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7年大埔县高坡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根据你的名著阅读积累,完成下题。

下面依次对《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的表述,无误的一项是( )


A: 刘备寄于曹操篱下,以种菜掩人耳目。一日,曹操请刘备坐饮畅谈。曹操问天下谁是英雄,刘备答了袁绍等人的名字,曹操只是摇头,并说:“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刘备闻言大为吃惊,匙箸落地。此时雷声大作,刘备借雷声掩饰吃惊,使曹操认为其胆小如鼠,不复怀疑。
B: 李逵长相黝黑粗鲁,一生憨直,擅使两把大刀。回家见母亲,母亲因思念儿子常年流泪,已经双目失明。李逵骗母亲说做了官,要接母亲去享福。背着母亲至沂岭,母亲直喊口渴。于是李逵让母亲坐在一块大青石上,自己去给母亲取水。不料取水回来,发现母亲被老虎吃了。李逵悲愤交加,手拿大刀,连杀子母四虎,并收拾了母亲的尸体残骸,送到一座庵后埋葬。
C: 比丘国国王听信妖邪,要取小儿心肝做药引子。孙悟空请各位神灵暗中保护城中各街坊人家鹅笼里的小儿,待他灭妖后送还。悟空此举,感动了百姓,纷纷叫道:“扯住唐朝爷爷,到我家奉谢救儿之恩!”并抬着猪八戒,扛着沙和尚,顶着孙大圣,撮着唐三藏,牵着马,挑着担,一拥回城,这家也开宴,那家也设席,盘桓将有个月,才得离开。
D: 黛玉去怡红院访宝玉,因晴雯不开门,错疑在宝玉身上,又眼看着宝玉送宝钗出来,更生误会,不由触动了寄人篱下的凄凉心境而独自悲泣。至次日,又恰遇饯花之期,黛玉因满地落花,勾起无限伤春情思。感花伤已,含泪葬花,于是以落花自况,十分伤感地哭吟了《落花赋》:“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交警对汽车被撞的李老师说:“不是有责任才要负责任。” 解说:《现代汉语词典》中“责任”有两个义项:①分内应做的事②没有做好分内应做的事,因而应当承担的过失。这句话中的两个“责任”意思不相同,第一个“责任”是第二个义项的意思,第二个“责任” 是第一个义项的意思。
B: 不是我不想帮你的忙,而是我实在没有能力帮你的忙。解说:这是一个转折关系的复句。
C: 树人学校第一届少代会的小代表们在少代会期间畅所欲言,为学校发展和少先队工作献计献策。解说:这句话的主语是“树人学校”。
D: 我今天莅临贵校,主要是来向大家学习的。解说:这句话语言得体,表达简明。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由于校安工程的实施,使我校的校园环境面貌一新。
B: 我们班的语文成绩一直较好,这次班级的语文平均分更是达到了120多分以上。
C: 广州恒大获得亚俱杯冠军,对于广大中国足球迷非常激动、非常兴奋。
D: 与“嫦娥三号”伴行的月球车命名为“玉兔号”,不仅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的特色,而且昭示了我国和平开发宇宙空间的理念。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 肤浅 缥缈 千挑万选 暴风骤雨 分漰离析
B: 布署 歧途 携手并进 含苞欲放 行将就木
C: 湛蓝 奠定 朝气蓬勃 担惊受怕 无所畏惧
D: 锻炼 绚丽 针锋相对 相辅相成 残败凋零
5、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由于她的出色表演,赢得了观众热烈的掌声。(删去“由于”。)
B: 我国古代白话小说都有着引人入胜的人物。(“人物”改为“形象”。)
C: 孔乙己一到店,许多酒店的人便都看着他笑。(“许多”与“酒店的”位置互换。)
D: 杜小康能否在这里接受磨难,是他战胜孤独的关键。(删去“否”。)
6、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我们纪念抗战的胜利,谴责侵略者的残暴,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唤起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
B: 《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北宋京城东京的繁华景象和优美风光,被誉为“中华第一神品”。
C: 前日,麦当劳宣布它在冰岛的三间餐厅要撤出,其原因是冰岛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加上进口食品成本太高造成的。
D: 民间文化活动藏于民间,兴于民间,生于民间,是群众最真实的生命体验。
7、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 经过我市锲而不舍的努力,中海油气一体化项目终于落户泰州。
B: 他是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因为他曾成功地领导战时美国的原子弹制造工作。
C: 对于孩子的毛病,他总是不以为然 , 觉得这些毛病无关紧要,不必大惊小怪。
D: 在东亚四强赛上,国足气冲斗牛 , 以3:0大比分大胜韩国足球队,打破了32年来逢韩必败的怪圈,令国人瞬间点燃对足球的热望。
8、下列依次在①②③处填入的句子,衔接都最恰当的一项是( )

