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7年安徽省淮南第二十四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宋人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B: 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于何书?
C: 孟子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D: 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
2、下面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首领哑声说道:“可还歇?”余下的汉子们漫声应道:“不消。”
B: 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着一派森气。
C: 我战战兢兢跨上角框,首领吼一声:“往下看不得,命在天上!”
D: 首领把裤腰塞紧,曲着眼望那鹰,说:“蛇!”几个汉子也望那鹰,都说:“是呢?蛇。”
3、下列划线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应(hé) 临 (lì) 粗(kuàng) 花团锦(cù)
B: 蓄(chǔ) 清(chéng) 弄 (sì) 人迹至(hǎn)
C: 确(zuó) 倜(dǎng) 一 (shà) 为一谈(hǔn)
D: 笑(nì) 静( mì ) 啬(lìn) 咄逼人(duō)
4、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考前夕,老师念念有词地嘱咐我们一定要沉着冷静。
B: 台湾电信诈骗团伙作案手段花样百出,令人叹为观止
C: 黄石,半城山色半城湖,“三山”与“两湖”相得益彰
D: 就算追溯到天涯海角,中国政府也要将逍遥海外的巨贪绳之以法。
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糟蹋 蕴籍 坦荡如砥 绫罗绸缎
B: 端祥 珍摄 不可名状 颓垣断壁
C: 悖谬 辍学 郑重其是 待价而沽
D: 坍塌 惋惜 破镜重圆 龙盘虎踞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烈士公园的国庆节张灯结彩,花团锦簇,是一个美丽的大花园。
B: 弘扬和传承丝路文化,是我们每一位甘肃学子的使命。
C: 第十九次代表大会的召开,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D: 《战狼2》于10月28日下架,总票房大约57亿左右,成为华语电影票房冠军。
7、

下列关于文学作品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骆驼祥子》这部小说讲述的是旧北京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是朱自清先生最钟爱的作品,祥子在与命运的抗争中最终变成了行尸走肉。
B: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是法国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这部小说取材于作者自己的亲身经历。
C: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是小说作品中的瑰宝,文章气势磅礴,感情色彩鲜明,今天读来依然令人荡气回肠。
D: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阿长与<山海经>》一文就选自这部散文集。
8、下列关于文学名著有误的一项是( )
A: 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范爱农》一文,饱含着鲁迅对一位潦倒的同乡旧友的思念与同情。
B: 《骆驼祥子》中除主人公祥子外,还写了其他各色人物,如残忍霸道的车主刘四,一步步走向毁灭的贫苦女孩小福子等。
C: 《西游记》是一部章回体神魔小说,全书以丰富的想象描写了师徒四人在取经途中历经磨难的过程,歌颂了取经人百折不挠的精神。
D: 《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是英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书中不仅记录了考察所得的第一手资料,而且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闻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了客观的评价。
9、

选出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 )

①这是为什么呢?

②所以,长时间盯着屏幕会使眼睛疲劳。

③因为注视屏幕的时候,屏幕的强光、闪烁、颜色和亮度会迫使眼部肌肉更加努力伸缩,以保持视线清晰。

④我们的工作、学习和娱乐越来越依赖电子设备,但是长时间盯着屏幕常常让我们感到眼睛疲劳。

⑤另外,刚电子产品的时候,我们与屏幕的距离和角度也经常变化,会迫使眼睛加倍努力去聚焦。

A: ④①③⑤②
B: ①③⑤④②
C: ③⑤①④②
D: ④①③②⑤
10、林冲性格有软弱的一面,下面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得知欺负自己妻子的流氓是高衙内后就退缩了。
B: 晁盖等人上山遭到王伦拒绝时忍气吞声。
C: 在发配沧州的途中忍辱负重。
D: 上梁山后对气量狭小的白衣秀士王伦一再容忍。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①这首词是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②漏:指漏壶,古代计时的器具。③沙洲:江河中泥沙淤积而成的小块陆地。

