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7年嘉兴市第四高级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红fēi 解pōu 文绉zōu 水皆碧piǎo
B: 亮zèng 管发quán 伛提携lǚ
C: 黑yōu 眼名nì 娄之妻qiá
D: 责jié 形jī 禁gù 宠辱忘xié
2、下列句中加点文言实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子非我,知我不知鱼之乐/得广厦千万间
B: 必先苦其心/便扶向路,处处
C: 率妻子邑人来此境/猿则百叫无
D: 才美不外/渔人,乃大惊
3、

下列加横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悟(xǐng) 狭(yì) 丘(hè) 精竭虑(dān)
B: 孤(pì) 职(xùn) 执(ào) 然失色(àn)
C: 斑(lán) 桑(zǐ) 阿(yú) 苦心孤(yì)
D: 立(chù) 蕾(bèi) 色(jué) 重峦叠(zhàng)
4、下面文段四个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①有深度的作品和广为认可的经典著作,运用循序渐进、刨根问底、探究质疑的方法去读。②我们即便做不到像古人读书那样废寝忘食,③也应当在纷繁的信息中独具慧眼,不断提升阅读的品位和质量。④综上所述,数字化阅读中,通过深阅读能使我们成为精神富有、知识广博、思维敏捷的青年。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5、

下列成语或俗语使用有误的是( )

A: 当我们遇到挫折的时候,不应该无精打采 , 应该振作起来勇敢面对困难。
B: 看了这场表演,我对他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C: 中考现阶段复习更应劳逸结合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
D: 在王平同学作文因用词不当丢丑以后,我决心吃一堑,长一智 , 下苦功夫遣词造句,一定不要犯他那样的错。
6、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有些电信骗子打着公安办案的旗号招摇撞骗,在人们上当之前,电话 ,制造紧张气氛吓唬人,一旦汇款过去,骗子马上消失得 。其实这样的骗局并非 ,只要我们冷静应对,很容易就发现其破绽。


A: 络绎不绝 无影无踪 滴水不漏
B: 络绎不绝 荡然无存 天衣无缝
C: 接连不断 荡然无存 滴水不漏
D: 接连不断 无影无踪 天衣无缝
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人生从来就是一场艰难的旅行,生活磨蚀着我们,我们必须承受生活的。因此,不必为失败而抱怨,也不必为胜利而忘形。磨与承受磨的过程会痛,这种痛就是成长的内涵。在磨的过程中,我们失去了不谙世事、轻浮急躁,必然收获精明干练、。人类正是历经而甘之如饴,才使我们的生命演绎得如此波澜起伏、跌宕有致,如诗如画、 ……


A: ①磨难 ②成熟稳重 ③磨砺 ④如痴如醉
B: ①磨砺 ②成熟稳重 ③磨难 ④如梦如歌
C: ①磨砺 ②世故圆滑 ③磨难 ④如痴如醉
D: ①磨难 ②世故圆滑 ③磨砺 ④如梦如歌
8、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过来人的经验之谈,在人生道路上,艰难险阻并不可怕,大困难可以化整为零,化难为易,走一步,再走一步,定能战胜一切困难。
B: 《植树的牧羊人》以时间为顺序,以荒原到绿洲的变化为线索,条理清晰。
C: 《纪念白求恩》是毛泽东同志为悼念白求恩同志的逝世而写的一篇纪念性文章。全文以抒情为主,兼叙述和说理,是纪念文章的典范之作。
D: 郑振铎先生的《猫》巧妙地借物抒情,曲折地表达了作者对弱小者的同情、怜爱之情,从而让我们有了许多感悟。
9、

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好,必须有强大科技。”从“天眼”① 到“蛟龙”探海,从页岩气② 到量子计算机③ ,深空、深海、深地、深蓝,中国科技突破全方位出现,一批“叫得响、数得着”的科技成果④ 全球。