如果说春天的花儿是草本的,①_______,那么秋天的花儿就是木本的,②_______。秋光照耀在一树一树的叶子上,③_______,铺天盖地,人就陶醉得有些许震撼。

A: ①娇嫩,柔弱,让人怜陆;②灿烂,刚毅,让人赞叹;③花朵沉淀成醇酒,叶子燃烧成花朵
B: ①灿烂,刚毅,让人赞叹;②娇嫩,柔弱,让人怜惜;②叶子燃烧成花朵,花朵沉淀成醇酒
C: ①娇嫩,柔弱,让人怜惜;②灿烂,刚毅,让人赞叹;③叶子燃烧成花朵,花朵沉淀成醇酒
D: ①灿烂,刚毅,让人赞叹;②娇嫩,柔弱,让人怜惜;③花朵沉淀成醇酒,叶子燃烧成花朵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
A: 2020年春节前夕,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肆虐中华大地,让许多国人猝不及防
B: 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凭借科幻题材和家国情怀,突出重围,跃居春节档票房之首,成为实至名归的“黑马”。
C: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 , 悄悄苏醒的万物在大地的每一个角落里展示着美丽。
D: 中华民族富有创新精神我们要把这种精神当之无愧地传承下去,不断发扬光大。
10、

选出下列词语字形、划线字注音全对的一项( )

A: 震(sǒnɡ) 荒(miù) 退 (kuì) 锐不可(dànɡ)
B: 要(shāi) 尬(ɡān)  惊 (hài) 张皇失(cùo)
C: 幽(yàn) 问(jí) 使(chāi ) 颠流离(pèi)
D: 陌(qiān) 寒(jìn) 歪 (zè) 举提笔(zhù)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与赏析。

纳凉(秦观①)

携杖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②。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注】①秦观,是一个有用世之志的诗人,因屡遭贬谪,他对官场的奔竞倾夺表示厌弃,力求远避。②胡床,亦称“交床”“交椅”“绳床”,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

( 1 )前两句,“________”字表达了诗人寻觅清凉之地的愿望。“倚”字写出了诗人________的心境。

( 2 )“风定池莲自在香”寄寓了诗人怎样的志趣?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各题

【甲】天时不如地利(节选)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生于忧死于安乐(节选)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 1 )两段文字的作者是________(朝代)的孟子,他是________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 2 )根据选段,作战胜利除了依靠“人和”还需要依靠( )。
A: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B: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C: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D: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 3 )用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 4 )孟子文章的雄辩色彩体现在论证的层层推进,如《天时不如地利》分三步推断出“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的结论。请加以简述。
( 5 )孟子文章的雄辩色彩也体现在善用排比,论证充分有力。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节选第二段,请分析其表达效果。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学作品,完成下列各题。

家里养着月亮

姜仲华

①正在专心上网,突然屏幕漆黑,我陷入无边的黑暗。阳台上传来小女儿的尖叫。停电了。别的楼上都黑洞洞的。我慢慢摸索着找打火机,心想,好好的怎么就停电呢?真烦人!

②忽听女儿惊喜地喊:“爸爸,快来!”

③我借着外面淡淡的天光走到阳台,问:“怎么啦?”她指指地面,有一个清晰的影子。停电了怎么有影子呢?