( 1 )词的上阕通过描绘缺月、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渲染了凄清孤寂的氛围。
( 2 )苏轼以“孤鸿”自比,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选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 1 )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乏其身________

②行乱其所为________

则无法家拂士________

(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②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 3 )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主要讲了两个问题:如何造就人才,如何治理国家。这两方面相互印证,相辅相成。
B: 文章开头先用六位名君贤臣的事例来引出论题,同时也为进一 步的论述提供了有力的事实论据。
C: 第二段先反面论述磨难对人生的意义,再从正面论证没有忧患的危害性,全面地阐述了中心论点。
D: 文中用“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高度概括地揭示了磨难和挫折对于一个人成才的积极意义。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转基因技术的利与弊》,回答问题。
①近日,华中农业大学举办了首届“黄金大米品尝大会”。与我们往常见到的白色大米不同,这次供人品尝的却是金灿灿的大米饭。据介绍,这是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出的新品种大米。转基因技术到底是人类的福音还是隐患?人类如何正确认识转基因技术呢?
②转基因技术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首先,过去改变植物的品种主要是通过育种,这种传统的育种方式需要的时间长,并且必须一次一次地进行选育。而转基因技术就不同了,可以选择任何一个目的基因转进去,就可得到一个相应的新品种,不用再花那么长的时间筛选了。
③再次,通过转基因技术可培育高产、优质、抗病毒、抗虫、抗寒、抗旱、抗涝、抗盐碱、抗除草剂等特性的作物新品种,以减少对农药化肥和水的依赖,降低农业成本,大幅度地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改善食品的质量,缓解世界粮食短缺的矛盾。例如美国栽种一种含有抗虫基因的马铃薯,可使大量减少杀虫剂的使用,生产成本较之以往有明显降低。阿根廷播种转基因豆种后,大豆抗病和抗杂草能力大为增加,使用农药和除草剂的量减少,大豆的产量大幅增加18%。
④任何一项新的科学技术的应用都有它的两面性,转基因技术同样不能例外。据报道,有些转基因生物产品可能含有有毒物质和过敏源,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严重的甚至可以致癌或导致某些遗传疾病。
⑤大量的转基因生物进入自然界后很可能会与野生物种杂交,造成基因污染,从而影响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持续利用,这种污染对环境及生态系统造成的危害比其他任何因素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都难以消除。例如:抵抗除莠剂的转基因油菜会使野生芥菜受到传染,从而使野生芥菜对除杂草措施不敏感。
⑥令人不能忽视的现状是,当国外反对转基因食品的运动已经进行得如火如荼,就其安全问题已经争得面红耳赤的时候,我国的大多数消费者尚没有明白过来“转基因”为何物。因此应加大宣传力度,让消费者充分了解和认识转基因食品,不仅仅是保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有利于转基因食品的健康发展。 (选自中国科普网,有删改)

( 1 )文章谈的是转基因技术,为什么第①段从首届“黄金大米品尝大会”说起?

( 2 )指出下列说法中的错误,并简述理由。
①第③段中划线句子仅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美国栽种的这种具有抗虫基因的马铃薯确实能抗虫害。
②第④段中加点的“可能”这个词,说明转基因食品是有毒的,“可能”这个词是可以去掉的。

( 3 )请分别概括出文中转基因技术的利与弊。

阅读《腕上茉莉》,回答小题。

①去眉山参加文学活动,晚上,几位文友出去小聚,在岷江边且歌且舞,好不快活。

②这时候,突然从门外走进来一位老太太,手里拿着一串白线。白线呈圆形,上面系着什么东西,走到来前,我们才发现,是茉莉花,新鲜的茉莉花。“先生们,要苿莉花不?新鲜的苿莉花。你们男士为女士买一些呗。”老太太的声音近乎哀求。“卖花的!”文友们几乎异口同声。男士们不乐意了,打算喊老板过来,怎么有卖花的窜进来,这无异于在大排档吃饭,被乞讨者摇着饭盒一样煞风景。

