军。(将“经过”和“的”删去。) D: 这所九年制寄宿学校的150多名学生是地震中伤亡最少、震后复课最早的学校。(把“寄宿学校的150多名学生”中的“的”字改为“有”。) |
5、 | 下面加下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秩序(zhì) 硕果(shuò) 锲而不舍(qì)B: 弥高(ní) 校补(xiào) 迥乎不同(jiǒng) C: 衰微(shuāi) 迭起(dié) 沥尽心血(1ì) D: 赫然(hè) 凝结(níng) 气冲斗牛(dòu) |
6、 | 下列关于文学名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有一次我偷偷地看她,她把我的五戈比放在手掌上,瞅着它们,默默地哭了”。《童年》中阿廖沙捡破烂换钱来给外祖母补贴家用,他的懂事能干让外祖母感动落泪又万般心疼。B: 老舍擅长写人,《骆驼祥子》中“脊背微俯,双手松松栊住车把,他活动利落,准确;看不出急促而跑得很快,快而没有危险”,寥寥几笔就把祥子灵活、稳键的形象刻画出来 C: 培根在《谈美》中例举了法王腓力四世等几位男性帝王,称他们“皆有宏图壮志而又为当时最美之人也”,在赞美帝王们德、美兼备的同时,也表露了培根的平民立场和民主思想。 D: 《简·爱》中出身低微的简.爱与东家罗切斯特彼此爱恋,互诉衷肠后,“狂风在月桂树的小径上呼啸,急速地从我们头上吹过”,引发悬念,为下文他们将面临更多的磨难作铺垫 |
7、 | 请选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 ) A: “美好的事物都有强大的感染人心的力量。”这句话的主干是“事物有力量”。 B: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并称“四书”。——这句话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C: 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主持编纂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资治通鉴》。 D: “一丈青大娘骂人,就像雨打芭蕉,长短句,四六体,鼓点似的骂一天,一气呵成,也不倒嗓子。”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 |
8、 |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B: 印证 造就 只要 就 C: 印证 铸就 只有 才 D: 见证 造就 只要 就 |
9、 | 在横线处填入语句,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自古以来,诗文常以杨柳为咏春的主要题材,写来“景色”殊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并非仅为杨柳当春抽条的缘故,实因它有一种特殊的姿态,与和平美丽的春光十分调和。 ①写春色曰:“陌头杨柳” ②写春风曰:“杨柳风” ③写春景曰:“万树垂杨” ④写春天曰:“柳条春” A: ①②③④B: ④②①③ C: ③①②④ D: ①③④② |
10、 | 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记载(zài) 推祟 重峦叠嶂(chóng) 俯仰生姿 B: 纤维(qiān) 题拔 摩肩接踵(zhǒng) 自出心裁 C: 雕镂(lòu) 嶙峋 络绎不绝(yì) 春寒料峭 D: 遒劲(jìn) 斟酌 亭台轩榭(xiè) 因地置宜 |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问题。 卖炭翁(节选)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 1 )卖炭翁“卖炭”是为了换得“________”和“________”。( 2 )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伐薪烧炭”强调了卖炭翁劳动生活十分艰辛。 B: “何所营”交代了卖炭翁穷困不堪的生活状况。 C: “可怜”表现了作者对卖炭翁艰难处境的同情。 D: “愿天寒”突出了卖炭翁不怕天寒地冻的精神。 |
阅读古文,回答问题。 ①安陵君其许寡人 其:( ) ②以五百里之地易早安陵 易:( ) ③岂直五百里哉 直:( ) ④长跪而谢之 谢:( ) ( 2 )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②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 3 )简析划线句子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4 )请结合上下文仔细揣摩分析“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这句话,写出该句话的“潜台词”。 |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枕边的夜莺
①我喜欢躺着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已有二十多年了,从枕边掠过的书,自然是少不了的。
