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①夫鹓发于南海 ②而飞于北海B: ①于是惠子恐 ②于是鸱得腐鼠 C: ①庄子往见之 ②鹓过之 D: ①子知之乎 ②仰而视之曰 |
2、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他活过的八十四年,经历了登峰造极的君主政体和曙光初现的革命年代。登峰造极:登上山峰绝顶,比喻造诣精绝,也泛指达到极点。 B: 做一个公民,我们要恪尽职守。恪尽职守:只要做好自己分内的事就行,分外的事根本就不用去关心。 C: 恼羞成怒的伏尔泰总会让位于心平气和的伏尔泰。恼羞成怒:恼羞到极点而发怒、恨人。 D: 让我们在这令人肃然起敬的墓前鞠躬。肃然起敬:十分恭敬的样子,形容由于受感动而产生的恭敬和钦佩。 |
3、 | 下列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挑着花篮灯的姑娘们,打扮得花枝招展、艳丽俊俏。 B: 在人迹罕至的北极,奇异的天象令人心旌摇荡,难以忘怀。 C: 下雪了,孩子们呼朋引伴 , 玩起了打雪仗。 D: 足球比赛即将拉开帷幕,队员们彼此发出海誓山盟 , 立志夺冠。 |
4、 | 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公司这一举措深受广大员工欢迎,所以其他公司纷纷效尤。 B: 学生会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学校图书管理存在严重问题,因而责令学校相关领导进行整改。 C: 我们邀请您参加我们的毕业晚会,如您能光临,我们会感到莫大荣幸。 D: 家慈辛苦了一辈子,把你养育大不容易,你真应该好好孝敬她。 |
5、 | 下列句子中,用括号中的词语替换划线词语后句意不变的一项是( ) A: 我们的经费十分有限,所以做事得考虑轻重缓急,不允许本末倒置。(舍本逐末) B: 周信芳出身于戏剧世家,耳濡目染 , 年少时便学戏登台。(耳闻目睹) C: 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妇孺皆知的人物了。(众所周知) D: 今年五一期间,广西某地发生了一起骇人听闻的交通事故。(耸人听闻) |
6、 | 下列划线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隘口(ài) 温柔(róu) 阴晦(huì) 矜持(jīnɡ) B: 嗤笑(chī) 招徕(lái) 分泌(bì) 清冽(liè) C: 摄取(shè) 掺杂(chān) 嘶哑(sī) 花卉(huì) D: 伶仃(dīnɡ) 瞩目(zhǔ) 热衷(zhōnɡ) 灼伤(zhuò) |
7、 | 选出注音全对的一项( ) A: 尴尬(gà) 带挚(qì) 嗔怪(chēn) 揣摩(chuāi) B: 伺机(sì) 辕门(yuán) 避讳(huì) 窥望(kuī ) C: 絮语(xù) 佯装(yáng) 绰刀(chuō) 行事(háng) D: 腼腆(diǎn) 桑梓(zǐ) 画缯(zēng) 鳏夫(guān) |
8、 | 下列划线字的读音和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谮害(zèn) 田圃(pǔ) 亵渎(dú) 恪尽职守(gè) B: 抽噎(yē) 恣睢(suī) 谀词(yú) 郭然无累(lěi) C: 妖娆(ráo) 拮据(jū) 褴缕(lán) 孜孜不倦(zǐ) D: 诓骗(kuānɡ) 诘难(jié) 狡黠(xiá) 歇斯底里(xiē) |
9、 | 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正确的一项是( ) A: 枯躁 绯红 凋谢 溶于一炉B: 踌躇 簌簌 生涯 陈词滥调 C: 磷峋 手腕 孤辟 理直气壮 D: 云霄 壁玉 叩门 无精打彩 |
10、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恐惧伴随着他成长的各个阶段,并在他行将就木时,给他致命一击使其崩溃。 B: 人类如果与大自然和睦相处,必定会受益匪浅 , 得到的不仅仅是一片宁静的天空,更是与万物的心灵交流。 C: 五年过去了,在这期间,整个世界分崩离析。 D: 四面山的望乡台瀑布,飞珠溅玉,与周围的山峰互相映衬,真是别具匠心。 |