③老板来了,看了一眼老太太,悻悻地说,客人不要,就不要强行推销了。也许是看出了老太太面露难色,同行的一位女文友查了一下人头,买了十二串,她说,每人一串,女的臭美一下,男的克服一下中年老男人的油腻。

④我也领到了一串茉莉花。新鲜的茉莉花。远远的闻,丝毫没有任何味道,手腕移到鼻尖处,异香得很。这让人知道,在药材大市场买到的茉莉花近赝品。药材大市场里的茉莉花完全没有花香,相反,有的还有一种硫磺熏蒸过的异味,为了驱虫,可以长时间保存。

⑤那个卖花的老人走了,临走前还冲着女文友鞠了一躬,这一鞠躬,差点把那位女文友的眼泪给惹下来。

⑥这时候,饭店老板亲自来上菜,边说对不起——

⑦不好意思,一听口音,你们就是外地客人,让你们破费了,今天的花钱我来出。没事没事,女文友忙说,毕竟这么大年纪还出来卖花,实属不易。

⑧我脑海里再次浮现那位卖花老太太的样子,满头花白的头发,手指却很光滑,皮肤并不差,不像是出过力的样子。与我们同行的文友老张说,你看那老妇的手就知道,不是辛勤的劳动人民,分明是来骗钱的。饭店老板表情很严肃,打断了老张的话说,这位先生,你只说对了一半,她确实不是乡下劳作了一辈子的妇人,她是市二小的退休教师。但她绝不是什么骗子。

⑨我们一愣。饭店老板欲言又止,嗨!我索性告诉你们吧,老太太到饭店卖花是我默许的,这位老太太家里开着一个三分地的花圃,专卖茉莉。她原本生活殷实,拿着一笔不少的退休工资,可是,五年前,她的儿子突然离她而去。

⑩是事故,还是疾病?女文友问。是事故,老太太的儿子也是一位教师,到四川一个偏远山区去支教,据说那个山区小学很贫穷,老太太的儿子开着一辆越野车每周往返一次:拉着眉山的特产到支教的小学校去。他把工资全搭在了支教上,连自己的车子也疏于保养。一次,他再次拉着物资去往支教山区小学的时候,爆了胎……

⑪满桌文友陷入沉思,共同举杯满饮。那感觉像是在敬老太太的儿子。

⑫老板继续说,她的儿子走了以后,还有孙子在儿媳肚里没有出生,老太太生了一场大病,然后,卖了城市的房子,在郊区买了一处农家小院,院子里专门种茉莉来卖。一开始,我们以为老太太确实缺钱,后来才知道,老太太主动承担了儿子生前的“重任”,每个月用卖花的钱定时邮寄给山区那所小学…

⑬老张听到这里,风一样地刮出去,两分钟后,他冲回来了,嚎啕大哭,说,我专门去寻那老太太,打算买光她所有的茉莉,老太太却说,她不愿意一下子把茉莉卖给一个人,这样,其他顾客就闻不到茉莉花的香了……

⑭次日返程,那串茉莉花即便已经干了,我却舍不得扔,我仔细看着一根棉线上串起来五六朵枯黄茉莉花,手工并不好,打了一个笨拙的结,绕了两圈,我却戴在腕上,归程的一路上,仍能嗅到隐隐的香气。

( 1 )说说本文以“腕上茉莉”为题的作用。
( 2 )第④段采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 3 )谈谈第⑤段中老太太鞠躬,为什么差点把女文友的眼泪给惹下来?
( 4 )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⑧段划线句。
( 5 )结尾说返程时茉莉花已经枯黄,“我”为什么仍能嗅到它“隐隐的香气”?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总有一些事、一些人让我们难以忘怀:或许只是一声轻轻的问候,就在自己的心头荡起了层层涟漪;或许只是琐屑到举手之劳,似乎不值一提,但走过多少个日子,依然温馨满怀……请以“那一次,让我铭记”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记叙文。
要求:①立意正确,中心突出。②叙事具体,在记叙中有适当的抒情和议论。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