A: ①探空;②开采;③研发;④亮相
B: ①探空;②勘探;③研发;④惊艳
C: ①深空;②开采;③研究;④惊艳
D: ①深空;②勘探;③研发;④亮相
10、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争(zhí) 亮(liáo) 黄(yūn) 人迹至(hǎn)
B: 应(hè) 蓄(zhù) 粗(guǎng) 为一谈(hùn)
C: 静(mì) 咄逼人(chū) 感(kaǐ) 絮絮叨(dāo)
D: 一(chà) 贪(lán) 傥(tì) 威风凛(lín)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古诗鉴赏

( 1 )仿照(甲)处对“卧”字的赏析,给(乙)“卧”字也作一个批注。
( 2 )诗歌常常采用违背常理的急转手法,起到出人意料的效果。请从两首诗中分别找出句子进行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小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 1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

A: 便船 屋俨然
B: 是大同 秦王唐雎曰
C: 有良田美池桑竹属 忠属也,可以一战
D: 故人不独其亲 贤臣,远小
( 2 )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一项的是( )

A: 两个文段都表现出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但《桃花源记》中的理想社会是虚构的。
B: “外户而不闭”说明作者认为在理想社会当中,盗窃和害人等坏事情不会发生。
C: “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大同”是指儒家的理想社会。
D: 在陶渊明的世外桃源里和儒家的大同社会中老人和小孩都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第一堂课

老舍

①铃声,对于一个作惯了教员的,有时候很好听,有时候很不悦耳。祁瑞宣向来不讨厌铃声,因为他只要决定上课,他必须已经把应教的功课或该发还的卷子准备得好好的。他不怕学生质问,所以也不怕铃声。今天,他可是怕听那个管辖着全校的人的行动的铃声,像一个受死刑的囚犯怕那绑缚刑场的号声或鼓声似的。他一向镇定,就是十年前他首次上课堂讲书的时节,他的手也没有发颤。现在他的手在袖口里颤起来。

②铃声响了。他迷迷糊糊地往外走,脚好像踩在棉花上。他似乎不晓得往哪里走呢。凭着几年的习惯,他的脚把他领到讲堂上去。低着头,他进了课堂。屋里极静,他只能听到自己的心跳。上了讲台,把颤动着的右手放在讲桌上,他慢慢地抬起头来。学生们坐得很齐,一致的竖齐了背,扬着脸,在看他。他们的脸都是白的,没有任何表情,像是石头刻的。一点辣儿堵塞住他的嗓子,他咳了两声。泪开始在他的眼眶里转。

③他应当安慰他们,但是怎样安慰呢?他应当鼓舞起他们的爱国心,告诉他们抵抗敌人,但是他自己怎么还在这里装聋卖傻的教书,而不到战场上去呢?他应当劝告他们忍耐呢?他可以教他们忍受亡国的耻辱吗?

④把左手也放在桌上,支持着他的身体,他用极大的力量张开了口。他的声音,好像一根细鱼刺似的横在了喉中。张了几次嘴,他并没说出话来。他希望学生们问他点什么。可是,学生们没有任何动作;除了有几个年纪较大的把泪在脸上流成很长很亮的道子,没有人出声。城亡了,民族的春花也都变成了木头

⑤糊里糊涂的,他从嗓子里挤出两句话来:“明天上课。今天,今天,不上了!”

⑥学生们的眼睛开始活动,似乎都希望他说点与国事有关的消息或意见。他也很想说,好使他们或者能够得着一点点安慰。可是,他说不出来。真正的苦痛是说不出来的!狠了狠心,他走下了讲台。……

(节选自《四世同堂》)

( 1 )本文描写了北平被日军占领后,某学校祁瑞宣老师上第一堂课的情景。这堂课的课堂气氛和人物情绪同以往有何不同,请各用一个词语概括。
( 2 )第①段中说铃声“有时候很好听,有时候很不悦耳”,你是如何理解的?
( 3 )文中多次写到祁瑞宣老师的手,如“现在,他的手在袖口里颤起来”,“把颤动着的右手放在讲桌上”,这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 4 )第④段画线句有什么深刻含义?

