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7年沈阳市康平县北四家子初级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于何书?
B: 宋人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C: 孟子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D: 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
2、

下列各项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在利益的驱使下,一些不法厂商大肆仿冒名牌,各种“山寨名牌”如雨后春笋 , 严重地扰乱了市场的正常秩序。
B: 世贸大楼废址已成为纽约新的旅游景点,游人看了后无不神色黯然,叹为观止
C: 电视节目《舌尖上的中国》以富有草根气息的语言,把中国饮食文化讲述得栩栩如生 , 这既让国人兴奋不已,也向世界发出了一张“中国名片”。
D: 在离校前是否开展联欢活动,大家七嘴八舌地商量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水zǎo 草duò 和 yèng 高 miǎo
B: 气 xiù 酿 yùn 喉 lóng 访 zhào
C: 静镜 líng 娇 mèi 毛 jié
D: 临 lì 干落 zhuó 静
4、选择句中划线词的正确一项。
( 1 )而两狼之并驱如( )
A: 事故
B: 原来的
C: 故意
D: 原因
( 2 )意将入以攻其后也( )
A: 地道
B: 钻洞
C: 通道
D: 掉下
( 3 )家人逐得( )
A: 等到
B: 比较
C: 并列
D: 接连地
( 4 )有能者( )
A: 种类
B: 大抵
C: 像
D: 条例
5、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西汉经学家戴圣所编。这部书的内容主要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想、美学思想。《虽有嘉肴》《孔子过泰山》均出自于《礼记》
B: 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朴质、严肃、坚强不屈”都是形容词;这个句子属于祈使句。)
C: 古人对年龄的称呼有时不用数字,而用其他称谓来表示,如“而立”代指三十岁,“不惑”代指四十岁,“天命”代指五十岁。《桃花源记》中的“黄发垂髻”借代指老人和小孩。
D: 《清明上河图》为北宋风俗画,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存世精品。此图记录了北宋都城汴京的城市面貌和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一幅带有忧患意识的“盛世危图”。
6、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节日的蓉城张灯结彩,大街上车辆川流不息
B: 五月的西湖,姹紫嫣红 , 一片绚丽的景象。
C: 她演讲时,引经据典 , 获得听众阵阵掌声。
D: 为了铁路早日通车,工程技术人员处心积虑地克服了许多困难。
7、

选出下列书写有误的一项( )

A: 禁锢 烦躁 栖息 一代天骄
B: 赃物 脚踝 狼藉 不容置疑
C: 伧俗 憔悴 绯红 合辙押韵
D: 蹲据 褶皱 轩榭 红装素裹
8、下面词语中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确(záo) 搓(niǎn) 热(chén) 人声沸(dǐng)
B: 直(cuàn) 争(zhí) 水(qú) 差不齐(cēn)
C: 傥(tì) 薄(bǐ) 磨(zhuó) 为一谈(hún)
D: 塌(tān) 抽(yē) 乱(líng) 气喘吁(xū)
9、

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上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那霏霏的春雨,像蚕丝儿那样那么柔和,,给人一种清新、神爽、舒适之感。烟雨迷蒙,使所有的景色若隐若现,若幻若真,

A: ①飘在脸上,凉沁沁的 ②恐怕没有哪位国画家能挥洒出如此飘逸的笔墨
B: ①软绵绵的,飘在脸上 ②恐怕没有哪位国画家能挥洒出如此飘逸的笔墨
C: ①凉沁沁的,飘在脸上 ②就像哪位国画家画出来的一幅优美的水彩画
D: ①飘在脸上,软绵绵的 ②就像哪位国画家画出来的一幅优美的水彩画
10、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能否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
B: 他的语文成绩不仅在全校很突出,而且在我班也名列前茅。
C: 父亲已经走了,但那番语重心长的话语时时在我的心头回想。
D: 通过开展“每月少开一天车”的活动,可以使泰安的空气更加清新。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浣溪沙

(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浪淘沙(宋)欧阳修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两首词都用了“酒”“花”作为意象,但借这些意象所抒发的情感又有所不同,请结合两首词具体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头尘不去,往见王日:“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臣曰:‘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今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於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

【注】①选自《战国策·魏策》。②季梁:魏国的大臣。③中道:半路,中途。④衣焦不中:衣着不整。⑤头尘不去:头上的尘土没有洗掉。⑥大行:即太行山。亦解释为“大路”。⑦方:正。⑧北面:向北,朝北。⑨持:驾着。⑩驾:马车。⑪举欲信於天下:一举一动都要取信于天下人。⑫广地尊名:使地广,使名尊。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中道而________

②我欲楚________

③而离愈远耳________

( 2 )解释下面的句子。

君之楚,将奚为北面?

( 3 )后人将季梁所讲的故事概括为一个成语,是什么?
( 4 )季梁讲这个故事的目的是什么?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卢孟实上。他人到中年,衣着华贵,面容丰满,一脸威严。身后跟着修鼎新。

卢孟实向店里扫了一眼,坐在当年老掌柜的那把太师椅上。

卢孟实把手一伸。

小伙计马上把一个蓝花白地的细瓷小碗送到他手上。

卢孟实:(呷了一口)欠火。

修鼎新:鸭汤欠火,告诉二灶添硬柴加大火。

声孟实:(喝着,头也不抬)谁让他进来的?