阅读《乡愁》回答问题。 ( 1 )全诗是采用什么顺序,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 ( 2 )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感情,但在本诗中,它转化为具体可感的东西,作者是怎样实现这一 转化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 3 )这首诗的结构形式体现出既统一变化的美,你是怎样理解这一点的?请简要说明。 |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A: 公输子之意/略无慕艳意 B: 吾知所以距子矣/此殆天所以资将军者也 C: 舍其锦绣/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D: 虽杀臣,不能绝也/群响毕绝 (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3 )用原文填空。 本文用公输班的“□□”,墨子的“□□”表现了模拟战斗的激烈。用一个字“□”点明了公输班已经技穷。( 4 )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段交代了事情的起因,“造云梯之械”,表明一场大战即将爆发,宋国形势危急;从“行十日十夜”中可以看出时间非常紧迫,也表现了墨子不辞辛劳的精神。 B: 墨子见到公输盘,就提出“愿借子杀之”,而且进一步说“请献十金”,其真正的意图是激怒公输盘,诱使他进入自己设计的圈套。 C: 墨子最终能说服楚王放 弃攻打宋国的原因在于:墨子锋利巧妙的言辞;模拟攻守,击败公输盘。 D: 墨子用五个“不可谓”的目的是:深入地揭示公输盘“义”的欺骗性,使公输盘陷入矛盾之中,体现了墨子非攻(反对不义之战)的思想。 |
父爱有多坚硬
①这些年来,他很少和父亲说话,始终如陌生人一样保持距离。
②5岁时,他闹着做鸡毛毽子,追得满院子鸡飞狗跳的。父亲见了,在他的屁股上落下了大红指印;上小学时,他偷偷地在教桌里放老鼠,吓得老师花容失色。回家后,他的屁股上多了几道鞭痕;中学时,父亲教训他的话,他一脸不屑地顶回去。父亲急了,扬起手,却怔了怔,没落下来。那时的他已高出父亲一个头。
③高二的暑假,他宅在家里,整日沉迷于游戏中。一天,母亲说:“你爸腰疼病犯了,你和他一起出工吧,搭把手。”他不情愿地答应了。父亲是维修工,只要有人打电话,他便立即出门。那天,是6楼的露台排水口被垃圾堵死了,物业提出要扩建排水口,父亲满口应承下来
④正值盛夏,太阳火辣辣的。穿着白色T恤、运动短裤的他像是出行的游者,磨磨蹭蹭地跟在父亲身后上了露台。露台上毫无遮掩,阳光白花花一片。父亲躬身半跪,一只手做支撑,另一只手艰难地伸进排水口掏垃圾。恶臭一阵阵袭来,他不由皺了皱眉,退后了一步。而父亲仍然半跪在那里清理着,发白的灰色汗衫被汗水浸透,紧贴在后背。他看不见父亲的脸,只看见父亲花白的头发在阳光下发出刺目的白光,扎得他的眼生疼。在他的印象里,父亲是高大威猛的,健步如飞,声如洪钟。可是眼前的父亲却黝黑瘦削,如霜后的茄子迅速地蔫了。这让他有点不知所措起来。忙碌半晌,终于清理干净了。父亲跌坐一旁,喘粗气。看到不远处站立的儿子,愣了一下,努力地站了起来,腰却如弓似的牵扯着生疼,怎么也站不直。太阳已经爬上半空,热浪一阵阵袭来,逼得他不敢抬头。
⑤父亲躬着腰拿起电钻开始扩大排水口,电钻声尖锐地响起,火花四射,砂石飞溅,有的贴着父亲的面颊飞过。一股无形的力量驱使着他猛地上前一步,夺过父亲手里的电钻。这时,他才知道这是个不好驯服的家伙,震动起来如一匹剽悍的野马,随时准备脱缰而去。没多久,他的掌心便磨出了水泡,钻心地疼。父亲又将电钻夺了过去,只是安排他用铲子清理碎裂的砂石。阳光火焰般包围了他,有液体顺着他的脸颊滑过,涩涩的,咸咸的。
⑥当晚,他辗转难眠,起身去卫生间时,听到父母房里有细碎的说话声。他贴耳过去。“以后不要儿子陪我出工了啊,他是拿笔杆子的料,哪做得来粗活。他小时候我管得严,相信棍棒底下出孝子,看来是我错了啊。能将他供上大学,也算是了我的心愿……”那是父亲的声音,低沉而苍老,像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扼住了他的咽喉。他想起了5岁时,父亲将他顶在肩头去看露天电影。人群密密匝匝挡住了父亲的视线,而他看得兴起;小学考试,他得了双百,父亲竟喝得满面通红;为了给他筹借高中的学费,一向不求人的父亲却陪笑脸跟人说尽了好话……这些画面在他脑子里一一闪过,让他喉头发涩。
