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7年启星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能否自觉学习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
B: 《再别康桥》表达了一种轻烟似的离情别绪。
C: 不但桂林自然风光旖旎,而且文化底蕴深厚。
D: 开往桂林周边县城的动车大约有十个班次左右。
2、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中国文字,却是不然。

②且如一个“天”字,本是苍苍的天,引申为最尊的称呼,再引申为自然的称呼。

③所以有《说文解字》《尔雅》《释名》等书,说那转注、假借的道理。

④若在他国,引申义,必有语尾变化,不得同是一字,含有数义。

⑤三义不同,总只一个“天”字。

⑥中国文字,与地球各国绝异,每一个字,有它的本义,又有引申之义。


A: ①②⑤⑥④③
B: ⑥④①②⑤③
C: ①②⑤③④⑥
D: ⑥②⑤④①③
3、

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西宁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在全体市民的共同努力下,已经阶段性取得了成果。(语序不当:应把“阶段性”调到“取得了”之后)
B: 为了提高市民的文明素养,西宁市教育局策划开展了“读传统经典,建文明城市”。(成分残缺:把“西宁市教育局”调整到“为了”之前)
C: 我们在学习上即使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绝不能骄傲自满。(关联词搭配不当:应把“即使”改为“虽然”,或把“但”改为“也”)
D: 考试前是否充分备考,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前后两面失衡:在“取得”之前加上“能否”)
4、选用恰当的词语填空题。()

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________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木屏、竹屏等。

A: 美丽
B: 秀丽
C: 美观
D: 华丽
5、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整理并研究浩如烟海的图书资料,是国家图书馆工作人员一项艰巨而光荣的任务。
B: 这些画像题材丰富,有笔墨浓重的油画,有的一蹴而就速写,有线条清晰的素描。
C: 影视明星参与网络直播带货,为中国特殊时期经济发展推波助澜
D: 春节期间市领导到医院看望奋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并与他们握手言和
6、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 北宋时期,商业手工业迅速发展,城市布局打破了坊与市的严格界线,出现空前的繁荣局面。
B: 作品描绘了京城汴梁从城郊、汴河到城内街市的繁华景象。
C: 船正在放倒桅杆准备过桥,船夫们呼唤叫喊,握蒿盘索。
D: 画面细节的刻画也十分真实,如桥梁的结构,车马的样式,人物的衣冠服饰,各行各业人员的活动,皆细智入微。
7、

下列句中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此为何若人/为与此同类
B: 胡不已乎/吾既已言之王矣
C: 请说之/公输盘不说
D: 遂使戎狄乘隙/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
8、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景必须独立成段。
B: 《水经注》的作者是北魏的郦道元,书中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等。
C: 《列夫·托尔斯泰》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创作的传记,作者用他妙趣横生的文笔为我们描绘出一幅世界级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揭示出他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D: 典故指诗文等所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运用典故可以含蓄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言简意赅。如《野望》中运用商末孤竹之子伯夷、叔齐在商亡后,“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的典故。
9、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短语,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溪流一流淌出来,便宣告了它的生命,一定会寻着自己的道路流动了。正因为寻着自己的道路,它的步伐是艰辛的。然而,它与青石的碰撞,便有了自己的______;它从石崖上跌落,便有了自己的______;它回旋在穴潭之中,便有了自己的______;

A: 白练般的颜色 不可测的深沉 铜般韵味的声音
B: 不可测的深沉 铜般韵味的声音 不可测的深沉
C: 铜般韵味的声音 不可测的深沉 白练般的颜色
D: 铜般韵味的声音 白练般的颜色 不可测的深沉
10、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乡愁》是诗人余光中漂泊异乡,游弋于海外回归祖国后所作的一首现代诗。
B: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是英国作家雨果的一篇作品,文章强烈谴责英法联军破坏圆明园的野蛮行径。
C: 20世纪30所代,艾青这一时期的诗歌总是充满“土地的忧郁”,多写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与反抗。
D: 《岳阳楼记》虽名为“记”,但不以记叙重修岳阳楼之事为主,而是以描写洞庭湖的景象为主,写景象是为了抒发“览物之情”。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诗歌鉴赏。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 1 )文学常识:本诗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初唐四杰”之一________(人名)

( 2 )名句赏析:请谈一谈你对“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理解!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读《捕蛇者说》中的几段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①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②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③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 1 )下面哪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 )