④我才发现阳台比屋里亮得多,而外头没有灯。疑惑地找,最后,发现天空有一盏极大的灯,明月浩浩地把万里清辉泼向大地,无声无息,气势磅礴而写意,色彩华丽而奢侈。我被这充满神迹的月光镇住了。夜空洗过一样洁净而深邃,发着微光,像黑色绸缎那样柔滑而有质感,使我想伸手触摸。星星只三五个,随意地散落在夜空,相隔很远,似乎在说着我听不到的神秘对话。月亮玉一样白,灿灿地发出光辉,那光辉又有一种恬静、幽雅、亲切,明亮而不刺眼,使我可以正视。我的心慢慢沉静,沉静,融化在月光里,心底渐渐有一种柔软、润湿的东西漫上来。蓦然想起好久没看到月亮了,多久了?记不起。

⑤我喃喃自语:久违了,月亮!生活在城市,不知何时忘记了月亮。要不是停电,谁知道月亮正在天上呢?月光下,女儿像罩了一层轻纱一样朦朦胧胧,光与影十分和谐,如童话里的小天使。我蹲下身抱抱她,女儿喊了声“爸爸”,便不说话了。妻子过来,看看我们,抬头看看月亮,大家很默契地不说话。

⑥忽然,女儿说:“爸爸,咱家养着月亮呢!”“嗯?”“咱家养着月亮!”女儿拉拉我的手,“爸爸,看!”

⑦她指着窗下的鱼缸,果然,水面浮着一枚小小月儿,酥酥地颤。鱼儿吐的泡泡在月影里绽开一朵朵金色小花,不断长大的花儿,织成一张金光潋滟的网。

⑧女儿拍拍小手,说:“爸爸,这月亮是咱家养的吗?”“是,是。”我有些激动。家里养着月亮,这是一句浑然天成的诗啊。

⑨家里养着月亮,我是月亮的主人吗?蓦地想起苏轼说“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这话说得真对。意识到自己可以养月亮,做月亮的主人,使我有了一种憬悟。月亮在我们家里养着,是一笔无法计算的财富,使我知道自己生命的背景除了单位、小城,还有天上明月,浩瀚夜空;我生活的内容除了衣食住行、工作家庭,还有仰望明月,静对星空。是的,我的生活还该有这些内容,我还能做春风、夏花、秋雨、冬雪的主人,可以捡一片落叶收藏秋色,可以抬手扯一朵白云装点心情,可以烹一盏晚霞细品,就像今夜,我静静地温一壶月光轻斟浅酌。月光照着我,我却没有看到月光,实在愧对造化。这盎然的天趣,怎么被孩子发现而大人不知道?是大人只看到眼前的东西了吧。孩子的眼光有时更接近本质。我们三人在月光里静默着。一会儿,女儿双手伸进鱼缸,小心掬起一捧水,欣喜地说:“我捧起月亮啦!”月亮在她手心,鱼缸里依旧有月亮。叮叮咚咚,她手里的月亮落在水面,溅起一颗颗金色的水珠,每个水珠里都闪烁着一枚月亮。

⑩我们在月光下无所事事地闲玩,心里飘逸着一种清淡的趣味,有时抬头看看月亮,月亮也有笑意;有时低头看家里养的月亮,月光荡漾,荡到心里。

⑪睡觉了,女儿盖好被子,又舍不得鱼缸里的月亮,跑去看了一会儿,回来悄悄地说:爸爸,月亮养得好好的,和鱼儿逗着玩儿呢!我对她说:我们家养着月亮,发财啦!

⑫明月自照人,把天上的美无偿地给我们,我们缺的是养月亮的情怀。如果有这样的情怀,平凡岁月,寻常巷陌,也是花香满径。这样想着,我均匀地呼吸着,静静地睡去。

( 1 )阅读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情节发展的过程。

________→________→鱼缸养月亮→________

( 2 )阅读第④段,品味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 3 )结合上下文,理解第⑫段中“我们缺的是养月亮的情怀”这句话的含义。