⑦那一天,他一下子长大了。虽然父亲给他的爱粗糙坚硬,却真挚朴实,无声地融入了他的生命里,让他也慢慢变成了如父亲一样坚硬的男子。
美文赏读课上,王老师为大家推荐了《父爱有多坚硬》一文,请你仔细阅读完成下面任务。
( 1 )文章结尾说“那一天,他一下子长大了”,生活中也会有触动你情思让你成长的事例,请选取其中的一个事例写下来。(不少于50字)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1)~(4)题。
学会“拐弯”
①我国杰出的语言文字学家、“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今年105岁了,除了耳朵需要戴助听器外,思维敏捷,笔耕不止,每月都有文章发表在国内外的报刊上。央视采访他的长寿秘诀时,周老说:“凡事要想得开,要有一个好心态。”主持人开玩笑地说:“要是我还是想不开呢?”周老跟着说:“拐个弯,不就想开了嘛!拐个弯,坏事就是好事。”周老的“拐弯”说,是他百岁养生经验的概括和百年人生的智慧,也是对人们的忠告。
②历史像一辆在弯弯曲曲路上行进的车子,每个人都是坐在车上的乘客。车子拐弯了,不随着车子拐弯的人,就有掉下去的危险。斯大林对此说得更形象:“每当历史的车子在转弯时,总会有人从车子上掉下来。”原因就是这些人没有适应车子的转弯而主动转弯。爱因斯坦说:“人的最高本领是能够主动适应客观条件。”适应,用通俗的话说,就是会“拐弯”。由此可见,“拐弯”在人生的字典里是个关键词,由于每个人对这个词理解、掌握和运用的水平不同,就造成了千差万别的人生,演绎出五彩缤纷的世界。所以,人只有主动顺应历史潮流,主动适应客观条件“拐弯”,才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③俗话说,人生在世行路难,行不通时拐个弯。这个“拐弯”,不是放弃,不是退出,而是在迂回中窥测前进的方向,在困难中发现有利的因素,在审时度势后做出理智的选择。“文革”时北大著名教授季羡林被勒令守楼和听电话。一般人会觉得这是无法忍受的屈辱,可季老认为这是难得的好时光,便利用这3年“好时光”,翻译了280万字的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为中国翻译史和中印文化交流建起了一座丰碑。
④有人用字母“V”来形容“拐弯”:左边的一半代表向下,右边的一半代表向上;左边是向下的趋势,但到底部终止了,转为向上。这是形退实进,是消极状态向积极状态的转折。做一件事有时也是如此,本来以为走到了失败的境地,换一种角度去思考,你会突然发现其实正好走向另一个成功的途径。伊朗建德黑兰皇宫时,设计者原打算把镜子镶嵌在墙面上。当镜子从国外运抵工地后却被打破了,他们就大胆创新,将这些碎片镶嵌到墙壁和天花板上。于是,天花板和四壁看上去就像由一颗颗璀璨夺目的“钻石”镶嵌而成,德黑兰皇宫也因此成为世界上最漂亮的马赛克建筑。
⑤可见,人生天地间,学会“拐弯”是极为要紧的事。学会“拐弯”,不仅需要面对困难的好心态,更需要化解困难的大智慧。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1年第9期,有改动)
( 1 )文章第①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2 )文章②~④段具体阐述了怎样做才能学会“拐弯”,请逐段简要概括。( 3 )阅读下列句子,联系上下文,探究括号中的问题。①有人用字母“V”来形容“拐弯”:左边的一半代表向下,右边的一半代表向上;左边是向下的趋势,但到底部终止了,转为向上。(用字母“V”来形容“拐弯”有什么好处?)
②学会“拐弯”,不仅需要面对困难的好心态,更需要化解困难的大智慧。(句中加下划线的“不仅”“更”为什么不能删去?)
( 4 )文章第③段说:“人生在世行路难,行不通时拐个弯。”请结合你的一次经历,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作文:
题目:不止一次,我努力尝试
要求:①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②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③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