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7年重庆市双碑中学校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句子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 )

A: 未来保护生命安全,规范交通秩序,几年前城市里的摩托车载客行为就已经被取缔了。
B: 幸福不喜欢喧嚣浮华,它常常在清冷平凡中降临。贫困中相濡以沫的一块糕饼,患难中慷概以赴一份援助……这都是千金难买的幸福!
C: 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籍。
D: 给他们饭吃,固然也有一二成出于慈善心,就是测隐心,但是八九成是怕他们,怕他们铤而走险。
2、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澎(bài) (lǐn)冽 浩(hàn)
B: (zhàn)蓝 咆(xiào) 一丝不(gǒu)
C: (juān)刻 (zháo)陆 (xián)熟
D: 舰(wěi) 承(zǎi) (dān)精竭虑
3、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浩(hàn) 澎(pài) 黑(yóu) 春寒料(qiào)
B: 洗(zhuó) 消(shì) 悲(mǐn) 毫无顾(jì)
C: 摇(yè) 首(qiáo) 喧(xiāo) 络不绝(yì)
D: 寻(mì) 长(shàn) 劲(qiú) 摩肩接(zhòng)
4、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如何上好课,老师听取了同学们的方法。
B: 冬天的济南是晴朗无云的季节。
C: 他没被困难吓倒,是一个很坚强的人。
D: 我们落实并组织学习了上级的指示。
5、下列有关课文内容和文学常识说法无误的一项是( )
A: 《木兰诗》是北宋时期的一首乐府民歌,选自北宋郭茂倩编写的《乐府诗集》。
B: 《邓稼先》一文作者杨振宁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一百多年来的民族情结、50 年的朋友 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科学家、爱国者——邓稼先。
C: 《最后一课》,这篇散文的作者是法国作家都德。文章以普法战争为背景,以“我”的见闻感受 为线索。
D: 《孙权劝学》选自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纪传体通史《资治通鉴》。文章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去 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
6、下列短语结构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
A: 爱莲说 十拿九稳 开卷有益 鸟语花香
B: 伤仲永 相当迅速 最后一课 安塞腰鼓
C: 游子归 目光犀利 范进中举 斑羚飞渡
D: 谈读书 热爱生命 休息一会 关爱自己
7、请结合语境,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下面横线上,正确的一项是( )

备选词语:①丰硕果实 ②春华秋实 ③源远流长 ④投桃报李 ⑤如果 ⑥并 ⑦只有 ⑧所以

吃水的时候,感激挖井的人,________真正懂得饮水思源,我们才会更加珍惜泉水的甜美;收获的时候,感激播种的人,深谙________的艰难历程,我们才会更加明白劳动的艰辛;成功的时候,我们不能忘记那些曾支持________帮助过你的人,心中能永远铭记,这也是一种________。

A: ⑤②①④
B: ⑦②⑧③
C: ⑦②⑥④
D: ⑥①⑦③
8、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四书”指的是《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B: 人们常用“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来概括唐、宋、元、明、清这几个时期突出的文学形式。
C: 阅读《史记》《左传》《战国策》能够帮助我们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人物事迹。
D: 课文《雪》选自鲁迅唯一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野草》。
9、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璀灿 谪守 德隆望尊 海市蜃楼 苍海桑田
B: 家具 磐石 一抔黄土 恼羞成怒 口干舌燥
C: 勾当 蓬篙 阡陌交通 排山捣海 高屋建瓴
D: 嬉闹 芳馨 粗制乱造 冰凉砭骨 丰功伟迹
10、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个星期天,我不知道该去上网?还是到公园玩?
B: 中国每人平均每年总要吃四、五百斤粮食,还要有种子、饲料和工业用粮。
C: “怎么了?”一个关切的声音传来:“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忙吗?”
D: 漫天飞雪的冬天,才会思念春天的绿意盈盈;七月流火的夏日,才会思念冬天的白雪皑皑。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 1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你读出了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
( 2 )请从炼字或哲理角度赏析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以下小题。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 1 )下列各组中划线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十年春,齐师我/竹取道,下见小潭
B: 牺牲玉帛,弗敢也/万钟于我何
C: 衣食所 , 弗敢专也/求其能千里也
D: 下视其/吾视其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②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 3 )下列对本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曹刿和鲁庄公在战前的三问三答,足见鲁庄公的“鄙”。
B: 《曹刿论战》用对话的方式记载历史事件。
C: 本文紧扣题目,详写了曹刿论战前的政治准备,略写了作战中的战术和战争的过程。
D: 文章说明取信于民是战争取胜的重要政治条件,也说明抓住有利战机是战争取胜的重要因素。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汉字和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书法教育对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品质具有重要作用。中小学书法教育应以语文课程中识字和写字教学为基本内容,以提高汉字书写能力为基本目标,以书写实践为基本途径,适度融入书法审美和书法文化教育。

初中阶段,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继续用毛笔临摹楷书经典碑帖,力求准确。有兴趣的学生可以尝试学习隶书、行书等其他字体,了解篆刻常识;了解一些最具代表性的书法家和作品;学习从笔画、结构、章法以及内涵等方面欣赏书法作品,初步感受书法之美,尝试与他人交流欣赏的心得体会。