A: 毒之乎/猛浪奔(《与朱元思书》)
B: 几死者矣/广故言欲亡(《陈涉世家》)
C: 今吾嗣之十二年/不足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D: 悍吏来吾乡/ 良田美池桑竹属(《桃花源记》)
( 2 )“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和“吾尝疑乎是”两句中的“是”指代的内容是否相同?请作具体说明。

( 3 )蒋氏说“其余,则熙熙而乐”,但是作者听了蒋氏的陈述后却“愈悲”,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

( 4 )文段中蒋氏要表述的主要意思是什么?作者借蒋氏之口极力铺陈其乡邻的生存状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漫谈桥的美
游览祖国的名胜,也许你醉情于名楼古刹,也许你忘返于名山大川,而我,偏爱恋桥的隽美。那横跨在间的仪态万方的桥,常常把人带进一个诗情画意的美的境界。“水从碧玉环中过,人从苍龙背上行。”多么令人神往。远古的神话,把天上的彩虹说成是“人间天上的桥”;而古往今来的诗人,却爱把人间的桥比做天上的彩虹。
桥的美,首先在于它的建筑艺术的美。无论是拱桥、联拱桥、梁桥、开合桥,还是卧桥、浮桥和悬桥,它们在序列组合、空间安排、比例尺度、造型式样、色彩质地等方面,都十分讲究均衡、对称、变化、和谐,甚至还有韵律和节奏,显示出造型的美。饮誉中外的赵州桥,是我国目前还保存完好的一座古代石拱桥。它横跨在河北赵县洨河之上,一个大拱,状若长弓,桥面与水面却几乎平行。大拱的两肩上,又各驮着两个小拱,拱上加拱,这样不仅减少了水流阻力,减轻桥重,而且使桥身多变化,不呆板,更显美观。整个拱身结构匀称,精巧空灵,雄伟之中见秀逸。历代人们都赞颂赵州桥的美。唐朝张鷟说,远望赵州桥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宋朝杜德源则有这样的诗句赞美它:“驾石飞梁尽一虹,苍龙惊蛰背磨空。坦平箭直千人过,驿马驰驱万国通。云吐月轮高拱北,雨添春水去朝东。”今天人们不仅观赏它的巧夺天工的造型美,而且为它在世界桥梁史上首创拱肩加拱的“敞肩拱”型桥,感到自豪。这也许就是赞叹赵州桥的歌舞剧《小放牛》至今还流传不衰的缘由吧。
桥的美,还在于它融合了多种艺术的美。雕刻、绘画、亭阁、工艺美术,乃至碑亭中的诗文,共同构成了桥的美。北京丰台的卢沟桥,桥上的石柱雕刻着狮子四百八十五个。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侧耳谛听,有的凝目远望,千姿百态,惟妙惟肖。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里,称颂此桥“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并且特别欣赏桥栏柱上的石狮,说它们“共同构成美丽的奇观”。桥东碑亭内立有清乾隆题“卢沟晓月”汉白玉碑,为“燕京八景”之一,亦为桥增色不少。广西三江的程阳风雨桥,在五座青石桥墩上,建有五座不同屋顶的四层宝塔式楼阁。楼阁间有廊相连,上有屋盖,楼、廊浑然一体,相映生辉,形成一条壮丽的水上游廊。
桥的美,还因为它往往和周围环境、自然景色互相配合,格局相宜,融为一体,造成一种美的境界。人们称这为“借景”。泰山中天门北的云步桥,驾凌深涧。附近常有云气弥漫,人行桥上如在天际。桥北石崖名御帐坪,传说是当年宋真宗观赏云步桥的月色与泉声,凿穴支帐野宿的地方。坪前飞瀑悬挂,穿行桥下,水气蒸腾,金鼓齐鸣。明代诗人陈凤梧有诗赞道:“百丈崖高锁翠烟,半空垂下玉龙涎。天晴六月常飞雨,风静三更自奏弦。”云步桥的高崖、飞瀑、行云、苍松,使此桥脱尽尘埃气,而产生一种清澈秀逸的意境,使人神清气爽。
桥的美,还因为桥本身的特殊经历。典故传说及其引起的思索和遐想,让人产生一种意境美。西安灞桥,是历史上富有诗意的古桥。唐人送客多至灞桥,折柳赠别,至此黯然,故又名消魂桥。春夏之交,来至灞桥,翠柳低垂,絮花纷飞。口中吟咏着唐朝王之涣的诗句:“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此时此地,诗的氛围和桥的景物水乳交融,产生一种深蕴淡出的意境美。苏州枫桥,唐诗人张继作有著名诗篇《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为枫桥竖起一块丰碑。枫桥、寒山寺和寺里的大钟从此名扬海外。诗人通过天脚残月、江畔枫树、渔舟火光、栖鸦夜啼、古刹钟声的描写,使枫桥的夜色显得无比的幽美。杭州西湖的断桥,以其“断桥残雪”为西湖十景之一。而断桥的著名和给人的美感又似乎不在残雪,而在《白蛇传》的民间传说。白娘子和许仙断桥相识,互相爱慕,由此而产生一出可歌可泣的爱情悲剧,白娘子终因爱情而献身。人们对白娘子的悲惨遭遇,同情、怜悯和赞叹不已。
还有一种并非属于建筑艺术的桥,它也是美的。比如神话中的桥。千百年来民间流传着牛郎织女的故事。那可恶的王母娘娘,拆散了牛郎织女的美满姻缘,用一道银河,隔断了一对生死不渝的夫妻。是那成人之美的花喜鹤,每年七月初七,在银河上搭起一座鹊桥,使夫妻俩得以相会。这鹊桥,是爱情之桥,幸福之桥,自然它是十分奇丽动人的。

