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依次填入文段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云还没铺满天,地上已经很黑,极亮极热的睛午忽然变成了黑夜似的。风带着雨星,像在地上寻找什么似的,东一头西一头地乱撞。北边远处一个红闪,像把黑云掀开一块,露出一大片血似的。________。又一阵风,比以前的更厉害,柳枝横着飞,尘土往四下里走,雨道往下落;风,土,雨,混在一起,联成一片,横着竖着都灰茫茫冷飕飕,一切的东西都裹在里面,辨不清哪是树,哪是地,哪是云,四面八方全乱,全响,全迷糊。 ①一阵这样的风过去,一切都不知怎么好似的,连柳树都惊疑不定地等着点什么。 ②几个大雨点砸在祥子的背上,他哆嗦了两下。 ③风小了,可是利飕有劲,使人颤抖。 ④雨点停了,黑云铺满了天。 ⑤又一个闪,正在头上,白亮亮的雨点紧跟着落下来,极硬的,砸起许多尘土,土里微带着雨气。 A: ⑤③①②④ B: ③①⑤②④ C: ③①②④⑤ D: ⑤②④③① |
2、 | 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
3、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争执 抚弄 疲倦不堪 小心翼翼 B: 摸索 痛快 不求甚解 浑为一谈 C: 奇迹 企盼 恍然大悟 花团紧簇 D: 唤醒 自毫 美不胜收 悔恨莫及 |
4、 | 下列情境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学校邀请来宾市博物馆的老师给同学们举办了知识讲座,激发了同学们对历史及文物知识的兴趣,讲座介绍后,一些同学围着老师交流想法。 A: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希望您下次还能到贵校,再次为我们举办精彩的讲座。” B: “老师,我非常欣赏您的讲座,您如果能讲得再生动点就更好了。” C: “不听不知道,一听吓一跳,您的讲座让我们体验到了历史的魅力,增长了才智。” D: “听了您的讲座,我真是获益匪浅,我期待自己还能参加这样的活动。” |
5、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为了优化育人环境,提升办学水平,学校加快了校园环境改造的速度和规模。B: 连云港市文明办开展并策划了“我爱港城”的活动,得到很多市民的响应。 C: 在教育部向社会公示的《通用规范汉字表》中,对44个汉字的字形进行了微调。 D: 央视“诗词大会”节目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
6、 | 对《饮酒(其五)》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A: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两句诗是写诗人隐居在与世隔离的地方,所以没有车马的喧闹声。 B: “心远地自偏”中的“心远”是远离官场,是这首诗的思想内容之关键,它表明一切自然乐趣都是由于自己的心灵超脱世俗才能感受到的。 C: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两句情景交融,尤其是“悠然”二字,点明诗人所见所感非有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展现出作者的闲适心情。 D: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两句诗,诗人写出了面对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就是说,再精妙的语言,也不足以传达人们复杂的感受。 |
7、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此时正是人间四月天,可爱的樱花在风中摇曳,花香飘逸,令人不禁沉湎其中。B: 他取名“师圣”,可是所有行为品德却与圣人大相径庭,可谓名不副实,令人不耻。 C: 只见那孩子,一个起身,学起猴子来,抓耳挠腮,挤眉弄眼,真是栩栩如生。 D: 几十年前独领风骚的“大哥大”与如今日新月异的智能手机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 |
8、 |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观看第47届世乒赛,使我受到了很大的鼓舞。B: 我们的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C: 我们来到省博物馆,看到那些琳琅满目的艺术珍品,无不使人感到自豪。 D: 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
9、 | 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的作者是臧克家,他在文中高度赞扬了充满爱国热情的诗人、学者、民主战士闻一多先生。 B: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又称“端阳”“重五”。端午节民间有吃粽子、划龙舟、插茱萸的习俗。 C: 《资治通鉴》是由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D: 长篇小说《骆驼样子》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代表作。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他出生于北京城一个贫民家庭,在北京底层市民的生活环境中长大。 |
10、 | 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段总领全文,揭示了文章的写作意图,让大家用艺术的眼光去鉴赏苏州园林,并突出苏州园林在中国园林艺术中的地位。 B: 作者从游览者的角度,概括了数量众多、各具匠心的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进而从多方面进行说明。 C: 文中“大多”“几乎”等词语的使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D: 本文主要按空间顺序说明了苏州园林的特征,表现了作者对苏州园林的喜爱和眷恋之情。 |