修鼎新:(暗向克五使眼色,让他快走)

克五:(反而凑上来)卢掌柜的,不用说你这儿了,就是王爷贝勒府,我也随便串胡同。我闻出来了,你后院有烟土!

卢孟实:赶走!

克五:送我只鸭子咱们了事,要不然……

福顺:走!

修鼎新:(小声)五爷,走吧。

卢孟实:有人在东家那儿告我,在老家买地置房子,不错,有这事儿。做饭庄子的就不能置产业?就都得吃喝嫖赌走下流?我还想买济南府,买前门楼子哪!成顺!

成顺:是。

卢孟实:你哪天办喜事?

成顺:二月二。

卢孟实:龙抬头,好日子!(从修手里取过一个红封包)这是拒上送的喜幛子钱。

成顺:谢谢掌柜的!

卢孟实:披红挂绿,骑马坐轿子,怎么红火怎么办。让那些不开眼的看看,福聚德的伙计也是体面的。散吧!

……

卢孟实:成顺,拿起来。侍候下今天这些座儿,我升你当灶头。散!(众伙计下)

王子西:(担心地)下半晌是瑞蚨祥盂四爷的座儿,这可是吃主儿。

卢孟实:谁候?

福顺:我。

常贵:掌柜的,我候吧。

王子西:侦缉队打点好了?

卢孟实:不买账,看来想敲咱们一笔。

修鼎新:这是全赢德的地契、账簿,你盖章就过户了。

卢孟实:(感觉不适)留我晚上看吧。全赢德的伙计柜上的,愿留的都留下,千万别让他们没地方去,还有……(一阵眩晕)

王子西:(扶住)怎么啦?去后边躺躺。

……

唐茂盛:分号要修门脸儿,用点儿钱。

声孟实:用多少?

唐茂盛:我大哥在法家花园起的那间馆子支了多少,我就用多少。

卢孟实:(知来者不善)行,过了五月节,我给您送天津去。

唐茂盛:哟,你跟我这儿打镲呀!

卢孟实:您看,这影壁得描金了,后院堆房要挑顶子……

唐茂盛:福聚德日进百金,还跟我来这套?

卢孟实:有进还有出哪。修先生,拿账来。

唐茂盛:(不看)这事儿就这么着了。另外,我还要借个人。

卢孟实:谁?

唐茂盛:分号缺个好堂头,我要常贵。

卢孟实:这可不行,饭馆让人服,全仗堂、柜、厨,您这不是撤我大梁吗?我给您换一个。(示意王子西帮他一起说)

王子西:(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二爷要,就……

卢孟实:不行。有批老主顾不见常贵不吃饭。

( 1 )这一部分有哪些戏剧冲突?请梳理一下,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
( 2 )卢孟实为什么一进店就要喝汤?他的一句评论“欠火”说明了什么?
( 3 )“王子西侦缉队打点好了?”“卢孟实不买账,看来想敲咱们一笔。”王子西与卢孟实二人的对话揭示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 4 )请写出下面句子的潜台词。

①克五:送我只鸭子咱们了事,要不然……

②唐茂盛:哟,你跟我这儿打镲呀!

③卢孟实……做饭庄子的就不能置产业?……我还想买济南府,买前门楼子哪!

( 5 )请简要概括卢孟实的性格特点,并说说你对卢孟实这个人物有怎样的感情。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们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城内城外许多寺院举办庙会,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小孩子们特别爱逛庙会,为的是有机会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庙会上有赛马的,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马、骆驼与骑者的美好姿态与娴熟技能。

( 1 )“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光景”一词在句中的意思是( )

A: 时光景物
B: 情景
C: 表示估计
( 2 )除夕体现了过年的喜庆气氛,可以用热闹来形容。用“﹏﹏﹏”在文中画出表示除夕热闹的句子。

(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个_______在文中起_______的作用。正确的选项是( )

A: 过渡句 承上启下
B: 中心句 总结
C: 总起句 总起
( 4 )“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表现在哪里?

( 5 )“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从“除非”“必定”中我体会到________。

( 6 )这里写了除夕和正月初一的热闹情景,属于( )。

A: 详写
B: 略写
四、写作(分值:6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作文。

(一)题目:________,让我的生活更加精彩(读书、创新、宽容、挫折……)

要求:①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二)读下面的材料,然后作文。

一位裁缝在吸烟时不小心将一条高档裙子烧了一个窟窿,这致使其成了废品。这位裁缝为了挽回损失,凭借其高超的技艺,在裙子四周剪了许多窟窿,并精心饰以金边,然后,将其取名为“金边凤尾裙”。不但卖了好价钱,还一传十,十传百,不少女士上门求购,生意十分红火。

上面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经历、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根据材料寓意,选好角度作文,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