( 1 )第一段中哪句话是该段的中心句?

( 2 )作者从哪几方面表现桥的美?

( 3 )“桥的美,还在于它融合了多种艺术的美”这里的“多种艺术”指的是什么?文中又是如何具体说明的?

( 4 )下列句中的划线词语能否去掉?请简要说明理由。
①这也许就是赞叹赵州桥的歌舞剧《小放牛》至今还流传不衰的缘由吧。
②桥的美,还因为它往往和周围环境、自然景色互相配合,格局相宜,融为一体,造成一种美的境界。

( 5 )为什么作者在文章最后一段要写到一种非建筑桥呢?

( 6 )这篇文章在行文过程中,引用了大量的古诗。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阅读《你的指尖是我一生的温暖》一文,回答后面小题

你的指尖是我一生的温暖

韩逸萌

①儿时的记忆里,奶奶的手有一种神奇的魔力。

②想起奶奶的手,恍惚中就觉得香气四溢。在那个物质不甚充裕的年代,在那个并不富足的家庭里,我(奶奶的孙女)的童年却充满着香甜酥脆的回忆。

③暮春时节的榆钱,奶奶煮在粥里。我的碗里便漂了一片片的小荷叶,我像捉小鱼一样吞下,奶奶说,吃了榆钱,一生富足。初夏的傍晚,浓郁的槐花香笼着整个小院,我穿着奶奶做的豆绿色的小裙子,看她洗净采下的槐花,撒上盐和面粉,上锅蒸熟,晚上就能吃到唇齿留香的槐花饭。锅里还煮着绿豆稀饭,煮开了花的绿豆和大米也像一朵朵盛开的小槐花,令我小小的心里久久着迷。那时的夏天竟可以如此清香和清凉。

④冬天是我最爱的。奶奶用坏了的脸盆扣住火炉口,漏洞的地方用白菜叶盖住,不到饭点,烤地瓜的香味就把在街上疯玩的我“勾”了回来。A滚烫的地瓜我拿不住,奶奶一边叫我小馋猫,一边帮我剥皮。“奶奶的手怎么不怕烫?”我奇怪。奶奶笑着说:“奶奶的皮厚啊!”那香喷喷的味道,时时想起,时时垂涎不已。

⑤奶奶的手如此灵巧呵!童年时,我是小伙伴里的孩子王,得此殊荣唯一的原因就是我有最多最好玩的玩具。我没有布娃娃,但我有奶奶缝的布老虎,张着大口,额头上用黑毛线绣着“王”字,那是我最喜欢的玩偶,高兴时才给别的小朋友抱一下。

⑥包装箱上的封条,奶奶一根根洗净攒着,攒得够多了,在一个木头盒上缠缠绕绕,一横一竖,不同颜色的封条就在奶奶的手指尖穿梭纷飞。奶奶编的篮子小巧精致,除了自家用,还送给邻里乡亲,整条街上的人都提着奶奶编的篮子去赶集。人人见了都夸奶奶编得好,有人让奶奶再编了就拿去卖。奶奶笑笑,再编好了仍旧是送人。