古诗词赏析,完成后面小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 1 )诗歌首联“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词写出了作者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也表达了作者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心情。( 2 )对全诗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怀旧空吟闻笛赋”中的“闻笛赋”,指晋代向秀的《思旧赋》。这篇赋是向秀为悼念被司马昭杀害的朋友嵇康等而写的。诗人用这个典故也有怀念被贬被害的朋友之意,以及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B: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诗比喻诗人自己在政治上遭受打击,眼看着别人纷纷志得意满。这两句诗也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C: 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低沉愤懑,后四句高昂乐观,前后形成鲜明对比。 D: 本诗既表现了诗人被贬官之后凄楚难言的激愤之情,也表现了诗人对仕宦升沉和世事变迁的豁达乐观的胸襟。 ( 3 )诗的开头两句“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
阅读文言文《赵广拒画》,回答问题。 赵广,合肥人,本李伯时家小史①。伯时作画,每使侍左右,久之遂善画,尤工作马,几能乱真。建炎中陷贼②。贼闻其善画,使图所掳妇人。广毅然辞以实不能画。胁以白刃,不从,遂断右手拇指遣去。而广平生实用左手。乱定,惟画观音大士而已。 【注释】①李伯时:宋代名画家。小史:书童。②建炎:南宋高宗的年号。贼:这里指金兵。 ( 1 )下列划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尤工作马(擅长) B: 几能乱真(表数量) C: 使图所掳妇人(绘画) D: 而广平生实用左手(其实) ( 2 )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标一处) 遂断右手拇指遣去 (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伯时作画,每使侍左右,久之遂善画。 ( 4 )文中赵广是个什么样的人?请你再列举出一位与他相类似的历史人物,并用一句话简述其事迹。 |
阅读下面朱道琼同学的一篇作文,完成1-3题。
我的语文老师
①我的求学道路上,最让我难忘的是我的语文老师。
②他的语文课精彩度无人能比。有人说:“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 这用在我们语文老师身上,再合适不过了。他讲课总是很投入,讲授《在山的那边》时那铁青的脸的表情,讲授《紫藤萝瀑布》那生死谜,手中情时,那眼中晶莹的泪花,让我第一次感到了语文的魅力。讲授《亲爱的爸爸妈妈》时那声嘶力竭的呼喊,让我们为这动容,讲授《背影》时那一段精彩动作的模仿,让我深深体会到父爱的伟大。可以说他的每一节语文课都是那样让我们津津乐道,哪一天不上语文课,我们都会感到很失落。
③他的教学方法很独特。教学《散步》他让我们拿着“相机”(A),自选镜头,照出自己心中的最美的人、事、景,教学方法可谓高矣,同学们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教学任务,教学《丑小鸭》他就写了三个词:“逃、离、逃离”,告诫我们如何改变现实,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可谓精妙绝伦的讲解方式,我们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学得扎实。
④他的教学见解独到,他常引导我们要“披文入情”(B),“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须教无疑”,他从不让我们看语文的教辅资料,只要求我们读书,读书,再读书,他这么说,也是这么做。他每节课总有别人看不到的地方,《散步》教学任务完成之后,他又用《亲情缘于对生命的思考》为标题,为我们上了不一样的《散步》(C)。《信客》结束以后,他又用《扣问信客的悲剧命运》(D)来讲解,让我们看到了当时人性的复杂,对于这校报解读,我找遍的所有资料书,都没发现。当我们由衷敬佩他时,他却嫣然一笑说:“你读,你也行。”
⑤也就是那句“你读,你也行”给我们内心世界注入了一股强大的推动力,让我们班同学的语文成绩远远领先于其他班级,主餐们爱上了我们语文老师,也深深地爱上了语文。
( 1 )文中AB两处的引号和CD两处的书名号的使用不正确一项是( )怀念叶圣陶先生
肖复兴
①一次偶然的机遇,能够改变一个人终生的命运。
②小时候,捏着可怜巴巴的一角七分钱,踮着脚尖从家门口对面的邮局里买来一本《少年文艺》时,我开始迷上文学。我渐渐沉浸在我国现代文学之中。鲁迅、冰心、叶圣陶、许地山……一位位相继闯入我的心中。他们的作品令我爱不释手。冥冥幻想里,我像今天的青少年朋友一样,想入非非地想像着他们的模样、为人及性格。但是,我没有想到有一天我会结识他们当中的一位,并且能够聆听他的教诲。二十余年弹指飞去,当他白发如银时,我竟如他一样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在我的人生旅途中,他起的作用举足轻重。
③他就是叶圣陶先生。
④一九六三年,我正上初三,写了一篇作文,题目是《一张画像》,是写教我平面几何的一位老师。这位老师教课很有趣,为人也很有趣,致使这篇作文写得也自以为很有趣。经我的语文老师推荐,这篇作文竟在北京市少年儿童征文比赛中获奖。自然,我挺高兴。一天,语文老师拿来厚厚一个大本子对我说:“你的作文要印成书了,你知道是谁替你修改的吗?”我睁大眼睛,有些莫名其妙。“是叶圣陶先生!”老师将那大本子递给我,又说:“你看看叶先生修改得相当仔细,你可以从中学到不少东西!”
