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开展“无烟日”活动,可以增强人们的自我健康保护。 B: 学习成绩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 C: 人们常常在意自己失去了什么,却往往忽略自己拥有什么。 D: 我们在心里由衷的感谢老师多年来的默默付出。 |
2、 | 下列加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 静谧(mì) 鞠躬(jū) 顶礼膜拜(mó)B: 丰硕(shuò) 默契(qì) 养精蓄锐(chù) C: 干涸(kū) 睿智(ruì) 藏污纳垢(ɡòu) D: 酝酿(yànɡ) 逞能(chěnɡ) 张皇失措(cuò) |
3、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短视频创作与传播应坚决抛弃那种盲目追求数量、粗制滥造的粗放型发展思路,自觉把用户的审美体验放在首位。 B: 这座身材高挑而轻盈、外部结构简洁而新颖的超高建筑耸立在香港中环的密集群楼之中,如鹤立鸡群。 C: 听说离家十多年的哥哥要从外地回家,爸爸妈妈都在堂屋中正襟危坐等着他。 D: 事实也不断证明,评论家“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常能见人所未见,言人所未言,且语中的、入木三分。 |
4、 | 选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 ) A: 震悚(sǒnɡ) 荒谬(miù) 溃退(kuì) 锐不可当(dànɡ) B: 要塞(sāi) 尴尬(ɡān) 惊骇(hài) 歼灭(jiān) C: 炽热(zhì) 瞥见(piē) 诘责(jié) 差使(chāi) D: 文绉绉(zhōu) 屏息(bǐng) 仲裁(zhòng) 踌躇(chóu) |
5、 |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使用我厂生产的涂料装饰您的居室,使您蓬荜生辉。 B: 工作组成员在“脱贫攻坚战”中直面困难,从不拈轻怕重 , 为当地百姓办了许多实事。 C: 司马近研读各家史著,搜罗天下遗闻轶事,断章取义 , 终于写成了《史记》。 D: 这是个温暖和谐的班集,大家相敬如宾 , 在此学习我倍感愉快! |
6、 | 下列句子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蔬菜检测员将运用先进的设备进行检测,一旦发现残留农药超标,就将蔬菜就地消毁。B: 具备工匠精神的人是内向收敛的,他们隔绝外界纷扰,凭借执着于专注从平凡中脱颖而出。 C: 解决一卡通的关键在于建立跨区域结算系统,有了结算系统,补贴问题可以通过统畴协商的方式来解决。 D: 南海自古本就是中国固有领土,对于所谓的南海仲裁结果,举国上下都是义奋填膺,斥其毫无效力可言。 |
7、 | 下列各句中,不属于事实论证的一项是( ) A: 谷登堡将原来毫不相关的两种机械——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开发了一种新机械。 B: 罗兰·布歇内尔发明了交互式的乒乓球电子游戏。 C: 某心理学专家小组以实际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人与不从事此类工作的人为对象进行了调查研究。 D: 非凡的灵感,往往产生于这样的过程: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逐渐充实。 |
8、 |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是一篇由果到因、从现象说到本质的事理说明文。B: 《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一文的作者伽利略无法知道蝉发音的部位,这说明每个人的知识是有限的,大自然的奥秘是无限的。 C: 《叫三声夸克》以盒子里面有盒子为比喻,来说明物质结构的特点。 D: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在说明自然选择时,先说风媒花,后说虫媒花。用“蜂争粉蕊蝶分香”说明了昆虫给花传粉授精的特殊功能。 |
9、 | 下列词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A: 恭敬 祷告 花枝招展 各得其所 B: 渊博 云宵 小心翼翼 油然而升 C: 感慨 朗润 恍然大悟 不求甚解 D: 造访 慈善 呼朋引伴 人声鼎沸 |
10、 | 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A: 你那手指头一定是给小钉子弄破的,后来却意想天开,想得一笔什么赔偿费了。 B: 我看了信,也很悲伤,不是为自己的颠沛流离,是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 C: 过去见一位作者出外写生,两个礼拜就画了一百多张,这当然只能浮光略影,不可能深刻认识对象,更不可能创造意境。 D: 风一刻不停地呼啸,辨不清它何来何往,仿佛自地球形成以来它就在这里穿流不息。 |