⑦在村里口口相传的还有奶奶做虎头鞋的手艺。亲戚里谁家生了孩子,奶奶总要做一双虎头鞋送去。鞋底是奶奶亲手纳的布底,小孩子穿着轻巧又舒服。奶奶做的虎头鞋针脚细密,“老虎”的眼睛炯炯有神,眼珠是特意找了亮面的皮革剪下的,眉毛、胡子、耳朵,个个都精致。

⑧衣柜的另一个角落,塑料袋里装着一个枕头。枕头是金黄缎面的,上面绣了一朵莲花。那莲花真漂亮呀,花瓣层层叠叠,上面是粉紫色,下面是粉白色。我问奶奶:“我可以枕那个枕头吗?”奶奶用粗糙的大手摸摸我的头:“傻孩子,那是奶奶的送老衣啊!”我一直不明白什么是送老衣,后来才知道它的另一个名字叫作寿衣,那是念在嘴里都觉得心惊胆战的字眼啊!所幸,一直到现在,那个枕头依旧放在角落里,始终未用。只是每次看到,我都心酸到不行,不敢想,不敢想,一想几乎要窒息。

⑨这次回家,奶奶捧着我的手,像个孩子一样说:“妮儿的手真嫩,看奶奶的手,跟锉子一样。”“锉子”这个词刺痛了我,小的时候,我总喜欢让奶奶给挠痒痒,不用任何工具,奶奶粗糙的大手在我背上划拉几下,那种感觉最舒服了。

⑩第二天,我冒着四五级风,跑了三个金店,终于买到了一枚尺寸最大的金戒指。奶奶嗔怪:“这孩子,我年纪这么大了,你花这冤枉钱干什么!”B我不说话,我只是想用一枚戒指装饰奶奶的手,这其实是一个华而不实的自我安慰。

⑪我拉过奶奶的手,给她戴上戒指,这么大的尺寸竟刚刚好。奶奶照例抓过我的手,给我暖手。我自小手脚怕冷,冬天的时候,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跑到奶奶身边,奶奶就伸出她的粗糙的大手握住我冰冷的小手。温暖从她的指尖一点点传过来,我的心也暖和起来。C那种温馨是我一生难忘的。奶奶,你的指尖是我一生的温暖,可不可以,让我握得久一点?

(选自《意林》,有改动)

( 1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文章对奶奶手的描写运用了正面与侧面相结合的手法,“整个村里的人都提着奶奶编的篮子去赶集,人见了都夸奶奶编得好。有人让奶奶再编了就拿去卖”这就是侧面描写。
B: 文中画横线A处奶奶叫我“小馋猫”,是对我馋嘴贪吃的责备,说明奶奶善于在生活小事上教会我做人的道理。
C: 文章第⑧段写了奶奶的“送老衣”以及我看到“送老衣”时的心酸感受,这段文字虽然能更进一步表现奶奶的手巧,但与文章标题“你的指尖是我一生的温暖”没有什么关系。因此,可以认为本段离题。
D: 文中画横线B处是说“我”只是想为奶奶尽量多做点事,以此得到自我的心灵安慰,表现了“我”因无法多为奶奶做有用的事的愧疚之情。
E: 文中的奶奶是一个慈祥善良、勤劳能干、淳朴热心(大方)的老人。
( 2 )品析下面两句话,分析加下划线词语所包含的人物情感。

①“锉子”这个词刺痛了我。

②奶奶嗔怪:“这孩子,我年纪这么大了,你花这冤枉钱干什么?”

( 3 )通读全文,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画横线C处在文中的作用。

那种温馨是我一生难忘的。奶奶,你的指尖是我一生的温暖,可不可以,让我握得久一点?

( 4 )文章用“你的指尖是我一生的温暖”为题目,有何妙处?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老子》云:“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水,具有滋养万物生命的德行,一个人的行为如果能做到如水一样,善于自处而甘居下地则可称“居善地”;心境养到像水一样,善于容纳百川则可称“心善渊”;说话做到如潮水一样准时有信则可称为“言善信”;立身处世做到像水一样公平正直则可称“正善治”……

请以《与水结缘》为题,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得抄袭、套作;④要有真情实感。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