⑤我打开本子一看,里面有这次征文比赛获奖的二十篇作文。我翻到我的那篇作文,一下子楞住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那篇作文简直像是动过大手术鲜血淋漓继而又绑上绷带的人一样。
⑥回到家,我仔细看了几遍叶老先生对我作文的修改。题目《一张画像》改成《一幅画像》,我立即感到用字的准确性。类似这样的地方修改得很多,倒装句改得很多,长句子断成短句的地方也不少。有一处,我记得十分清楚:“怎么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去掉了呢?”叶老先生改成:“怎么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呢?”删掉原句中“包”这个动词,使得句子干净也规范多了。而“书皮”改成了“包书纸”更确切,因为书皮可以认为是书的封面。我真的从中受益匪浅,隔岸观火和身临其境毕竟不一样。这不仅使我看到自己作文的种种毛病,也使我认识到文学创作的艰巨。不下大力气,不一丝不苟,是难成大气候的。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⑦叶老先生在我的作文后面写了一则简短的评语:“这篇作文写的全是具体事实,从具体事实中透露出对王老师的敬爱。肖复兴同学如果没有在这几件有关画画的事儿上深受感动,就不能写得这样亲切自然。”这则短短的评语,树立起我写作的信心。那时,我才15岁,一个毛头小孩,居然能得到一位蜚声国内外文坛的大文学家的指点和鼓励,内心的激动可想而知,涨涌起的信心和幻想,像飞出的一只鸟儿抖着翅膀。那是只有那种年龄的孩子才会拥有的心思。
⑧这一年暑假,语文老师找到我,说:“叶圣陶先生要请你到他家做客!”
⑨我感到很意外。因为我一直觉得像叶圣陶先生那样的大作家,一定是深居简出,凡人不见的。见这样的作家如同国家元首一样难哩。现在叶圣陶先生居然要见见我这样一个初中学生,这自然成了我人生中的一件大事。
⑩那天,天气很好。下午,我来到东四北大街一条并不宽敞却很安静的胡同。叶老先生的孙女叶小沫在先门口迎接了我。院子是典型的四合院,小巧而典雅。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使得夏日的燥热一下子减少了许多,阳光似乎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⑪叶小沫引我到客厅,叶老先生已在门口等候了。见了我,他像会见大人一样同我握了握手,一下子让我觉得距离缩短不少。落座之后,他用浓重的苏州口音问了问我的年龄,笑着讲了句:“你和小沫同龄呀!”那样随便、和蔼,作家头顶上神秘的光环消失了,我的拘束感也随之消失了。越是大作家越平易近人,原来,他就如一位平常的老爷爷一样,让人感到亲切。
⑫想来有趣,那一下午,叶老先生没谈我那篇获奖的作文,也没谈写作。他没有向我传授什么文学创作的秘诀、要素和指南之类。相反,他几次问我各科学习成绩怎么样。我说我连续几年获得优良奖章,文科理科学习成绩都还不错。他说道:“这样好!爱好文学的人不要只读文科的书,一定要多读各科的书。”他又让我背背中国历史朝代,我没有背全,有的朝代顺序还背颠倒了。他又说:“我们中国人一定要搞清楚自己的历史,搞文学的人不搞清楚我们的历史更不行。”我知道这是对我的批评,也是对我的期望。
⑬我们的交谈很融洽,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他亲切之中所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所包容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致不知黄昏什么时候到来,落日的余晖悄悄染红了窗棂。我一眼又望见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黄昏中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那时候,我刚刚读过叶老先生写的一篇散文《爬山虎》,便问:“那篇《爬山虎》是不是就写的它们呀?”他笑着点点头:“是的,那是前几年写的呢!”说着,他眯起眼睛,若有所思地望望窗外那爬山虎。
⑭我应该庆幸,有生以来第一次见到作家,竟是这样一位大作家,一位人品与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他对于一个孩子平等真诚又宽厚期待的谈话,让我十五岁的那个夏天富有了生命和活力。我仿佛觉得那个夏天变长了,总有回味的嚼头。我好像知道了或者模模糊糊地懂得了: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
⑮在我的眼中,那一片爬山虎永远都那么绿着。
(选自《肖复兴散文》,有删改)
( 1 )全文写了“我”回忆和怀念叶圣陶先生的哪两件事情?请概括回答。那篇作文简直像是动过大手术鲜血淋漓继而又绑上绷带的人一样。
( 3 )在作者的眼里,叶老是一位人品与文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请参照示例、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叶老具有怎样的人品和文品。示例:叶老给“我”修改作文,“删掉原句中‘包’这个动词”,“而‘书皮’改成了‘包书纸’”,连题目也细细改过,“题目《一张画像》改成《一幅画像》”,可以看出叶老认真,用字力求准确、规范的文品。
请以“补”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②文中不得出现(或暗示)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③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