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商山早行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 1 )本诗题为《商山早行》,诗中有哪些词语表现了早行?( 2 )诗歌的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 |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甲文】 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贼,才弱敌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臣受命之日,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①;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得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愿也,而议者谓为非计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③之时也。 《选自诸葛亮《后出师表》》 【注释】①并日而食:两天只能吃到一天的饭。②非计:不正确的计策。③进趋:赶快进兵。 【乙文】 谢枋得,字君直,信州弋阳①人也;为人豪爽。每观书,五行俱下,一览终身不忘。性好直言一与人论古今治乱国家事必掀髯抵几跳跃自奋以忠义自任。至元二十三年,集贤学士程文海荐宋臣二十二人,以枋得为首,辞不起。又明年,行省丞相忙兀台将旨诏之。枋得曰:“上有尧、舜,下有巢、由②,枋得名姓不祥,不敢赴诏。“福建行省参政魏天佑见时方以求材为急,欲荐枋得为功。及见天佑,又傲岸不为礼。天佑怒,强之而北。二十六年四月,至京师③。已而病,迁悯忠寺,见壁间《曹娥碑》④,泣曰:“小女子犹尔,吾岂不汝若哉!“留梦炎⑤使医持药杂米饮进之,枋得怒曰:“吾欲死,汝乃欲生我邪?“弃之于地,终不食而死。 (选自《宋史•谢枋得传》,有删改) 【注释】①信州弋阳:今江西弋阳县②巢、由:即巢父、许由。传说中的高士。③京师:当时的大都,即今北京。④《曹娥碑》:人们为颂扬东汉投水寻父的曹娥的美德与孝行而立的石碑。⑤留梦炎:原为宋朝大臣,后投降元朝。 ①固知臣伐贼,才弱敌也 ________ 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 ________ ③以枋得为首,辞不起 ________ ④枋得名姓不祥,不敢赴诏 ________ ( 2 )根据上下文,请在【甲文】中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 3 )熟读【乙文】中加线的句子,并加上标点符号使句子读起来通顺流畅。性好直言一与人论古今治乱国家事必掀髯抵几跳跃自奋以忠义自任。 ( 4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①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讨贼也。 ②每观书,五行俱下,一览终身不忘。 ( 5 )【甲文】提出了蜀军北伐的有利条件,请在文中找出相关句子。( 6 )【乙文】中行省丞相带着圣旨征召谢枋得到朝廷做官,谢枋得是怎样的态度呢?(用原文回答)( 7 )【甲文】“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讨贼也。”中的“先帝”指的是________ , “贼”指的是________。( 8 )江西南昌有一条路叫“叠山路”,就是为了纪念谢枋得,因为谢枋得号“叠山”。请你联系此文,说说人们为什么要纪念他。( 9 )积累链接:诸葛亮为蜀汉基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请写出诸葛亮在《出师表》一文中表明自己无意功名、淡泊名利的句子。 |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文后题目。
时 间
沈从文
分享到
①一切存在严格地说都需要“时间”。时间证实一切,因为它改变一切。气候寒暑,草木荣枯,人从生到死,都不能缺少时间,都从时间上发生作用。
②常说到“生命的意义”或“生命的价值”。其实一个人活下去真正的意义和价值,不过占有几十个年头的时间罢了。生前世界没有他,他无意义和价值可言的;活到不能再活死掉了,他没有生命,他自然更无意义和价值可言。
③正仿佛多数人的愚昧与少数人的聪明,对生命下的结论差不多都以为是“生命的意义同价值是活个几十年”,因此都肯定生活,那么吃,喝,睡觉,吵架,恋爱,……活下去等待死,死后让棺木来装殓他,黄土来掩埋他,蛆虫来收拾他。