②十七八岁,我读师专的时候,开始了真正的读书。每到寒暑假,最惬意的事情,就是躺在故乡的火炕上看书。至于读了些什么,已经记不清了,但读书的氛围却历历在目。夏天时,闻够了墨香,我会敞开窗子,嗅花圃搅起的一波一波的香气;冬天时,窗外的北风吹得窗纸刷拉拉响,我便把书页也翻得刷拉拉响。疲倦的时候,我会撇下书,趴在窗台看风景。窗外的园田被雪花装点得一片洁白,像是老天铺下来的一张纸。
③如果说枕头是花托的话,那么书籍就是花瓣。花托只有一个,花瓣却是层层叠叠的。每一本看过的书,都是一片谢了的花瓣。有的花瓣可以当做标本,作为永久的珍藏;有的则因着庸常,随着风雨化作泥了。
④这二十多年来,不管我的读书趣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一类书始终横在我的枕畔,就像一个永不破碎的梦,那就是古诗词。夜晚,读几首喜欢的诗词,就像吃了可口的夜宵,入睡时心里暖暖的。
⑤我最喜欢的词人,是辛弃疾。一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让我对他的词永生爱意,《稼轩集》便是百读不厌的了。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陆游、苏轼、李清照、李煜、纳兰性德、温庭筠、黄庭坚、范仲淹,也都令我喜爱。有的时候,读到动心处,我会忍不住低声吟诵出来,好像不经过如此“咀嚼”,就愧对了这甘美至极的“食粮”似的。
⑥我父亲最推崇的诗人,就是曹植了。因为爱极了他的《洛神赋》,我一出生,父亲就把“子建”的名字给了我。长大成人后,我不止一次读过《洛神赋》,总觉得它的辞藻过于华丽,浓艳得有点让人眼晕。直到前几年,我的个人生活遭遇变故,再读《洛神赋》,读出了一种朴素而凄清的美!洛水上的神仙宓妃,惊鸿一现,顷刻间就化做烟波了。“悼良会之永绝兮,哀一逝而异乡”,“恨人神之道殊兮”,这才是曹植最想表达的。他以短短一曲《洛神赋》,写出了爱情的短暂,圣洁,美好,写出了世事的无常。我真的没有想到,曹植在诗中所描述的一切,正是我此刻的感悟,原来父亲早就知道,幻影才是永恒的啊!所以现在读《洛神赋》,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⑦中国的古典诗词,意境优美,禅意深厚,能够开启心智。当你愤慨于生活中种种的不公,却又无可奈何时,读一读黄庭坚的“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你就会获得解脱。而当你意志消沉、黯然神伤时,读一读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和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你就会觉得所有的不快都是过眼云烟。从这个意义上说,那些古诗词就是我枕畔的《圣经》。
⑧这些伟大的诗人,之所以能写出流传千古的词句,在于他们有着对黑暗永不妥协的精神。他们高洁的灵魂,使个人的不幸得到了升华。杜甫评价李白时,曾满怀怜惜和愤懑地写道:“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而这是那个时代大多数诗人坎坷命运的真实写照!个人的生死,在他们眼里,不过草芥,所以他们的诗词才有着大悲悯、大哀愁,这也是我深深喜爱他们的原因。
⑨我常想,我枕边的一册册古诗词,就是一只只夜莺,它们栖息在书林中,婉转地歌唱。它们清新、湿润,宛如上天撒向尘世的一场宜人的夜露。
(有删改)
阅读课文选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那棵树立在那条路边上已经很久很久了。当那路还只是一条泥泞的小径时,它就立在那里;当路上驶过第一辆汽车之前,它就立在那里;当这一带只有稀稀落落几处老式平房时,它就立在那里。
那树有一点佝偻,露出老态,但是坚固稳定,树顶像刚炸开的焰火一样繁密。认识那棵树的人都说,有一年,台风连吹两天两夜,附近的树全被吹断,房屋也倒坍了不少,只有那棵树屹立不动,而且据说,连一片树叶都没有掉下来。这真令人难以置信,据说,当这一带还没有建造新公寓之前,陆上台风紧急警报声中,总有人到树干上漩涡形的洞里插一炷香呢。
那的确是一株坚固的大树,霉黑潮湿的皮层上,有隆起的筋和纵裂的纹,像生铁铸就的模样。几丈以外的泥土下,还看出有树根的伏脉。在夏天的太阳下挺着颈子急走的人,会像猎犬一样奔到树下,吸一口浓阴,仰脸看千掌千指托住阳光,看指缝间漏下来的碎汞。有时候,的确连树叶也完全静止。
于是鸟来了,鸟叫的时候,几丈外幼儿园里的孩子也在唱歌。
于是情侣止步,夜晚,树下有更黑的黑暗;于是那树,那沉默的树,暗中伸展它的根,加大它所能荫庇的土地,一厘米一厘米地向外。
( 1 )第2段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任选其一进行简要赏析。( 2 )第3段中“那的确是一株坚固的大树,霉黑潮湿的皮层上,有隆起的筋和纵裂的纹,像生铁铸就的模样”一句有何作用?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作、抄袭。(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4)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