(摘自《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

(材料二)2019年的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文联副主席宋华平带来了“关于把中小学书法教学纳入考试”的提案,并建议教育部制定统一的中小学书法大纲,并将书法纳入语文学科中考查。

(材料三)1月17日,2019年北京市中考《考试说明》发布。

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北京教育考试院获悉,今年北京市中考《考试说明》有局部的微调,突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法治的考查。其中书法被纳入到语文学科中考查,増考认识篆、隶、草、楷、行五种字体,了解其大致演变过程”的表述,强化对书法常识和书法欣赏的考查。

(材料四)2018年5月26日,随州市首届小学生书法大赛在曾都区文峰学校成功举办。来自全市各地推荐的297名优秀选手参加了现场比赛。此次书法比赛以“传统文化浸润心灵,国学经典伴我成长”为主题,旨在激发广大小学生学习和欣赏书法的热情,推动我市书法教育深入发展,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本次书法比赛分硬笔正楷和毛笔书法两种,参赛选手必须参加硬笔正楷比赛,同时可兼报毛笔书法比赛,毛笔书法字体不限。

( 1 )下面关于书法字体的特点和演变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篆书是是传世最早的可识文字,风格古朴,笔法瘦劲挺拔,直线较多。
B: 隶书是继小篆之后出现的又一代表性字体,书写效果略微长窄,横画短而直画长,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C: 草书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楷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字形由扁改方,平正而不呆,齐整而不拘。
D: 行书是在隶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
( 2 )阅读四则材料后,你得出什么结论?
( 3 )阅读(材料二)和(材料三),你支持“把中小学书法教育纳入考试”吗?请阐述理由。

课外阅读。
泡桐花
①今晨起得较早,无意中走到满地是花的泡桐树下(究竟是炮桐树还是泡桐树我真的没大搞不懂,因其树主干中空,且了解到它大概是一种引进的树种,所以我们那里一般叫它炮桐树了),一股略带甜味儿的幽香溜入鼻腔,直逼肺腑,让我很是吃了一惊。
②对我来说,泡桐树我并不陌生。在幼年的时候,我们家乡曾引种过此树,长到大碗口粗细时就被砍掉了,但它的根却出奇的顽强,多年后都还要长出小树苗。土地分到户时,我们队栽过泡桐树的那块地就被我家分得了,所以这点记得还比较清楚。至于它究竟能长多大多高、是否开花结果,那时并不知晓,后来见得多了,就知道它是长得既高又大的、会开花的树,但也一直不知道它的花还有这么的香!
③如今在我们学校地盘上,泡桐树是最常见的,也是我们学校的一道风景。说它是风景,一是因为多,一是因为单位的地盘内的大树就要数泡桐树了。只可惜那几棵快要两人才能合抱的大泡桐被执政者在几年前就砍倒了。虽然泡桐树不是形状好看的园林树,但因其树干高大挺拔,宽阔的树冠夏日能遮荫挡阳,加之多年前不知在哪本书里看到过介绍,说泡桐树成年后,木质轻而柔韧,是尚佳的家具木材,所以对它还是有好感的,只是平常没太在意它罢了。
④今晨之所以吃惊,主要是因为我习以为常的泡桐树花居然还有那种撩人的馨香。吃惊之余,便不自禁地拾起地上的泡桐花端详起来。花大而厚实,呈喇叭状,花色白中略带淡紫色,细密的竖形条纹清晰可见。喇叭口端呈五瓣分开,各瓣呈圆角方形或梯形,略有点像银杏树叶,但没有齿。奇怪的是五个花瓣总是有两瓣稍短,三瓣稍长,这种比例形状有点像兰草花,只是兰草花的花瓣多是从顶部到花托都是分开的扁长条形。花筒内壁有细小而密集的紫褐色斑点。撕开喇叭腔,喇叭底部长有花蕊四根,总是两长两短,蕊的顶端是对长的两片芽瓣状,上有厚厚一层花粉,闻之甚香。成熟了的花蕊顶端是浅黑色的,捏着硬硬的,我感觉那就是种子吧。这花与一般的花还有一个不同处,就是拿过花的手略带黏糊的感觉,可见这花是很油脂的哦。
⑤这看似不美的泡桐树,这高高在上的、素雅而又芳香的花,恐怕是很少人了解和钟爱她的了吧?这大概再次证明了我们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光和发现美的心的论断了。我在震惊、叹服后,赶紧捡起一大把泡桐花带回家,放在卧室爱人的床头,但愿这迷人的花香能带给爱人一个甜蜜的周末晨梦。(摘选自《蜀风》第二期)

( 1 )简要的语言概述出短文中我钟爱泡桐树的原因。

( 2 )本文写的是泡桐花,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具体描写泡桐花的?

( 3 )本文第④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请举例说明。

( 4 )这篇文章表达了什么意思,对你有何启发?

四、写作(分值:60分)
请以“读____________有感”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自主选择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文体特征应鲜明。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③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④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600字。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