④生命的意义解释的即如此单纯,“活下去,活着,倒下,死了”,未免太可怕了。因此次一等的聪明人,同次一等的愚人,对生命的意义同价值找出第二种结论,就是“怎么样来耗费这几十个年头”。虽更肯定生活,那么吃,喝,睡觉,吵架,恋爱,……然而生活得失取舍之间,到底就有了分歧。这分歧一看就明白的。大别言之,聪明人要理解生活,愚蠢人要习惯生活。聪明人以为目前并不完全好,一切应比目前更好,且竭力追求那个理想。愚蠢人对习惯完全满意,安于现状,保证习惯。(在世俗观察上,这两种人称呼常常相反,安于习惯的被称为聪明人,怀抱理想的人却成愚蠢家伙。)
⑤两种人即同样有个“怎么来耗费这几十个年头”的打算,要从人与人之间寻找生存的意义和价值,即或择业相同,成就却不相同。同样想征服颜色线条作画家,同样想征服乐器音声作音乐家,同样想征服木石铜牙及其他材料作雕刻家,甚至于同样想征服人身行为作帝王,同样想征服人心信仰作思想家或教主,一切结果都不会相同。因此世界上有大诗人,同时也就有蹩脚诗人,有伟大革命家,同时也有虚伪革命家。至于两种人目的不同,择业不同,即就更容易一目了然了。
⑥看出生命的意义同价值,原来如此如此,却想在生前死后使生命发生一点特殊意义和永久价值,心性绝顶聪明,为人却好像傻头傻脑,历史上的释迦,孔子,耶稣,就是这种人。这种人或出世,或入世,或革命,或复古,活下来都显得很愚蠢,死过后却显得很伟大。屈原算得这种人另外一格,历史上这种人可并不多。可是每一时间或产生一个两个,就很像样子了。这种人自然也只能活个几十年,可是他的观念,他的意见,他的风度,他的文章,却可以活在人类的记忆中几千年。一切人生命都有时间的限制,这种人的生命又似乎不大受这种限制。
⑦话说回来,事事物物要时间证明,可是时间本身却又像是个极其抽象的东西,从无一个人说得明白时间是个什么样子。时间并不单独存在。时间无形,无声,无色,无臭。要说明时间的存在,还得回过头来从事事物物去取证。从日月来去,从草木荣枯,从生命存亡找证据。正因为事事物物都可为时间作注解,时间本身反而被人疏忽了。所以多数人提问到生命意义同价值时,没有一个人敢说“生命意义同价值,只是一堆时间”。
⑧“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是一个真正明白生命意义同价值的人所说的话。老先生说这话时心中的寂寞可知!能说这话的是个伟人,能理解这话的也不是个凡人。目前的活人,大家都记得这两句话,却只有那些从日光下牵入牢狱,或从牢狱中牵上刑场的倾心理想的人,最了解这两句话的意义。因为说这话的人生命的耗费,同懂这话的人生命的耗费,异途同归,完全是为事实皱眉,却胆敢对理想倾心。
⑨他们的方法不同,他们的时代不同,他们的环境不同,他们的遭遇也不相同;相同的是他们的心,同样为人类向上向前而跳跃。
阅读《菊有黄花》,完成习题。
①一场秋雨,再紧着几场秋风,菊开了。
②菊在篱笆外开,这是最大众最经典的一种开法。历来入得诗的菊,都是以这般姿势开着的。一大丛一大丛的。
③倚着篱笆,是篱笆家养的女儿,娇俏的,又是淡定的,有过日子的逍遥。陶渊明随口吟出那句“采菊东篱下”,几乎成了菊的名片。以至后来的人一看到篱笆,就想到菊。陶渊明大概做梦也没想到,他能被人千秋万代地记住,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家篱笆外的那一丛菊。菊不朽,他不朽。
④我所熟悉的菊,却不在篱笆外,它在河畔、沟边、田埂旁。它有个算不得名字的名字:野菊花。像过去人家小脚的妻,没名没姓,只跟着丈夫,被人称作吴氏、张氏。天地洞开,广阔无边,野菊花们开得随意又随性。小朵的清秀不施粉黛,却色彩缤纷,红的黄的、白的紫的,万众一心、齐心合力地盛开着,仿佛是一群闹嚷嚷的小丫头,挤着挨着在看稀奇,小脸张开,兴奋着,欣喜着。
⑤乡人们见多了这样的花,不以为意,他们在秋天的原野上收获、播种,埋下来年的期盼。菊花兀自开放、兀自欢笑。与乡人各不相扰。蓝天白云,天地绵亘。小孩子们却无法视而不见,他们都有颗菊花般的心,天真烂漫。他们与菊亲密,采了它,到处乱插。
⑥那时,家里土墙上贴着一张仕女图,有女子云鬓高耸,上面横七竖八插满菊,衣袂上亦沾着菊,极美。掐了一捧野菊花回家的姐姐,突发奇想帮我梳头,照着墙上仕女的样子。后来,我顶着满头的菊跑出去,惹得村人们围观。看,这丫头,这丫头,他们手指我的头,笑着,啧啧叹着。
⑦现在思想,那样放纵地挥霍美,也只在那样的年纪,最有资格。
⑧人家的屋檐下,也长菊。盛开时,一丛鹅黄,另一丛还是鹅黄。老人们心细,摘了它们晒干,做菊花枕。我家里曾有过一只这样的枕头,父亲枕着。父亲有偏头痛,枕了它能安睡。我在暗地里羡慕过,曾决心给自己也做一只那样的枕头。然而来年菊花开时,却贪玩,忘掉了这事。
⑨年少时,总是少有耐性的。于不知不觉中,遗失掉许多好光阴。
⑩周日逛衔,秋风已凉,街道上落满梧桐叶,路边却一片绚烂。是菊花,摆在那里卖。泥盆子装着,一只盆子里只开—两朵花,花开得肥肥的,一副丰衣足食的模样;颜色也多,姹紫嫣红,千娇百媚。我还是喜欢黄色的。《礼记》中有“季秋之月,菊有黄花”的记载,可见,菊花最地道的颜色还是黄色。
⑪我买了一盆,黄的花瓣,黄的蕊,极尽温暖,会焐暖一个秋天的记忆和寒冷。
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
以上材料引发你哪些联想与思考?请你写一篇文章,可讲述经历,可抒发情感,可阐述观点……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不少于16行);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