怎么跌的有尊严
龙应台
①今天台湾的新闻,一个国三的学生自杀了。
  ②读到这样的新闻,我总不忍去读细节。掩上报纸,走出门,灰蒙蒙的天,下着细雨。已经连下了三天雨,望向窗外,浓浓的雾紧紧锁住了整个城市。这个十五岁的孩子,人生最后的三天,所看见的是一个灰蒙蒙、湿淋淋、寒气沁人的世界。在这黯淡的三天之中,有没有人拥抱过他?有没有人抚摸过他的头发,对他说:“孩子,你真可爱”?有没有人跟他同走一段回家的路?有没有人发短信给他,约他周末去踢球?有没有人对他微笑过,重重地拍他肩膀说:“没关系啊,这算什么”?有没有人在MSN上跟他聊过天、开过玩笑?有没有人打过电话给他,用不放心的声音说:“嘿,你今天怎么了?”
  ③在那三天中,有没有哪一个人的名字被他写在笔记本里,他曾经一度动念想去和对方痛哭一场?有没有某一个电话号码被他输入手机,他曾经一度犹疑要不要拨那个电话去说一说自己的害怕?
  ④那天早上,十五岁的他决绝地出门之前,桌上有没有早点?厨房里有没有声音?从家门到校门的一路上,有没有一句轻柔的话、一个温暖的眼神,使他留恋,使他动摇?
  ⑤我想说的是,K,在我们整个成长的过程里,谁,教过我们怎么去面对痛苦、挫折、失败?它不在我们的家庭教育里,它不在小学、中学、大学的教科书或课程里,它更不在我们的大众传播里。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只教我们如何去追求卓越,从砍樱桃的华盛顿、悬梁刺骨的张秦到平地起楼的比尔盖次,都是成功的典范。即使是谈到失败,目的只是要你绝地反攻,再度追求出人头地,譬如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洗雪耻辱,譬如哪个战败的国王看见蜘蛛如何结网,不屈不挠。
  ⑥我们拼命地学习如何成功冲刺一百米,但是没有人教过我们:你跌倒时,怎么跌得有尊严;你的膝盖破得血肉模糊时,怎么清洗伤口、怎么包扎;你痛得无法忍受时,用什么样的表情去面对别人;你一头栽下时,怎么治疗内心淌血的伤口,怎么获得心灵深层的平静,心像玻璃一样碎了一地时,怎么收拾?
  ⑦谁教过我们,在跌倒时,怎样的勇敢才真正有用?怎样的智慧才能度过?跌倒,怎样可以变成行远的力量?失败,为什么往往是人生的修行?何以跌倒过的人,更深刻、更真诚?
⑧我们没有学过。
  ⑨如果这个社会曾经给那十五岁的孩子上过这样的课程,他留恋我们+——以及我们头上的蓝天——的机会是不是多一点?
  ⑩现在K也绊倒了。你的修行开始。在你与世隔绝的修行室外,有很多人希望捎给你一句轻柔的话、一个温暖的眼神、一个结实的拥抱,我们都在这里,等着你。可是修行的路总是孤独的,因为智慧必然来自孤独。
注:本文是作者写给朋友的一篇随感。(有删改)

( 1 )从文章题目到文中的一个个追问,都显现了作者的思考,她针对“男孩自杀”事件阐述了自己的哪些看法?结合文意概括回答。

( 2 )文章第②段画线的语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 3 )结合文章理解:“修行的路总是孤独的,因为智慧必然来自孤独”一句的含义。

( 4 )对文中作者历数的现实教育中的种种缺失,你怎样看待?如果说生活即教育,那我们又该在生活中获得怎样的智慧呢?请你结合你的生活感悟,谈谈自己的看法。

四、写作(分值:60分)
任选一题作文。

(一)学习,我们需要完成一次次的知识答卷;成长,我们需要完成一次次的人生答卷……

请以“答卷”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作文。

什么叫价值?两根竹子,一根做成了笛子,一根做成了晾衣竿。晾衣竿不服气地问笛子:“我们都是同一片山上的竹子,凭什么我天天日晒雨淋,一文不值,而你却价值千金呢?”笛子说:“因为你只挨了一刀,而我却经历了千刀万刚,精雕细琢。”晾衣竿顿时沉默了……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600字左右;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