( 4 )请结合文中“我”的女儿表现,说说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清兵卫与葫芦
【日本】志贺直哉
这是一个叫清兵卫的孩子跟葫芦的故事。
有一天,清兵卫走过后街,在平时不大注意的地方,一家闭了门的住房前,有一个老婆婆摆着一个卖柿子橘子的摊子。他发现摊子后边的店板门上,挂着二十来个葫芦,就立刻说:
“让我看一看。”说着走近去一个一个地仔细把玩。其中有一个,约五寸高,看那模样是很普通的,他却喜欢得什么似的。
他心头发着跳,问了:
“这个葫芦卖多少钱?”
“看你是个小哥儿,就便宜点算一毛钱吧。”老婆婆回答了。他喘着气:
“好,你别卖给别人,我回家去马上拿钱来。”急匆匆地说完,就跑回家去。
不多一会儿,他红着脸,呼呼地喘着气跑回来,买了葫芦就跑着回去了。
从此,他片刻也不离这个葫芦,.还带到学校里去。终于因为在上课的时候也偷偷地藏在桌子底下摩擦,给级任教员看见了。恰巧上的是修身课,所以教员更加生气。
这位外来的教员,对于本地人爱好葫芦的风气心里本来不舒服;他是喜欢武士道的,每次名伶云右卫门(日本艺人)来的时候,演四天戏,他倒要去听三天。学生在操场里唱戏,他也不会怎么生气,可是对于清兵卫的葫芦,却气得连声音都抖起来,甚至说:“这种小孩予将来不会有出息的。”于是这个一心热衷的葫芦,终于被当场没收,清兵卫连哭也没有哭一声。
他脸无人色地回到家里,靠在火炉边发呆。
这时候,教员挟着一只书包来访问他的父亲,父亲恰巧不在家。
“这种事情,家里应该干涉他·.….”教员对清兵卫的母亲这样说,母亲吓得只是战战兢兢地不敢出声。
清兵卫对于这位教员的顽固,吓得什么似的,哆嗦着嘴唇,在屋角里缩咸一团。在教员身后边的柱子上正挂着许多收拾好了舶葫芦。清兵卫心头别别地跳着,怕他会注意到。
训斥了一顿之后,教员终于没有注意到葫芦,回去了。清兵卫透了一口大气。清兵卫的母亲却哭了起来,唠唠叨叨发了许多没意味的怨言。 ,
不多一会儿,清兵卫的父亲做工回来了,听了这话,立刻抓住正在身边的清兵卫,使劲揍了一顿。在这儿,清兵卫又被骂了“没出息的孩子!”还说:“像你这种家伙,赶快给我滚蛋吧。”
清兵卫的父亲忽然注意到柱子上的葫芦,就拿起锤子来一个一个地砸碎;清兵卫只是脸色发青,不敢做声。
教员把在清兵卫那儿没收来的那个葫芦,当做脏东西似的交给老年的校工,叫他去扔了。校工拿了来挂在自己那间煤污的小屋子的柱予上。
约摸过了两个月,校工恰巧因为没有钱花,想起这葫芦准备多少换几个钱,就拿到附近的古董店里去看。
古董店老板横捧竖捧地仔细瞧了半天,马上做出一副冷淡的神气,把葫芦向校工一推:
“要卖就算五块钱吧。”
校工暗暗吃了一惊,可是他是乖觉的,连忙板起脸回答了:
“五块钱可不卖。”古董店老板马上加到了十块;可是校工还不肯答应。
结果是五十块钱成了交——校工从那位教员手中好像平白地得了四个月的薪水,心里偷偷地高兴。他当然不会告诉教员,对清兵卫也隐瞒到底。因此这个葫芦的去处,终究没有人知道。
可是凭校工怎样聪明,也不会想到古董店把这个葫芦卖给当地的富家,价钱是六百块。
……清兵卫现在正热衷于绘画, 自从有了新的寄托,他早已不怨十良救员和怨恨用锤子打破了他十多只葫芦的父亲了。
可是他的父亲,对于他的喜欢绘画,又在开始嘀咕了。
(节选自腑兵卫与葫芦》,有删改)

( 1 )请用简洁的语言,在横线上概括选文主要的故事情节
购买葫芦————————改变爱好

( 2 )选文中的清兵卫是—个怎样的人?请概括出两个特点并分别举出相对应的例子。

( 3 )结合上下文,分析下面句中加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清兵卫的父亲忽然注意到柱子上的葫芦,就拿起锤子来—个—个地砸碎;清兵卫只是脸色发青不敢做声

( 4 )文章结尾写“可是他的父亲,对于他的喜欢绘画,又在开始嘀咕了”,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 5 )选出与本文作者属于同一国家的作家( )

A: 泰戈尔
B: 莫泊桑
C: 星新一
D: 契诃夫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人生来是为行动的,就像火总向上腾,石头总是下落。对人来说,从不行动,也就等于他从不存在。

——伏尔泰

所谓内心的快乐,是一个人过着健全的正常的和谐的生活所感到的快乐。

——罗曼·罗兰

尽天下之学,无有不行而可以言学者。

——王守仁(明)

读了上面三段文字,你有哪些感受和联想?请结合自身的生活学习体验,写一篇文章。要求: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出现含有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